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雪,他们才知道自己来到了一个远离故土、完全陌生的地方。
十来辆解放牌军用车,直接将晕头转向的他们给拉到青岛崂山区李村镇青海海军学院训练基地学习和训练,为期三个月。
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处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其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冬季漫长、夏季凉爽;日夜温差较大,降水量少,地域差异大,东部雨水较多,西部干燥多风,缺氧、寒冷。
训练基地里的房子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上的模样,齐刷刷的一排排一层平顶建筑,已经被飞雪覆盖,坐落在苍茫的白色大地之上,看上去有些荒凉。
很幸运的是,雄隆明、刘铭恒和俞德俊分在同一个连和同一个排里面,他们排分成了三个班,雄隆明一班,刘铭恒二班,俞德俊三班,每个班11个人。
一个班一个房间,统一的床铺,他们三个班也正好连在一起。
南方人初到北方,生活习惯不一样暂且不说,最严重的是水土不服,大家首先面对的就是饮食问题。
或许是为了尊重他们的饮食习惯,第一顿饭吃的是米饭,味道虽然不太地道,但还能凑合。
第二顿就是大米与小米掺和一起的“二米饭”了,对于吃惯了米饭的南方新兵蛋子来说,闻着那气味,就难以下咽。可不吃又饿,饿着肚子还怎么搞训练?刚开始的时候,只能无奈的盛来半碗,象征性地扒拉几口。
新兵连苦,不仅是训练的苦,也包括了生活上的苦。
主食分粗细粮,比例是大米、小米各35%、面粉30%,但总感觉是小米做主,吃大米饭的机会少,一周有那么一两次就不错了。而且,稍微吃的慢一点,就有可能没有第二碗了。所以,每到吃米饭时,犹如打冲锋一样,大家都狼吞虎咽,速度极快,生怕第二碗盛不到。
连续好几天下来,雄隆明都没吃饱。
一次,晚餐是吃米饭,在盛第一碗时,一个和雄隆明颇为要好的王姓老兵小声对雄隆明说:“第一碗你不要盛满,只盛半碗,这样就比其他人吃的快,盛第二碗时,再盛得满满的,如此类推,你吃的才能比别人多”。
雄隆明这才恍然大悟。这年头,不管干什么都不能蛮干,都要动脑子,连抢饭也不例外。果然,这顿米饭是他几天来吃得最饱的一次。
第二天午餐时间,他就悄悄的将这个办法告诉了刘铭恒和俞德俊二人,四天后的午餐又是米饭,他们仨再次很好的进行了实践。只是,没过去多久,这种技巧大家就都掌握了,又恢复了冲锋抢饭场面。
主食还有馒头或花卷,一般是用作晚饭,拳头大小的馒头每人只有两个。
不过部队饭是管饱的,伙房里有剩余的小米或二米饭,往往以小米饭居多,随便吃,只要吃得下,但浪费是绝不可以的,浪费就等于犯罪。
那时讲究备战、备荒,粮食要经过粮库周转,部队吃的小米至少库存在三年以上,焖出来的干饭就是皮喳喳,没有丝毫谷米的清香,味如嚼蜡,难以下咽。
一连好几天,都是这样。
在坚持了几天之后,一个个就都受不了了,实在是饿得慌。
在那年月,吃饱肚子永远是第一要务,况且每天还要进行一些高强度的训练。
人要是饿急了,没有什么是不能吃的。
总之,有得吃总比没得吃好。
那年月,不知道有多少人吃不饱,甚至没得吃的。
70年代,人们的生活普遍不富裕,很多人儿时便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在那个年代一般家里姊妹兄弟多,无论是平民百姓家也好、干部家庭也好,社会整体生活水准都差不多,同般大的伙伴都有过吃苦的经历。
那时候不仅是计划供应,吃穿用度所需,搬抬运扛一切都得自己动手,即使干部家庭成长的子女,也无多大的娇惯和娇气。
在部队里,大家吃的是同样的苦,付出的力同样不少,待遇都是一样的,若想进步,只能靠自己努力。
刚开始有很多新兵拉肚子,雄隆明因为身体素质过硬,而且适应能力比较强,也拉了两天,刘明恒拉了三天才好,俞德俊身体素质最差,拉了整整一个星期,不过最终还是要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有的战友一拉就是十天半个月,每天拉个十几二十次,甚至多达二三十次,直接拉到虚脱为止,甚至拉出血来,连床都爬不起来,整个人都拉变形了。
就这样又有几个人被遣送回老家去了。
机关门诊部的军医来上卫生课,不厌其烦的跟大家讲解一定要均衡用餐,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诫大家不要好吃的吃个死,不好吃的死不吃。
其实,新兵训练营那会儿,真没什么好吃的,就更别提什么营养均衡了,能吃饱肚子就已经很好了。
雄隆明、刘铭恒和俞德俊三人倒是熬了下来。
一旦熬下来,就好了,肠胃也就适应了,抑或是麻木了。
人要是不被别人逼迫、不被自己逼迫,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的适应能力到底有多强。
一班班长姓张,是个1967年入伍的山东兵,典型的北方汉子,人高马大,壮硕精悍,平时总是一副笑脸,但一到训练的时候,就十分严肃、一丝不苟。
新兵连的训练以班为单位,在训练之前,旦逢下雪天,首先要干的就是清理训练场上的积雪,每次将积雪清理完后,浑身也就热乎了,然后就是练队列。
每天一大早,从张班长的哨声开始,就是“集合——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解散”,周而复始,一直到中饭,下午开始又一直到晚饭。
期间,张班长不乏各个动作的示范和要领的讲述:“立正时,头要正颈要直,两眼平视前方,下巴微收。挺胸收腹,两腿夹紧,两膝挺直。两脚跟并拢,两脚掌自然分开呈60度角。”说完,弯下腰伸出双拳放置两脚前掌间,以示角度正好。偶尔也拍一下这位、那位的肚子,以示要收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