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维 > 90、朝圣
90、朝圣
书名:四维 作者:高山仰止 本章字数:9773字 发布时间:2023-01-28

我慢慢的梳理,针对未知的末日而言,崖山之战的悲痛与无奈最让我痛心疾首。当初并未想到与末日有过关联,只是不愿看到民族受辱才奋起作战;因落荒而逃,10万亡灵之殇便成为我心中一道难以愈合的裂痕。之后又未寻得末日的蛛丝马迹,所以这次人类大范围的杀戮事件,便成为激起我反思末日的缘由。如今细想,“崖山之后无大华”可不就是末日之状况么?此时,我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心中又是一阵惊骇,感情这末日的机缘不是没有,而早已显现,我只是不曾领悟而已。也难怪当时我是如此的悲痛,又身心交瘁,才被魔鬼追至碧空寺封锁多年。是的,人类以区域为化分的被杀戮,或以种族为范围的被灭绝,虽然在生命的延续上并未彻底绝迹,但导致整个民族的意志与精神而绝望、淡薄且冰冷时,可不就是种族的另一类末日?崖山之后已经无大华了,此绝对就是末日来临呢。我感到悲痛。虽然多年之后汉人遇士扎根,民族仍然延续,大华依旧繁盛,算是让我的悲痛有了轻浅的慰藉,但是此类的决绝教训深刻。那么以后,当再次发生种族灭绝之大事件,比如光能、核能及维度之战,或异类灭杀,或造成整个民族的斗志一蹶不振时,便是末日的前兆了。于是又想,果真如此,我们将何去何从?意志的丧失与摧毁,危害会更加完全与彻底。原来梦境只是引导,细想也是机缘,让我深藏了千年的伤心演绎成最痛的领悟,并转化成对未来强盛的思索与惊醒。只是掺杂了月球与段成式的影子,不知是否还有另外的暗示?所以,无论如何,为了生存,为了和平,我们一定要提前运筹繁荣强盛的大计谋,精心策划昂首屹立的大战术,以保证汉人的傲然挺立。这是我在2010年的暑假,重新审视崖山之战时体会到的意义。重新凝视弥漫的烟雾与血湮的海岸,只为悼念,不续新仇;可以宽恕,不能忘却;追忆历史,免重蹈覆辙。如今醒悟,倒也不失为一种对末日的另类理解与诠释呢。于是,我背上行囊,向着崖山之地而去。

 

崖山之战是汉人种族史上一次灾难性的毁灭事件,它标志着华人清雅澹泊的纯真秉性随之终结,南宋的灭亡因这场海湾之战、成为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的象征。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民族的断层、一个种类的灭亡,这些词汇所代表的意义,都不足于表达汉人心中的凄厉。“负帝蹈海”虽跳出了热血男儿的民族大义,跳出了忠君爱国的英雄壮举,被世人所敬仰;但敬仰的背后,却是华人子孙挥之不去的悲痛与哀鸣。这痛与哀,便在梦魇中不时的闪现。真实的场景,现实的崖山,还有被追杀逃离的画面,让我不知何为真实又何为虚幻。每一次梦到崖山作战的境况,都成为我又一次痛与哀的缘由。在烟雾弥漫及轻风缭绕之中,我仿佛看到那位清秀娇小的身影临岸而立;稚嫩的面容,纯情的目光,朦胧的思维,仿佛在寻觅着什么?又似乎在盼望着什么?好似不谙世事的低回哀叹,又如满目期待着重返家园。那眼神里带着与年龄极不相符的悲苦与清愁、无奈与隐忍,也成为汉人无法面对的哀伤。是的,他就是只有八岁的赵昺。这情景至今让我悲愁与辛酸。我在三维里站着,仰望遥远的贡嘎山峰,试图读懂他轻浅的伤逝与淡漠的哀思;他一定在想,他的时光为何一直生活在无人的世境?只能看得他人的风华正茂或梧桐院深;他不懂为何在他的八年里,永远是雾锁青楼般的花烟柳幕与心惊胆战的奔波逃离;他自知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也没有伤害过他人,可悲痛的遭遇怎会凶狠的落在自己的身上?于是,他无法排解这无边的哀伤,只得用净明亮丽的目光及清秀晶莹的眼神,看待这个他永远也看不懂的凡间尘世。

 

我感到酸楚,因为这个尘世并不会停下来,去聆听他的惆怅百结,去感知他的孤寂哀鸣,去体味他的失院之苦,三维仍一如既往沿原有的轨迹寂静又无情的前行着;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他的经历也许还是一个事件,若与生命的进化与延续、及宇宙的膨胀与幻像比较,都算不上一个事件。他当然不知,这个世间太小了,地球太小了,人类更小似菌类,所以悲痛又能表示了什么?是啊,他还幼小,还不懂得,命运有时会赋予不同之人有不同的路径,而这条只能走过八年的路径正好被他走入而已。所以,没有人会在乎他的轻声叹息,没有人再细品他的浅弱忧愁。当年那个在风雨飘摇的木船上矗立着的不屈身影,而今也仅剩一艘飘摇的木船及孤单的身影了,只是这木船与身影还闪现着汉人的凄苦与风雨;所以,如何理解哀伤并让种族不再哀伤,如何思考耸立并让汉人永远耸立,才是他这八年生存的意义,仅此而已。我看着他在的方位,想让他懂得,在他孤寂的身影里,隐喻的八年的意义,便是觉醒、是激励、是图强,更是一个民族的奋起、一群生命的不屈、一众让末日都颤抖的雄烈灵魂,并引导着汉人在文明的征途中傲然挺立。我想他终会懂得,那艘飘摇的木船不仅仅只是记忆,“负帝蹈海”也不仅仅只是光影,而是承载的伟大与悲壮、昂然与苍劲,恰似一艘昂扬的巨舰,满载着汉人的奋进、坚强、省悟,带着大华汉人的后裔,勇敢的驰向崭新的明天。崖山,将成为永垂不朽的仰望被汉人怀念,将成为不可磨灭的伤痕让子孙铭记,将成为民族强壮的魂魄让尘世记载。于是,区区的八年便在千百载的风谲云诡中涅磐永生,区区的八年将在苍茫初始的太空万道里笑傲苍穹。

 

我只是不能忘怀这个仅活了八年的小孩童而已。光阴荏苒铜壶刻漏,所思对错也仅是证实着自己可以思维而已。车轮滚滚、气震轰鸣,一番风尘劳顿,我站在了崖山之地。放远这片宽阔的海域,我才发现,山河朝夕在变,光景物是人非。那条溢满华人鲜血的海岸仍在,鲜血耗尽了光彩,碧海恢复了原貌。向往美好生活的百姓,在海岸畔边种植了火红的鲜花,满目皆是盛开的灿烂。街宽路平,棕榈摇曳,一望无限的海滨大道,在崖壁岸边划过一条优雅的弧线,向着远处蜿蜒而去。宽大的宣传标牌,红绿的大幅图片,显示着这里已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圣地。来来往往的众生,熙熙攘攘的人群,如丝如织谈笑风生,沉浸在美好的光景之中。时光的流失无所谓过去与现在,行人的情感无所谓欢喜与哀伤。是啊,久远的历史、死去的生命,已不再激起当下世人的心绪。而普通的百姓,寻常的日子,人们都用自然的心态与平和的思想,谈及着用鲜血染红的崖山岸边。对于当年的死亡之众,导游们倒也不再避讳,即兴而起,滔滔不绝,只是谈及着一启事件而已。大华民族一次断崖式的灭亡历史,如今也在轻松的交谈之中,成为后人缅怀的程序、观光的理由及游览的证据。十万浮尸已演绎成精彩的文案,被一遍遍的述说着。光阴已经远去,和平正在进行。普通的思维,已被辩证的唯物主义武装着头脑,自然享受着当下的美满与现世的安稳。也是,这一切已与末日无关,与大华精神无关,与未来前景更是无关了。是啊,总不得要求所有来到崖山瞻仰的人们,都再次痛苦哀伤、悲鸣哭泣吧。可是,肃穆的氛围应该有吧?回身转望,游人兴高采烈,彼此谈笑风生;那么若是有呢,似乎也不合时宜,因为旅游就是放松压抑的心情,平息身心的劳累呢。我默默的站了很久,静静思想着何去何从;不知是我太过娇情,还是时代又一次把我远远的抛在了尘世之后。

 

远处一游客与导游在吵,细听却是收费的标准与讲解的时间极其不符;身后一商店的门前也有人在吵,原是要价与标价相差数倍。我想,此时唯一与游客相关联的,便是讲解费用的多少与货真价实的承诺吧?我倒也明白了,所谓的悲痛与哀悼,所有的祭奠与瞻仰,都融化在一遍遍程序化的讲解中,消化在一件件物品的标价上。崖山已成为一种生存的手段,活得更好的缘由,与忘却或记忆无关了。我突然明白,这场旷世之战的意义,真是随着时间的远去变得越发遥远起来,包括痛心疾首与撕心裂肺,包括大义凛然与民族尊严。可转而又想,也许正因有了这种无所顾及的争争吵吵与无所不在的公正争论,却是岁月静好的另一种显示或现世安稳的真实写照呢。是吧,这种触动情绪的争吵,是安之若素的调剂与清净悠闲的体现呢。我应该为这般山静日长的光阴欣慰才是。是的,我确实也感到了丝丝的欣慰与安然的意味。于是,我跟在一带团的导游身后,随着一群行人踯躅前行,并认真听着年轻导游的述说与讲解。而年轻导游情绪激昂、正气凛然的演讲,却让我感到了另一种的慰藉与心安。在崖山之下,气宇轩昂的小伙做着最后陈述:崖山之战是大华古代军事史上的一次大规模海战,在大华海战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民族英雄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的行为可歌可泣,他们抵抗异族侵略的抗元斗争英勇悲壮,他们奋死一拚显现着士可杀而不可辱的大汉气概;10万英魂投海殉难宁死不降视死如归,彰显了汉人的大义凛然与刚强无畏;崖山之战,是宋朝军民对侵略者最后一次有组织的抵抗,此战之后,大华汉族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完全的沦陷于外族侵略;当然,就其战术的策略有待商榷,但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在绝境中表现的民族气节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让世人叹服;两位英雄,一文一武,中流砥柱,秉承大义,气壮山河;南宋虽然覆没,可民族的浩然正气与宁死不屈,天地可鉴日月可昭;崖山之战输得悲壮、败得刚烈;而陆秀夫之负帝蹈海,凝聚成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崖山精神”,成就了大华民族的“傲然屹立”;崖山精神,春秋正义、雄壮山河,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已成为汉人脊梁挺立的象征;我为有如此壮烈的先祖感到自豪与骄傲。

 

年轻的导游激昂陈词,赢得了阵阵的掌声。小伙微笑示意,频频感谢,最后说了彼有深远意义的一席话。他说,文明的大宋王朝灭亡后,山河破碎,神州陆沉,礼崩乐坏,汉人遭遇了灭顶之灾,活着也只配做奴才,不再当人对待,并在苟且中偷生;灭绝性的大肆杀戮过后,活下来的汉人子孙受到致命创伤,导致精神呆滞、麻木不仁,在之后的数百年里,面对外强欺侮及攻击,没有了曾经的血性与刚性,失去了斗志与抗争,这便是所谓“崖山之后无大华”的由来;那么,在当今的时代,如果不变得强大,弱小的我们若被外力所灭;我们或我们可以活下去的子孙,一样是苟延残喘日不聊生,不被外寇当人对待,未来将会演绎一种怎样的“无大华”局面,值得我们深思;此番言论决非悚人听闻;纵观全球局势,霸权觊觎和平,世界风谲云诡,大华民族仍矗立在列强霸权的包围之中,被瓜被分之势仍然存在;所以,我们大汉子孙就要奋发立志,砥砺前行,发展科技,力攀高峰,以保山河完整,确保华夏平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远万里到达崖山来敬仰先烈的缘由及对未来的深思。导游的讲解又迎来了一阵阵的掌声。游客们频频点头粉粉赞扬。这解说让我也有种充盈的力量与满怀的信心,必须团结一致发奋图强,以保国泰民安。此时,我向着贡嘎雪峰的方向仰望,默默自语,小皇帝,你可听到?至少在崖山之地,人们还纪念着英烈们,并把英勇不屈与视死如归的精神发扬广大代代传承;有了这种精神的长存,众生才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

 

关于古代智慧我知之甚少,但对于宋代文明,我完全有话可说,因为我在宋代生活过三百余年。所以,我懂得宋代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与思维,即大华人表现的特别明显的优良传统与行为准则:以德为先;即对于事件的选择,首先思虑的不是能不能够做而是应不应该做;能与不能是技术层次的范畴,应不应该是道德意义的概念。大华人用道德的眼光对待事与物,看待情与谊,以及整个世界,特别强调的是人性的光辉与善良的品德;品德是人性最真实的表现,以品德为主更加注重了道德人格的养成与自觉力量的发挥,表现了人性的朴实与纯洁,这是大华传统的偏好。其次,强调了中庸之道,大华这方水土养育的人,对未来的欲望认为过犹则不及、欲速则不达,既不禁止对美好欲望的诉求,也不过于对欲望的放纵,是限制在当前的条件下,把付出与享受恰好的对等,以劳而获攫取有度,并用正当合理的手法取得相应的财富,鄙视坐享其成空得不义之财。所以,这造就了大华民族的性格容易满足且自得其乐,鄙视无理的占有与强霸的意识,这是中庸之道形成的思维模式;安贫乐道,知足常乐,满足于悠然自得、逍遥自在的生存状态。再次之,在亲情的表达方式上,极尽象征性和隐喻性,把真与情隐喻在深沉的行动与期盼里,而不是表露在直接的对白上;在某种意义上就形成了,思想的内涵具有宽广性与延展性;因此,在传统文化的本质上,有着极其深邃的空间,它总是开放的、浓厚的、互融的,但边界富有弹性与波动性,所以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对世界的认知时,总是相当的含蓄、内敛,且赋予诗意;用波的本质解释,属于波能的延展性与互融性,即易于宽泛的沟通、认同、协作与融合,也毫无逼迫、豪横、抑制与施压,是一种最佳的表现方式,是人类文明高级别的情感表达与交流。总之,大汉文明是以一种和平、友好与善良的格式对待这个世界,用沉淀于骨子深处的优良品质与大博情怀平等的对待万事万物;即承载了苍天赋予生命体的本性与特质,顺应天地安泰自好,又成就了这片土地上的灿烂文明与和平安详,尊重万物共生共荣,极具“智者用心是善良的”高尚操守。这是我自外太空返回地球之后,当我又想起欧阳修先生的倡导及所做所为时,才有的这番思考与领悟。这是一个不可争辩的实事。

 

然而,失败就是失败,灭亡终归灭亡,无需辩解就不必辩解。大宋灭亡,蛮人执政,之后整个朝野上下贪污腐化、任意妄为。千百年遗留的大华文明,全被野蛮部落的无序与无常代替。泼皮无赖欺男霸女,贪官污吏横行霸道,地痞流氓狡诈成性,此番人物摇身一变,竟然成了端座在高台之上大谈文明的儒雅之士。所以,经历了荒野夷人的残暴统治之后,整个大华的浩然正气与礼貌谦卑逐步被流氓化了,苍生人人自危个个胆怯,彼此不再信任事事暗防他人。三百年大宋秉承的良好纲纪、伦常与准则全被毁于一旦,金钱与暴力、霸权与冷漠、享乐与腐化,成为夷人追求的终极目标。世间的道德水平迅速坠落,汉人的良好风气持续下滑,整个时期杂乱无章、污七八糟。而明哲保身的思维,也使汉文明萎靡不振。民族气节的孕育,德行天下的理念,朝气蓬勃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创新更是无从谈起。之后的几十年中,由于吏治腐败专注搜刮,横征暴敛,加之骑射的持续杀戮,汉人更是不堪沉重的枷锁,变得越来越保守越来越沉默,造成了自此之后,面对外侮及耻辱,麻木不仁安然苟且,丧失了振臂高呼的血性与大义昂扬的刚性,这便是所谓的“崖山之后无大华”的由来。实事如何呢?由于血性是流淌在骨子之内,所以受辱且势力薄弱的汉人子孙,懂得了养精蓄锐、卧薪尝胆、避其锋芒、暗自发奋,是在自强不息中暗举大旗;此非妄言,有实事为证,元末二十年时,大华的江南地域起义两百余起,至元末二十六年,猛增到了四百余起。又几十年后复国成功。汉人不朽又得以验证,血性与勇猛重新在废墟里发光。又经过二百七十余年的励精图治,大华的精神才在自己的土地上,重新散发起人性的光辉与文明的灿烂。这也是一个不可争辩的实事。

 

大宋盛世的灭亡,绝对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而是大华骨骼的第一次断裂,是大华史上的第一次亡国。民族的进程与独立的发展被打断,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与科举等制度也消失,闭塞、落后、粗暴的元朝统治,开始实行了封闭、保守及更加集权的野蛮管制。所以,不少史学家均将宋朝灭亡视为古典意义上汉文明的灭绝。而之后推翻蒙元建立的明朝,为求稳妥,从一条保守封闭走向了另一条保守封闭的道路;人们沉寂、肃清、矜持,谨小慎微,苏大哥之举便是最好的实例。我当然懂得这一切。不过我倒是认为,在人类前行的进程中,绝非只是一帆风顺的延续,痛定思痛才是保证民族更强、更大的正确模式。“崖山之后无大华”只是某一方面的说辞,是指局部毁灭的表象而呈现出精神的沉沦与人文的颓废,属低沉的特征。实事上所谓的低沉,却是由张扬变为内敛,由高傲变得低调,处事不再豪放,为人不再大派,张扬的个性已转为隐忍保守,是在励精图治暗自奋进,非是大华的末日之说。崖山之战只是大华民族从“无”到“有”的重要转折,“无”的是那个平庸求和不声扬的风气,“无”的是贪图安逸不进取的人性,“无”的是小农意识自给自足的安家居日,而随之矗立的却是一个不甘为奴“有”忍耐的人群,是一众勇于拚搏“有”警醒的汉裔,是一种敢为人先“有”担当的血性。从此之后,一个懂得委曲求全、忍辱负重的大汉人种蓬勃起来。民族需要战备,生存需要策略,恰恰就是在崖山之战以后,汉人懂得了武力至上的道理,从而改变了一味善良的品性。这更是一个不可争辩的实事。

 

在人们口沫横飞大谈汉人灭迹与损毁的同时,我想起了那个不畏死亡甚至连死亡还不知何意的小皇帝,正是他的奋身一跳,才让更多的汉人懂得了活着的意义,并最大力量的促使了民族的振作与觉醒,包括苏方柱、刘昌富及红巾军们,正是他们这样的千千万万之汉人子嗣,隐居山谷卧薪尝胆,才把失去的家园在强霸手中硬硬夺回。这是崖山之后无大华么?我想,此断言者的最终目的,并非在打击后人的积极状态,而是告诫大汉的所有子孙,要引以为戒,要雄才大略,懂得如何去做?知道怎样去活?才能保证自己的种族不再枉受灭顶之灾,并捍卫这方黄天厚土不再风声鹤唳。我们需要的不是看透、读懂了文明的断裂,也不是高举着曾经的悲痛杞人忧天,更不是把这份无处发泄的哀鸣代代相传于懵懂的幼稚儿孙,而是如何才能让大华崛起在世间、屹立在东方。赵昺仍活在四维;岁月的流失,时光的荏苒,他肯定懂得了“崖山之后无大华”的意义,也一定看到了后人为此付出的努力;当然也看到了,一个伟大又坚强的大汉民族已昂首矗立在世界的东方,一个文明又智慧的汉人血脉已滚滚流淌在九洲方圆。那么,他也一定懂得了他的死亡,虽是一个民族灭亡的标志性事件,是文明与野蛮的分水岭,是一代代华人后裔钉置在心中的痛,却也因此鼓舞着万万千千的后裔,为了民族的繁荣而不懈拼搏,为着种族的延续须砥砺前行。那么,他也一定懂得了,他在三维里只活过的八年,意义已远高于苟且偷生且贪婪成性的百年千年呢。生命就是这般的神奇,一样由碳物质组成,一样承载着宇宙的唯一,一样行立于万古长青的尘世,最终所传承的精神却是南辕北辙相背而向。这仍是一个不可争辩的实事。

 

我来到崖山之战的壁石之前,仰望许久,思考着所谓的“无”与“有”。这块峭壁,就是当年我一跃飞天,奋力争战,之后被黑暗魔鬼围剿追杀之处。石崖峻壁还在,飞离的人还在。只是时光已远去,意识渐消失,石崖亦非原本的石崖了。眼前的石崖是后天再生。自崖山海战以后,宋室覆亡,风光变幻,年轮骤增,这块石壁也成为一种象征,被刻上了字迹,显示着苍生的霜冷长河与悲辱哀思,而字迹也随了岁月的更迭变换着。最先由元将汉人张弘范命人雕刻了“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大字。到了大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御史徐瑁因对崖壁上十二字深恶痛绝,感觉污辱了血染的崖石,弄脏了汉人的眼睛,命人彻底的清除,欲改书“宋丞相陆秀夫死于此”九字以示祭奠,而陈白沙认为当时死者数十万,不独陆丞相,要彰显生命的平等,宜书“宋丞相陆秀夫负帝沉此石下”,方不辜负所有亡者之灵。因争辩不下,终未刻成。一时间这块崖石竟成了无字的悲壮与无言的心痛。时间到了1950年秋天,因拓宽海路,发展经济,留有凿痕的崖壁被航道部下令炸毁,唯一警示文明之断裂的标示亦随即消失,一个朝代的灭亡或一个民族的死寂,也随着崖壁的消失而消失了。那么,与之消失的还有什么?只有时光或意识么?我不知道。时代总归前进,步伐还要扩大,所以一壁岩石的炸毁大不必拿到伟大或渺小的意义上来说辞。炸毁之时百姓虽有微词,总归人微言轻力量薄弱没有丝毫用途。崖山之石便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追随英烈湮没于大海之中。然而,苍天有眼念及尘世之情,宇宙洪荒不忘万物灵性,自然的变迁、无穷的力量,三年之后此址又渐次生长起与原本一样的崖山之峰,同样的高度,同样的造型,还有同样的被人彻底清除过的錾痕。苍穹又一次向汉人彰显着不屈的顽强与毅力,汉人也惊叹于造化的无限与神奇,感叹普度众生的冥冥之力。于是,拓宽之事便成了虚幻之影。

 

字迹如何已无足轻重,只有魂魄永住才能固守本道。华人精神重整旗鼓,英烈威武再现江河,赫然矗立的崖山之石,让人们重新审视了道义存在的内涵,崖山灵魂又回到大华子孙的视野之中。岁月到了1964年的冬天,经深思熟虑,及对殉国丞相陆秀夫与少帝赵昺视死如归的敬仰,请田汉同志于当年的12月28日在此书写“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十三个行草大字,刻在这块苍劲的奇石上,以示汉人仍在纪念着这位大义凛然的将才英烈,当然也铭记着保全了汉人尊严的小皇帝赵昺及十万众生。此时,我正仰望着上面的十三个大字,“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却也领悟了这是华人后裔对崖山之战的无尽哀思与虔诚膜拜。崖山,是一处真实的写照,是一尊大义的承载,更是一腔热血的传递。我深深的鞠躬,感慨万千泪流满面,不知是为我曾经的末日之战不甘?还是为多年的庸碌无为悲痛?也许都有,也许都没有;也许是三维的岁月久了,我已懂得了睹物思人与抚景伤情,才油然而生出对过往的悲痛及对未来走向的忧虑。因为我已经懂得,我的未来与这片土地的未来有着割舍不了的血脉相连,我的欢乐与这片土地的欢乐出自同一种源缘与牵挂。我为有生之年成为一名大汉子孙,有得机缘继承先烈的遗志而倍感欣慰。

 

于是,大华精神又回归在汉人的土地上,仍由一壁岩石承载着所有的内涵。一段耻辱与奋勇,一片死静与不屈,一场血惺与祭典,便也随着字迹的闪耀重新找到了位置。这块石碑就象后来的一位伟人所说,“崖山这个地方的历史古迹是有意义的,宋朝虽然灭亡了,但当时许多人继续坚持抗元的斗争,保持了民族气节。”朴素的语言,道明了百姓心声,说出了汉人气节,因为崖山已成为一种永恒的象征与仪式,深深的印刻在汉人的心中。是啊,一个民族需要一定的仪式之感与明示之志;只有仪式,方可略表大华子孙对先烈的跪拜与敬仰;只有明示,才能体现华夏后裔对英勇的传承与延续。维天有汉,炎黄有光。由此我们可以感慨,汉人永不灭绝,气节仍贯长河,连苍天都在成全着崖石的屹立不倒,汉人又怎能辜负九霄而自甘灭亡?想到这里,我又进一步深思,原来崖山之战本就不是末日之象征,而是民族崛起之起点,是一种气节、一种无畏、一种激昂及一种凝聚在焕发光彩;是一种内敛、一种思考、一种领悟及一种变革又涅槃重生。我之所以这般说明,是因为之后的华人威武,仰首挺立,力拓时空,特别是近代,经过众生的团结奋进及砥砺前行,大汉民族已昂首阔步迈入了外太空的探索旅程。此时,我才感到欣慰与释怀。七百余年了,七百余年来让我深感悲伤的内疚与反省,及沉重的负罪与不安,至此才了然释怀;七百余年了,七百余年来压抑于我胸口的自责与悔恨,今日才得以舒展;我深深的叹了口气,并大声呼喊,汉人的头颅已矗立于天地之间,华人的精神亦发光在大地之上。一块重新树起的石碑标志着一种精神的焕发与灿烂,象征着大汉后人已吹响的嘹亮号角,这号角高亢、威武、雄壮,唱响苍宇。是啊,重新树立而起的仅是一记石碑,也并非仅仅只是一记石碑,它是一种永无止境、永垂不朽,以及只有开始、不会幻灭的大汉之魂。

 

历史的车轮滚滚行进到现在,曾经的振臂高呼,如今成了夸夸其谈;曾经的优良美德,演化成自我做死的无奈行为。连轻轻的搀扶都成为大肆的质疑与致死的动作,还有什么可以值得人们去信任与敬仰呢?一个优秀的传承时至今日已嘎然而止,此时才是文明与崇高的根裂与断层。生死不可怕,灵魂显气魄;如若灵魂灭,何谈仍活着?一切都与传承无关了,一切都与时代相联了。于是,我又想到,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是一众可悲可鄙的奴隶之邦;一个有灵魂而不知尊重灵魂的民族,是一群不可救药的生物派别;一个有灵魂却肆意践踏灵魂的民族,是一帮兽性惨烈的畜生。对美德的否定与质疑,就是对祖传智慧的背弃与变节,就是对慈悲善良的诋毁与污蔑,就是泯灭大华民族的传统与根基,就是对汉人进化的全盘否定,这否定岂止是诋毁与污蔑,而是连根拔出,是彻底、断层式的毁灭。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丧失了对历史的反思,魂魄只会在黑暗中浮荡。龚自珍在《古史钩沉论》中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即为此意。古人早有觉察并告之,而贪图名利者不是不知,只是故作不知而已;不是不懂,只是双标对待罢了。这一切却让我这个不太懂得思维,还算是高级点的生命,硬是深思良久才悟出的区区道理。与对错无关,但愿仅与对错无关。关于“崖山之后无大华”的内涵意义,我曾认为仅是三维里窄小思想的片面性语言,而实事如何?放眼当今深思时局,看看恶意致儿童死亡的事件,听听猥亵孩童后高喊的口号,还有一言不合举枪猎杀的现象;再看看随风倒塌的栋栋大厦及桥梁,还有层出不穷、组织慎密的诈骗集团,等等等等;又如何去说只是窄小思想的片面性语言,而不是“自此之后无大华”实际之动作呢?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四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