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回255回
书名:三国大神 作者:夏雨修仙 本章字数:2460字 发布时间:2023-02-26

第二百五十四回 杏花村豪杰品酒 绛州城雅士看戏

前人诗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话说刘渊几人一路来到城外杏花村,只见好一派田园景色,路边几个牧童骑着牛放着羊悠悠而过,远处村外酒旗飘扬,一路上有茂林修竹,有清流激湍,只见“日出而林霏开,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田间之四时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胆见有一座好酒肆,有诗为证:“风拂烟笼酒旗扬,锦绣诗岁月华。最添壮士侠客胆,善解佳人愁闷肠。三垂柳依树外,一竿斜竹杏花旁。名士壮怀生平志,高歌一曲入醉乡。”

三人进入酒肆之中,挑了一个上座坐下。酒保唱了个喏,满面堆笑着走过来问道:“客官,要吃点啥,本店样样美味应用尽有。”

刘渊道:“你处何酒最为上品啊?”

酒保回答道:“本地大名鼎鼎,远销海外的名酒汾酒最好。”

刘渊道:“这我倒也有所耳闻,那就先来二斤汾酒,再来一斤牛肉,一只嫩鸡,一盘花生,再来一碗红烧鲤鱼,外加一只甲鱼吧!”

那酒保答应了一声,道:“客官稍等,马上上菜!”不一会儿,酒菜都上齐了,三人米了口小老酒,觉得这酒还真香。刘渊吃了一个花生米,又撕下了一个又白又嫩香喷喷的鸡大腿,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那边张宾又问那大汉道:“敢问壮士尊姓大名啊?何方人氏?”

那大汉答道:“本人复姓呼延,单名朗,乃是幽燕人氏。”

张宾听了,道:“我祖上也是幽燕人氏,看来咱们还是老乡啊!来来来!多饮几杯!”三人酒过三巡,宴酣之余,又玩起了投壶的游戏。古人在饮酒之余,还喜欢玩这种用箭投壶的游戏,谁投不中就罚酒三杯。

三人玩得尽兴,又觥筹交错,吃喝得酒足饭饱,刘渊叫过店小二,结了酒钱,又问道:“此处还有何好玩娱乐之处啊?”

那店小二介绍道:“回客官,咱本地还有一种皮影戏十分有特色。那边绛州城中有个戏班子,现在正上演皮影戏《赵氏孤儿》,十分卖座,诸位有空不妨去看看。”

刘渊点头称好,于是三人又一路往绛州而来,到了绛州一问,还真有这样一家皮影戏馆在上映《赵氏孤儿》。三人买了票进场一看,这皮影戏还真有奇妙之处,它是由人在幕后操纵几个人物,然后有人在台后唱戏,也有“生,旦,净,末,丑”角之分,和后来的京戏有些联系。据说这皮影戏乃是电影的鼻祖,还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后来德国诗人歌德在1784年过自己32岁生日之时,还搞过一场皮影戏的表演。这皮影戏的道具的制作流程为:选料,制皮,画稿,上色,发汗,烫平,缀接,钉制。其一般是用牛皮制成,用绳子来操纵。

在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中记载:皮影戏是汉武帝时发明的,汉武帝有个妃子叫李夫人,因病死了。汉武帝十分悲伤,茶饭不思。有一个叫少翁的人便发明了此皮影戏,把李夫人的形象活灵活现的表现力出来,汉武帝看了解了丝念之苦,心情慢慢好了起来,于是这皮影戏便流传开了。现在以陕西,山西等地最为多见。

刘渊三人看了会儿皮影戏,觉得还真不错,那呼延朗便道:“这时候也不早了,我先告辞回乡了二位今后后会有期。”

刘渊二人也不强留,便一抱拳道:“前途珍重。”

呼延朗走后,刘渊便对张宾道:“听说晋城中有一个大名士叫做王浑,善长书法,诗赋,不如我们顺路去拜会一下,交流一番,还可去司马迁祠堂一游。”

张宾听了,答道:“这样也好,既然此地离晋城不远,那就顺路逛过去看看吧!真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古人司马迁的话啊!”于是二人又往晋城而来,要知这晋城名士王浑有何妙处,请看下回。


第二百五十五回 晋城名士展书法 太史祠堂忆先贤

话说这刘渊和张宾二人结伴往晋城而来,这晋城在当时可是北方名城,人文荟萃,人杰地灵,是大史学家司马迁的故乡。司马迁的祠堂就在晋城中的黄河岸边。

这晋城当时有个名士叫王浑,据说此人的书法在当时是中原一绝,名气很大。

刘渊二人慕名而来,到了王浑的府中讨教一番。这王浑一看有两个年轻后生来向自己讨教书法之道,心中也十分得意,便铺开宣纸,拿起湖笔,命书童磨好了墨,然后他便挥挥洒洒的写了起来,当时的字体都是汉隶,楷书,行书还没流行,而早年的楚篆,小篆等已经废弃少用了。这王浑在纸上铁划银钩般的写下了“三晋风光”这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刘渊二人齐声喝好,赞道:“王大师果然是好字,这一字值千金啊!”

王浑一笑道;"那里,那里献丑了。”

刘渊又问道:“这书法之道有何诀窍吗?”

王浑答道:“书法之道贵在于气势,讲究笔法,字法,章法和墨法,要多看多练,要善养天地之气,所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有灵气,有神韵,要达到高的境界,必须对文化艺术有深入的妍究,能触类旁通,创造自己的风格,才足以不朽。”

刘渊听了,道:“看来这书法也要从小就开始练起,我等已经长大了可恐怕再练也练不出来了,我有一子名叫刘聪,来日送来王大师府上,跟王大师练字如何?”

王浑答道:“既然你有心,那就送来学吧!至于学得如何,既要看他是否愿意深入化苦功夫,也要看一个人的天赋和悟性。真正的高手,道法自然,能够一点就透,参悟力极强,方为可造之才。”后来据说刘渊之子刘聪极善书法,通习经史和孙吴兵法,继承了当时的魏晋风度。而所谓的“魏晋风度”主要表现为:一风神潇洒,不怠于物;二起入玄心,表里秤彻;三旷达傲世,任率自然;四一往清操,天然风雅,五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这魏晋风度起源于竹林七贤,成为了文化史上的一个专用名词,是其他任何时期所不具备的,有不可模仿性。

再说刘渊二人看了王浑书法之后,又出了王府,去黄河边的司马迁祠堂追忆先贤。司马迁的祠堂建在一座土丘之上,长长的台阶直通向土丘之上,站在祠堂前可以看到滚滚的黄河不舍昼夜的向东流去。这条宽广的中华母亲河,孕育了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成为了民族的象征之一。

刘渊在此抚今追昔,仰慕先贤,立志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二人游览之后,便信步下了山,一路回五台山而去。几日之后回到山中,又听说汉中诸葛尚派人来联络已方起事,策应汉中大军。于是刘渊等人便聚在一起,准备在晋中一带起事。张宾建议道:“那五原城中的刘琨乃是刘巴之子,可以相信,不如我们去联络刘琨起事,定能成功。”刘渊点头称好,便派张宾去五原城联络刘琨,要知刘琨是否同意起事,请看下回。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三国大神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