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继续变革(三)
书名:乱世风云 作者:英雄立马起沙陀 本章字数:8141字 发布时间:2023-01-30

隆翔五年二月十八日,马雯婷因病在家中去世,终年九十八岁。

马雯婷去世后,马绍承下令为这位具有真正皇室血统是老姑母以王后的葬礼,举国挂孝,国葬。

马雯婷去世后,康广进要求为母亲守孝,同时也正式希望请辞。

马绍承本不许,但是考虑到他已经七十三岁,最后还是同意了。不过康广孝依然留任督练兵备衙门的协办大臣。

康广进卸任后,仪仗司都指挥使的位子由已经升任刑部副判的徐通成接任,是已故兴京府尹徐海波最小的儿子。而庾少阳则由副都指挥使接替老病的姚怀瑞出任刑部正判,同时是内阁协办大臣。

    隆翔五年三月,王燕霖不负马绍承的希望,为马怀锡生下了一对龙凤胎。马绍承万分高兴,给大的女孩儿起名为马惠怡,小的男孩儿起名为马弘传。

对于马怀锡有了子女,马怀鼎的心情是不大好的,因为哥哥有了子女,无疑意味着他的继承人优势将会逐步被压缩,但是该有的面子上的事情,则又不得不做。

三月底,王明亮辞去内阁首席协办大臣兼户部正判,户部正判以赵寿成接任,同时是内阁协办大臣。而内阁首席协办大臣则由马怀念出任。这样如今的内阁首席领班大臣还是何承海,但是四名协办大臣则变成了马怀念、林德铭、庾少阳、刘道临、赵寿成。

五月初,马绍承下令以康广孝实授枢密使,晋威安军节度使,马绍坤为枢密副使。这结束了枢密院近十年的权力真空,而这近十年的真空期间,枢密院一直是马绍承直接掌管的。虽然康广孝以其资历、家世和能力及军功超越了马绍坤出任枢密使,但是他毕竟也年近七旬,枢密院真正的权力在副使马绍坤手中。而马绍坤又很了解二哥,二哥继承了父亲对仪仗司、内事厅的牢牢把握,同时还对枢密院看的非常重,毕竟他自己就担任了近十年的枢密使。所以如今枢密院虽然又有了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但也不过是个奉旨传令的地方。

九月底,晋国自己建造的第一艘百门火炮的一级战列舰下水,马绍承派马绍坤出席了下水仪式,命名为海山号。这是晋国自己的第一艘一级战列舰,也是晋国的第二艘百门火炮的一级战列舰。而晋国此时已经拥有了两艘一级战列舰和一艘二级战列舰。分别是海天号、海山号、海宁号。海宁号就是那一艘载炮九十门的二级战列舰,则是当年从西巴斯鹰国订购的。

此时的晋国海军虽然尚未完成扩建计划,但是在东方这片海域已经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原计划是到隆翔十三年前建成以西洋标准来建成三艘二级以上战列舰、十五艘三级战列舰为最新式的战舰,建成和改装完成三十二艘共五十艘纯西洋式样的五级、六级战舰,总计五十艘西洋战舰,另有数百艘改进型战舰为主的强大海军。而如今是隆翔五年底,尚有七年的时间。已经建成服役了三艘二及以上战列舰,九艘三级战列舰,二十一艘五级和六级战列舰在内的共三十八艘全西洋战舰。另外还有一百五十八艘大中小型改进型的大鸟船和六十多艘舢板炮艇。

在改进型的鸟船中,马怀锡、马怀扬根据自身水手、工匠的经验再辅之以西洋工匠的技艺,共建成了大型鸟船二十六艘,最多装备的火炮是五十七门,最少的是二十七门。普遍装备的是三十六门左右的火炮,虽然威力不及西洋战舰,但是更适合东方水手及附近的地形,而且即使是这些战船,也足以在东方横着走了。

隆翔六年初,马怀念、马绍坤等以海陆军建设初有成效为名,请晋王马绍承在宁安港对海陆军进行一次校阅,马绍承欣然同意。计划定在九月中旬,具体时间看天气而定。

为了准备这次校阅尤其是海上校阅,枢密院提前给各地下令调集一部分主力战舰返回海山洲,同时还要准备印发请柬。有佛鹰国、西巴斯鹰国、苏威兰国、尼兰国、瑞诺芬国、布鲁斯国等在晋国的商人和领事,还有乐东国、东町国、山流国、渤文尼莱国、苏禄丹国、柔弥国的国王或者重臣,更重要的是邀请燕朝驻海山洲的大臣、总兵,同时给福海巡抚程占贤。

时间过的非常之快,很快就到了九月初,按照对天气的预测,九月二十一日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是最好的一天,计划这一次在宁安府港口外的海军基地码头进行晋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空前的海上校阅。而动用的战舰上百艘,有一艘一级战列舰、一艘二级战列舰、五艘三级战列舰、十艘五级和六级战列舰、改进型大鸟船十五艘、中型鸟船二十五艘、常规鸟船、福船等三十八艘、武装商船十七艘、舢板炮艇二十六艘共一百一十八艘。还有陆军的官兵两千多人,火炮上百门。

九月十日,马绍承和妻子玛黛莉、范茹冰及内阁首席领班大臣何承海等在内的数十名显贵从海京府启程浩浩荡荡出发了,十七日抵达了宁安府。

在宁安府,担任校阅总提督的枢密副使兼督练兵备事务衙门大臣的马绍坤和校阅副提督的马怀锡及兵部正判刘道临等人一一都向马绍承报告了准备的具体情况。

马绍承:“贤弟,这可是咱们第一次这样搞,你有无把握啊,而且那么多来客,可千万别出丑。”

马绍坤:“晋王放心,臣弟已经在此很久了,对船只的情况一一派人进行了查验,准备了各种预案,足以应付各种冲突。”

九月二十日,来参加的各种中外来宾及其随员上百人已经全部抵达了宁安府,被安排的住下,宁安府顿时成为整个东方海洋的焦点。而且按照马绍承的吩咐,还请了晋国本土及西洋的画师将校阅的场景绘成图作,并已经定名为晋王宁安大阅图。

来到宁安府参加的来宾有燕朝的海山洲办事大臣额尔海、帮办大臣噶比斯、协办大臣德朗泰与海山洲提督郑瑞彪,山流国宰相尚安杰、东町国的次相、渤文尼莱国的次相、柔弥国的将军、苏禄丹国的将军、达雅克部落的长老。还有西洋列国驻宁安府的领事以及有名的商人,自然还有那位马绍承的好友在海山洲居住的伊莎拉。另外还有燕朝福海巡抚程占贤的代表福海按察使速提尔和福海水师总兵何兆飞等。

上午巳时许,晋王、海山行省总督、宁海国国王、镇远大将军、南洋宣慰使马绍承身着如同燕朝式样的棉甲戎装检阅了晋军以宁阳军为主的陆军万余人。

此次检阅的陆军有万人,大多是宁阳军,兼有部分殿前军、天雄军和天威军。其中火枪步兵六千人,炮兵一千五百人,骑兵五百人,藤牌兵和山地作战精兵共两千人。

火枪步兵全部装备清一色的自己根据瑞诺芬国帮助设计改进的自产自发带刀步枪,炮兵有轻炮三十八门,重炮一十六门。骑兵五百人每人全部身背肃靺弓和箭矢三十支,另手持自发火枪或簧轮枪。藤牌兵和山地兵个个身披重甲手持镔铁钢刀,甚是雄壮。

上午的校阅持续了一个时辰,主要是队列队形展示、西洋线列阵法操演、枪炮和骑射打靶射击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中午,马绍承和各国使臣等就在校场附近搭建的地方饮宴。然后等待下午的海上校阅。

下午申时,马绍承身着戎装在内阁领班大臣何承海、枢密使康广孝等人的陪同下登上了在宁安港的水师基地检阅台。

这里是晋国最大的功能最完备的海军基地,附近还有造船场,另外建设有五座大型炮台,装备各型火炮二百多门,绝大多数都是西洋火炮或者晋国的仿制品,威力不可小觑。另外还有军营、码头等一系列完善的设施。

远方的海陆军士兵一一跪拜,欢呼晋国万岁、晋王万岁!

晋王马绍承接下来乘坐检阅船,对各炮台和由水师船队组成的水阵(由每十艘舰船组成)巡回检阅一圈,察看各炮台及海军舰船装备及仪容军威。

当检阅船驶过炮台前,炮台官员需正装带领亲兵在码头跪拜行礼,台兵则摆出西洋的线列战阵。检阅完毕后,枢密使马绍坤登上中心检阅台,准备第二阶段的检阅。首先是舰船的火炮试射,还有炮台设计。

几艘载炮五十门以上的主力战舰纷纷按甲板层一一进行了火力试射,一时间,整个海面是烟雾弥漫,炮声震天。尤其是海天号的三十二磅重炮的火力更是震耳欲聋。

炮台实弹射击,就是以炮台大炮轰击从海中进入虎门关口的靶船以及水师海上驾船、舰上搏斗等军事操练。

炮台大炮轰击靶船的演习,实际上是防御敌舰闯入关口的一种实战的操演。具体战术是这样:当发现敌舰进入海口时,先由沙角和大角炮台燃放大炮发出信号,后面的炮台快速完成拦截攻击准备,拦截攻击点设在在虎门水域一个地方,这个拦截攻击点均在炮台的攻击范围内。

如果敌船通过这里尚未被这三座炮台的炮火击沉,那么,预先埋伏在海面上的水师船随即开始攻击。如果攻击还不能奏效,还有大虎炮台作为最后的防御阵地加以拦截。

模拟的敌军舰船在距离炮台约二里时候,炮台的西洋重炮发出了怒吼,准确命中了模拟的舰船。

这些完毕后,就是另一个阶段的校阅。

由十艘水师船组成的舰队表演三种舰船阵法,并开炮演示各阵的攻防,以检查舰船的指挥水平、驾驶技术和舰船状况。要求司令有方、曲折自由、迟速任意和炮火联络有序。第二是水兵水上、船上攻防技术操练。

凫水:随着号令,四十名参演水兵两个人一组,呐喊着纷纷从大舢板上跳入水中,顺着水流结伴从检阅台前游过。演习要求两位结伴水兵在深水中自如踩水,并娴熟使用武器进行攻防演练。

泅水布阵:六十八名水兵从海口中央下水,在水中组成的军阵,分两翼踩水缓缓而进,两队要互相穿插,在检阅台前演变出不同的阵形,如同在陆地上一样,最后有次序撤回到船上。军阵要求队形整齐划一,有高度的纪律,该肃静时不能有任何声响,该呐喊时就要气势雄壮。对每位水兵,则要求有良好的踩水技巧,以身体露出水面最高的为最佳,如果在水中只能露出头部则不及格。

水师十船会合水操:派出十艘水师船进行水面编队航行训练,十艘船在航行中,必须完成几套编队队形,通过检阅台接受检阅。

爬桅是水兵在船上作战技能的演练。要求水兵在船的桅杆上做各种动作,不但能快速上下,而且能站立在桅杆上施放大小火箭等。

海上校阅完毕后,马绍承又在陆地上校阅了陆军的火力展示和学习西洋的线列阵法,非常的整齐也颇具震撼力。

整个海陆军的校阅持续了两个多时辰后终于落下了帷幕,各国使节和商人嘉宾等也都纷纷来到宁安宫,马绍承当晚在此宴请了这些人。花费那自然是不小的,但是绝对是值得的。

而在来宾的席次安排上,马绍承在正上方居中,玛黛莉、范茹冰两人在左右。而下面则在正中间是晋国大臣的地方。一左一右分列在马绍承的两侧。每一行十三人,晋国的官吏在中间三位,其余两侧各五人分列左右。其中在晋国官吏左面是东方天朝和友邦列国使臣,其中燕朝的海山洲办事大臣额尔海、帮办大臣噶比斯、协办大臣德朗泰与海山洲提督郑瑞彪、福海按察使速提尔和福海水师总兵何兆飞等因为身份特殊,故而在列国之中居首,其次马绍承特意将这几年对晋国最恭顺的山流国宰相尚安杰安排在了仅次于燕朝的第二排上。其次是乐东国、东町国、渤文尼莱国、苏禄丹国还有达雅克部落的长老等人。

而右侧安排西洋使臣。其中已经七十四岁的伊莎拉因是马绍承的挚友,被特别安排在了西洋的第一位。第二位是苏威兰国的约尼尔先生,下来是西巴斯鹰国、尼兰国、佛鹰国、瑞诺芬国、布鲁斯等国的领事、商人等。

二十三日开始,列国的使臣、领事、商人都各自返回各国或者驻地,到此,晋国第一次海陆军大校阅顺利且圆满地落下了帷幕。

根据宁安府、枢密院事后得到的消息,西洋列国对此评价很高,认为晋军的海军在东方绝对是首屈一指,与西洋本土的海军相比也非常接近,可以说是可圈可点。而东町国、渤文尼莱国、苏禄丹国则是羡慕也害怕并存,尤其是东町国,本来对于晋军进驻山流国就不满,想有所行动,但是这次校阅让他被迫放弃了这个想法。而山流国一方面羡慕晋国的水师,一方面也感到了安全,因为有晋国强大的水师,山流国将不惧怕东町国。

而对于此次校阅,最为震撼、惊惧、羡慕和不满等多种感觉交杂的则是燕朝的官吏了。对于晋国校阅喊万岁,他们倒是习以为常了,因为这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更重要的是实际层面的事情。尤其是海陆军这几年的西洋化和日益强大,额尔海、郑瑞彪等人是有自知之明和明了的,但是这却是第一次全方面见证了晋军西洋化改革的成果,是非常的惊惧。尤其是那海天号一百零八门大炮的战船,远非燕军可比。即使是那五十多门火炮的改进型大鸟船,也让燕军望尘莫及。

如果说额尔海等人因为在海山洲为官有所了解,那么速提尔、何兆飞等燕朝内陆大臣则完全是前后两个态度。事先颇为不屑一顾,认为区区小岛能有多少实力,然而校阅后则十分惊惧。事后在给福海巡抚的上奏中详细陈述,认为如今晋军之战斗力已经今非昔比,尤其是其水师战斗力,足以横扫东南,请加以防备。然而福海巡抚程占贤在得知后,只是要求沿海加以戒备以防万一,并未上奏。因为作为封疆大吏的他知道现在朝廷正在西南清剿土司叛乱,如果这时候上这么一道奏疏,无疑是火上浇油会起反作用,所以压下来没有上报,而事实证明他想的是对的。

十月八日,马绍承以校阅有功为名加封马绍坤为安远静海军节度使,封昌宁郡公、封马怀锡为安海县公、何承海加开府仪同三司衔。另外给那年震慑山流国成功的林涵秉等人也进行了追加封赏。林涵秉实授提督并继续节制殿前军,崔彦炳加副将衔,升任天威军护军副将军。而出于平衡考虑,给马怀鼎也加县公的爵位。

十一月初,奉山流国国王尚龄敬的差遣,宰相尚安杰再次前来晋国海京府,希望缔结一份两国的同盟条约,目的自然是为了维护山流国不被东町国的欺负,保障自身安全。

谈判从十一月十五日持续到了十二月七日,最后正式谈成,双方秘密签订了晋王国与山流国友好同盟条约,主要内容是:

晋王国与山流国为兄弟之邦,共同尊奉燕朝为主;

山流国可在晋国海京府派驻常设使臣;

晋国驻军将领兼任驻山流国常设使臣;

双方遵守原有的海洋分界线;

晋国如需驻军其余地方向山流国提出时,山流国予以协助;

山流国如遇除燕朝外的第三国进犯,晋国不守中立;

山流国每年向晋国提供自身的特产;

山流国保证除晋军外,不许任何外邦军队进驻;

山流国租借西久岛给晋国;

如遇经过山流国有危害晋国的情况发生,山流国及时通报晋国。

可以说这份议定书实际上是将山流国成为了晋国的保护国,但是马绍承特别让何承海强调,虽然晋国有必要帮助、支持甚至保护山流国,但是山流国不得无故挑衅东町国,否则引发事态,晋国将不予帮助。尚安杰同意。另外双方共同同意将隆翔三年的约定内容也纳入此次议定书,构成了晋国与山流国今后关系的基石,达成了牢不可破的同盟关系。

而晋国获得的西久岛,是山流国的一个产马的地方。当年武朝高祖皇帝就曾派人到西久岛买马,虽然西久岛的马用于作战或许有些困难,但用于运输和耕地还是可以的。晋军虽然受地形和环境限制以步兵为主,但是也不能缺乏骑兵。而晋军的骑兵多集中在海山洲,只有不到三千人。其中一千人集中在殿前军,另有五百人集中在天雄军和天威军,其余在宁阳军。而侍卫亲军则只有一些马匹,并没有成规模的骑兵。

虽然有诸多的不利条件,但是自海山远方贸易公司成立以来,公司远航的范围不仅包括南洋和内陆沿海,还占领了海山洲东部大洋上的六七个岛屿。其中最大的是波瑠岛,幅员约六十万亩地,距离海山洲约四千多里,距离兴京府相对近一些,有三千二百多里。并在那里兴建了营房、城寨、码头、货栈和仓库,而且屠戮了不少土人,移了一些汉人过去。已经拥有三千多人。

然而晋国的重点是开拓到了南洋以西的波沙尔王国和鄂图曼帝国,并与之贸易,在两国广袤的疆域上建立了十余个货栈、仓库,得以驻扎一定的军队。并以东方的丝绸、瓷器和茶叶获得了不少精壮的骏马。这些骏马常年在沙漠中,能耐热,较为适合晋国炎热的地方。故而从隆翔元年开始,晋国就不惜高价买入了上千匹的波沙尔、鄂图曼良马和人员在兴通县进行培育,而且已经初有成效。殿前军、天雄军、天威军的战马有不少一部分就是这些骏马或者其后代。

在校阅完毕后的十月份,马怀锡和王燕霖夫妻及崔彦炳等奉命去朝贡。

这一次的朝贡到十二月中旬返回,也是走海路。

十一月中旬,马怀锡等抵达了大京城,按照惯例觐见了皇帝,进献了贡品,不过这次马绍承进献的除了鹿皮和粮食等常规物品外,还有自产的带刺刀的自发火枪五支、自产的仿西洋三级战列舰战船模型等。很明显,这有示威的意思,证明晋国的水师已经非常强大,可以横行东南沿海。

对于马绍承这些示威的意味,皇帝是很明白的,但是西南土司隐患愈发严重,所以皇帝暂时不做什么表示。不过礼节上却远不及对马怀鼎那样,只见了他两次,而不像上次对马怀鼎那样客气和有兴趣。虽然如此,但是马怀锡个人态度还是很恭敬,让皇帝还是满意的。而且特别赏赐了海山洲十匹良马及金银绸缎等。

马怀锡通过这次出使之行,对燕朝有了一个初步的感觉。他对皇帝的威仪及权威感到十分的敬畏,但是却有些不满。也认为燕朝虽然乾纲独断,皇帝英明且颇有作为,可是百姓和官吏大多都是麻木的,只有服从意识,而没有自主的意识,各方面礼节的束缚太多,而晋国则更自由一些。至少女子的权力和待遇方面要比燕朝好多了。

隆翔七年二月,马绍承下令设立专门办理涉外事务的衙门,取名为海外事务衙门,等同于六部,以马怀鼎为海外事务衙门正判,专司与西洋、南洋的交涉,统一管理与燕朝之外的各国的交涉事宜,可单独上报晋王府。所有涉外领事、使臣全部隶属这个衙门,而且涉外人员的提名权及外来使臣、商民来晋国上任或者做生意所发的牌照等等,全部都归属于这个衙门。本来想同时办理与燕朝的交涉,但考虑到海山洲终究是内属燕朝的,不宜如此,只能是作罢了。

马怀鼎出任海外事务衙门正判后,辞去了督练兵备衙门协办大臣的差事,专办涉外事务。

为何马绍承选择马怀鼎专办海外事务,目的之一是为了平衡日益强大的马怀锡的势力,分一部分他和市舶司的权力。另外就是锻炼马怀鼎的办理涉外事务的能力。

三月开始,海外事务衙门正式成立,马怀鼎正式就任正判,同时奏请从户部、市舶司、广方学馆等地招募了一些人开张。

马怀鼎虽然对这些事务不大熟悉,但是却很感兴趣,而且其有决断力,加上王子的特殊身份,所以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搭起了班子,并开始逐步有序地办差,而且他可以上报马绍承,重大事情可以请马绍承决定。

对于马怀鼎出任海外事务衙门正判,普遍有些感到意外,尤其是额尔海。额尔海与马怀鼎的私交不错,额尔海还利用马怀鼎在督练兵备衙门的特殊身份,从兵备衙门得到了一些晋国新式兵器的图样甚至是实物。而马怀鼎出任海外事务衙门,则断了这条线。

隆翔七年十月,从尼兰国订购的三艘五级战列舰从巴爪岛的尼兰国船场开赴到了兴京府交付,是装备晋国南洋舰队的。这艘五级战列舰为单层甲板,装备了三十七门火炮。经过海军官员和工匠的验收,认为这艘船只制作的非常精良,某些程度甚至比苏威兰国和西巴斯鹰国建造的更为好。兴京府尹及海军的官员认为可以继续购买几艘或者购买其图纸、原材料等技术进行仿制,并将这个意见上报到了督练兵备衙门和兵部,年底得到了回复是同意。

隆翔八年二月,兴京府、南洋舰队和督练衙门有关人员派人前往巴爪岛与尼兰国进行商谈,经过了三个多月的艰难谈判,以继续购买两艘同类战船的代价购买了相关的图纸、技术和原材料等,价格共八万两。其中一艘在巴爪岛建造,另外一艘在兴京府自行生产,在隆翔十年秋季左右完成。

而在援助山流国方面,到隆翔八年底,晋国已经帮其训练了军队一万三千人,并向其出售、拨付、援助了约两万余人的武器装备,包括自发火枪九千支、重型支架火枪两千支、普通火枪六千支、神臂弓两千张、神臂弓箭矢十五万支,子母炮、威远炮三十门,中型火炮二十门,还有小型战船七艘。另外还帮助加强了在都城西部港口的炮台防御,在北部的山北府地方修筑了工事城寨,以防萨鹿国的入境。而这一万三千人的新军,一半部署在王城,一半分散在北部等地方。

而晋军在这里的人马也由原来的两千人增加到了五千人。其中海军一千人,驻守在西部港口附近,其余主力都在都城附近。这支五千人的军队装备了大鸟船三艘、小型快船等五艘及舢板炮艇七艘。还有轻重火炮六十门,各型步枪一万两千支,另外还有战马上千匹。晋军在这里的兵器比人多,因为按照马绍承、马绍坤的命令,如果战事紧张,人员调集和运输相对方便,而器械则较难,所以提前在山流国预储了器械。

晋军大力的援助山流国,山流国这两年支付的实际费用只有三万两多一些,远不足以满足这么庞大的军需购买数,故而采取了拿实际货物或者其他偿付的方式。首先是免去了西久岛的租金,其次是西久岛的马匹允许晋国以低价购买,再之则是允许晋国臣民在山流国自由居住、通商等。以此来作为偿还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实际上为晋国继续帮助和保护山流国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晋军的驻防和晋国的大量援助,确实稳固了山流国的尚龄敬政权。萨鹿国从隆翔七年夏季开始已经停止了在山流国山北地方的渗透。而且在隆翔八年七月的一次山北反击战中,山流国的新军两千人在晋国教官的支持和指挥下挫败了萨鹿国武装人员三千人的进攻,斩杀了萨鹿国上千人,俘虏数百人,其余全部逃窜,还缴获了大批器械,取得了与萨鹿国交往一百数十年来少有的胜仗。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风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