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舅
书名:22年7月起 杂文 作者:51hao 本章字数:2066字 发布时间:2023-01-26

在我一看到这个视频时,感受到的便是治愈。


虽然它讲的是一个人的故事;

虽然它没有靓丽的风景线或美丽的人;

虽然它独特的表达手法也正竭尽全力为质朴和简约让位;

虽然这为的是讲好一个故事:讲好二舅;讲出他的坚强与豁达;讲出这位老人当今的心态对作者本身的精神内耗治疗有多大帮助;


但过了一段日子后,网络上的人开始换了一种角度对这则视频进行批判,对这刻意美化痛苦的文案进行职责。

但,视频本身有没有错,还有待商榷。

它们并没有刻意地聚焦到“996”、“工作压力”、“压 迫”上面来,而是刻意地遮蔽住生活中最容易令人愤怒的话题,去展现生活的自然美。这难道不是一种如今被惯用的手法吗?这天下之大,去旅旅游后发出了老庄式的感悟,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文章,我们难道还要骂他逃避现实?

相反,有的人过激地称这则视频:

“欺骗你,让你看到比你还惨的人,让你心甘情愿地继续当资本家的奴隶”

“让我们这些受压迫者产生错觉,让我们也学会用痛苦承担一切。”

这样的评价是完全不妥当的。反而有“愤世嫉俗到要把世间一切美的事物都套上仇恨的套子”的嫌疑。

假想一下:一个永远都没有人懂得纯真的自然美的地方,一个任何美好的食物都要被和阶级斗争牵扯上关系的社会,将会变得多么暗无天日,万马齐喑。


如果要说这则视频和那些去旅游写下的老庄式文章相比,唯一能引起争议的不同点有:

1、视频热度过大,过度受关注

2、呈现质量(光讲摄影与文案)过于优秀

抛开这些,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难发现:这与我们小学时在语文阅读里见到的,那些歌颂坚忍和熬过苦难的文章是一类的吗?对于有些网友说的:

“歌颂苦难”、“美化苦难”

我持保留意见,因为究竟是歌颂“苦难”还是歌颂“承受与豁达”,这是很有争议的一点,也是人们最难分辨的地方。倘若我现在在这里亮出一个观点,那么不免又要引起一场众人的文字游戏。但我认为,当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东西被一个群体在主观想法上下了一个看着就让人觉得比较片面的定义,并且这个定义还被人们过分地推崇,甚至公认为真理的时候。那我们就需要批判地审视这个定义:人们相信它,究竟是因为它是真的,还是因为人们想让它变成真的。

(这里说的真与假并不是我们现在遭不遭受苦难的真与假,而是视频究竟是歌颂苦难还是豁达,就目前而言,我现在针对的这批人普遍认为是在歌颂苦难,而我认为这有待商榷。)


大家也能从视频里看到二舅的岁数,敢问:现在血气方刚,正在遭受996磨难的年轻人们,你们到了那个年纪,还会有如今正在被压迫的这份愤怒吗?

是的。但凡是个人活到了这么大的岁数,想要有二舅那样的几分豁达还是有可能性的。

当然,如果视频作者故意想要把这份单属于老年人的豁达照搬到年轻人头上,那我们可不会乐意,这也是网友不买账的一个重大原因。


如今,作者本人是怎么想的,他制作这则视频又是出何居心,我们完全不知道:

一方面,他可能真的刻意拥护资本家,想让如今躺平或怒吼的年轻人放下身段,乖乖给别人揩油;而作者本人也可以通过一个不需要再做争辩的小长文来编造“自己是无辜的”这个事实,在大家的骂声过后继续生活。

另一方面,他真的只是出于一个做up主的小创新,想要把自己巧妙地媒介素养和文学艺术配合上浓厚的乡土文化,让视频更有新意,更贴合实际,更让观众买账。

罗列了这两方面,我们才发现:罗列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这全都是基于我们的猜想,这个猜想能被谁证实吗?那我们为什么要在没有答案的问题上重复“精神内耗”?

所以,罗列作者的居心是一件愚蠢的事情。而罗列了之后还自以为是地挑出自己的一个猜想,把它当做事实来说话的人,更是愚蠢透顶。

殷切希望:那些确实对现实有着巨大愤怒,不能从视频中体会到那种豁达,甚至豁达与你如今的价值观相悖的人们,即便你们再如何愤怒,也不应该把你们的愤怒用作武器来误导别人,这有可能就会杀死他们。

而网友的这番行为也无可厚非,这种心理人皆有之:因为我们有说不出的愤怒,而这些愤怒资本家看不见,他们装作看不见。无产阶级就只能在闲暇时刻拿娱乐事件开刀。于是所有的文娱事件都成了负能量的发泄口,这与女拳、饭圈、民哲和其他极端主义思想历年来的蓬勃发展也有所关联。


如今,认为网友并非完全客观的论点表述完毕。而接下来,我将站在与之相反的角度,也就是网友大军一边,再度观察这个问题。这个崭新的论点,最好从一个现象说起。

这个现象也很明显:如今,从2022的下半年开始,网友的评论里戾气越来越严重。绝大部分的原因是最近发生的诸如银行等事件。导致如今的矛盾被极大地激化。而《二舅》的后续视频反响也正体现了这一点。

这些作为正常人都能看得懂的“批判”,并非某些资本拥护者批评的所谓"跑偏”,而是实实在在地阐述了一个事实:无产阶级如今的受压迫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躺平吧被封、jc打人、劳动法的“偏姿向”改革……都引起了大家的愤怒,而现如今,这种对于权势和对于资本的仇恨正被模糊地融合到了一起,成了统一体。

而最可怕的,不是民众将他们误以为是同一个需要被打压的东西,而在于:这在现如今可能成了一个事实。

所以,反抗不无道理,人们的批判正在蓬勃发展,即将进入到一个饱和化阶段,而所谓巨大的变革,指日以待。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22年7月起 杂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