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回
书名:三国大神 作者:夏雨修仙 本章字数:7545字 发布时间:2023-02-10

第一百七十八回 主教游说匈奴汗 东西博弈叹古今

话说这罗马主教利奥一世要去游说匈奴大汉退兵,罗马大帝十分惊诧的表示不解,并且还好奇的劝阻道:“主教大人不可孤身涉险,这些匈奴人来路不明,又和凶猛的维京海盗们混在一起,主教此去万一有个不测,那该如何是好啊!”

这利奥主教大义凛然的说道:“我基督教以拯救万民为已任,本人身为主教,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皇上你也不必过于多虑,我定能成功说服匈奴大军撤兵,再说这匈奴人不喜欢我们南欧潮湿多雨的气候,只要晓之大义,给他们一个台阶下,在晓以利害,他们自然会知难而退的。”

罗马大帝听了,知道这利奥一世已经下了大决心,便感慨道:“难得大主教有如此拯救万民的壮举,那本皇就静候主教的佳音。假如主教你能成功说服匈奴大汗退军,使这罗马大地免受匈奴铁骑的侵扰,本皇愿加封你为教皇,共掌朝中大事,决不食言。”

利奥主教听了,说道:“陛下言重了,这拯救众生是本教之职责,何必过多的褒奖呢!”

罗马大敌又问道:“不知主教此去要带多少人马才好呢?”

利奥主教道:“老夫一人一骑足矣。”

罗马大帝瞪大了眼睛道:“一人一骑,主教你没搞错吧!”

利奥答道:“人去多了也没用,我此去是以理服人,并非是去好勇斗狠,搞人海战术。”

罗马大帝略带疑惑的道:“那主教你就多自珍重吧!本皇等你的好消息。”

于是这利奥一世就单人独骑出了罗马城向匈奴大营而来。来到匈奴军营中,向营前小校说明来意。小校也不敢怠慢,便去报知匈奴大汗赵统。

赵挺听说罗马国主教来访,也十分好奇,便传令道:“请他进帐中一叙。”

于是这利奥主教来到赵统帐中,此时赵统正在帐中饮酒,那吉普赛女郎卡蒙正在跳着吉普赛著名的舞蹈弗拉明戈(Flamenco)。赵统见到利奥(Loe)主教,穿着主教神圣的袍服,其庄严的风度,令人肃然起敬。他便客气的请利奥主教入席,一边吃一边谈。

利奥一看这匈奴大汗是一个白面英俊少年,还十分友善和好客,心想这次来有门了。便入席坐下,然后打开了话匣子道:“尊敬的匈奴大汗,你不远万里来到我帮罗马帝国,我等未曾远迎,还望海涵。”

赵统笑道:“主教不必客气,主教大驾光临,本处真是蓬壁生辉,不知此次主教亲临本营,有何见教啊!”

利奥一听,这赵统说话倒也直爽,没有绕圈子,便开门见山的答道:“本人以为匈奴大汗不该入侵我罗马帝国。我罗马帝国和你们匈奴帝国并无仇怨,大汗轻易兴兵南下,使无数的老百姓遭受到战乱的洗礼,是不智之举而且这南欧一带的气候多雨而潮湿,并不适合你们匈奴人居住,所以大汗不应听信某些波西米亚流浪人的跳唆,冒然南下作战,这样除了劳民伤财之外,并得不到什么。”

说着利奥向正在起舞的吉普赛女郎望了一眼,那眼神仿佛是在说:“这是个妖女,祸害人间!”

赵统听了利奥主教的这一番高论后,答道:“主教误会了,我等率匈奴大军远征欧陆,这乃是推动世界历史的大发展。罗马帝国之腐朽衰落众所周知,我们东方又位哲人老子说过一句名言叫作 物壮则老。这任何事物都有其盛衰的客观规律和过程。一个日渐衰老的帝国是必然要走向其历史的终点的,这是不可抗拒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既使我们匈奴军队不来攻打罗马帝国,其它新兴的民族也会来攻打日渐衰败的罗马帝国,是罗马帝国本身日渐衰败的客观条件,决定了其走向灭亡的命运。”

利奥主教一听,觉得看来这匈奴大汗并非只是一个只会弯弓射大雕的草莽人物,其理论功底还真有一套,心想:不如设个套,给他带一顶高帽子,让他不得不退兵。

于是这利奥主教灵机一动,顾左右而言他道:“尊敬的匈奴大汗,我们南方的罗马人非常惊叹你们匈奴人马为什么会有这么强大的战斗力,能够把北方森林中高大威猛的哥特人打得纷纷逃亡,你们为什么这么厉害呢?”

赵统一听,笑道:“主教你有所不知,这些哥特人都基本上处于原始社会状态,他们的装备极差,战术上也没有什么特色。而我军则不同,我军能够打败哥特人,并非是我们匈奴军的战士有三头六臂,或是刀枪不入是神仙,而是因为匈奴人在东方长达几百年的和南方大汉朝长期对持的过程中,吸取了大量汉朝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战术指导思想。汉人中的李陵,卫律,李广利等人都来到匈奴国中为官,他们的后代在匈奴国中繁衍发展。汉文化中的兵书《孙子兵法》在匈奴军中广泛德以运用,匈奴军还装备了南方汉人诸葛亮所发明的先进的弩箭,以及在战马上设马蹬,马鞍等等,据说这马蹬也是由诸葛亮发明的,这便于匈奴战士在马上长期奔袭而不劳累,能够在马上从容稳定的射箭,至于那《孙子兵法》中的战术思想更是博大精深,其出神入化之处是非那些处于原始社会状态的哥特人所可以匹敌的。匈奴战士还把南方汉人诸葛亮发明用来看风水的罗盘改装成为指南针,指南车,在行军打仗中辩别方向。”

利奥主教听了,赞叹道:“这大汉国就是罗马语中的丝绸之国,这咱们罗马人也知道。看来这战争中的客观条件装备因素的确是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没有好的装备,那些森林中的哥特人再高大威猛,身强体壮都不是你们矮小的匈奴骑兵的对手,看来是这些客观条件推动了历史的巨大发展。这唯物的思想才是正确的,那些所谓唯心论者,以为有了一腔热情,以一己之力,就想改变历史进程的思想是十分荒唐和不切实际的。”

赵统听了,喝了口马奶酒,道:“看来主教也是一个哲人,逻辑思维十分深刻啊!可以著一本书留给后人啊!”

利奥主教摆手道:“大汗过奖了,本人还有一事不明,你们匈奴大军如此厉害,为何不南下攻取富饶的大汉帝国,据说这大汉国中金银财富,美丽的丝绸瓷器堆积如山,你们为何不远万里来攻打这贫穷落后连文字也没有的哥特人得地盘呢?”

赵统一笑,答道:“因为匈奴的高层贵族皇族,和大汉有长达几百年的通婚史,匈奴军中有很多汉人之后,那当年王昭君出塞也使匈奴贵族中有了许多汉人的血脉。历代匈奴的大汗都自称是汉朝皇帝的外甥,那有外甥去舅舅家打劫的道理呢!再说汉朝富饶的江南,气候十分潮湿,北方的匈奴战士也不习惯那种多雨的气候,铁剑都容易生锈;而这哥特人的多瑙河流域恰好是和匈奴故国同一纬度的,气候和自然条件有其相近之处,所以匈奴人才西迁至此。”

利奥主教听了赵统这一番洋洋自得的高论,便乘热打铁的说道:“我们罗马帝国临近地中海,气候也十分多雨潮湿,那名城威尼斯更是河流密布,跟大汉国的苏州相似,并不利于你们匈奴骑兵的纵横驰骋,所以本人认为大汗根本没有必要来攻打罗马国。我这次代表罗马大帝前来,想和大汗永结好和,永罢刀兵,化干戈为玉帛,让两国的人民安居乐业,大汗认为如何啊!”

赵统一听,觉得也有几分道理,再说其实他本人也无心南下作战,这汗国内又不缺钱,何必再打来打去,又对这利奥主教敢于单身来军营当说客,感到十分钦佩其胆智过人。心想:这罗马国中有如此有胆有识得侠义之士,为了万民之安康敢于孤身涉险,真有大丈夫之风,不如做一回好人,让他借此机会扬名天下,名垂青史吧!又想:此人口才不错,不知武艺如何,不如和他比试一下内力,以显我军威浩荡,来个以武会友吧!于是这赵统想罢,说道:“主教此言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咱军中都是一些武夫,光要耍嘴皮子恐怕难令我帐下的勇士们心服口服,不如你我来比比掌法,假如你能接住我三掌,我便退兵回国,今后也不再来入侵罗马帝国如何?”

利奥主教一听,答道:“这样也好,那咱们就一言为定。”于是这二人出了帐来,正巧看到路边有一座比萨高塔,这塔本是佛教中高僧圆寂而建,至于罗马国中为何会有高塔,这也不得而知。只见赵统看了看这高塔,对身边的利奥一世说道:“你我各分立于此高塔一边,互比掌力,我攻你守,我若能用掌力把此塔击倒,则为我胜;假如你用掌力能够护塔成功,使塔不倒,则算你胜,则我可以退兵回北方。”

利奥一世听了,答道:“比就比,有何不可。”于是这二人各站于高塔东西一方,然后各运内力。只见赵统一招“青龙出海”一掌向塔身打来,塔身受赵统掌力之影响微微发颤。

利奥主教一看不好,连忙运气护塔。只见他一招“猛虎持世”一掌顶住塔身西侧,此塔立即停止了颤抖,稳若泰山。

赵统见了,心中感叹道:这利奥此人果然是一代奇才,文武双全,内功深厚,不如在进一步试试他究竟内力有多深?”于是这赵统又一招“龙战于野”向塔身打来,这塔身微微开始向西倾斜,似乎是摇摇欲坠。

利奥主教一看大势不妙,不敢大意连忙使出独门绝学“天主无敌掌”一掌将塔身扶稳。

赵统一看这利奥主教的功力果然深不可测,便心想:既然如此,就成全了了他这一世英名吧!让他一举成名,威震天下!于是赵统第三掌“龙行九天”才用了三分的功力击出,却将塔身打得有所倾斜。眼看这塔身将倒,利奥主教连忙运用内力一招“挽狂澜于即到”将塔身托住。

赵统一看三招用尽,便徐徐收了掌力,道:“利奥大师果然神功盖世,本汗愿意听你的劝说,撤兵回国。”

利奥主教闻言,大喜道:“大汗果然是言而有信,言必信,行不果,是我等的楷模,大汗承让了!”再看那比萨塔已经变得微微倾斜,却因为受了利奥一世深厚功力的影响,斜而不倒,成了古今一大奇观。

再说赵统和利奥主教比掌之后,又回到帐中把酒言欢。赵统道:“利奥大师功力非凡,正气凌云,本汗十分钦佩,愿和利奥大师两个结为异姓兄弟,义结金兰!”

利奥主教答道:“承蒙大汗错爱,在下恭敬不如从命。”于是这赵统和利奥主教二个结为兄弟,今后永不互相侵犯。利奥主教又好奇的问道:“你们东方的丝绸为何会如此华丽,搞得罗马国中的贵族争相购买,弄得罗马国国库空虚,大量的黄金外流,导致了罗马帝国的衰败。”

赵统答道:“汉国的丝绸其实在东方长安城中,丝绸的价格并不高昂,至于运到了罗马之后,那些中间商人坐地起价将这丝绸的价格人为的炒作到了一两丝绸等于一两黄金的水平,正是这些中间的奸商牟取了暴利,不关大汉朝的事。”

利奥主教道:“只是这丝绸之路的贸易现在为这些中间商人所垄断,不知还有何其它途径可以得到东方的丝绸。”

赵统说道:“这陆上之路被垄断了,那你们可以走海路啊!”

利奥主教答道:“这大海茫茫无边,又怎么确定方向,指导航向呢?”

赵统道:“我们东方有一种仪器称为指南针,有了此物可以在海中辨别方向,而且我国的天文官员通过对天上星座的观测,可以用天上的星星来指导海上的航程。”

利奥惊叹道:“想不到你们东方的天文学如此厉害,竟然可以通过观测天上的星星来确定方位。”

赵统笑道:“我国对天上星图的观测长达千年,历朝历代都有自已的星官,史家们更是著有天官书,记载日月星辰的走向变化。如我国之春夏秋冬之四季,便以天上的北斗七星为座标,北斗指向东,则为春季,北斗指向南,则为夏季;北斗指向西,则为秋季;北斗指向北,则为冬季。又以天上的木星之方位为岁星,以木星在天空中美十二年运转一周为十二生肖,又以月亮绕地球一周称为一月,又以太阳之黄道24方位,定为农历的24节气,指导农家耕种,收获。”

利奥闻言,惊叹道:“你们东方的赛里斯人真是太有智慧了,你们早就创造出了如此神奇的历法,术数,而我们北方的哥特人都还在原始社会的状态,什么都不知道,甚至连文字也没有,真是没有可比性了。”

赵统笑道:“大师过奖了,曲曲小技何足挂齿。”

利奥主教又道:“听说你们那些无比华美得丝绸全部产于江南的一只只小小的春蚕的口中,这是真的吗?”

赵统答道:“是啊!丝绸的确是从一只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春蚕的口中吐出来的,这春蚕吐丝完毕之后就会变成一个个飞蛾从中飞出来。在东方丝绸又分为锦,锻,绫,罗,绸,纱,绢等品种。其中以锦最为上品,江南又名云间,所以有云锦和蜀锦等。”

利奥主教叹道:“这太不可思议了,你们东方的能工巧匠能利用这些小小的昆虫,制造出让世界为之震撼为之倾倒的华丽的艺术品,你可曾知道,这一只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春蚕,正巨大的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大量的丝绸从丝绸之路上源源不断的被运到了西方,而西方的黄金却正不断的被消耗殆尽,整个西罗马帝国正在被这些丝绸渐渐的掏空,日趋走向没落和衰亡。一个旧的时代即将消亡,而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我让今后的大传教士们在传教是穿你们东方人的丝绸教服,这样既显得美观华丽,又帮你们介绍丝绸制品。”

赵统听了,说道:“大师言重了。”其实利奥主教此言也不无道理,正如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所著的著名哲学著作《历史哲学》中所说:东方才是历史的开端,正如同太阳从东方升起一样。所以黑格尔在其著作《历史哲学》中以中国作为开篇第一讲,也是很有道理的,可见西方哲人对中国文化的重视程度。中国的文化足以令世界为之震撼,中国文字对仗之工整,寓意之妙;中国的史书将本国的历史事件记载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正是中国文化的神奇之处。在诸多汉语文字中,最神奇的一个象形字当属一个“蚕”字。我们完全有理由佩服祖先们伟大的创意。这种创意是足以让世界为之震撼的,这个“蚕”字之意就是天下最无敌的虫子,为什么我们的祖先就知道这“蚕”是天下最无敌的虫子呢!原来一个惊人的发现展示在众人面前,其实正是这个中国将南水乡一只只微不足道的小昆虫“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不是太夸张呢!其实事情是这样的,中国江南一只只微不足道的小昆虫“蚕”被伟大的中国劳动人民所充分利用了起来,中国历来有男耕女织的传统。为什么中国的江南鱼米之乡历来十分富庶呢,就是因为江南历来生产丝绸,而这种丝绸通过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被贩运到了西方,令西方世界为之着迷。

“丝绸之路”(Silk Road)原为德语,公元1877年德国大地理学家费迦南·冯·李希霍芬(Feindinard )在他的地理学著作《中国,我的旅行和研究》一书中,第一次提到了这个名词,我们应该感谢这位德国柏林大学的大师级人物,据说“冯”姓还是一个贵族。他以其对中国的了解,第一次向世界阐述了“丝绸之路”的重要性,我们也是在他的基础上,继续有所发展。这条有二千年历史的丝绸之路,将东方的丝绸源源不断的运到了西方,而古代古罗马国将当时的中国称为“丝绸之国”。据说这李希霍芬还有一个弟子就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此人听说有匈牙利血统,自称是匈奴人的后代,他后来几次到东方来探险,试图解开东方文化和北欧文化之间神秘的联系,为何瑞典16世纪宫殿德罗特宁尔摩皇宫中有中国的建筑呢?

后来威尼斯又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叫马可·波罗的东方探险家,他游历了东方之后,又著了《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这本书极强的刺激了西方人去东方探险的兴趣,而当时的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为西亚商人所把持,西亚商人几乎垄断了这项贸易,并从中贸取了暴利。这使西方人十分恼火,于是他们想通过航海来绕开西亚的中间商,直接和东方进行贸易,于是一个大航海的时代开始了。

为了在浩瀚的大海上获取足够的动力支持,于是蒸气机发明了,随着蒸气机的发明,又标志着人类一下子进入了工业化时代,从此人类进入了暂新的一页。德国哲学家黑格尔(Hegel)曾经说过:“人类对物质的追求才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而西方社会对东方丝绸的庞大需求,才是推动其进入大航海时代工业化的动力源泉,是中国美仑美奂的丝绸推动着人类历史进程,使欧洲大陆从黑暗的中世纪一举进入了大航海,工业化时代。

假如没有这种发展的动力源泉,也许欧洲大地还将长期处于罗马帝国强大的统治之下,而北欧的哥特人仍然是在森林中过着原始人的生活。我们应当有理由感谢中国江南这些微不足道的小昆虫“蚕”,也许有人要说:为什么只有江南才产蚕,其他地方诸如北方,欧洲为什么不能产蚕,他们也可以自给自足,自已动手丰衣足食啊!为何非得不远万里,不惜花重金来买东方的丝绸,导致白银大量的进入中国呢?最终西方甚至要通过发动鸦片战争来平衡这种贸易关系。(要知道中国本土银矿不多,历朝历代却一直以白银作为硬通货,这是因为在大量的丝绸出口时,大量的白银来中国购买丝绸导致了中国国内白银库存很大。)你这个作者你本人也是江南人,浙江人,你不是在为自已家乡的特产吹牛皮,说大话呢!

其实这是地理环境所决定的,气候条件所决定的,人文传统所决定的。只有江南这一块神奇的土地以及蜀中一带才能大量的产出蚕和丝绸,而北方干臊少雨的气候不行,欧洲人更不具备这些技术,估计蚕宝宝到了欧洲之后会水土不服,什么丝也吐不出来。据说东罗马帝国的人曾在东罗马养过蚕,但是质量极差。所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客观环境决定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这是唯物主义的史学观。

正如同人类历史的进程因为有了中国丝绸文化这个强大的引擎,有了中国江南水乡一只只小小的昆虫“蚕”作为强大的助推器,才发展到了今天之翻繁华和丰富多彩,才从沉闷的中世纪,一举迈入了工业化社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惊人变化,这是一种伟大的觉醒,是中国人自豪,令西方人为之震撼。

江南丝绸文化还有一个特点是在于其传承性。历朝历代多次战争对江南各地都常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有时整座城市被彻底摧毁。但过不了多就,江南的手工业就又在一片废墟之上重新发展了起来,这是因为客观上西方有了这样一种需求,才导致了江南丝绸业的长盛不衰。众所周知在古代中国的平民阶层一般都是布衣,一般是不允许穿丝绸衣服的,所以中国丝绸业的产能是主要以出口为主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内需。

江南人俗称蚕为“蚕宝宝”,因为他们从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时代就知道这种昆虫是一种宝,将其刻在象牙上,在现在有出土,于是这丝绸文化又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又向前推伸到了七千年。其春天时为春蚕,夏天为蛹,秋天为秋蛾,冬天时死去。虽然它的生命周期才短短的一年不到,但是它所制造出的产品却远销万里之外的西方,成为了西方罗马贵族的最爱。丝绸之路始于汉代,距今足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为:

“春蚕到死丝方尽。”

这说明在唐代养蚕业已经十分普遍了,在蜀中更是以蜀锦闻名天下。在古代这锦缎是硬通货和金银几乎等价,刘备得蜀之后曾赐给关云长,诸葛亮等人锦缎千匹。据说蜀国打仗所花费的军费全部来自于蜀锦贸易。蜀国灭亡时,蜀国仓库中所存的蜀锦多达几十万匹。晋代文人写《蜀都赋》来描绘蜀国丝绸业之繁华,据说“蜀”字的甲骨文就是“蚕”字。蜀锦有分为:流霞锦,雨丝锦,方方锦,条花锦,铺地锦,散花锦,綄花锦等。当时的蜀地织工染色漂丝,连蜀江水都变了颜色,所以蜀水又别称为“锦江之水”。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浪涛沙》为证: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掏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映彩霞。”

抚今追昔,中华民族长达七千年的锦绣丝绸文化是纯粹的中国原创文化,历经七千多年传承而不朽,是中华民族之魂,对人类历史的进程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丝绸二千多年的出口史,在表面上看是一种手工业产品的输出,透过这种表象,其实质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输出。服饰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衣食住行”人类从披着兽皮的森林中的原始人进化到现代人,服饰的变迁也是一项的重要标志。整个世界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漫长的时间里,都认同中国的丝绸服饰文化,这充分说明了中国文化影响的持久性,完全不同于现在流行文化的转瞬即逝,这是真正的人类文化的经典和核心之一。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三国大神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