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相煎急(3)
书名:风尘三尺剑 作者:剑虹 本章字数:2113字 发布时间:2023-02-05

一年前,也是新春之际,当时孝恭正领军征讨辅公祏叛军,朝廷派来杜伏威义子阚棱到前线助力,并携带来一批犒赏三军的物资,一同来劳军的还有东宫太子舍人徐师谟。

阚棱和徐师谟宣读了皇帝慰勉三军嘉奖诏令。徐师谟还私下里向孝恭传达了太子口谕:待平定叛军之后,若阚棱没有战死沙场,便找个借口除掉他。并说这是圣上的意思。

 

待孝恭的叙述告一段落,世民方开口道:“这么说,至少你是知道,阚棱的确是无辜的?”

孝恭面有愧色,低下头道:“是。当时阚棱在我军中,一直忠勇作战,并无背叛之意。可是平定江淮之后,恰巧传来吴王死讯,我便意识到这果然……多半是圣上布局。我为太子所迫,只好在没收叛逆家产时,故意将吴王和王雄诞以及阚棱在江南的私产也一并没收。果然阚棱为此与我大吵一场。他与我争执,主要还不是为了他自己私产被没收,而是不忿吴王和王雄诞家产也被没收。我故意摆出骄横傲慢之态,意欲激怒他生出反心,好有理由完成太子交付的任务。但他为着吴王名声,还是忍耐下来。”

孝恭顿了顿,接着道:“此时我军士卒在搜查反贼辅公祏宅邸时,发现了一封吴王写给他的密信,称其在长安受到虐待,想要回江南却不得脱身,要他们起兵,北上长安去营救。结果阚棱当时就一心维护吴王,说这封信一定是辅公祏故意伪造的。我便以阚棱与杜伏威同谋为由,以‘谋反罪’于军中诛杀了他……”

世民面上沉痛之色更甚,长叹一声道:“这所谓的‘密令信函’,我也听说了。当时父皇就是以此信认定吴王是辅公祏谋反幕后主使,竟是连他已身故都不肯放过,下旨剥夺其官职爵位,还籍没家眷……”世民一时哽咽,说不下去。

“殿下,这是愚兄的错……我当时也怀疑过这‘密令’真假,可是……我不敢有违皇太子命令,而吴王恰恰此时身故,我觉得,或许朝廷正需要这封‘密令’……”

见世民一身白衣胜雪,满面沉郁之色,孝恭突然悟到:他这一身白衣,原来是在悼念吴王,他在为吴王服丧!

世民摇头叹息道:“这不能怪你……吴王当世英杰,当初是我一意劝他入朝,终究是本王害了他!”世民心中明白,是自己父皇根本不欲杜伏威继续活下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个李孝恭又能如何?而伏威这件事,自己的因素又占几何?

杜伏威当时在东宫兼职“太子少傅”,然则因是秦王带其入朝,朝廷上下基本都将伏威视作秦王派系,而秦王为了“避嫌”,在到达长安之日便对伏威言明:以后在京师,可能两人反而不便有私下来往了,以免遭物议。伏威自也是心领神会。自己已经“避嫌”至此,可还是消除不了皇帝和太子猜忌之心,终至让吴王死得不明不白,身后还保不住子弟家眷并一世英名。自己究竟该怎么做?

半晌,世民缓缓开口道:“孝恭兄,你是聪明之人,无须小弟饶舌了。在本王心中,你仍是友非敌。”

李孝恭此时心里也是五味杂陈,作为征战沙场的军人,他内心对“天策上将”、秦王的敬意,更在太子之上,并不想成为“太子一党”,但上次是太子向皇帝举荐他为统帅平定江淮军叛乱,情势所迫之下,他又配合了太子和皇帝铲除吴王势力,客观上有损于秦王,估计太子也就将自己纳入了东宫“势力范围”。孝恭突然想到:若太子知我今次在淮安王府私会秦王,又会作何想?

果然,世民透过王晊,故意将他与李孝恭在淮安王府见面的消息透露给太子建成。世民这么做,是要让二人之间生出嫌隙,李孝恭就不至彻底绑上太子的“战车”。

太子闻知李孝恭在淮安王府私会秦王,果然心头疑云大起。

 

这次会面之后,李孝恭很快回到扬州都督任上。岂料,数月之后,忽然一道诏敕下达扬州,称他在平定江淮后,北自淮河、东包长江、度岭而南,尽归其统领,如此君恩深重,他却骄矜自奢,高筑城墙,陈庐自卫,“不臣之心”彰然若显,责令其束手交缚,随中使赴京候审。

这道诏敕不啻于晴天霹雳,震得孝恭魂飞魄散!他确有修筑加固城池之举,但他统辖之地虽说已平定,却仍有小股山匪流窜、伺机侵扰,他不过是尽地方长官职责而已。以往他也有做过类似事情,朝廷从不曾因此责问。如今怎么忽然动辄得咎?且还是“不臣之心”如此可怕的罪名!要将他捉拿回京候审……

孝恭不敢违逆,只得束手就擒,任由役吏将他一路押送至长安。一路上,孝恭觉得皇帝对自己这般忠心耿耿为大唐浴血奋战打下江山的皇室宗亲,竟也深怀猜忌之心,顿觉心灰意冷,人生于世,委实是索然无味之至。

一到京师,孝恭便被下了刑部大狱,备受有司诘问之苦。虽因贵为宗室,在狱中并未受到刑讯,然每晚几乎都在回想日间审问时自己有否说错话,那种辗转反侧、寝食难安的滋味,有时真恨不得索性认下所有罪名,一死了之来得痛快。

如此折腾一个多月之后,终于等到朝廷宣布将其无罪开释,称其“谋反”之事查无实据,还赐了他个“宗正卿”之职,这职位是专掌皇室事务,虽无甚实权,却十分清贵。随后,皇帝再也没让他回到他赖以起家的江南之地任职,而是打发他去凉州任都督。

原来,太子、齐王等人觉得他与秦王“私会”而对他有所猜疑,但毕竟他也从未做过任何显示他是“秦王党”的事情,太子等人推断,这是世民在试图拉拢他。李孝恭是皇室中军功仅次于世民者,太子当然不愿看到他们联手,于是搞出这么一次囹圄之灾来敲打孝恭,让其意识到太子集团有左右皇帝的实力。若他还敢亲近秦王,以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要置他于死地,还不是如同干掉吴王杜伏威一样简单?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尘三尺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