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九十一)地牢双雄会(上)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3295字 发布时间:2023-02-01

地牢双雄会(上)

 

本篇参考剧情第四十三集

 

其实徐阁老还真错怪陈公公了,今天早上的幺蛾子,完全是道长他老人家一手操办的,一个时辰前,道长便偷偷摸摸地去了诏狱,打算赶在辩论赛之前,私下先找海瑞勾兑勾兑,只要海老爷肯低头认罪,一切条件都可以谈嘛。道长也是被逼地实在没辙了,万般无奈之下才亲自下场,说穿了,内阁阁员及各部堂官立场存疑、态度暧昧;陈洪、赵贞吉又明显不是海瑞的对手,于道长而言,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一群只会读圣贤书、耍嘴皮子的清流身上,无异于盲人瞎马夜半临池,说穿了这年头除了自己,谁都靠不住,真想做到万无一失,必须道长亲自出马才行。讲道理,圣明天子VS六品主事,身份差距如此之悬殊,这一局,道长不但要赢而且必须要赢得漂亮,若是能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自然最好,实在做不到也无所谓,虽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但努努力,把那些大臣们的嘴给堵上,总还是做得到的。

 

镇抚司诏狱的牢房内,海老爷正盘腿坐在一堆稻草上闭目养神,忽听见一阵脚步声响,随即便有人大声嚷道,“怎么床和桌子、椅子都没有啊,先搬把椅子来,开门吧”。说话的便是新任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石公公,片刻之后,石公公倒背着双手已经站在了牢门外,有些嫌弃地扫了眼阴暗潮湿的牢房,“就放在这儿吧”,又朝着搬凳子的狱卒努了努嘴。石公公明显是替道长打前站来的,既然是要谈条件,总得给海老爷搬把椅子坐着谈吧,有些事道长不方便直接开口,自然是石公公出面代劳了。牢门也打开了、椅子也摆好了,可海老爷却如老僧入腚一般,背对着牢门,坐在稻草上一动不动,连眼皮也不曾抬一下,石公公望着海老爷背影,轻叹一声,只得皱着眉自报家门,“我姓石,是新任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有话问海主事”。

 

有一说一,石公公能接了黄锦的位置,还得感谢眼前这位海主事,所以话说的也是格外客气,只可惜海老爷油盐不进,管你是掌印、秉笔还是刷尿盆子的太监,人家根本就不鸟你。见海老爷跟个闷葫芦似的一声不吭,石公公也是无奈,不自觉地朝道长那边瞟了一眼,见道长微微点头,方才苦笑着继续说道,“我是奉旨来问话的,皇上说了,你可以坐着回话,也可以站起来回话,不用我帮你站起来吧”。听到“奉旨”二字,海老爷瞬间睁眼,站起身坐到了椅子上,直勾勾地盯着石公公,等着他问话。石公公居高临下地望着海瑞,郑重其事地说道,“你是个清官,这是皇上的原话,皇上说了,你想做比干,他却不是纣王”。海老爷是个清官,却未必是个忠臣,比干也好、纣王也罢,都是些标签、符号罢了,道长自然不会学纣王杀了海瑞,但也绝不允许海瑞学比干那样,踩着自己扬名立万,只要大明没有亡在道长手里,谁又敢说他老人家是个昏君呢。

 

听道长夸自己是个清官,海老爷眼中闪过一抹亮色,掷地有声的答道,“大明朝不是商朝,没有比干,也没有纣王”。大明朝毕竟不是商朝,虽说是亡国有日,可好歹还能再撑上一段时间,至少在海老爷看来,无论是大明还是道长,都还可以再抢救一下。海老爷从来不想做比干,他只想做大明朝变法改制的总设计师,《治安疏》中那些批判道长的内容,不过是在陈述变法改制的必要性与急迫性罢了。更何况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之大明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若是能用海瑞的一腔热血,唤醒早已麻木不仁的道长与诸臣公,让他们沿着《治安疏》规划的改革路线一路走下去,则海刚峰虽死犹生,这才是真正的扬名立万,当然如果海刚峰不死,能像商鞅、王安石那般主持变法,那就更好了。

 

石公公用余光扫了眼道长,皮笑肉不笑地说道,“这句话回得好,我会如实回旨。我来有两番意思要告诉你,第一番意思是皇上的意思,你听好了”,既然是皇上的意思,海老爷回了句“请说”,便认真地洗耳恭听。石公公双手负背,仰着头大声说道,“现在已是卯时,再过一个时辰,你就要在都察院大堂受审,审你的是都察院、通政使司、翰林院、国子监,那些御史、翰林和给事中。你的奏疏也都早发给他们了,他们要将你说的那些不通的话,一句句给驳了。皇上叫我问你一声,面对他们的驳斥,你有没有话回呀?”道长的意思其实很简单,既然《治安疏》里尽是些说不通的话,面对别人的驳斥,海老爷你最好一个字也不要说,保持沉默,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海老爷去都察院受审,有人问话自然会回答,这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石公公却偏要画蛇添足似的多此一问,道长的言外之意已是昭然若揭。海老爷心中一片雪亮,斜了石公公一眼,不咸不淡地答了句,“该回的便回”,不吹不黑,单纯搞辩论的话,海老爷还从来没怕过谁,别说是御史、翰林和给事中了,就是万寿帝君亲自下场,海老爷照样能给丫喷出翔来。见海老爷如此不识抬举,石公公也终于翻脸了,急吼吼地大声斥责道,“哪些该回,哪些不该回,啊。要找死,通惠河跳下去就是,买根麻绳也不过两文钱,偏要搅得天下不安!海主事,‘文死谏,武死战’,那全是狗屁,只有读书读到狗肚子里的人,才信那一套”。道长就在站在旁边听墙根,石公公自然要卖力地表现一番,虽说话糙了些,但理却不糙,文死谏、武死战确实是狗屁,文恬武嬉才是正道的光,至于说那群读书读到狗肚子里的人,此刻正坐在都察院的大堂里,道长一会儿还指望着他们,用舌头去围殴海老爷呢。

 

海老爷眼中闪过一丝不屑,起身踱了几步,背对着石公公又坐了回去,石公公见状也是眉头紧锁,苦口婆心地接着劝道,“一句话,待会儿到都察院大堂,你在那些人面前认个错,皇上就会放了你,啊,那些人也不会因为你,再受牵连”。道长的第一番意思是,到了都察院大堂之上,先让御史、翰林、给事中们把海老爷批的体无完肤,海老爷再诚恳地低头认错,大家一起演场戏,给天下人做做样子,《治安疏》的事儿从此就算翻篇了,海老爷恢复自由身,清流们也不会再受任何牵连,这便是道长开出的条件。讲道理,人家海老爷早早就遣散了家人,棺材也买好了,在诏狱里蹲了两个多月,石公公你这会儿就给人家说这个,什么叫“你在那些人面前认个错,皇上就会放了你”,这人你说抓就抓、说放就放,出狱之后也没个说法,六品的铁饭碗肯定被砸了,至于那些清流受不受牵连,关人家海老爷鸟事。有一说一,这道长也忒小家子气了,扣扣搜搜的,一点多余的好处也不肯给,就想让海老爷低头认错,砸了自己的金子招牌,这天底下哪有这种便宜事儿。

 

海老爷嘴角挂着冷笑,无所谓地答道,“我想听石公公的第二番意思”,这就相当于把道长的第一个方案直接pass掉了,根本就没有讨价还价的必要。石公公原地跺了跺脚,心中憋着口闷气,恨铁不成钢似的继续说道,“你的这道疏,已经牵涉到了我大明朝的根本,我说这话,你听不听得懂啊?”话自然是听得懂,但道长刚才开的条件,实在是看不出半点诚意,海老爷不耐烦地转过身,冷冷地回了句,“请说下去”。石公公换了副痛心疾首的表情,犹如戏精附体一般,声情并茂地开启了共情模式,“大了我不说,就说宫里、镇抚司,就有很多人受到了你的牵连”,说道此处,石公公忽然话音一顿,再开口时已是带了几分哭腔,“吕芳吕公公,人都到南京去了;黄公公,阿弥陀佛似的一个人呐,为你说了几句话,现在还关在东厂的大牢里面,天天受折磨;对你一直不错的那个齐大柱和朱七,也都被抓起来了;还有你那个好朋友王用汲,也急调回京了。你要是不认个错,这些人一个个都得死,你知道吗,这些你都想过没有呀”。

 

有一说一,吕公公去南京养老事儿,跟人家海老爷可没半毛钱的关系;那阿弥陀佛似的的黄公公,抱歉,海老爷跟他确实不熟,如果是因为替自己开脱了几句,便在大牢里天天遭受非人的折磨,海老爷只能深表同情,再暗挑大拇指夸他一句仗义,也就仅此而已了;至于齐大柱和朱七,因为跟自己有交集,凭白糟了池鱼之殃,海老爷也是真的爱莫能助;说到王用汲,海老爷心中的确存了几分愧疚,人家贤者润莲都躲到南京去了,却还是被道长给提溜了回来,就算这次运气好不用蹲班房,以后的仕途八成也是毁了,哎,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却要连累好友受罪,纵是铁石心肠,海老爷也是于心不忍、良心难安啊。说这些人都会因海瑞而死,石公公明显是在吓唬人,想用道德绑架那一套来逼海老爷就范,只可惜并没什么卵用,对海老爷而言,大义当前牺牲在所难免,不要说朋友了,就算是把至亲家人,又或者是自己这条命给舍出去,也是死得其所、物超所值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