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阳城皇宫万朝殿始建于始皇帝周天牧时期,当时的上阳城还只是吴国的都城,因周天牧在称帝之前为齐国上阳君,遂在称帝之后将吴国都城改为上阳,如今的上阳城也是在吴国都城的废墟之上建立的。
而始皇帝周天牧为了封赏助他称帝的有功之臣和周氏宗亲,将天下分为五十四郡,所以万朝虽然是虚数,但属实诸侯一同朝见,足以见得大昇初期的强盛之姿。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自治也暴露出相当多的问题,虽然自治在某一层面上减轻了周氏管理天下的负担,而且每年大小诸侯都需要向皇室纳贡。但久而久之,地方的管理逐渐脱离了皇室的管辖,而且诸侯之间矛盾不断,大小诸侯之间相互吞并,也不利于大朝的和平稳定。
不过有利的一点是,随着诸侯的减少,权力逐渐归拢到几个人的手中,这样皇室只需掌控好这几人,便可达到对整个天下的掌控,所以这种不威胁到皇权的诸侯吞并在一开始就是得到了皇家的默许的。
等到了光武帝周建元北伐青州之时,整个南陆便只剩下十六路诸侯了,但周建元统治下的大昇可以算得上是这八百五十年间最为繁荣强大的盛世,从周建元的父亲到下一世嫡子,大昇朝足足昌盛了三代人,一百一十七年的光景。
而如今到了周明启和周韶弘这里,大昇朝虽然已是万颓之势,但中央皇权却是空前的集中,除去与皇室沾亲的上元国与南汉国,其实真正还未被周氏掌握的,便只剩下沧州朝云国和云平山的北怀国了。
但相较于内忧外患的朝云国,上下一心的北怀国显然更为棘手,这也就是为什么听说皇帝要召见云平山,大昇的朝堂上会有如此之大的反应,因为今日皇帝,或者说是皇太后对于云平山的态度,极可能决定这大昇朝未来几十年的走向。
此刻,偌大的万朝殿上左右两边站满了各色的朝臣,自古文左武右,除去象征着文臣之首的三朝元老太傅黄虞,和象征着武官之首、大昇四名将之一的柱国将军魏宏驳告假之外,整个朝堂无一人缺席。
“还有人有事要奏吗?”
新帝周韶弘因未及十六无法亲政,只得端坐龙椅之上,听政但不能议政。而在他的背后立有一面珠帘,皇太后长孙氏坐在帘子后的宝座之上,临朝垂帘听政,决定大昇朝的大小事宜。
可说是今日召见北怀国国主云平山,自上朝开始,议了玟州府的盐运之事与魏宏驳之子魏长青汇报了巡视虎匣关大营的情况,却无人提及云平山。
珠帘后的皇太后长孙氏见无人应话,便开口点道:“黄大人,老太傅今日身体如何,已经接连告假五日,如此肱骨老臣久不上朝,本宫与陛下甚是担忧。”
御史大夫黄宏言为太傅黄虞之子,虽同为辅国之臣,又掌握监察百官之权,但此人之才能却不及其父十分之一,又无太傅之雷霆手段,所以在朝臣之中,这位小黄大人变成了“鸡不及凤”的庸碌之人。
黄宏彦听到皇太后点到自己,急忙从人群中侧身站了出来,年过四十之人却慌乱得差点儿被自己绊倒,多惹得身边之人侧目,却因其父亲之身份不敢取笑。
“回陛下,太后娘娘,家父前些日偶感风寒,引得旧疾而发,那个……头痛不止,虽……虽无大碍,但……但始终不敢见风,仍需静养几日。”黄宏彦低头回话,可听起来却像是在背诵他人教导之话一般。
皇太后长孙氏当然是知晓黄宏彦的为人,想必这些话也是太傅所教的搪塞之言,如今黄虞插手朝云国军务,已经算是僭越了,毕竟如今真正掌权的,应该是皇太后长孙氏。
而黄虞私未经皇太后准允,私自任命门生曹然为镇西都护使,如此要职安插上自己的亲信,长孙芙自然是认为黄虞根本就没有将她放在眼里。
而如今黄虞告病在家,避而不见,身为三朝元老,此刻长孙芙又无法追责,这一招倒是高明得很。
其实皇太后长孙氏与太傅黄虞争权,明争暗斗了这么些年,在大昇朝堂已经是大家心知肚明之事。先帝在位时,因国公爷长孙良助其称帝有功,长孙家自然是得了不少的好处,不过不知为何,为周明启生得这唯一后嗣的长孙芙却一直不受周明启待见。
所以即便长孙家权势通天,却也无法与朝臣之首太傅黄虞抗衡了。直到周明启薨逝,新帝继位,长孙芙垂帘听政,近些年长孙家才算是逐渐扭转了劣势。
可黄虞乃是三朝元老,在帝都根深蒂固,如若周韶弘亲政,则长孙芙身为后宫必须归权,不得参政议政,到时候长孙家虽有皇亲的名头,可身为诸侯的长孙良根据大昇历法不得私自进入中州,如此偌大的皇宫之中便只剩毫无实权的长孙芙一人,即使贵为皇太后,但她一女子,想必接下来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多少。
所以近些年,长孙芙在与黄虞争权的同时,也不忘培养自己的亲信,文臣一方自是没什么机会,所以长孙芙就把目光放到了武官之上。
如此一来,镇西都护使这个要职落入到黄虞之手,长孙芙怎么也是咽不下这口恶气的,却没想到黄虞一直告假拒不上朝,她的这口气想出却也找不到对象。
“太傅年事已高,久病不愈恐成顽疾,若有个闪失岂不是我大昇之不幸,传本宫旨意,命宫中御医即可前往府上为黄老诊病,宫中药材尽可取调,务必让太傅早日康复。”
“多谢陛下,娘娘关心!”黄宏彦也不便拒绝,只得跪下谢恩。
敲打了黄宏彦一番后,长孙芙又在帘后瞥了一眼柱国将军魏宏驳的位置,魏将军虽与黄虞素来不和,但这些年却也未站到长孙芙的这一边。
由于大昇朝近些年少有征战,所以魏老将军时常以旧疾为由告假,但其实长孙芙也明白,他是故意躲着自己与太傅。
正所谓保家卫国战死沙场才是武将之责,魏宏驳也是不想自己陷入到这波云诡谲的权利之争中,尤其在跟随先帝周明启亲政玟州,遇到那位一战成名,令人闻风丧胆的林四九后,魏宏驳便已明白这世间终究是年轻人的天下,所以周明启薨逝后,他也一直是半隐退的状态。
不过他的儿子魏长青却和黄宏彦不同,魏长青可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文韬武略样样出类拔萃,也有着比自己的父亲魏宏驳更大的野心。
而长孙芙正是看中了魏长青的这点,更是一路提拔,想要将他收入麾下。
如今魏长青已经是殿前将军兼步军统领,可谓是一人掌管了上阳城以及皇宫的防务,也算得上咽喉之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