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了一阵怪异的鸟叫,举目望时,却见一只硕大无朋的巨鸟,掠空而来,翅膀挟带起的烟尘形成了一股黄色的龙卷风。“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难道这竟然是传说中的鲲鹏鸟不成。
那鲲鹏飞到三人近前,张口就朝柯山老大的面门啄去,老大连忙挥剑抵挡,鲲鹏立刻扭转身躯躲避,那庞大的身体居然极其灵便,它飞速用翅膀尖向三人扫去。可怜老二此时刚抽出腰间长剑,却连那鸟儿的羽毛都没有碰到,三人便齐齐失去了重心,跌落下万丈的高空。
虚竹子觉得自己的身体正急速地下坠,也罢,自作孽,谁让自己当了南郭先生,放走了中山狼呢。就在绝望之时,突然,感到身下有一股强力的飓风,将自己的身体顶了起来,然后,就觉得仿佛是落到了一团柔软的棉花中。虚竹子伸手一摸,发现竟然是鸟羽,她心下明白是鲲鹏救了自己,都说“九万里风鹏正举”,信夫,这鲲鹏之背,果然是“不知其几千里也”;它垂下的翅膀,果真如垂天之云一般;“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说的也真是一点都不错。只是,它究竟要把自己带到哪里去呢?
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鲲鹏突然收住了翅膀,落在了一处山崖之下。
虚竹子轻轻跃下鸟背,她不知道现在柯山二老怎样了,不过,短期内他们应该什么坏事都做不成了吧。她上下打量了一下这只从《庄子》的《逍遥游》里飞出来的北冥鲲鹏,微笑道:“原来是鲲鹏前辈,既然是仙家,就请受虚竹子一拜。”说着便真的拜了一下。
那鲲鹏低声鸣叫了几声,翅膀挥动了几下,似乎是在还礼。然后它便挥动翅膀,挟带起一阵劲风,瞬间消失了。
虚竹子开始打量起四周来。这里,高山崔巍,直上直下,绝顶之处,老松横枝,真是“高不自鸣,看碧岫烟云若隐;老当益壮,问青松岁月几何”啊。
她向山脚下的村民打听了,原来此山的绝妙之处便在于在高山的最顶峰,有一个自上而下纵向贯穿全山的山谷,使得该山的形状,像极了一个笔筒,所以当地人都管这山叫做笔筒山。
传说在山谷里,住着一只鲲鹏,所以这山谷便被人称作鲲鹏谷,不过,这也只是传说而已,这山如此陡峭,能够攀上顶峰者了了,真的见过鲲鹏的,更是凤毛麟角。由于这山过于陡峭,所以山上无人居住,只在山脚下,有一个小村落,零零星星地住着几户人家。
虚竹子心下明了,自己真是幸运,居然蒙鲲鹏相救,也算是有缘。对于修炼来说,这里确实是个与世隔绝的幽静场所,于是,她决定在此处修炼,以期悟到围棋的真谛。
奋力登上壁立千仞、下临无地的绝顶,虚竹子决定开始自己霞友云朋的生涯,可是,住在哪里呢,她远远望见对面的山谷崖壁上似乎有一个山洞,心想:那倒是一个藏身的绝妙所在。可是,去山谷崖壁比上山的山路更为陡峭,而且也很少有攀手的地方,刚才上山已经耗费了大量体力,此时如果还要爬入山洞,恐怕体力不支,而且,就算到了山洞里,日常饮食如何解决,难道每日爬上山顶摘野果,果腹之后再爬回去不成,不妥至极。
正在犹豫不决之时,只听见几声长啸,一只巨鸟冲破云雾,出现在自己面前,巨鸟落地,翅膀扇出的风把虚竹子推得往后退了好几步,那只鲲鹏竟然去而复返。
虚竹子思忖了一番,问道:“鲲鹏前辈来找我,莫非是想带我去那山洞?”
鲲鹏点了点头,俯下身来,似是让虚竹子上去,虚竹子心下大喜,也不客气,纵身跃上了鸟背,鲲鹏长啸一声,穿入了云雾,瞬间就来到了山洞口,虚竹子纵身跳入山洞,转身向鲲鹏行礼道:“多谢前辈。”
鲲鹏转身飞入了云雾之中,虚竹子便开始打量这山洞,这个山洞并不大,方圆只有几步而已,耳边传来水声,低头看去原来洞中有暗泉涌动,洞壁上附着千年老藤,盘旋上升。她抬头向上望去,见头顶有一星亮光,心想:莫非这山洞果然可以直通山顶不成,以后若想出洞,倒可以攀着老藤而上,只是不知这些藤蔓能否支撑得了自身的重量。她正打量着那些藤蔓呢,就见那些藤蔓后面,隐隐约约似乎露出一个洞口,她忙拨开藤蔓,果然见一个弯曲幽深的隧道,不知通往何处。正在考虑是否要进去打探的时候,又听见了鲲鹏的鸣叫,虚竹子回头,只见山洞里扔着几串野果,便笑道:“前辈,这些是给我吃的吗?”
鲲鹏长啸一声,似乎是说:“是。”然后就离开了。
从此,虚竹子就在这隐蔽的山洞里开始修炼悟道了。每日里,渴了就喝山洞中的泉水,饿了就吃鲲鹏送来的野果。说来也奇怪,这山洞中的泉水喝了之后,让人神清气爽,精力大增,而那些山果呢,数量虽少,可是却颇能果腹,吃了之后,长时间不觉得饿,非但如此,虚竹子还觉得自己的功力无形中增加了不少呢。
物换星移,很多年过去了,虚竹子学有所成,但是,总觉得对于围棋之道,还并没有悟得透彻。这一日,她坐在洞中静思,恍惚间,觉得自己站起身来,向着那幽深的隧道走去。这条隧道,她不知走过多少遍了,可是,此时走到隧道尽头,眼中所见却不是坚硬的石壁,而是一扇石门,她运内力推开石门,见里面是一间石室,四壁画的全部都是精妙绝伦的棋谱,心下大喜,便钻研起来。
等看到自己正对面的棋谱时,她大吃一惊,原来,这竟然是烂柯山珍珑,此时再看到这局棋谱,心中百感交集,当日,自己正是破解了棋局才引来无穷的祸端。她不禁又打量起了那个“缓三气劫”,突然想起自己当日对齐老人所说的:“争劫”正是黑白共存的局面。可是,现在,她突然顿悟了,当日的见解真是肤浅。没错,在开劫之初和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劫”是黑白双方共有的,可是,一旦到了“消劫”之时,依然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正义就是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