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回
诸葛乔洛阳献宝
司马氏指鹿为马
前人词曰:“万里长鲸吞吐,
人间儿戏千寻!”
话说这诸葛乔一路从岭南将关平缴获的战利品奇兽“四不象”装在一个大铁笼子中,运往京城洛阳。一路上又被许多不明真相的路人惨无人道的围观,大家指指点点,评头论足,猜测之语不绝于耳,各种评论层出不穷:有人说这是灵兽有利于天下,有人说是妖物,不久将天下大乱,浩劫重重。人们众说纷纭,也不理不出一个头绪来,这诸葛乔一路听来,也并不以为然。二个月之后,经过一路的翻山越岭的艰难跋涉,终于将“四不象”运到了洛阳城中。
大汉皇帝刘备闻之,也十分好奇,第二天早朝,诸葛乔身着朝服,进入金銮殿中,跪拜道:“陛下万岁,臣诸葛乔奉开远侯关平之命,特从岭南押送一匹怪兽献给陛下,此首乃是琉球国王梦小获的座骑,其有鹿角,马蹄,牛尾,羊身,故名四不象。”刘备听了道:“诸葛小爱卿一路辛苦了,快将此物运上殿来给朕观看,开开眼界。”
诸葛乔答道:“臣领旨。”便命人将“四不象”运到金銮殿上,刘备和群臣一看,觉得果然是奇异之兽,便又问群臣道:“大家来看看,此兽究竟是鹿还是马呢?”
殿下的文武群臣一时间议论纷纷,交头接耳,其中武将中的赵云发言说道:“此兽有马蹄,应该是马吧!”张非,吴班等人也认为是马。
那边文臣司马懿却说道:“此兽为鹿角,应该是鹿才对,不是马。”旁边司马懿的死党贾充也随声附和道:“司马兄所说极是,此为马也。”这贾充乃是原曹魏大臣贾翊之子,为人继承了其父的奸诈和狡猾,后来竟成了一个大权臣,还和司马家族结了亲,从客观上造成了后来的“八王之乱”。这是后话,这里暂且不提。
于是这司马懿和贾充等人一派和赵云,张飞一派竟为了此事,在朝堂上争论了起来,由此可见:此时汉朝廷已经分成了两派。刘备攻取了洛阳之后,为了稳定民心,招降纳叛,将司马懿,贾充,牛金等前曹魏的大臣,只要不是曹氏,夏侯氏等宗室,全部予以任用,以示公道。此举虽然甚得民心,体现了刘备作为一代明君不计前嫌,用人五湖四海的原则,但也为后来司马氏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再说这两派在朝堂上争论不休,表面上是争论此兽,其实是在暗中较劲,看是谁的势力更大,更有话语权。
按说赵云,张飞等人是战胜者,理当更有份量,可惜他们年事已高,又都是武将出身,所以在朝中玩弄权术并非是他们之所长,而司马氏,贾充之流,则是专业的政客,不但年富力强,精力充沛,而且其在北方家族庞大,门生故吏多得很,所以极易形成势力和规模。这贾充之父贾翊在曹魏朝中位列三公多年,自是交游广泛,根深叶茂;至于那司马懿更是名门大族之后,其父,祖父都是大官僚,其祖父作为京兆尹,其弟司马孚,司马朗当时都是社会名流,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司马伦,司马亮等,一个个都是不可小看,并非等闲。所以刘备手下众将虽然打下了江山,但在治理国家上却不得不仍然依赖一些曹魏的旧臣,这也为后来司马昭的篡位创造了机会。
再说刘备手下文臣许多都是蜀汉人士,在中原北方并无基础,并无号召力。刘备又出身贫寒,起家于卖草鞋,无父,兄之类大族可以为互援,其子刘阿斗,刘永,刘湛等都年幼,手下武将虽多,但大都是粗人,上阵厮杀是其所长,在朝堂之上座而论道诡辩,并非是其所长也。
于是这司马氏,贾充一党在朝中竟然越来越得势了起来,此次他们借议论“四不象”之机会,共同向赵,张等人叫板,这是要可赵,张等人唱对台戏,较一下劲。
眼看这两帮人在朝堂之上吵得不可开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刘备见状,只好出来打圆场道:“诸位爱卿,莫要再争辩了,朕看此兽非鹿也非马,就还是叫它四不象好了。你们认为如何啊!”这边贾充连忙出来拍马屁道:“陛下圣明,此兽的确应当叫作四不象才最为恰当。臣又闻洛阳东郊有一座御果园,可圈养此兽,最为妥当。”
刘备一听,道:“这御果园听说风景不错,来日朕也想去看看。”贾充一想机会来了,不如乘刘备游览御果园之机,进些谗言,把自已的一批亲信司马氏等人安插到各重要的官职上,以备将来之用。”于是这贾充说道:“臣明天愿陪陛下同游御果园。”刘备点头道:“准奏!”要知道这贾充借机要搞些什么鬼花样,请看下回分解。
第一百零五回
贾充结党乱朝纲
曹丕撰写列异传
前人诗云:“千骑随风靡,万骑正龙骧。
金鼓震上下,干戚纷纵横。”
上面这首五言诗是魏文帝曹丕的作品,曹丕长于写诗作赋,有其父曹操之风。
再说这曹魏旧臣贾羽之子贾充为人奸诈,善于玩弄权术,那日借机和刘备共游洛阳城东的御果园,一路上他肉麻的将刘备吹捧了一番。这刘备年事已高,思绪已经没有壮年时那么清晰了,二弟关云长又在晋阳驻防,于是这贾充有机可乘,哄得刘备开心,又吹捧自已地同党亲信司马郎,司马伦等人如何能干,是大人才,可以重用;还说刘备是用人唯贤,而并非是用人唯亲,给刘备戴了一顶高帽子。
刘备一时爽快,便同意将司马郎升为杂号将军,管理京兆的治安;又升司马伦为四征将军,驻守关中的长安。于是这贾充一党渐渐有了一点兵权,腰杆子开始硬了起来,便和司马氏诸人勾结在一起,表面上说是效忠于汉室,辅佐刘备,但在暗地之中正处心积虑的想要搞复辟,另立魏主,控制朝廷。
他们又怎奈刘备手下猛将甚多,所以司马氏和贾充等人暂时还不敢轻举妄动,怕自取灭亡。他们也只能先潜伏起来,等待时机,伺机而动。
再说那魏主魏文帝曹丕曹子桓,自从逃到了漠北匈奴国中之后,匈奴单于阿拔都对他还真不错,因为当年曹丕之父曹操对匈奴单于也还算友善,所以这阿拔都每天都好酒好菜款待曹丕。
曹丕虽然是衣食无忧,但是从权力高位一下子走了下来,心中十分的空虚无聊。他为了排遣寂寞,打发时间,便动手写了一部鬼怪小说《列异传》。此小说据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小说之一,有八卷,讲得都是一些鬼怪的传说,说明曹丕当时借写书来逃避现实;这也说明了中国最早的小说也是奇幻小说。那些对奇幻小说存在某种偏见的人,恰恰是闹了一个“数典忘祖'的笑话。西方奇幻文学在传承了北欧神话的基础之上,便产生了像罗林和托尔金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并且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再说那匈奴大单于阿拔都听说了此事之后,便跑过来安慰曹丕道:“曹老弟,不必过于灰心丧气,等到来日天下有变,有了合适的契机,本单于当借大兵十万给你,南下中原,恢复你的往日之江山。”曹丕叹道:“多谢单于好意,只是那刘备手下猛将如云,又人马众多,我们恐怕并非是他们的对手。”
阿拔都笑道:“刘备那厮老矣,去日无多,其子无能年幼,朝中文武百官派系林立,文臣司马懿,贾充一党心术不正,看似强大,其实是徒有其表,外强中干罢了。只是现在时机未到,等到将来时机成熟,灭之易如反掌而已。”
曹丕心想:这阿拔都还真会吹牛皮,看来是安慰自已的;现在在人家的地盘上,也不好去嘲笑他。便只得陪笑道:“单于果然是豪气冲天,有英雄气概,本人佩服的五体投地。本人早已经心灰意冷,只愿撰写文章,这也只不过是自娱自乐,聊度残生而已。”
阿拔都闻言,叹道:“曹老弟文才出众,假若生于太平年代,想必为一代圣君,可惜这造化弄人,你却逢乱世。最近听说你的大侄子曹休在柔然国中甚是得势,不但当了附马爷,还在日夜操练人马,准备南下陇右,在取关中。
曹丕听了,说道:“曹休那小子,志大才疏,我看他并非是那汉军的对手,他冒然兴兵,必定大败,自取其辱尔。”
阿拔都却道:“不如我派人修书一封给曹休,催其起兵,然后我们坐观成败,假如曹休进展顺利打了胜仗,我们也顺势起兵南下,分享胜利的果实;假如曹休这小子不堪一击,打了败仗,那我们就按兵不动,暂作观望之态,你看如何?”
曹丕心想:这阿拔都还真有一套。便说道:“此计甚妙!”
于是这匈奴单于阿拔都就修书一封去联络柔然国中的附马爷曹休,让他起兵南下攻汉。那匈奴单于阿拔都为什么对攻汉那么热情呢?原来他也想混水摸鱼南下捞一把。要知这曹休是否愿意去率先出兵打头阵,当炮灰敢死队,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