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回 诸葛亮率军南下 北宫纯布阵邺城
话说这老神仙诸葛亮对后汉王刘渊道:“听说这晋将北宫纯有胆有谋,非凡凡之辈,遇此劲敌千万不可大意,老夫要聊发少年狂,亲率汉军主力三十万南下邯郸直取北宫纯。”
刘渊听了,道:“国师所言不错,这北宫纯十分了得,上次以少胜多竟然把我手下大将王弥打得大败,可见此人功力非凡,当率倾国之兵灭之。此人如果被我军所灭,则晋朝权臣司马越再也无力和我军抗衡了,我军则可乘势南下,直取洛阳,兴复汉室。”
诸葛亮点头称是。于是后汉王刘渊就封国师诸葛亮为灭晋大都督,率大将张宾,王麦,大司空雁门公呼延翼,征寇将军呼延景等人领大军30万越过太行山,直取中原重镇邯郸。
再说那北宫纯听说后汉军重拳出击来犯邯郸,便来了一个以退为进之策,他命手下晋军从邯郸城撤走,全部布防于邺都一线,这样既有利于集中兵力打歼灭战,防止战线拖得过长,又可以骄敌示弱,使汉军轻敌冒进。
那汉军征寇将军呼延景率先锋人马一路杀进邯郸城,他见晋军不战而退,以为自己武功无敌,便一面向大都督诸葛亮报捷,一面和大司空雁门公呼延翼一起率兵向邺城挺进。
这呼延兄弟据说是匈奴人的后代,又有汉人的血统,是民族大溶合的产物,此二人都擅使一对金鞭,弓马娴熟,谁知那北宫纯十分狡猾,在邯郸城外三十里的邺水边摆下一座十面埋伏阵,就等后汉军先锋孤军深入,然后一举歼之,挫后汉军的锐气。那呼延兄弟不知此阵的厉害,冒然杀入阵中,中了埋伏,给晋军包了饺子。
北宫纯亲率勇士千余人,头戴狰狞面具,手持利斧长矛杀出,在阵中力斩征寇将军呼延景。呼延翼见势不妙,杀开一条血路退回邯郸城中,呼延翼是粗人,见弟弟被杀心中十分郁闷,便在邯郸城中借酒浇愁,饮酒过度之后,又鞭打手下士卒出气,结果手下士卒忍无可忍突然反水,乘呼延翼醉酒酣睡之时,突然发难,一刀砍下其人头,向北宫纯军投降。
北宫纯军一举攻取了邯郸城。呼延翼有些残部溃归报告大都督诸葛亮,诸葛亮大惊失色,自察用人不当,向刘渊自请自贬三级。刘渊不准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是那北宫纯诡诈,于军师无关。”
呼延兄弟兵败之后,诸葛亮大都督又决定提拔年轻将领来担当灭晋之重任,这又引出了本书中的一位少年人物,要知此人是谁,请看下卷之《龙战于野》。
第二百七十一回 小石勒下山助汉 呼延朗复仇兴师
话说这诸葛亮大都督要提拔年轻将领来担当灭晋之重任,此时大将张宾向诸葛亮推荐道:“大都督这吕梁山上有一个响马头子名叫石勒,乃名门之后,善使一对霸王鞭,手下有28个勇士,每次打仗出击同进退共生死,战斗力极强,这石勒之母据说是当年赵统的女儿赵绿珠,和汉室大将赵云有很深的渊源,请他下山来助汉军,大业可成。”
诸葛亮听了,惊奇的问道:“没想到北方还有这样一号人物,不知这石勒今年多大年纪?”
张宾答道:“听说25岁左右。”
诸葛亮道:“不错,自古英雄出少年,可堪重用。”于是诸葛亮就派张宾去吕梁山中请石勒下山助汉。这吕梁山山高林密,当时乱世时响马横行,张宾来到山寨上和石勒说明来意,石勒也是个爽快人,他自知在这山寨上落草为寇靠打家劫舍过日子,也非长久之计,于是他便一口答应和张宾下山助汉军破晋。
张宾十分高兴,便和石勒结为异姓兄弟,石勒一把火把山寨烧了,率着手下28个勇士和张宾来到汉军中。诸葛亮见石勒长得威武雄壮,叹道:“真有当年长坂英雄子龙之风啊!”
张宾听了又道:“我上次去过南方大理,赵云之子赵统有一个儿子名叫赵染,现也长大成人了,他将这赵家枪法练得炉火纯青,将来我再去大理将赵染带来军中,那才真是赵子龙重生呢!”大家正在议论中,突又有人来报:“北方匈奴部酋长呼延朗率部来投。”
诸葛亮闻报大感意外,一问才知道原来这呼延朗是呼延景的堂弟,听说自己堂弟为晋军所杀,便点齐鲁部中人马前来助汉军为堂兄报仇。
这呼延朗就是当年卖马给刘渊的那个北方人和张宾认识,张宾一看是故人分外亲切,便向诸葛亮引见,诸葛亮见军中又多了二员大将,心中大喜,又封呼延朗为冠军将军,封石勒为前锋督督,准备再攻邯郸。
石勒出班道:“听说这北宫纯治兵有方,不可强攻,否则徒劳无益,我军可先攻冀州信都,灭冀州刺史王斌,则北宫纯孤掌难鸣,我就则可在战略上包围北宫纯,使其不敢在黄河北岸立足,想必他定往黄河南岸许昌撤退,我军可设伏乘其半渡而击之,破之可矣。”
诸葛亮道:“石将军果然是年少有为,精通韬略,将来必成大器,那就命你率部下人马去攻打冀州之信都。要知这小将石勒如何攻取信都,请看下回。
第二百七十二回 飞龙山上百战多 狼头旗下名将涌
话说这石勒率部下人马来攻信都,晋朝冀州刺史王斌闻报,连忙向幽州守将王衍求救。王衍一想:这冀州和幽州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便率大军10万来南援冀州,并在信都城外八十里的飞龙山上扎下大营,和信都城中的王斌互为犄角之势。
石勒率军来到飞龙山下,因为石勒军中有好多匈奴人,他们以狼为图腾,所以石勒军的旗帜上绣着一只只狼头,令人胆寒。石勒手中一对霸王神鞭,据说这种霸王鞭还存在于今天山西榆社县的地方曲种,杂戏中,每逢节假喜庆之日,城乡四处人们,身着红绸大衣,手持”霸王鞭“,或舞或跳,左甩右敲,鞭随人舞,人借鞭势,鞭杆上系有玲珑的铜铃和精细的绸穗,极有当地地方特色,和当地山西的老陈醋一样的出名。
石勒据说从小就在这榆社县长大,那时称为上党武乡,早年的响马生涯中,他结交了二十八个好汉,号称”飞天二十八骑“,主要有王阴,桃豹,延莫,支屈,郭敖,呼延莫等人。这些人各个都是亡命之徒,打起仗勒还真玩命,他们手持大刀阔斧一鼓作气率兵攻上飞龙山,和晋军王衍的人马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杀。
王衍手下的那些兵将都是混日子的,一看石勒军如狼似虎锐不可当,便纷纷败退,王衍大怒,大骂道:”你们这些饭桶,平日只会浪费粮食,到了关键时刻一点用也没有。”他拔出腰间工布神剑,刺死了几个溃兵,无奈这兵败如山倒,溃兵们像潮水一般向后退却,王衍一人之力,岂可回天。王衍长叹一声,向信都城中说道:“王斌老弟,并非老夫见死不救,只是这手下兵将实在不堪一用,老夫也爱莫能助。”王衍一看大势已去,便匆忙上了战马和溃兵一起往冀州而去。石勒攻占领飞龙山,他登上山顶俯视信都城中,只见城中一片死气腾腾,几乎完全笼罩在一片绝望的氛围之中。
石勒哈哈大笑,命三军在山上休整三天,三天之后,一鼓作气踏平信都,活捉王斌小儿。手下三军齐声呼:“好!”惊天动地。
三日之后,石勒命手下骁将桃豹,延莫二人披坚持锐率五千陷甲营抬着云梯,推着大型的冲车,来攻打信都城。那信都的守将王斌听说飞龙山晋军大败,早已胆寒,手下兵将也毫无斗志,不愿为腐朽的晋朝殉葬,王斌的副将支雄偷偷打开了城门,将石勒军放入城中,王斌率亲信垂死挣扎,死于乱军之中,余部纷纷投降。石勒攻取冀州之后,命人打扫战场,不准滥杀无辜,又出榜安民。石勒听说这冀州是座大州,人文荟萃,文人雅士少,便想把这些文人雅士都网罗到自己帐下,为自己出谋划策,要知这石勒如何网罗文人雅士,请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