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回231回232回
书名:三国大神 作者:夏雨修仙 本章字数:3490字 发布时间:2023-02-21

第二百三十回 孙皓石头城降晋 王俊功高受排济

话说东晋太康元年二月十五日,吴主孙皓双手反绑,带着手下文武官员,命人抬着棺材,向军军老将王俊投降。这王俊此时已经75岁高龄了,他接受了孙皓的投降,并帮孙皓解开了绳索,把抬来的棺材烧掉,以王公之礼遇之。并将他送到洛阳城听候晋武帝司马炎的、1处置。

王俊率部进入石头城后,收缴印信文书,封锁仓库,对老百姓秋毫无犯,于是东吴四十郡,三百一十三县,户口五十二万三千,官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万,男女老少230万,舟船五千余艘,后宫五千余人,皆归大晋。大事已定,王俊出榜安民,数日之后,琅邪王司马由率大军到达,见王俊立了头功,心中大喜。唯有那安东将军王浑心中不快,原来这王浑虽然年轻,但此人是外戚有后台,所以官比王俊大,他本来想独占灭吴的头功,曾下令让王俊暂缓攻打建业城,先到江北和他会合。但王俊老谋深算,也不是傻瓜,他当然不愿让便宜让王浑给占了,便借口“风利,不得泊”。结果没有去和上司王浑会面。后来战后王浑向晋武帝参了一本,告王俊不受节制,目无上司,按法当论罪。

可是当时晋武帝司马炎还很年轻,头脑还很清醒,并没有去治王俊的罪,可他又不愿意得罪王浑一伙外戚势力,以免他们作乱,节外生支,所以最后在论功行赏之时,还是把灭吴的头功给了王浑,晋爵为公,增食邑八千户,而真正的功臣王俊仅封为县侯而已。老王俊因此心中闷闷不乐,便上书告老还乡。这王俊虽然是个将才,但他没有什么后台,朝中也没人替他说话吹捧,司马炎便赏了他一些钱,让他回家去了。后来王俊开始放纵享乐,锦衣玉食生活十分奢华。万年之后,80岁的王俊去世。

而正在此时,晋武帝司马炎却开始了其一段较为有名的“太康盛世”,太康三年也就是公元283年,据统计当时全国户籍总数为三百七十八万户,比几年前平吴初增加了一百余万户,这说明当时的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司马炎一看国家繁荣了,便一改当初泰始年间提倡节俭的生活作风,开始追求奢华起来,他不但在后宫中搞了缤妃上万人,还将自已同宗的叔侄弟兄封了上百个王,各有封地和军队。要知这司马炎具体分了些什么人为王,请看本书下一卷之《八王之乱》。


第二十三卷《八王之乱》

第二百三十一回 晋武帝大封百王 贾太尉痛失爱子

话说这晋武帝司马炎一统天下之后,他总结了前代曹魏的亡国教训,认为曹魏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宗室无兵权,导致皇帝孤立无援。所以司马炎决定对自已父亲司马昭的几个弟弟等人封为王,各有封地。他一次就封王二十七人,其中较为有名的是:赵王司马伦,卢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东海王司马越,齐王司马囧,河间王司马顒,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这八王后来在司马炎死后,从公元291年到公元306年共互相争战了16年,中原大地几乎成了一片废墟,为后来西晋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除了这著名的八王之外,司马炎还共封了其他小王共计57个,各异姓公侯500余人,所封户数几乎占全国户数的一半,使得各诸侯国各自为政,互相攀比敌视。

司马炎还封自已的亲家公为太尉,谁知这奸臣贾充却乐极生悲,痛失爱子。这真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贾充在朝堂之上刚接受了晋武帝的加封,还作为平吴的住帅获得了八千户的封邑,他高高兴兴的回到府中,却得知了自已爱子不幸夭折的恶耗。原来这贾充老来得子,便十分珍视还特意请了一个奶妈喂养。这奶妈人长得丰满,皮肤也白,贾充有一次无意中多看了几眼,结果却被敏感的贾充老婆给看在眼里,她认为这贾充心怀不轨,想打这个奶妈的主意,所以这贾充老婆就叫人弄死了这个奶妈以绝后患。这贾充的儿子一直由这个奶妈喂养,所以对这个奶妈十分有感情,他不见这个奶妈之后,就日夜啼哭水米不尽,很快就夭折了。贾充闻讯,这老年丧子是哭得死去活来,只得将希望寄托在自已的二个女儿身上。

这贾充有两个女儿分别叫:贾南风,贾舞。前者丑,后者靓。当时这小美眉贾舞情窦初开,很快看上了贾充身边的一个年轻副官韩寿,双双坠入爱河,只是这个小韩寿出身贫寒,和贾太尉是门不当,户不对。这小美眉贾舞人小鬼大,便心生一计,要想方设法和自已的心上人韩寿双戏双飞。要知这对有情人能否终成眷属,请听下回。


第二百三十二回 小韩郎偷香窃玉 老陈寿编史写书

话说这小帅哥韩寿年仅二十出头,人长得面如傅粉,玉树临风,得到了上司贾充千金贾舞的垂青,二人眉来眼去,很快就在贾府后花园私定终身,山盟海誓了。但是这韩寿出身贫寒和太尉家可是门不当户不对。

贾舞灵机一动便把家里的香料偷偷赠送给了情郎韩寿作为定情的信物。韩寿便把这心上人的赠品天天带在身上,弄得浑身香气四溢,引得同僚们议论纷纷,原来这香料产于天竺国,相传当年佛祖释迦摩尼在恒河边的一棵菩提树下打坐修行,久而久之,这棵菩提树受佛祖的影响变得香气四溢了起来,后人采集这菩提树的叶子做成香料名扬四海。后来天竺国把这种名贵的香料作为贡品进贡给晋国,晋武帝为了表彰贾充灭吴有功,便把这种香料赐给了贾充。所以大家都知道这种香料来自贾府。

贾充也很快听说了此事,他一去调查,知道是自已的宝贝千金搞出来的*韵事,他为了掩盖家丑,便在众人面前把韩寿夸了一番,说他一表人才可堪重用,自已愿意招他为婿。

韩寿本来还正害怕这阴险的贾充是否会拿自已开刀灭口,作梦也没想到这个奸相在儿女私情之上倒是出奇的开朗,没有去拿女儿的终身幸福开玩笑作交易。

其实贾充当时已经位极人臣,又没有儿子,他何必再去拿自已女儿去换取政治利益呢!于是这韩寿便鲤鱼跳龙门,被贾充招为婿,他自已当然也是求之不得,爽歪歪了。这便是“韩寿偷香”的典故。

这韩寿和贾舞后来生了个儿子名叫韩必,因为贾充无后便将他改姓贾。这贾必长大了之后,受其父影响喜欢附庸风雅,又受到贾南风的重用,后来成为了当时的文坛领袖,有一批文人聚集在他的周围,被称为“二十四友”,这二十四人常在金谷园中饮酒作诗,其中较为有名的有左思,刘琨等。西晋王朝虽然十分短暂,共才四十几年,假如从280年灭吴算起到311年刘聪攻破洛阳,才31年而已,比蜀汉还要短,但其在文学史上还是有所成就的,也许是受建安文学的影响。

晋武帝司马炎在太康元年280年灭吴之后,便想把这三国几十年的历史编部史书流传后世,当时魏,吴都有史官记史,唯有蜀国无史官记史,那时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所以蜀国的许多陈年旧事,中原的人都无从知晓。于是司马炎就大胆启用蜀国降臣陈寿为主编,还封了他一个平阳侯的官职,以免朝中旧臣非议不服。

陈寿当了侯爷之后,便来请示司马炎这史书应当如何编才好,司马炎一想道:“反正后人也搞不清前朝的事,你来来自蜀国,那你就是权威,你编史可以灵活一点,该写的写,不该写得就别写。”陈寿自然心领神会,回去编史的时侯,就把刘备灭吴的事给改了,改成了关公大意失荆州。又因为当时陆逊的孙子陆机在晋朝中当大官,陈寿也不敢得罪,就把陆逊写的神乎其神,大破刘备军队六十万之多。又把司马昭夺刘禅皇位的事给隐瞒掉了。还去虚构了一段司马懿和诸葛亮在祁山斗智斗勇的夸张故事,竟然还把木牛流马这种传说中的永动机也编入了正史中。

陈寿当时也年纪一大把了,他心想:这机遇难得,要抓住机会再捞上一票,否则将来退休之后就没人搭理了。所以他又利用职务之便,向魏国当年名士丁仪的后人索要钱财,谁知丁仪的后人都是些穷光蛋,没榨出一点油水来。陈寿觉得不爽,就没有给丁仪兄弟写传。在后来唐代名臣房玄龄所编的正史《晋书》中有写陈寿索贿的事。房玄龄的大唐名臣,其所言是可信的。但在当时陈寿毕竟是个侯爷啊!他编的史书影响也很深远,当时还有其他人在编写三国史。听说陈老侯爷也在编写,便知趣的不写了,于陈寿编写的《三国志》又经过了晋武帝的审核,被当作正史流传千年,可能陈寿自已也觉的有点不好意思,毕竟其中许多内容都是胡编乱造自相矛盾的,比如诸葛亮的《后出师表》中所写的有些内容在正史中根本找不到,陈寿为了向后世有所交待,不愿以背上这个千古骂名,便在此书的第一章,第一页,第一句话上作了下文章,把曹操说成是汉初名臣曹参的后代,这种睁眼说瞎话的方式,向后人表明了陈寿的潜台词就是:本人所编的这部史书是迫于无奈,纯属胡扯,假如有人一定要把它当作真理,后果自负。

司马炎拿到陈寿所编的史书,看后也十分满意,不免有所陶醉,他心想:自已建了如此万世之功,比当年曹操还要强大,刘备虽然当年也统一了全国,但是没人给他写史,后人也不会知道,那么自已就是三国中最伟大的人物,唯一统一三国的人物,自已也该好好享受一下这个胜利果实了。于是他便开始志得意满,一改早年节俭的作风,过起了穷奢极欲的生活,还把东吴后宫的五千粉黛尽收洛阳宫中。在司马炎的带头作用下,朝中的大臣们也把摆阔当作了体面的事,其中就出了王恺和石勒斗富的故事,要知这二人斗富到如何程度,请看下回。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三国大神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