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子时 司礼监值房
王承恩赶忙出了乾清宫,带着两名贴身随从,匆匆赶往司礼监值房,一进门便在房中站定,大声向房内众人大声宣旨:
“皇上口谕!“
司礼监的几位大太监,王文政、李凤翔、曹化淳、高起潜,此时都还等在那里,闻听此言,便慌忙一起跪倒。
“着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文政,选派内官一名,刻日前往东江军镇,敕封龙神、天妃、温帅显号,抚慰海外军民,钦此。“
“奴才领旨!“
宣旨完毕,众人也都站起身来,王承恩又慌忙过来,给掌印太监王文政行礼,“给王公公请安。“又和几位公公见过了礼,便叫身后的小太监把奏札都放到房中的条案上,才对众人说:
“皇上叫把这些本子都批了红,发回内阁,户部的那本,皇上已改了票,令户部即刻将东江所欠粮饷办妥发运,并派员前往东江,督发粮饷、核查兵额。“
“王公公,你也辛苦了。”掌印太监王文政向王承恩道了一声辛苦,又随口问道:“皇上安歇了?”
“皇上已经安歇了,一切安好,请公公放心。”王承恩连忙回答,随即向四周左右看了看,见其余众人都在忙着誊抄奏札、批红,便把头凑近王文政,压低了声音,道:“皇上给公公还有一道密旨。”
王文政闻听,不敢怠慢,连忙带王承恩进到里间,开口问道:“什么密旨?”
“皇上密谕,令东江使臣暗查东江虚实以及毛文龙是否有悖逆不臣之举。”
王文政听罢,坐到椅子上,沉思良久,又颇为困惑地问道:“东江毛文龙可是有什么变故?”
“那倒没有,还不是毛文龙那两份奏本,皇上有些不放心。”
王承恩见王文政起疑,便笑咪咪地安慰了一句,王文政点了点头,没再说话,王承恩便又向王文政施了一礼,说:
“皇上还派了锦衣卫,随户部官员一起去东江,我这就要去锦衣卫宣旨,请公公安坐。”
“好,你先去吧。”
王文政轻轻摆了摆手,随即也站起身,跟着王承恩一起回到值房。王承恩又向几位公公也招呼了一声,便带着两个小太监,匆匆赶往锦衣卫镇抚司衙门。
“毛文龙的奏本在哪里?”王文政走到桌案前,向几人发问。
曹化淳翻了两下,找出两份奏本,递到王文政手中,王文政接过奏本,急忙认真地看起来。
“请敕封龙神、天妃、温帅,毛文龙这是打的什么盘算?”
王文政正在暗自思量,李凤翔、曹化淳两人也都一起凑了过来。
“皇上新登大宝,他就来献祥瑞,这个毛文龙还真是会讨皇上欢心。”
李凤翔不阴不阳地先来了一句,曹化淳闻言,倒有些狐疑,“李公公说的是,只是这世上怕不是真有这等的俏事儿?”
“真也罢,假也罢,都不打紧,只要皇上高兴,就是我等的福气了。”高起潜这时也过来凑热闹,“只是这祥瑞不及打一场胜仗来得实在,若是能收复几座城池、擒他些战将献与皇上,那才是臣子们献给皇上的大祥瑞!”
李凤翔、曹化淳听了高起潜这番高谈阔论,一起称赞:
“对,对,高公公说的好!”
“在我们这些人里,要说到打仗,还是高公公最知兵,” 李凤翔素知高起潜平日喜好谈兵论战,便有意奉承,接着又半开玩笑地说:
“要不是皇上有旨,撤了内官,你高公公倒是可以去东江走一遭,做他一回监军,指挥千军万马,在战场上为皇上立些汗马功劳!”
“哈哈,哈哈……”
王文政在一边听着三人的闲聊,当听到“撤内官”几个字时,心里猛地一振,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王敏政、胡良辅”,这两个名字,霎那间,如电光火石般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此二人不正是先前的天津、登莱镇守太监吗,前些日子...他二人才刚刚被召回京,乃是魏阉一党,现已被收监论处,此二人原在天津、登莱督发东江粮饷,难不成……”
“百万粮饷!”
王文政猛然间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毛文龙装神弄鬼,他哪里是要请封诸神,嘿嘿,原来却是要“请人”才对!”
王文政心领神会,他看着手里的奏本,冷笑一声,一个大胆的念头霎那间便从脑际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