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回 晋军大兵分八部 吴国小王任三贤
话说这贾充当上了晋朝的兵马大元帅之后,便命镇南大将军杜预为大都督,引兵十万出江陵。镇东大将军琅协王司马由出涂中攻合肥;安东大将军王浑出横江,建威大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大将军胡奋出夏口,龙镶将军王俊率水军从蜀中浮江而下,广武将军唐彬出襄阳,冠军将军杨济出徐州。这八部大军齐头并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东南方的孙吴,文钦等人攻来。
消息传入东吴,吴主孙皓大慌失色,急召众臣商议退敌之策。丞相诸葛格出班说道:“此次晋军分八部而来,淮南文钦为我东南之屏障,晋军要破淮南,取扬州恐怕还要费一番周折。唯有那王俊的水军从蜀中顺流而下,恐怕不好应付,我军凭借的无非就是长江天险,一旦王俊水军从上游杀了下来,则势不可挡,咱们的长江防线将形同虚设,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全线崩溃。”
吴主孙皓闻言,惊得跌坐在龙椅之上,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这孙皓是孙亮的儿子,孙权的孙子,素来胆小怕事。诸葛格见其却弱,所以立之为主,便于自已发号施令。孙皓垂头丧气的问道:“听丞相之言,我军似乎大势已去,能否在找出一个当年周郎似的人物来挽狂澜于即倒,辅危厦之将倾呢!”
这时常侍金昏出来班奏道:“臣有一计可破晋军水师。”
孙皓一想:莫非又是当年周郎之火攻计吗!再去炒当年的隔年冷饭,还好吃否?还会有人上当吗?他便不解的问道:“金爱卿有话请讲。”
金昏侃侃而谈道:“南方多产铁,可以令铁匠打造连环铁索百余根,长数百丈,每环重二三十斤,于沿江紧要处横截之,再造铁锥数万,长丈余置于江底。假如晋军水师顺流而下,其船逢铁锥则破,遇铁索则停,安能飞流直下耳!”
孙皓听了大喜,加封金昏为司徒,令人安排工匠们日夜在江边打造铁索,铁锥,严阵以待。又封诸葛格为大都督率军十万支援淮南文钦,封族兄孙音为骠骑将军领兵10万,西拒夏口处的敌军。于是这金昏,诸葛格,孙音三位贤人分头上任为吴国卖命。
这诸葛格是诸葛瑾的儿子,人长的马脸但有智谋,还文武双全,这次领兵来援淮南,便想在战场上大显一下身手。那孙音是孙皓的族兄,得到四明山中翼人的传授,武艺出众,是孙氏家族的后起之秀。他手下还有一个谋士名叫陆机,是前任大都督陆抗之子,虽然年仅18岁,但文才出众,也懂一点点兵法。这次孙音奉命率军往夏口来御敌于国门之外,便来问谋士陆机有何妙计可以退敌,要知这江南奇士陆机有何退敌的妙计,请看下回分解。
第二百二十五回 胡奋活捉小陆机 孙音兵败三溪口
话说这陆抗之子陆机其实以文才著称,对于行军打仗那是半桶水,因为其父祖都是大都督,所以他也自称是文武双全。他见孙音来问他有何妙计可破晋军,他便摇头晃脑的说道:“晋军分八部而来,过于分散,我军可以将其一一击破,一一消灭干净。”
孙音听了,心中想:这小陆机的胃口倒还挺大的,现在不能把强敌击退就已经是烧高香了,还谈什么一一消灭干净,看来这文人是全凭想象力去写文章,打仗就差远了。但他碍于情面也不便当面嘲笑,只得言不由衷的问道:“陆学士,这具体如何操作呢?”
小陆机道:“吾军队面的敌首为胡奋也,此人有勇无谋,不足挂齿,只要我军迅速出击打他个措手不及,必可生擒此人,灭敌之锐气。”
孙音听了暗中好笑:就凭你这点三脚猫的工夫,也去生擒敌将,那就让你去潇洒走一回吧!万一胜了咱作为主帅也有功劳,这叫做用人有道;万一败了,将来就把责任全部推到陆机身上,这将来回到建业也有个替罪羊。于是这孙音说道:“既然陆先生如此神机妙算,本都督就给你二万人马,去迎头痛击胡奋军吧!”此言一出把陆机说得一愣,他心想:谁叫你派我去的,我只是出谋划策而已。但既然军令已下,他也无可奈何,心想不如去试试吧!万一碰巧取胜,岂不是一战成名,威镇江东,光宗耀祖。于是这小陆机接过帅令,率着二万人马来战晋将胡奋。
此胡奋也并非泛泛之辈,小陆机不是对手,竟然被他生擒活捉了。孙音闻报,心中大慌,连忙在夏口以南80里的险要三溪口据险死守,企图利用有利的地形和晋军打一场消耗战。谁知另一路晋军在建威将军王戎的指挥下,绕到孙音军的后方,将孙音军的归路给切断了。孙音军腹背受敌,军心大乱,不出十天就有走向崩溃的势头,孙音一看大势不妙,便也不敢也无法败回建业,便率着一支残兵往岭南交州而去。
胡奋和王戎合兵一处,在三溪口将东吴人马打得落花流水,此时东晋水军王俊的船队到了姊归之后,却因为楼船被铁链和铁锥所阻挡,不能前进。王俊听说胡奋,王戎的陆军大获全胜,而自已的水军却举步唯艰,便来问自已足智多谋的弟弟后将军王恺有何办法可使水军前进。要知这王恺有何妙计,请听下回分解。
第二百二十六回 王恺火烧铁锁阵 陶睿诛杀岑司徒
前人诗云:“西晋楼船下益州,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旗出石头。”
话说这晋军中后将军王恺此人为人足智多谋,不但是个精明的大商人,还有很多花花肠子,他见奖中遍布铁索和铁锥之后,便对其兄王俊说道:“大哥莫急,五行有云火可以克金,这些铁索可用大火克之,去搞一些木筏上面灌足麻油,顺江放下,遇到铁索之后,就放火烧之,时间一久这些铁索自然会被烧断,然后再搞些大木筏随流而下,这些木筏碰到江底的铁锥,那些铁锥的尖头就扎在木筏子的底下,被木筏扫除干净。”
王俊听了,言妙,便依计而行,这晋军中“人多好干活”。不出几天功夫,木筏和麻油都准备好了,王俊一声令下,这些木筏顺流而下,真有排山倒海之势。那些吴军并无斗志,主将金昏自以为有铁索阵在此,可以高枕无忧,所以有些疏忽大意。这晋军的木筏飞流直下,很快就燃起了熊熊的大火,这风借火势,风助火威,金昏苦心所设的铁索阵防线一下子就崩溃了,金昏是个文官,不擅长上阵杀敌,一看铁索阵被破,不敢和来势汹汹的王俊楼船硬碰硬,便保存实力,率部撤回了建业城。
吴主孙皓闻报,大惊失色,身边一员东吴将军陶詹素来和金昏不和,见金昏当了大司徒,十分眼红,这次趁机落井下石,对孙皓说道:“金昏此人祸国殃民,搞什么铁索阵,既劳民伤财又不堪一击,这种人应当诛之以谢天下。”
孙皓听了道:“陶将军言重了,这胜败乃兵家常事,金昏一介文人又怎能上阵杀敌呢!”
陶詹又道:“现在金昏大败,军心不稳,不杀之无以振奋军心,望陛下圣裁,杀掉金昏末将愿率人马去和西晋军决一死战,捍卫建业城。”
孙皓听了心想:“现在危机时刻还真需要陶詹这样的将领去挡住晋国的水军,为了保家卫国也只好牺牲金昏了。于是孙皓便依了陶詹之言。这陶詹得旨之后,便率兵拥入司徒府,将金昏当场处死,然后拿着他的人头去祭了一下帅旗,便率手下的水军出了建业城而来,去迎战晋军的东进兵团。要知这吴将陶詹是否能挡住晋军水师的步伐,请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