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继续新征程(一)
书名:乱世风云 作者:英雄立马起沙陀 本章字数:9506字 发布时间:2023-02-02

隆翔十一年正月前半个月,马绍承略微好转,其实人们都知道这是回光返照罢了,而马绍承似乎自己也明白。七十三这是人生一道坎,他明白自己过不去了,而这段时间是自己最后的时光了。

前半个月里,他召来了庾少阳、崔彦炳、林涵秉等,和这些未来的将星们一一谈话,但谈了些什么,谁也不知道。

正月十三日,马绍承还特意请来伊莎拉这位最要好的西洋挚友,也是最爱的女人之一,和她聊了约半个多时辰。

他们都知道这将是二人的最后一次见面了,老泪纵横啊,欲言又止,但一切又都尽在不言中。

两个老人互相看着对方,虽然都已经垂垂老矣,不复当年第一次见面时候那样的风华正茂和曾经畅谈国事时候的激情四射,然而从眼神当中都能看出两人之间的友情很真挚,也充满着互相的关爱。

伊莎拉临走时候,马绍承已经无法起身相送了。伊莎拉拉着马绍承的手,也不愿意放手,最后俯下身子在马绍承脸庞献上了自己的最后一吻,然后含泪离去了,也是彻底的永别了。

正月的前半个月里,马绍承还接到了林少桢和徐叔蕴两人的建议,即效仿西洋对货币进行再更新。用西洋机械制造,并用铜币取代铜钱。

马绍承看后,内心赞同,但是他如今的病情已经无力做到了,只能是以后的人来做了。

正月十五日上元节,马绍承撑着最后一口气主持了正月的宴会,这次宴会持续了很短的时间,马绍承看着众人,说:“我的病情你们都已经知道了,我自知已经没几天了。我已经上表朝廷推举接班人了,我也可以正式今日宣布接班人的诏书在怀晋殿最高处的牌匾之后,待我走后,由何承海、马绍坤一同取下公开宣读。另外从明日起,由马怀锡监国代行晋王之职权。另外,我走后宜薄葬,谢绝外邦使臣前来。”

说完这段话后,众人已经明白了接班人是谁,那就是马怀锡,心照不宣了,马怀鼎彻底落榜了。

说罢,马绍承还让人拿出了早已经准备好的一幅字,上面写道:

尊奉朝廷保卫海疆,尊奉朝廷号令藩国;

勤俭持家护国安民,不务虚名务实为上;

积极变革效法西洋,和睦中外守卫祖业。

然后马绍承挣扎着再说道:“以后历代晋王要以此为宗旨,积极变革图强,不要务虚要务实,要尊奉朝廷和睦中外,让晋国更加繁荣昌盛。”

何承海等人:“臣等领命,谨遵训谕。”

第二日,马绍承将马怀锡、马怀鼎叫了过来。语气舒缓却也坚定地说道:“家国之事以后就交给怀锡,怀鼎,你要全力辅助你的哥哥,不要有异心。”

马怀鼎流着泪对父亲说:“父王放心,儿臣一定谨遵父王教诲,竭尽全力辅助哥哥,繁荣晋国,如违誓言,天地不容!”

马绍承放心了,他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马绍承接着让马怀鼎出去,留下马怀锡,对他说:“你们兄弟二人都很有能力,但是你终究是兄长,家国之事切记我那六句话。另外就是对怀鼎及其他兄弟姐妹,一定好生照顾,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妄为之。另外就是海军扩建完成的计划我看不到了,你一定要实现,且不能以此为止境,要继续勇攀高峰。”

马怀锡:“儿臣一定谨记。”

马怀锡走后,马绍承又将最信任的小弟和首席内阁大臣何承海叫来,说:“我走后到怀锡即位的这段时间里,你们要全力辅助怀锡,度过这段时间,期间如有大事,你等可相机行事。”

马绍坤、何承海:“臣等明白。”

十八日开始,马绍承不见任何人,只让玛黛莉和范茹冰两个妻子陪在左右,度过人生这最后的一段时光,也回忆他们曾经的过往岁月。

隆翔十一年正月二十日下午,马绍承在玛黛莉和范茹冰二人的陪伴下,在她们的身旁安详地去世了,终年七十二岁。

马怀锡等得知后,立即进去,但为时已晚了。马怀锡等人大哭不止。

马绍承去世了,马怀锡很悲伤,大哭,但身旁的王燕霖则不断拉扯和提醒他,他立即反应了过来。说:“何相,叔父,按照父王临终嘱托,请你们派人去怀晋殿最高处取下父王遗嘱,其余人不得外出,在此等候。”

何承海:“老臣遵命。”

紧接着,何承海就派人前往取遗嘱。不一会儿,何承海就取了回来,然后由何承海、马绍坤查验确认无误后,何承海宣读,大意如下:

本王自知寿命将近,已逾本年十二月二十日上表天子,请以次子马怀锡为晋王、海山行省总督、宁海国王,接替臣职。在明诏到来之后,即行就位。之前以马怀锡为晋王、晋公,以大卫国所赐符玺统领国政。

听后,众人明确无误之后,马怀锡先行接任晋王、晋公之位。

从次日开始,一些人开始蠢蠢欲动。已经升任海京府通判的沈恒桂以及刑部郎中德兴通等周围一些人不断向马怀鼎进言,希望趁这段时间赶紧行动获得海山洲办事大臣衙门的支持,同时立即上表皇帝,以马怀鼎为晋王。

马怀鼎不心动,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已在父亲面前发誓,他是不能违背的,所以他在犹豫。

马怀鼎:“我已经发誓,如果违背,以后进不了宗庙啊。”

沈恒桂:“自古以来成王败寇,可以一试的。”

德兴通:“王子,先王也是如此,圣祖也是如此,都成就了一番大业。”

马怀鼎在犹豫,而此时,沈熙琳出来了,他们都不说话了。

沈熙琳:“你们不要撺掇他乱来了,你们不可能成功的,如果你们要试,不仅你们完蛋,他也完蛋,家族也得完蛋。”

沈恒桂:“姐姐何必如此说啊。”

沈熙琳:“从春节到上元节前,父王接连召见了多名将领,密谈许久,无人知晓说了什么。还在正月十六也同时召见了何承海、马绍坤,肯定都已经布置好了。你们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沈恒桂:“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呢。”

沈熙琳:“你们是在赌命,我问你们,你们进来有什么异常吗?”

沈恒桂:“没有啊?”

沈熙琳:“越没有越危险,这是外紧内松。仪仗司、内事厅的人都已经监视这里很久了,另外殿前军已经进入了最高等级戒备,无有何承海、马绍坤及马怀锡的三人联名手令,任何人都无法进入海京府城。你们进来了也就意味着出不去了。而且你们越是在这里呆的,越给人以同谋的口实,也更方便一网打尽,这是关门打狗的办法啊。”

听了沈熙琳这么一说,马怀鼎越想越怕,最后说:“虽然我自恃有桓文之才,但无桓文之命,此事就此作罢,你们都不要再说了。如果你们听话,出了什么事,我还可以保住你们,否则如果有变,不仅我保不住你们,你们的家人我也难保了。”

沈恒桂、德兴通等无奈,只得听命离去了。

其实不仅仅是沈恒桂这些人支持的马怀鼎,就连前太子马绍华的一些部众也希望支持马怀念,但是马怀念感念叔父多年来的培养照顾,加上自知毫无胜算,果断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

而办事大臣衙门内,额尔海等人吸取了以前一些办事大臣的错误,对此完全的作壁上观,只是将马绍承的去世上报,并等待朝廷指令。不过在上奏中,额尔海以个人建议的方式希望朝廷支持马怀锡接任,认为如此能够维持晋国内部的继续稳定,也有益于东南海疆的稳定和确保西洋、南洋诸邦国对天朝朝贡航路的畅通。

马绍承的临终上疏到正月二十一日抵达了大京城,是他去世后的第二天。二月十五日,马怀锡、额尔海的奏报也抵达了。

皇帝与大臣商议,众人意见不一。首辅讷英德等人主张立马怀鼎,是主流意见,希望借此逐渐控制海山洲。然而以皇帝的亲信也是他的小舅子富春恒等少数派认为为了东南的长远大计还是答应马绍承的临终嘱托立马怀锡。

富春恒的意思是说马绍承临终上表非常恳切,表示明确要等待皇帝的诏命才让正式即位,而且是在临终前上表,与以往的死后上报请求追认或者是类似政变的方式而言,这已经是破天荒的。另外马怀锡是兄,马怀鼎是弟,长幼有序也是顺理成章。何况马怀锡两次朝觐天朝,表现都很恭顺虔诚,皇帝也深有体会,所以无论于公于私都是马怀锡最合适。

富春恒的意思虽说是少数派,但是皇帝思索后认为还是这一派的意见最为稳妥。二月十八日,皇帝下诏,正式任命马怀锡袭爵晋王,出任海山行省总督、宁海国王,仍领镇远大将军、东南海疆经略使,并赐以燕朝亲王才有的团龙服,食亲王双俸,封太子少保衔。追封马绍承为太傅,谥号忠敬。

三月二十九日,朝廷的诏书正式抵达了海京府,马怀锡的心落地了,何承海、马绍坤的心也安了,额尔海也似乎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三十日,马怀锡下令追赠父王马绍承为世宗,谥号为昭王。这是这几个月里最后商定的结果,并在四月为马绍承正式下葬,次年改年号为凤翔。取隆凤、隆翔两个年号中的各一个字。

而就在马绍承去世到马怀锡正式接任的这一个多月里的三月十七日,马绍承的庶母张琼瑜也以九十九岁高龄在宫中去世。马怀锡下令追赠为孝和王后,并与杜迎秋一起安葬在马英韶的墓旁。

马绍承下葬的时候与别人不同,按照马绍承的嘱托不仅要薄葬,而且谢绝任何外邦使臣前来。马怀锡基本上是遵循了,但是有两个人得以破例。一个是马绍承终生难忘的西洋挚友已近八十岁高龄的伊莎拉,一个是山流国坚决亲汉的宰相尚安杰。他们均以私人的身份到来,并向这位晋王也是他们的好友致上了自己最后的敬意。

马绍承去世后,伊莎拉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写道:

“这一刻,我仿佛失去了在海山洲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因为我终生难忘的挚友也是东方最开明、最自由和最具有西方色彩的国度即晋国海山洲的主人晋王马绍承先生去世了。这是一位勇敢、开明且很有远见的东方君主。他有着传统东方人的思维,却也敢为天下先。他娶了一个西洋女子为妻子,他大力鼓励人民学习西洋话,用西洋的商品,还学习西洋的技艺制造战船以强大自己,并且继承了他父亲的方略并加以适度的变革,继续圆融东西方,充当一个友谊的桥梁,到临终还将他与西洋女子所生的儿子立为了接班人。他的一生都在冒险,都在变革,虽然屡经挫折,但还是成功了。我尊敬他、欣赏他、佩服他,也爱着他。可惜我的爱和他对我的爱只能潜藏在我们灵魂的最深处,只能如此。”

五月十日,马怀锡正式在怀远宫怀晋殿即位,成为晋国第三位海山总督与宁海国国王,他在登基后明确宣布继承父祖的方略不会改变,会继续推行变革和强军的梦想,会继续尊奉朝廷遵守钦定大纲章程。而关于人事方面的情况,暂时是不会改变的,依然维持原班人马来确保稳定。

六月,海山官银所和银钱局的知事林少桢和徐叔蕴及户部参判黄希爵等一部分官员的建议下,决定将制造银币铜钱的机构正式改称为晋国海山造币厂,南洋的改名为晋国南洋造币厂。除此之外就是建议废除传统铜钱引入西巴斯鹰国最新式的机械设备来制造全新的银币和铜币,同时呈递了通过外贸得来的西巴斯鹰国最新式双球花莲银币。并将拟定的晋国银币铜币样式也做了详细说明,并绘制了图案。

新式银币仍叫做海山或者南洋银币,正面正中写着“海山元宝”四个大字,银币左右分海山,上下写大晋。银币周围有四个精美的图案,正面中间有一个八卦图案,自古以来,东方的汉人信奉易经和五行八卦,银币上的八卦图案,就是想要坤卦明柔,贤者生,厚积薄发,永不停歇。而银币背面有苍龙和骏马图案,银币上端有苍龙,寓意飞龙在天,下有奔腾的骏马;自古以来,龙、马皆有勇武之意,汉族传说中伏羲氏观天下、观龙马。形似马,头如龙,爪如龙,浑身长满了鳞片,皆是祥瑞之兽。而且旁边也采用锯齿。

而新的铜币则分为五种。计有二十文、 十文、五文和二文、一文五种,五文以上铸有制钱和银元互换值,同时还规定新铜币和铜钱暂时同用,在三年之内逐步收回旧铜元,期满停止使用。而新的铜币图样与之不同,且重量根据面额逐步减轻。正面中间的字样换成了海山一文或者二文、五文、十文、五十等字样。旁边上下左右四字还是大晋海山。背面的图案不是龙马,而是兰花的图案。因为海山洲各式兰花最为出名。

新式银铜币铸造方法是首先用机床制造出大小和厚度均匀的圆形银版。每枚银版被放入币模中,用螺旋冲压的方法压制出受压均匀的银币。螺旋冲压机是由两个人推动压杆,通过旋转拧入的方式施加压力。为了确保纯银的含量,整个制造过程都有两个化验师监督。他们的名字缩写被刻在银圆上。银币的齿边还环铸百合花,以防止人们通过切边的方式偷银。

另外规定新的银币含银为九成,铜币含铜量为也在九成以上。规定一枚银币折合一文铜币或者一文铜钱八百枚。新的银币含银为九成,其余成分为铜和锡。而铜币含铜量为也在九成以上,其余成分为铅和锡。规定一枚银币折合一文铜币或者一文铜钱八百枚。而新的银币折合朝廷的库银约在七钱二分,与原有基本相同。但是制作将更加精良,而且会有极大的收益。

为了确保质量,黄希爵等人认为必须重金购入西巴斯鹰国的设备人员等,委托他们按照拟定的规划图样为蓝本进行制造。然后交他们生产并培训晋国的工匠,这样速度较快也可以确保质量。据他们的估计,如果从今年开始实行,最晚到凤翔五年就可以全部完成并开始大量的生产。而购买设备、运费及聘请人员等相关的费用他们已经大体有所了解,估计最少十五万多则三十五万两。

关于用西洋新式机械设备制造钱币,他们认为益处颇多,一则节省银铜而且值钱多速度更快;二则成式定价值更准确;三则不穿中孔省料且方便携带;四则晶莹透亮美观,百姓喜爱知其宝贵;五则可与西洋新币争锋,并可收取内陆及南洋邦国物产;六则短小精练便于携带。

虽然有诸多益处,但是马怀鼎和礼部、吏部、御史台、宣文院等不少官吏固于传统非常强烈的反对。然而马怀锡已经决定执意要做,并派人前往各地尤其是宁安府一带调查了情况后,在当年八月下定决心非做不可。

到当年年底,萨鹿国交付的六十万两白银全部运往了海山洲,晋军也在当年的年底全部撤回山流国或海山洲,将淹美岛等地最终交还了萨鹿国。而交还之后的淹美岛的人口已经大幅度减少。原有人口八万多,而交还后人口只剩下了一半左右。而剩下的人中有约万余人回到了萨鹿国,有一小部分三千多人回了山流国,而其余人则都被晋军以各种手段送回了海山洲,然后留在宁阳府留下万余人,剩下的精壮之人约两万多人则全部运往了更远的石塘岛来充实那里的人口。也因为有了这些人口的加入和历年来的积累,石塘岛如今的人口已经有十五万多了,虽然没有达到原有的成效,但也算是不错了,已经是晋国极南之地人口最多的地方之一了。

当年十一月三十日,从汉宁行省传来消息,七十岁的汉宁总督徐武成因病去世,马怀锡万分悲伤,下令追赠为枢密副使、定南军节度使。而汉宁总督一职没有从本地人员和原有人员中选任,而是破格提拔了康广孝之子即时任保宁布政使的康显耀出任汉宁总督,并以凌云统出任汉宁舰队的提督。其余人员均没有太大变动,多是按部就班顺序接任,以维持汉宁地方的稳定。

十二月十七日,内阁大臣兼兵部正判的刘道临因病归隐,新的兵部正判,马怀锡选择由庾少阳由刑部调任,而刑部正判则提拔了自己的亲信刘永锋出任,同时进入内阁为内阁大臣。这也是马怀锡提拔的第一位自己人。

凤翔元年正月,马怀锡思索之后,还是决定以林超颖为王后,虽然林超颖没有为自己生育过,但夫妻感情良好,故而马怀锡不忍辜负结发之妻。而王燕霖为第一侧室,封为琳贵妃。一个叛乱头目的小妾如今成为了贵妃,这已经是她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了。除了王燕霖外,马怀锡在去年下半年开始对从淹美岛归来的傅虹露也产生了好感,并纳入了宫中。

正月二十日,马怀锡正式下令将官银所和银钱局合并为晋国造币厂,不再隶属于户部,直接归内阁,与六部等同。以户部参判黄希爵为晋国造币厂总办。海山洲的总部在海京府,南洋的在兴京府。分厂分别设在宁阳府、宁安府、铭英府、永晋府、天雄州、广宁府、宁京府。

具体的购买设备和聘请制造人员等事宜全部由黄希爵办理,具体办不了的可直接找马怀锡。马怀锡的目的就是要求最晚在凤翔五年底六年初必须完成建设和生产。

二月五日,枢密使康广孝因病正式请辞卸任,马怀锡同意。下令晋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太保,弘德院令。枢密副使马绍坤照例升任枢密使,林涵秉以提督殿前军总兵官的身份任枢密副使,仍领殿前军。成为当下军中最具实权的将领,以统兵将领的身份在枢密院任实缺,既有统兵权又有调兵权。这在晋国的历史上还是极为少见的。也是马怀锡对他的信任和对父亲留下老臣的尊敬,不过谁也知道这不会持续太久的。

二月二十日,从山流国及何宗晟那里传来确切的奏报,山流国国王尚龄敬于正月二十九日去世。国王之位将由十三岁的长子尚穆康接任,宰相尚安杰等大臣暂时辅政,并向晋国、萨鹿国同时报丧。

马怀锡得知后,和内阁、枢密大臣等商议,认为尚穆康长子接任是符合体制的,对这一点无论是谁都不会有异议的。关键是国王年龄还小,实权由谁控制是最为重要的。萨鹿国虽然实力受损严重加上国内欠债庞大,自然没有实力做强势干预,但是也要以防万一。因此马怀锡等人决定派内阁首席协办大臣马怀念去山流国致哀,同时命他在山流国坐镇,可节制何宗晟,目的是以实力来支持尚安杰的实权。

二月二十五日,马怀念、崔彦炳、杜保宁、沈恒桂、德兴通等和随从十余人从海陵县的汉宁港出发。途中遭遇了少见的大风浪,到三月十七日才抵达了嘉霸港。嘉霸港外围有个小村子,名为西久村。

虽然村子不大却很繁华富庶,人口也不少,而且这里的人大多数是汉人,有很高的汉学文化休养。而且晋国数百年的发展,这里的汉人已经成为了山流国与王族、本地士族、嘉霸士族并列的四大士族之一,同时也是亲汉派势力的大本营。

马怀念在这里受到了很热烈的欢迎,因为自从晋国上次仗义解救山流国之后,当地的汉族后裔的士族集团就将晋国和燕朝视为自己最大的靠山。而晋国距离又近,更是如同将之视为恩人和亲人一样。

马怀念在此住了一夜,与当地的老者、士族领袖和读书人等畅谈一番,虽然忙碌却很愉快。

次日晨他们出发,到了下午就抵达了嘉那城。

十九日,马怀念等人抵达了嘉那城,向新的十三岁的国王尚穆康致哀并送上了马怀锡以大燕帝国晋王的名义致上的书信,并赠送了贺礼。同时表示晋国会坚决捍卫山流国的自主,坚定遵守友好同盟条约,并视山流国为晋国最紧密和亲密的朋友。

尚穆康虽然还小,但也算是个半大的小大人,很遵守礼法,应对的也颇为自如流畅。而在旁的尚安杰和一众大臣已经听出了马怀念这番话的意思了,即晋国非常重视与山流国的关系,也就是看重其地位。

而就在几天前,萨鹿国已经派遣使臣到了山流国致哀并祝贺新的国王即位,也是一些场面上的话。

当晚,尚安杰在自己的家中隆重款待了马怀锡等人及驻军将领何宗晟。商议了今后的国政安排。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亲汉的几个重臣,如郑方洞、向敏锐、潘德兴、梁昭华等人。

尚安杰的意见是以自己为首辅,向敏锐、郑方洞次子,为山流国最高执政的官员,三人有先后之分,但是平级,而且都是亲汉派。在其余大臣里,适当安排一些不重要的职位给萨鹿国人员。而更重要的宫廷兵权则在梁昭华、沈辉利手中。

马怀念:“对于贵国的内部事务,我们不做过多干预,我们坚定遵守盟约,希望贵国也继续遵守盟约。不过我相信在宰相的执政下,我晋国与贵国的友好将一如既往。”

尚安杰:“是的,我们也一定坚定的遵守盟约。”

马怀念:“各位如有难处,可请何将军帮忙。另外如有万一,可前往西久岛。”

尚安杰:“多谢大人。”

马怀念:“萨鹿国可由异动啊。”

尚安杰:“目前并无什么异动,经过那次作战,萨鹿国损失惨重,已经再难有所作为,虽然国内尚有他们的官吏二十余人,但影响微乎其微。我自信有把握可以控制局势。”

马怀念:“宰相大人一定要小心,谨防萨鹿国铤而走险。”

尚安杰:“多谢大人提醒。”

马怀念等人三月二十日视察了军营,以晋王的名义检阅了驻军。

二十日到二十七日,又在嘉那城外围和北部一些地方做了巡视。并更加具体了解了山流国的民风、历史以及和萨鹿国的关系。

萨鹿国在武朝末年和大燕初年因为中原局势不稳,经常逼迫山流国朝贡,但是大燕帝国局势稳定并在康定年间册封山流国之后,萨鹿国及东町国畏惧大燕的声威,虽然仍然插手山流国的内部事务,但是已经大有收敛了。只是追求不损害萨鹿在此的利益以及满足一些贸易上的需求。整体上还是比较平稳的。而这也在燕朝的容忍范围之内。

二十八日从嘉那城返回,但是先去了西久岛。

抵达西久岛是四月九日,马怀念住了三天,巡视了这里的情况,这里虽然是晋国租借的地方,但仍然是山流国的地方,不过距离嘉霸港约二百多里,位置较为偏远,但是距离浙东地方也只有五百多里,可以说地处浙东福海等地来往山流国的一条必经之路的航线上,位置还是颇为重要的。

沈恒桂、德兴通也注意到了这个情况,沈恒桂说:“属下建议可在此设立税关,征收一些赋税,这样必然有所收益。”

德兴通:“属下也认为可行,还应该在此扩大码头,能容纳一些小型的战船,以防万一。至于收入的分配,可以与尚安杰等人商议。”

马怀念:“想法大胆可议,回去之后上报晋王同意后即可实施。”

四月十二日,马怀念等人启程返回,途中还巡视了已经纳入晋国版图的东部的山茶岛、石山岛和石宫岛等地,返回海陵县汉宁港的时候已经是五月六日了。在海陵县住了一晚后,七日即启程返回海京府。

十五日,马怀念等人返回了海京府。

返回海京府后,沈恒桂等人已经起草了一份奏疏,在请马怀念阅后,由马怀念领衔上报内阁和马怀锡。

这份奏疏是沈恒桂起草的,核心是对山流国的经营。他在奏疏中这样说:

山流国之地,虽幅员不广人口薄寡,物产不丰,看似无用之地,实乃冲要之地。浙东福海与东町国之来往、海山洲与东町国之来往、乐东国南下与南洋之交往、浙东福海外出大洋,山流均扼其枢要,不可不注意也。

海山洲乃晋王国之根本,西部朝廷与我和睦,为我后盾,可长久无虑。南部南洋属地为我后院,亦可无忧。东部茫茫大海,且通远境内多山亦可防范。唯独东北方向需严防,所防非弱小之山流国,乃萨鹿,乃萨鹿之主东町国。虽东町国如今内部藩封林立,然不可不虑其西南诸部铤而走险。

武朝嘉佑之时,东町海寇就从侵扰福浙,后又大举进犯乐朗,再之偷袭山流,足见其志不在小。故东北防御之重乃东町及其西南诸部也。而山流地处两者交汇之地,乃我之藩篱,尤需严防。

山流国内部派系林立,如今国王年幼,萨鹿实力受损,此乃天赐我经营之良机。臣认为对山流国,宜奉行双轨明暗之策。明者,坚决维持山流国之自主,坚决遵守同盟条约。暗者,扩充我之利益,扶持与我友好之人物,然后渐次将山流变为我事实之属国,最好内属之。

以今日局势论之,我虽驻军于此,但仅为预防最坏情况之发生,且该国物产不丰,补给艰难。故首要之务在于丰足,在于民心。西久岛、西久村真乃丰足与民心之关键。西久村名为一村,实乃汉民后裔之地,且临机嘉霸大港,历经数百年之繁衍,乃心向汉族之大本营,故宜重视、安抚和经略及保卫之,不可不重。而西久岛虽距嘉霸约二百里,然亦紧要之地,可设税关、设码头,驻战船,所得一年少则数千,多则上万甚至更多,足以弥补驻军经费之短缺。

故臣等认为,可趁国王年幼及尚安杰需要我支持之际,大力招揽西久村士子之心,同时在西久岛设官收税驻守。若能长期坚守,数十年后,山流国则必可为我海山洲东北之雄藩。

沈恒桂的这个奏疏得到了内阁首席领班何承海的同意,马怀锡看后也深以为然,非常赞赏。

在马怀锡的印象中,这个沈恒桂是弟弟马怀鼎的小舅子,是颇有能耐的,而且也非常希望马怀鼎即位,但是却还是有能耐的,也是想办事和能办事的。在督练衙门、通远州和海京府通判任上都干的不错,如今他正好提出了这个建议,就让他去做。而且将他调开既能满足他施展的能力,也可以让马怀鼎少一个臂膀,何乐而不为。

六月二十日,马怀锡让内阁下令同时将何宗晟在晋国驻军的衙门正式改名为晋国驻山流国领事馆,以何宗晟为驻山流国领事兼驻军统帅,为副将衔。以沈恒桂加知府衔出任晋国驻山流国领事馆之副领事,专办在山流国的拉拢和在西久岛开关驻守的事宜。

七月初,在海外事务衙门正判马怀鼎的建议下,将晋国驻守在外地的领事及将领等划定级别。

马怀鼎建议根据所驻之国对于晋国的重要性划分等级。最高的是从三品衔,最低为从四品衔。领馆内各级官员以此逐级下降。驻山流国的领事设为府尹衔,从三品,军队将领级别为副将,为最高;驻古晋港的领事为知府衔,正四品,军队将领为参将衔;驻柔巴鲁的领事为同知,从四品,将领为游击参将衔;驻西巴斯鹰国、苏威兰国等地的领事全部也为从四品衔。

马怀锡阅后,同意,下令马怀鼎等办理。

由此也可以看出,晋国除了与朝廷存在着特殊的隶属关系外,对外的各国中将山流国放在了独一等的特别高的位置,这显然还是因为山流国对于海山洲的安全至关重要所致。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风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