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实现了和平,李志行必须马上考虑外蒙的治理问题了。因为来探询的王公们越来越多,大家都想知道中央以后对外蒙的政策,以及啥时候能拿到中央的补贴。
李志行与乔修远、陈士可、郑玉琨等经常开会,连唐努的严式超都召了回来一起商议。
外蒙后续怎么管?中央也没想出好办法,外蒙现在是直系的地盘,可直系大佬们很忙,没时间管这些,所以只好让李志行尽快拿出办法,中央最后决定。
李志行的第一个动作,是将部队重新部署,边境只放了少量人马,大部力量进驻在外蒙各个重镇,为下一步推行新政做军事保障。
然后将任光远从榆林调来,成立外蒙警察队伍。
在李志行的刻意设计下,外蒙警察的来源很复杂。
一部分是任光远从榆林带来的,一部分是傅长缨的部下,还有一部分是抓了恩琴献给自己的蒙古人,再就是刑场上被乌兰其木格解救的蒙古人的一部分。最后,最多的还是临时招收的蒙古平民。
这天,李志行正在开会,巴登泽尔忽然报告,外面有一个上海来的名叫周学诚的人求见。
没错,巴登泽尔的伤已经治好了,但他不愿回去,他想留在李志行身边报恩。
谈什么报恩呀?李志行本不讲究这些。
不过,李志行与巴登泽尔谈了一次话后,还是将其留了下来,让干了个侍从。
因为李志行发现,巴登泽尔思想进步,知识也比较全面。最关键是,他希望外蒙能够改变,在这大草原上,巴登泽尔其实算是一个人才。
不过周学诚怎么跑到库伦来了?于是李志行带着疑问去见周学诚。
一见周学诚,李志行不禁十分惊讶,此时的周学诚外表几乎认不出来!身上的西装皱皱巴巴,双颊消瘦,脸色苍白,胡子至少有一个多月没有刮过,眼睛死气沉沉的。
“学诚,你怎么了?”李志行惊讶地问道。
不料周学诚说“恩公,我是专程来向您道歉的,我对不起您!我无法再报答您的恩情了,您的钱被我赔光了!”然后开始跪下磕头。
“这有多大事?何至于此?不就是一点钱的事,我不要了!快起来说话。另外,也不要叫“恩公”,叫先生!”李志行急忙将周学诚拉了起来。
不料周学诚仍旧是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在李志行的劝慰下,周学诚说出了自己的遭遇。
按周学诚的说法,他之前进行证券买卖,做得十分顺手,他对李志行投资的10万元格外用心,连本带利已经赚到了83万元,他准备加一把劲,赚到100万,好给李先生一个完美的交卷。
当然,他同时还在给其他客户的进行操作,而且自己也投入了资本。
由于市场利润实在太高,他甚至戒掉了奢侈的生活,几乎将自己赚到的每一分钱,都又投入了证券市场。以至于他虽然住着美丽的洋房,却和母亲过起了简朴的生活。
那一段时间,他变成了一个渴求财富的苦行僧!
但他怎么也没有料到,市场忽然发生变化,如狂涛骇浪一样让人无法应对,先是各种证券狂跌,最后以至于卖都卖不及,不少证券价值简直形同废纸!
紧接着就是证券公司大批倒闭,他赔光了所有的本钱,还欠了巨额的债务,他的洋房、家具都已经被卖了抵债,即使如此,他目前还有40多万元的债务!
周学诚的遭遇,完全是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天堂,却忽然从天堂中掉进了地狱!
“你卖了房子?那你家老夫人呢?”李志行皱着眉头问到。
“我没有敢告诉她老人家我现在已经背负巨额债务,只骗她老人家说我破产了,她老人家搬回安徽老家去了。”一提起母亲,周学诚就止不住流泪。
“唉,那你打算怎么办?”
听完这句话,周学诚的神情更加悲怆,他起身说到“先生,非常惭愧,我恐怕此生已无法报答您的恩情了!我这次到外蒙来,是特地向您表示歉意的。”说完又要给李志行磕头,志行连忙扶住。
“先生,我已经亲自向您道过歉,我要走了。”说完就向外走。
周学诚满脸苍白,说话轻飘飘地,李志行看这家伙眼神空洞,似有死意,就问“你要去哪里?”
“我……,我想回去……”其实周学诚已经准备自寻短见了,他无处可去,也无力翻身,他之前已经去过黄浦江边好几次了,但最后终觉得受李志行恩情太深,不能就这样不声不响的离去,等亲自给李志行说明事情,他就准备去死。
那他母亲怎么办?周学诚此时已万念俱灰,他的合伙人已经自杀了,他此生已无法报答母亲她老人家的养育之恩了。
“你先别走!我改主意了,你必须还了我的钱才能离开!”
“可,先生,我没有钱还您了。”周学诚悲凉地说。
“这样,为了防止你逃走,你先写封信给你母亲,我派人将你母亲接到陕西三原去住。”
“这……,恩公,求您大恩大德,放过我母亲他老人家。”,周学诚满眼泪水,不住给李志行磕头。
“你放心,我不会将老夫人怎么样的。三原那地方,想必你也听说过,那里的生活比你老家那里强多了。老夫人受不了什么苦,这个我可以承诺!”
李志行随即让人拿笔墨进来,周学诚拿起笔,流着泪,却还不肯写。
“怎么?你不相信我的承诺?”,随后,李志行又叹了口气,语气一转说道“学诚,老夫人是我十分敬重的人,老夫人在我那里,可以保证衣食无忧,甚至可以颐养天年。怎么,您还不信我么?”
周学诚听完犹豫了一下,然后流着泪说“如此就多谢恩公了。”,然后就准备给母亲写信。
李志行又说“既然老夫人前番并不知道你的真实情况,你就写你现在在我手下做事,请老夫人先到陕西去住,你得空就会去与老夫人团聚。就这么写。”
周学诚流着泪给母亲写了一封信,其间不敢让一滴眼泪掉在信笺上。
“好了,你先下去吧。”李志行让人给周学诚安排了住处,让他住下来。又吩咐巴登泽尔将周学诚盯紧点,防止他想不开自杀。
然后,又将冯春霖找来细细叮嘱了一番,冯春霖很快领命出去了。
周学诚在库伦住了下来,但每天犹如行尸走肉。
于是,李志行便让他在自己办公室里干活,但这家伙还是像机器人一般,干完活就两手垂立,也不说话,眼睛空洞洞的。
一天,李志行终于忍不住了,将周学诚痛骂了一顿,李志行指着周学诚的鼻子骂道“学诚,你看看你整天成什么样子?枉你年纪轻轻,四肢健全!你这个样子跟死了有什么区别?你看看人家巴登泽尔,虽然只有一只眼睛,都比你强!巴登泽尔你过来,把你的遭遇说给他听。”
“是,大人!”,于是巴登泽尔垂着双手,走到周学诚面前,平静地讲自己的经历。
周学诚开始只是木木地听着,后来则非常震惊!
他没想到,这个一直在李先生办公室安静干活的独眼仆人,竟然是个有资格世袭的“辅国公”勋位的贵族!而且,这人曾在圣彼得堡大学留学,也曾被草原上的人像英雄一样看待,而后却被人生生挖去一只眼睛,关在死牢里差点没了命!
巴登泽尔安静地讲完,然后又去安静地干活。
周学诚忽然觉得,和巴登泽尔比起来,自己的遭遇其实并不算什么,自己至少还有一个完整的身体!于是周学诚哽咽着说“先生,我错了!”
“知道错就好,跟我出去一起走走。”
于是李志行带着周学诚走在库伦的大街上,而后又登上城头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李志行给周学诚讲自己的经历,讲自己如何讨饭、如何办工厂、如何设法让穷苦人过的好一点、如何收复疆土成为民众眼中的英雄……。
最后,李志行说“学诚,我当时在乱葬滩上,身上一文钱也没有,家也不敢回,那时我如果对生活没了希望,如何会有后来做得那么多事情?”
周学诚惊讶地说道“恩公,没想到您竟然有这样的经历?学诚实在惭愧!”
李志行点点头,笑笑说“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或大或小,或迟或早。不同的是,有的人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从失败走向胜利;有的人则永远不知道总结,一次失败就被打垮。更有的愚蠢之人,甚至自己放弃了宝贵的生命,辜负了他的父母,辜负了关心他和爱护他的人。”
听完最后一句,周学诚如被雷击,身体一阵颤抖。
李志行和煦地笑了笑,拍了拍周学诚的肩膀,说“学诚,我第一次见到你,就觉得你是一个有毅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个重信守诺的人!你以后只要学会总结,我相信,你一定能够站起来。”说完后,李志行径直向前面走去,留下周学诚一个人呆呆地站在原地。
一会,周学诚忽然追了上来,说道“先生,我今后跟在您身边,您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不过,您能不能付我一点工钱?我想还您的钱,也想还其他债主的钱。”
“哦?一个月两块大洋,怎么样?”李志行笑着问道。
“我愿意!”
从此,周学诚就像换了一个人,每天非常勤恳,在李志行的办公室里找活干,还将自己打扮得精精神神的。
于是,李志行让周学诚做了自己的副官。
李志行之前一直没给自己配副官,他有周本顺做秘书,有刘绣娘做机要秘书兼报务员,后来又有了乌兰其木格和巴登泽尔,这两个算是勤杂员。现在,他给自己配了一个副官。
在后续的日子里,李志行每天忙完公事后,就会和周学诚一起散步。他仔细询问周学诚以前在证券交易时的各种操作,然后和周学诚探讨,给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周学诚做证券其实很有天赋,只是由于眼界太窄而已。而李志行的思维是宏伟开放的,在接受了李志行的思维习惯后,证券上的很多问题周学诚一点就通。
周学诚现在甚至有一种感觉:此时再回首自己以前那些操作,就仿佛自己已经站在天上,有着一双无所不见的眼睛,在看小孩过家家做游戏!之前困扰到他绝望自杀的事情,现在看来,仿佛已经是很轻很轻,他现在觉得,自己一定能够战胜它们!
有时候,他觉得草原上的蒙古人说得没错:李先生就是一个神!
只是周学诚这可怜的孩子并不知道,李志行这个阴险的家伙一直在故意影响他,也在观察他,因为李志行想让周学诚去做一件很大的事情。
过了些日子,经过与上海的桂萌生反复密电商议,这件事情终于确定下来。
这天,周学诚处理完一些事务,有感而发地说:如果能从张家口往库伦修一条铁路就好了!这样,不但部队后勤压力大减,而且对外蒙的安全和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好处。
李志行点点头,周学诚真是进步很快!不过他笑着说到“是呀,徐树铮收复外蒙时就有此打算,当时的预算是每公里10万元。学诚,你算算大概需要多少钱?”
“哎呀,那要一个多亿呀!”周学诚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其实,我也想修路,不但要修张家口到库伦的,还想修库伦到乌里雅苏台、到科布多、到唐努、以及到东蒙、到甘肃、到绥远的路,到那个时候,外蒙将牢牢掌握在中国的手心里。”
周学诚高兴地听着,忽然又低落地低下头说“先生,那需要很多钱……”
“是哦……,国家掏不起这钱,我也没有那么多钱。”李志行叹了口气说。
周学诚也叹息着,不再说话。他曾经想帮李先生挣钱,结果一败涂地。
李志行看着周学诚,忽然问道“学诚,我想安排你去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并不危险,但却需要无比的忠诚与谨慎,需要隐姓埋名,而且需要很长时间,你愿意干吗?”说完,就盯着周学诚。
周学诚忽然敬了个军礼,斩钉截铁地说道“先生,周学诚现在是个军人,就算凶险也不怕,什么苦我都能吃,保证完成任务!只是,我母亲那里,烦请先生照顾一下。”
李先生终于能用到自己了,周学诚非常高兴。
“呵呵,这个事情比吃苦更难一些。另外,老夫人也不用我照顾,我打算让你们母子团聚,让你带着老夫人去享福……”。
接下来,李志行就给周学诚细细布置了一个让周十分惊诧的任务……
“……我今天说给你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我还有桂先生三人知道,你一定要保密!不能告诉任何一个人,连老夫人都不要说,永远不要说!”
周学诚闻言,表情严肃起来,坚定地说“先生,我一定保密!”
……
随后,周学诚离开了外蒙,到三原与母亲汇合,准备按李志行的指示,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干一件非常大的事。
等到了三原,周学诚惊呆了!母亲生活得很好,住着有电灯和暖气的房子,还有两个仆人照顾!这个地方的生活条件,甚至比自己以前的洋房都好!
周母见周学诚回来,穿着军官的衣服,精神抖擞,非常高兴,激动地说“你现在跟着李先生干好!李先生是民族英雄,你父亲若泉下有知,定然为你骄傲!”
周学诚在汉堂新城陪着母亲住了几天。他这才知道,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其间,汉堂的一个人员拿了一包东西给他,他打开一看,全是他在破产后时所欠客户的欠款凭据!原来,李先生早已帮他还清了所有的债务!
至此,他才知道了当初李先生的良苦用心,不禁泪流满面,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用千百倍的努力来回报先生。
……
不久以后,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出现了一个年轻富有的华人,他衣着华丽,叼着镶宝石的象牙烟嘴、戴着大大的钻石戒指,并跟着几十个精干的仆人,带了几十箱行礼。
而这个来自中国的年轻公子,很快在纽约最好的地段买了一处大大的豪宅,因为这位年轻富豪打算在纽约定居。
邻居们并不知道他是谁,但纷纷猜测他很有钱!因为这个中国人住下不久,纽约的几个大银行的经理,就纷纷来看望过这个年轻人,而且态度恭谦。
好奇的邻居们纷纷打听。
最后,只知道这个年轻公子下船的时候登记了一个中国名字,名叫盛宝颐,并加入了美国籍。有传闻说,他其实是中国一个最有钱的人的私生子。
而这个盛公子喜欢花钱,喜欢交朋友,很快就和邻居们相熟起来。
他也喜欢结交名流、喜欢尝试各种投资、并似乎特别对证券、股票感兴趣,因为他很快就花了40万美元巨资,买了一个纽约证券交易发起组织----“梧桐树协议”代表的席位,并且聘请了交易人员,开始尝试股票投资……
……
从此,世间再没有了周学诚,而多了一个叫盛宝颐的超级年轻富豪!
按李志行的指示,这个盛宝颐,开始在纽约的富贵窝里,执行他那“极其凶险”的任务。
这个故事的展开方式,与李志行原本设计的剧本有些偏差。按李志行的设计,原本是周学诚带着母亲一起去大洋彼岸定居。
但周老夫人却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她从儿子的言语和神态中,捕捉到了一些信息。她推断出李先生是派儿子去做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而这件事情,需要儿子的绝对忠诚和双方互相的高度信任!否则,对双方都会很危险。
于是,周老夫人决定自己住在三原。
尽管周学诚一再哀求,周老夫人坚决不愿同去美国!而且让周学诚没有完成李先生交给的任务之前,不要跟自己联系,也不要担心自己,自己身体很好,吃穿不愁。
这件事情被人汇报给了李志行,李志行想来想去,最后叹了口气说“那就这样吧。”
同时,不禁对周老夫人有些佩服。
上面是一颗小韭菜周学诚同学的励志故事,让我们再来看看周学诚背后的故事。
其实周学诚这个可怜的孩子,是遇到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民十信交风潮”。
话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了中国民族企业天赐良机,民族企业获得长足发展,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但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民族企业各行各业都受到压迫,利润大幅下降,很多中国企业开始收缩资本,使社会上出现大量游资,为金融业的兴起创造了客观条件。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人们思想又比较西化,证券交易这个新事物很快便得到了发展。
1920年7月,由虞洽卿、闻兰亭等人创办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业,这是上海华商创办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
大约同一时期,又出现了范季美等创办的“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荣宗敬等人创办的“上海机制面粉交易所”,陈子彝等创建的“上海杂粮油饼交易所”、荣宗敬和穆藕初等创建的“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等。
这些交易所开业后,营业发达,交易所股票“莫不股价飞涨,获利倍蓰(zǒng 意为草细密的样子)”。
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刚1个月,每日光佣金已达1300元以上!周学诚和朋友正是投资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并且自己也进行买卖,所以一下子成了青年才俊!
像周学诚这样一夜致富的例子,当时还有很多,这些事例都极大激发了大家的投资热情。于是,社会游资犹如水银泻地一般,涌入交易所中。
这样,就出现了一股兴办交易所的热潮。
截止到1921年7月,上海已经出现了50家交易所。虽然交易所急剧增加,但似乎仍赶不上市场的需求,不管什么交易所的股票,只要一开业,就被人们一买而空,开啥交易所都赚钱!
尤其是7月份,中法实业银行突然倒闭(就是曾经参与围剿汉堂银行的那家法国银行,呸!倒闭活该!),一时间,大家觉得连牢靠的外国银行也不保险了!很多原本将钱存在外国银行的人们,也将钱取出来,涌入了证券市场。
而外资银行储蓄约占了上海总储蓄的一半,这可了不得!证券市场马上热得烫手!
结果,上海的交易所很快达到130多家!若在加上南京、天津等地的,竟有160家之多,这些可都是不到一年之内新成立的!
不过既然是交易所,总得有交易物吧!
开始的时候,交易物是有实力的公司的股权、政府债券以及一些如棉布、燃料、黄金等的大宗商品。后来,变成了没啥实力的小公司股权、以及烟酒糖茶、米面粮油这些零碎商品。
再后来,出现了很多实物价值根本无法承载交易的证券。说白了,其实就是买空卖空,交易的全是大家的信心。
除了交易所,还出现了很多信托公司。至2021年7月份,仅上海一地,就出现了中国商业、通易、中央、运驳、中易、神州等12家信托公司,总资本据说有8000万。
信托公司是一种新事物,究竟是干啥的大家并不了解,据说象银行业务、证券物品交易、代发行公司债券和股票、委托事件、保管事件、建筑工程等这些都干,但不管业务做的咋样,他们的股票也马上受到追捧,很快就翻了翻。
中外银行的存款都在疯狂减少,因为证券市场的火爆,银行还在向炒作客疯狂贷款,甚至开始加杠杆,鼓励人们空手套白狼,对市场犹如火上浇油。
像这样的市场,迟早要崩溃!只是看哪根导火索先被点着而已。
果然,由于银行年节的收缩贷款,市场轰然崩塌。
这是股灾!结果大家可以想象,上海滩哀鸿遍野,黄浦江边自杀的人甚至要排队。
这可不是夸张!周学诚最后一次自杀的时候,就在黄浦江边遇到了他的朋友蒋经理,而蒋经理之前也已经同样来了好几次。
当证券市场火爆的时候,两人曾多次在一起消费,喝酒把妹,可以说风光无限,此时两人却神色凄惨。
蒋经理见周学诚来了,点点头,往旁边让了让。可能是想给周学诚让个好位置,也许从那地方往下跳能方便些。
周学诚点点头,站在蒋经理身边,看着静静的流淌的黄浦江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两人都内心凄惨得说不出话来,但谁也下不了决心先跳,给对方做个表率。
一会,周学诚竟然凄惨地哭了起来。
也许是周学诚的样子过于凄惨懦弱,忽然间竟激起了蒋经理不屈不挠的心理,蒋经理突然对着江水说“娘希匹!我辈不能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完了!如此怎么对得起自己?”说完,竟头也不回,大踏步走了。
也正是蒋经理这句话,让周学诚想起自己也应该给债主有个交代,尤其是对自己有着大恩的李先生,自己纵然要死,也要死得有始有终。
于是,他便去了外蒙。
这位蒋经理真是个了不起的人,一句话就挽救了周学诚!
可不是么?因为这位,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蒋介石。
蒋介石也炒过股?还被割了韭菜?
是滴。事情是这样滴,话说孙中山在南方政府总被军阀们排挤,革命者蒋介石也不得志,经常时不时开小差,跑到上海来混。蒋因与张静江等人相识,搞到了一些资本,就带着陈果夫炒股,合伙人还有张静江、戴季陶等人。
陈果夫是以前的上海督军陈其美的侄子,而陈其美以前是蒋介石的大哥,对蒋很有恩情,于是蒋便带了陈果夫做事,以便照顾提携。
其实蒋介石是入市最早的一批,是虞洽卿发起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小股东,并且还有自己的公司。
不过蒋介石炒股水平不怎么样,开始总赔钱,后来便主要由陈果夫打理,自己去努力钻研各种炒股书籍。据说陈果夫水平还可以,好的时候一天就能赚2000块钱,最不济一天也能赚几十块。
因为恰好站在风口浪尖上,蒋介石很快就发了大财,据估计最好的时候他赚了100多万!放在现在,只怕有好几个亿!
于是,蒋介石便住起了洋房,他儿子蒋经国也上起了上海的贵族学校。
蒋本人也开始放飞自我,整天花天酒地,沾染了不少坏习惯。例如,他会先对夫人和母亲撒个谎,从家里出来,然后一头扎进妓女的温柔乡。
不过事后又很愧疚。因为此时,他的小儿子蒋纬国还正因生病躺在床上。
这种日子过得太舒服,以至于蒋介石根本不想再去搞什么革命。
蒋本是个“老革命”,又在日本专门留学过军事,可以说是国民党内不多的高级军事人才,于是国民党就总有人写信催他回去。
但蒋一点也不情愿,回信说催他回去就是要他短命!这话说的,谁还敢再催他?
可见,让饥民吃饱,让有野心的人生活好,这原本是打消他们“革命理想”的好手段。换句话说,经济发展就是掩饰社会矛盾的好办法。
不过,市场的变化很快打破了蒋的美梦。
不久,他的公司就开始赔钱,蒋便埋怨陈果夫水平不行。
陈果夫也是冤枉,因为市场很快就证明:大家都不行!蒋介石赔了个底朝天,还欠了约60万元的外债。
其后的遭遇,基本和周学诚差不多。但他还惨些,因为他还有老婆孩子要养,而蒋经国几块钱的服装费已经交不起了!
此时,蒋介石的操盘手洪善强已经自杀,蒋欠了巨额外债,母亲和妻儿生活没有着落,所以他也想自杀。
但自从在黄浦江边被周学成反向“激励”之后,蒋决心自救。
要说蒋介石真不是一般人!他的自救方法是抓住了虞洽卿一个投机交易的把柄,敲诈了他的老朋友阿德哥6万大洋,然后毅然前往南方,干革命去了!
这就是蒋介石这棵韭菜的励志故事。
周学诚是因为怀揣一颗报恩之心,后来被李志行解救了,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算是周学诚的被动自救。而蒋介石则是立意非凡,采取了非常手段,撕破脸皮,大胆行动,完成的自己的主动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