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回
曹休柔然国登基
士赐交趾城破敌
前人诗云:“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月花。
塞马长嘶千里远,残星拂过大战旗。”
话说这曹休在柔然国中,接到匈奴大单于阿拔都的来信,此时的曹休早已经是今非昔比了,自从他来到柔然国之后,被柔然公主梁湘霞垂青看中,被招为了附马,又因为其长得一表人才,武艺超群,所以深得柔然国上下百姓的爱戴。
曹休一直以来都很想挥军南下,光复曹室的江山,怎奈柔然国公主生怕战场上刀剑无眼,会伤了附马爷的性命,所以找出种种理由不让曹休领军南下。后来柔然国主因病去世,其并无儿子,所以这曹休便被大家推选为柔然国王。曹休登基之后,日夜操练人马,养精蓄锐,准备南下中原,正在此时,匈奴大单于阿拔都的来信,正中他的下怀。他立即信心倍增,召集手下的将领开军事会议,要商议出兵事宜。
可是柔然国的众将却都认为现在天气炎热,不适合出战,等待几月后秋高马肥,才可以南下。曹休一听也觉得有些道理,便同意道:本王也认为如此,那就约定三月之后,八月初一誓师南下,你们去分头准备吧!”
于是众将散去,各自准备三月后集结起兵。这具体曹休出兵情况在本书下一卷《踏破贺兰》中有祥细的讲述,这是后话,这里暂且先不提。
再说关平派诸葛乔押运战利品“四不象”北上之后,又命游哨去探听梦小获的敌情,后来游哨来报:“那梦小获弃船上岸,逃进了西南的十万大山之中,又一路往交趾郡而去了。”
关平立即命交趾郡守士赐率兵前去拦堵截杀。这士赐姓士,此姓甚少,其人原为山东守阳人士,青年时代在洛阳游学,后来来到南方的交趾郡为官,有士言,士壹,士灰,士武四个儿子,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成为了交趾一带的地方实力派。因为这交趾郡山高皇帝远,所以士家家族在当地是土皇帝。
这士赐此人倒也是文武全才,手使一把描金戟也有两下子。他接到关平的命令之后,立即率领着四个儿子和几万人马,去围堵梦小获残部。
梦小获本来还想袭取交趾郡作为基地,再想法东山在起,谁知这士赐也并非是省油的灯,两军在交趾城外碰面。士赐银盔银甲,手舞巨大的描金戟,一马当先,大战梦小获。这梦小获此时早已经是强弩之末,一路逃窜来此,人困马乏,不敌以逸待劳的士赐大军,被士赐大军赶进了十万大山之中。
这十万大山连绵数百里,全是原始森林,人迹罕至,大队人马无法展开。士赐一看这堵敌的任务已经完成,便传令收兵,并派人去向关平报捷。
关平闻讯之后大喜,又传令命高要太守庞统率兵去十万大山中剿灭梦小获残军,谁知这高要郡的庞统不服将令,竟然造起反来,要知这庞统为何要造 反,请看下回分解。
第一百零七回
十万大山追穷寇
高要古城出反贼
前人诗云:“西风乍起冷寒生,惊雁避衡阳。
无穷山色,无边往事,
试倩玉箫声,唤千古英雄梦醒!”
话说关平传令让高要郡守庞统庞士元,出兵攻打十万大山中的梦小获,谁知这庞统长期以来自认为自已怀才不遇,对汉朝廷十分不满,竟然起兵造 反,想独霸一方。(这庞统造 反的故事在宋代的《三国志平话》一书中有讲述,明代初的罗贯中写得《三国演义》中没有讲这件事写进去。)
庞统也是一个智谋之士,有“凤雏之称”,因为其长像丑陋,不符合当是清流以貌取人的仕途标准,所以他一直只能当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于是他怀恨在心,意图谋反。今天听说关平让他去攻打十万大山中的梦小获,心中大为不满,觉得关平这个小辈竟然比自已的官职还高,还对自已发号施令,觉得自已好没面子;又觉得那十万大山山高路远,怎么去围剿残匪,这谈何容意,所以他思前想后,一不作二不休,决定挺而走险,在岭南高要郡起兵造 反,自称是“南国魔王”,一时间岭南震动。
关平忙报知诸葛亮,诸葛亮闻讯,道:“庞统此人胆敢造 反,实在是凭借其地理上的险阻,我军先去平定了梦小获,则庞统孤掌难鸣,必可将他招安,可以不战而屈其之兵。”关平点头称是。于是诸葛亮起大兵以关平为先锋,杀入十万大山之中,深入不毛,马不停蹄的追赶了几天几夜,终于追上了梦小获残部。
梦小获作梦也没想到诸葛亮会亲自率兵杀入这十万大山之中,慌忙组织兵力抵抗,无奈手下兵力实在太少,被诸葛亮大军打得大败而逃。梦小获一看着十万大山之中也无自已的立足之地,便长叹一声头也不回的上了一条海船,向南海中的詹州而去。
诸葛亮军大获全胜,命人打扫战场,又引兵向高要郡而来,并命人修书一封,派军中长史杨仪送入城中,要“不战而屈人之兵”劝庞统接受招安。要知这庞统是否愿意接受招安,乖乖投降,请听下回分解。
第一百零八回
庞统城破受招安
关平登陆战天涯
前人词曰:“人生南北如梦,但卧金山深处。
白波东逝,乌啼花落,任他日暮。”
话说这杨仪来到高要城中招安庞统,也许读者会不解的要问这庞统在《三国演义》当中不是早就在落凤坡光荣了吗?怎么又回来到此南方的高要小城造 反呢!其实《三国演义》中庞统在落凤坡被射死之事,并不值得推敲,因为庞统为人五短身材,十分矮小,其外型和大耳朵长手臂的刘备大相径廷,并且二人的服饰也不可能是一样的。庞统是个文官,而刘备是个武将身披盔甲,每次作战大都是亲自冲锋在前,史书中记载:刘备在平定汉中定军山一役中,力斩曹军大将夏侯渊,根本没老黄忠啥事。还有庞统当时是个才三十多岁左右的年轻人,而刘备当时已经是一个五十岁开外的老者,此二人外貌,服饰,年龄都大不相同,难道刘璋的手下都得了近视眼,看不清楚吗!
而在史书《三国志》中讲庞统在攻城时战死,也是不大切合实际的,因为庞统是个文官,攻什么城,有可能吗!所以宋代人在《三国志平话》中讲庞统后来造 反的故事才更为可信。至于庞统造 反的原因是因为其貌不扬,得不到重用,所以发泄一下,借此吸引别人的眼球,其实也就是作秀加炒作。既然庞统想通过炒作使自已的知名度大大上升,搞点点击量什么的,成为热门人物,吸引媒体的注意;所以那杨仪来劝降他接受招安时,他竟然把脖子一扭,道:“咱才不接受招安呢,还是战场上见吧!”
原来这庞统还想再扩大一下炒作的力度,搞得更热闹一点,所以想打几仗试试功力如何。
杨仪无奈,自知自已的口才不如庞统,因为人家是传说中和卧龙齐名的“凤雏”啊!所以这杨仪只好回营复命去了。诸葛亮一听,道:“看来这庞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关平,丁奉听令。”
关平,丁奉二人齐声答道:“末将在!”
诸葛亮传令道:“命你二人率军攻打高要城,给庞统一点颜色看看,不得有误。”
关平,丁奉二人道:“遵命。”语罢,二人领了将令,出了大帐,点齐了人马向高要城而来。
这高要城是座小城,地处偏僻,人烟很少,城中的兵马也不多,且无多少战斗的经验。关平,丁奉二人的手下皆是能征惯战的士卒,关平一声令下:“架起云梯攻城。”汉军上下一声呐喊,鼓声雷动,一拥而上。不多时,便就攻进了高要城中。
那庞统一看大势已去,再也没戏唱了,便在太守府中竖起了白旗投降,说是接受招安。
关平等人不感擅自作主,便去回报诸葛亮,诸葛亮觉得这庞统毕竟也算得上是个谋才,便同意了庞统的归顺,于是庞统造反的这场闹剧便收场了。
诸葛亮大军在高要城休整了三天,又命关平率水军去詹州追击梦小获。
这詹州为于雷州半岛以南,是一个大岛,岛上有一山名曰:五指山,山下有一块巨石上刻有“天涯海角”四个大字,意思是说此地是天下之尽头。
关平率水军登上此岛之后,又向南面望去,只见一片大海茫茫,无穷无尽,关平心想:来日定要去更南方去看看海之彼岸是啥风景?
关平上岸后又一路向当地黎族老乡打听梦小获的行踪,后来有人说这梦小获藏身于莺歌海附近。于是关平得此消息后要去莺歌海捉拿梦小获。要知道关平能否捉得住梦小获,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