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行让郑玉琨赶回恰克图的决定是对的,因为苏俄又调了一个骑兵师到西伯利亚。
李志行让部队加强戒备,并将情况汇报给中央。
山田弘一这个日本鬼子却兴高采烈,来给李志行打气,说日本也正在动员国内部队,准备向远东增兵,请李志行务必不要担心。
李志行叹了一口气,对日本人提出了高度赞扬,因为如果战事再起,日本人的确是最有力的盟友。
话说俄国人为什么又突然增兵?因为在华盛顿,日本和中国把俄国人逼急了!
虽然事先日本人与中国有过商议,但等到正式开会,日本人还是摆了中国人一道。
日本人提出其退兵条件是:俄国应该同意中国政府对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失去的领土进行赎买,其中包括原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以东含海参崴、库页岛等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并声称此提议是日方与中方的共识。
中方原与日本人商定的,最高要求只是赎买海参崴。会议上遭到突然袭击,中方代表满脸通红,不能说是,也不能说不是。
俄国代表则暴跳如雷,他们最怕中国人翻旧账!俄国占领的中国领土多了去了!俄国人声称要不顾一切与日本和中国开战!为了显示他们的决心,又向西伯利亚调来了一个师。
中方代表压力很大,心中恐慌,外蒙全靠李志行的一点人马撑着,国内曹锟和张作霖两大巨头根本指望不上,哪里打得过俄国人?
日本人则一点不怕,好不容易拉了中国人下水,正想大打出手,收回一些之前的成本。
美国人也慌了,他们极力斡旋,维持局面。好在大家都买美国人的帐,局面不至恶化。
经过反复的斗争,日本人的要求开始降低,回到了最初商议的只让中国赎买海参崴的条件。可苏俄还是不答应,他们不敢开这个口子。
这个会议美国人其实已经筹备了很久。
原本美国人想借助会议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竞赛问题。第二就是,美国的势力扩张,在亚洲遭遇了日本这个强有力的对手,而各欧洲强国在亚洲也有各自的利益问题。所以,美国打算召集大家对亚洲问题进行“总清算”,拉同伙来打击日本。
不过由于李志行突然发动的蒙古战役,成为亚太地区和平最大的变数。所以,美国人又邀请了本不在参会国之列的苏俄,并将远东问题作为会议的第一个主题。因为远东空气紧张,一不小心就会擦枪走火,影响美国人的筹划。
因而,此次会议,美国人在上面的两个目的后,又多了一个目的,那就是坚决阻止日本在远东开战!防止日本得手后势力极大膨胀。
不知道有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家“血泪控诉”的原因,现在美国人从上到下都对日本人印象很差。民间出现了许多关于日本威胁的文章和书籍,如《日本的威胁》、《日本的冒险》、《亚洲的德国》等。
美国人对付日本人很有步骤,它首先拆散了日本人的一个重要同盟----英国。因为日本和英国其实签有战略合作协议,该协约主要用于抵制俄国在亚洲的扩张,同时也包括对两国在亚洲利益的保护。
那么英国人为什么会被美国人说动呢?那是由于日不落帝国的两个大殖民地起了关键作用。
其美洲殖民地加拿大因为地缘关系,希望英国与美国加深合作。还有其亚洲殖民地澳大利亚,因担心日本南下,希望英国能解除与日本的协定。
所以,在亚洲问题上,英国趋于限制日本。
同时,外强中干的俄国人开始自救。他们私下给了美国人很多好处,例如将库页岛的石油开采权给了一个美国公司。
于是,美国人开始设法威压日本。而中国人则好办的多,因为中国其实没有叫板的实力。
华盛顿谈判的过程是复杂而艰辛的。经过漫长的斗争,最终,中国没能拿回海参崴的赎买权,但拿回了中东铁路的赎买权。
各国尊重中国对外蒙的主权,中国交还恰克图的远东共和国部分,释放俘虏;恰克图恢复边贸,双方在恰克图各自驻军不得超过150人。
另外,对于李志行缺钱的事情,中国代表也有耳闻,所以中国代表为李志行要了些俘虏的伙食费,苏俄也答应了。
同时,恢复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日本将胶州湾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中国将其全部开为商埠,并尊重日本在该区域内的既得利益;日军撤出山东,青岛海关归还中国,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由中国向日本赎回,前属德国人的煤矿由中日合办。
这样,山东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日本在山东仍继续保持相当大的势力。
山东问题本是巴黎和会的遗留问题,这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同时,日本还被迫废除了“二十一条”的一些条款。
对于日本,这次可以说是输的比较惨。迫于各种压力,日本交还了山东,另外要求日本立刻从远东撤兵。
最后,币原代表日本政府许诺从远东撤兵,但没有指明确切日期。日本要求将海参崴划定为自由港,并保证日本人在海参崴经商等权利,俄国人答应了。
后来,由于美国的强力压制,日本人不得不从远东撤兵,但最后仍然坚持占着库页岛没放。
至于美国,如果说巴黎和会是美国走向世界老大的一次成功试探的话,此次华盛顿会议,则标志着美国正式走向了世界老大!
它不但在亚洲问题上拆散了英日联盟,威压日本。并在《五国海军条约》中并肩英国,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限额为美英各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17.5万吨,即五国按比例为5:5:3.:1.75:1.75。
对于中国,拿回了山东,稳固了外蒙的地位、获得了中东铁路的赎买权。应该说,此次会议中国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但中国为了防止日本在中国势力一家独大的情况,提出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事实上与美国最初的主张相同,大家都可以平等地在中国切蛋糕了!除了日本,列强们基本满意。
国际社会其实就是丛林法则,自身实力不强,只能妥协。
MD,战争终于结束了!李志行长出了一口气。
就在李志行准备放松一下的时候,山田弘一这家伙愁眉苦脸地跑来,“李将军,我们失败了!”
“唉,是的。狡猾的俄国人!我们失败了!”李志行悲伤地回答道。
“可,李将军,您以后有什么打算?”
“什么打算?”李志行没反应过来。
“虽然我们的筹划失败了,但您是大日本帝国最好的朋友,不管您以后有什么打算,希望您答应我一个请求!”山田弘一忽然说道。
“什么请求?”
“我希望能继续在您的军队担任顾问,这对您是有益的!”
这货想继续留下来!你想干什么?
李志行急忙反对,他可不愿意一个日本人总在窥探自己。
但李志行言辞委婉,表示非常感谢日本人曾经的帮助,但现在战争结束了,自己准备搞地方建设,山田弘一留下完全没有必要!但如果做生意,李志行可以考虑。
不过,你会做生意吗?
山田弘一红着脸摇摇头。
李志行看着这个“老朋友”,希望让他顺利地走,同时又不能让他走得太难过,于是就设宴款待山田弘一。
酒席上,李志行推心置腹的劝山田弘一不要有留下来的想法。因为山田弘一已经当大佐不少年了,应该回到军队去奋斗,要设法当将军!那才是军人的荣耀!任何想让山田弘一留在李志行军队的想法,都是在坑害他!因为,留在这里,根本就是一件碌碌无为的事情。
山田弘一有些动心,但随即又摇摇头。对他来说,当将军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他没有出众的才华,而且只是个渔民出身。
那么去学学你的好朋友银之助部长,军阶不高,但有实权,为自己多捞些好处?
这个,山田弘一更学不来,比当将军还难!
李志行叹了一口气,那还是要努力去当将军!这其中除了努力,做事情还要活泛,多结交各方面关系,凡事做起来留一线……,李志行滔滔不绝讲了自己很多“心得体会”。
最后,李志行赞助了山田弘一5万日元,让他回去结交关系,积极进取。
山田弘一非常感动,向李志行深深鞠了一躬,他没想到在偏远的蒙古草原上,认识了一位真正的朋友。
于是,这个渔民的孩子,这个一直兢兢业业的日本大佐,心中有了新的方向,毅然迈开了回去的步伐,丝毫不顾忌立花小一郎的命令。因为,让他继续留在李志行身边,其实是立花小一郎指使的。
山田弘一想留下来,却被李志行劝走了。但李志行却留下了另一个外国人,而且是个俄国人。
话说“苏俄俘虏参观团”从陕西参观回来后,库涅夫政委忽然开始亲密地称呼李志行为“同志”。
因为库涅夫政委借机在参观团内部召开了一个党小组会议,会议专门讨论了李志行的问题。
最后,会议确定了两点:第一,李志行是个军阀。这个没的说,李志行就是军阀。但大家认为,李志行是一个有一定实力、并且很有前途的军阀。
所以,就有了会议决议的第二点:要争取李志行向苏俄靠拢。
至于理由,除了第一点所说的之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李志行目前控制着外蒙,而外蒙对俄国太重要了!要不然,俄国也不会悍然武力入侵外蒙。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李志行有共产主义倾向!这一点大家也认同,从一路参观的情况可以看到。
所以,等参观团回到库伦的时候,从上到下对李志行都表示出了亲密感。
等到要遣返战俘,李志行请皮萨列夫、车尼雪夫斯基、库涅夫三人喝酒的时候,库涅夫趁机提出要给李志行留一个联络人,以保持这来之不易的友谊。
李志行笑了笑,说“没有必要吧,如果你们以后还在西伯利亚,我可以去贵国和你们一起喝酒。”
可皮萨列夫和车尼雪夫斯基却说很有必要!他们说李志行的队伍虽然英勇,但一些战术还要加强,他们可以留下一名各方面都很优秀的指战员,帮助李志行。
李志行经不住劝,最后就同意了。
于是,这些苏俄同志就留下了一名叫阿廖沙的少校,李志行让他到严重手下去当教官。
苏俄同志达到了目的,很快就统统回国了。
走的时候还带走了不少李志行白送的“工业酒精”。这支苏俄队伍回去时红光满面,不像是一队俘虏,倒像是子弟兵出征,只是身上没有了枪而已。
这帮老毛子,侵略了中国,但由于遇到了李志行这个宽厚仁慈的人,一个个都安全地回去了。
……
话说李志行将山田弘一劝回去是对的,因为这家伙很快就帮李志行介绍了一笔大生意!
日本人迫于压力,开始从海参崴撤兵。立花小一郎司令官无比失望,远东司令部里有一个人却很高兴,那就是板屋银之助部长。
原来,远东军有一大批军火需要处理,这些都是协约国军队在远东和西伯利亚作战时留下来的,协约国军队早已撤退,这些军火之前给了日本人。现在日本人又要撤退,只能处理掉,因为日本军队不能装备这些杂七乱八的外国武器。
这批军火有多少?大约有四、五百吨!
别看板屋银之助部长虽然只是后勤部长,但他神通广大,争取到了这批军火的经办权。
银之助部长的好朋友----山田弘一知道了这件事情,积极向银之助部长推荐李志行。
银之助未置可否,因为这批军火的处置,需要立花小一郎的同意。而有人已经找过了立花小一郎,那就是张作霖张大帅,立花小一郎也有此意,毕竟在东北的利益对日本非常重要。
山田弘一真够朋友,紧急向库伦发出明码电报告知此事。
李志行得讯,迅速找来了乔修远,让他带了冯春霖,带上巨额银票,马上去海参崴活动。
乔大少是什么人!李志行是怕自己交际能力不够,才请乔大少亲自出马的!
乔大少到后,先见山田弘一,又见了板屋银之助,后来又亲自见了立花小一郎,最后,硬是凭着出色的手段,从张作霖口里撕下了一块肥肉:花了120万大洋,买到了200吨军火!李志行很快派人将军火运了回来。
其实,军火只花了90万,另外有20万给了银之助部长,10万给了山田弘一,因为这两位在运作的过程中实在帮了不少忙。
山田弘一这家伙一开窍马上就赚了大把的银钱,对李志行充满了感激。
等这批军火运回来后,李志行一看,真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包,光步枪就有七八种,有德国的毛瑟、日本的“三八大盖”、美国的“春田式”、俄国的“水连珠”、英国的“英七七”、法国的M1913、奥匈帝国的斯太尔-曼力夏等,真是让大家大开眼界!很多军官都特意请假跑来参观。
这批军火怎么样?要说,这些枪各有优点,有的是准确度、有的是利于刺杀,有的造价低、有的还能发射榴弹……,还有各种形式的机枪和大炮。
只是李志行围着这些军火看来看去,有些头痛。
因为这批军火很难成建制使用,倒不是因为数量的问题,而是因为后勤压力太大,弹药和维修都无法保证。
MD,这些日本人可真会做生意!
可来都来了,总得用呀!
但怎么用呢?
乔修远这家伙将军火翻来翻去,笑嘻嘻的说“这把手枪挺好,我收藏了!”,随后玉琨也看中了一把步枪,楚溪春拿着一把半自动步枪摸来摸去想要。
李志行索性一挥手“每人可以挑两件,除了机枪大炮,随便挑。”
于是众人一拥而上,各自挑了两件喜爱的。
李志行痛苦地看着这帮兴高采烈的家伙,忽然大喊,“停!先别挑了!”
“怎么?老大你又舍不得了?”楚溪春笑着说。
“什么舍不得?先给榆林兵工厂挑一批样品做研究,剩下你们随便挑!”
嗯,这是正事!于是大家等样品挑过,纷纷带了自己喜欢的枪支回去了。
后来,李志行冥思苦想,终于为这批枪找到了一个好用途。
他将冯春霖找来,问道“你招了多少矿工?”
“报告校长,有6000多名矿工,因为在陆续扩产,还在招。”
“家属呢?”
“按您的吩咐,做过动员,家属来了2000多人了,大部分是妇女,还有一些孩子。”
“嗯,很好,继续招。我准备给这些矿工和家属发枪,这些人以后就是半军人,战时为兵,没有战事时为工为农。你的主要责任是将人召来,让他们安居乐业,在这草原上生息繁衍,你能做到这一点吗?”
冯春霖一听非常激动,校长太信任自己了!这以后至少得有上万人呢!但这些人以后都会有枪,这自己怎么管得了?于是冯春霖说“校长的信任令春霖万分感激!但这其实也是一支武装,春霖自认没有这个能力!”,冯春霖连兵都没当过,他非常自知。
李志行一听,也点了点头,说“也不是让你一个人管,我会再派一个人管军事,你抓好吃饭、赚钱的事。还有,需要他们保持忠诚。怎么样?这些你能办到吗?”
李志行打算派朱拴牢去管军事,这个帮会分子表现不错,已经当副团长了,应该可以胜任。
冯春霖想了想,坚定地说“校长,我一定努力!不负您的期望。”
李志行点点头说“外蒙地广人稀,要想实现真正的稳定,就一定要让这里有更多的人住,而且这些人日子要能过好,这才是实现外蒙长治久安的好办法。好了,你去吧。”
冯春霖敬了个礼,赶快回去思考去了,校长的思路一向深远,他必须尽快领会和提早筹划。
这样,这批军火终于物得其所,没有了“来都来了却想要走”的尴尬。
而收到一大批样品的萧骥,在榆林也开始挠头。因为随样品而来的,还有一份李志行留的“作业”:李志行要求萧骥必须尽快向他提交一份报告,报告的内容,就写这批样品中各种枪械的优劣性,以及理由。
这个萧骥如何讲得出?估计只有顶级的军火专家才能讲明白!
没错,要么你成为顶级的军火专家,要么你快就去给我请人回来!这正是李志行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