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今日午时,大李子村,忙碌了一上午的大李子村村民们都坐在地头吃午饭。说是午饭,其实连窝窝头都少见,那是只有几家家境富裕的才能吃得上的,大多数都是野菜团子。家里余粮富足点的就在野菜团子里掺点苞米面,家里粮食见底的就吃纯野菜团子。
农家的野菜团子又苦又涩,吃进嘴里连咽下去都显得艰难,但为了活着,也都拼命地吞下去了。
姜家的地头上,姜母吃着纯野菜团子,姜父吃着掺了苞米面的野菜团子。一旁有个摇头晃脑的男娃子,大约八、九岁的模样,一脸嫌弃地看着手中掺了苞米面的野菜团子。另一旁看起来四、五岁的小丫头艰难地啃着手中的纯野菜团子,一脸羡慕地看着男娃子。
旁边的人家看着这一家子,心里直摇头,虽说这重男轻女是常态,但这一家子也太过分了,以前姜柒柒那小丫头还在的时候,这两口子简直不把那那娃当人看,可着劲儿地使唤,稍有不好就又打又骂。后来把小丫头打破相还差点死掉,不想花钱给小丫头医治,就把小丫头扔后山了。
哪知道月前有人说看到姜柒柒那小丫头在玄天观,这可真是让他们给逮着了,为了那些粮食脸皮子都不要了……呃……他们本来就没脸皮子!总之,姜家夫妇二人硬是去了玄天观把小丫头带了回来,换了五十斤粮食,就为了让他们家儿子能吃好点。
五十斤啊,这年月,精打细算,多找点野菜,保证饿不死的情况下,能供四口之家吃上好几个月了,这一家子倒好,还没二十天呢,就供养着这个儿子把粮食吃见底了,现在还不是和他们一样吃野菜团子?过分的是,掺了苞米面的野菜团子在他们眼里已经是好东西了,却被姜家男娃如此嫌弃!看都惯成什么样了?这娃子早晚得废!
这年头粮食多贵呀,过去八十文钱一斗的米,如今要五百文一斗,连带着各种粮食,甭论粗粮细粮,价格纷纷翻了五六倍之多,而且就算这么贵都不一定买得到,毕竟人家有没有存粮还不一定呢!
一想到这一家子,十几天吃了近一两银子,虽然吃的不是他们家的,但还是觉得心疼得要命!
隔壁人家一边拼命地咀嚼着嘴里的菜团子,一边在心里想着姜家的糟心事,突然,不远处传来惊呼声,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啥?鱼?凭啥就他们村子那一段河里有鱼?那鱼都是傻的不知道游过来吗?”
“那我咋知道?我也是听隔壁村告诉我的!”
“哎,你们是不是在说下河庄那边今早捞到好多鱼的事儿?”
“咦?你也知道?快来说说!”
“是这样的,我听说……”
……
下河庄?隔壁人家琢磨了一下,那不就是姜柒柒那小丫头婆家的村子吗?他转头看向姜家几人,果不其然,姜家夫妻二人都目光灼灼地盯着说闲话的几人。
姜家男娃这会儿也听出来了,他们在说鱼!鱼啊,他想吃鱼!于是便开始哭嚷:“我不要吃野菜团子,我要吃鱼,你给我抓鱼!”
儿子吵闹不休,姜母连忙低声哄儿子。这时有那好事的大婶看向姜家的方向,含着几分酸意夸大其词地高声挤兑道:“姜家的,人下河庄今早在河里抓了不老少鱼,听人说家家户户都能分到不少,有那人口多的分到二、三十条鱼呢,一条鱼据说有十几斤重,按说你那亲家那一大家子人,还不得分个二十几条?这么多鱼,怎么也没看给你这亲家送几条尝尝鲜呢?是不是因为你对人家柒柒那丫头不好,人家萧家不乐意把你当亲家?果然,人啊,就不能干那缺德事儿,会有报应的……”
这要是隔往日,姜母早和来人打起来了,但此刻她没心情计较那么多,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
只见姜母倏地站了起来,抬脚就往说闲话的几人那里走,那气势汹汹的样子,令众人都吓了一跳,以为她要找那挤兑她的人算账。那位挤兑姜母的大婶也以为是来找她的,站起来准备迎战。
大婶架势都摆好了,谁知姜母看也不看大婶一眼,径直走了过去。
大婶懵圈了,这姜家的是转了性子了?不能吧,这么多年,谁不了解谁?更何况她俩可是不对付很久了!
大婶立刻朝姜母看去,随后便明白是为什么了。只见姜母走到最初说闲话的几人那里,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你刚刚说的是真的?下河庄捞了很多鱼?萧家分了二十多条?”
被问话的是个小伙子,看起来十六、七岁的样子。他呆愣了一瞬,立刻摇头道:“二十几条不是我说的,我不知道萧家分了多少,只知道人口最多的一家分了二十来条,但萧家没人家人口多,那、那肯定分不了那么多是……吧?”
小伙子从一开始的急于澄清到后来的吞吞吐吐,声音也从刚开始的嘹亮变得遮遮掩掩,他刚刚突然想到,万一姜家婶子要去打秋风怎么办?他这不是给柒柒妹子添麻烦吗?
萧母闻言却是大喜,一边转身往回走一边念叨:“萧家那么多人,就算没有二十条,十几条也跑不了!姜柒柒那个死丫头,回门的时候也不回来,这也就算了,老娘也不稀得她回来。但现在有鱼也不想着给她娘老子送过来,自己偷着摸着过好日子,就该死!下贱的玩意儿,看老娘不扒下她一层皮来!”
完了!身后的小伙子一脸沮丧,很是懊恼干嘛要提起这个事儿,看样子姜家婶子是打定主意要去打秋风了,柒柒妹子这下子又要被姜叔姜婶缠上了,也不知道萧家人要怎么看她?他这个破嘴!
姜母回到自家地头,把打听到的消息告诉姜父,随后就要去萧家:“别以为嫁了人就能不管娘家了,老娘非得啃掉那贱丫头几块肉下来!”
姜父制止了姜母:“慢着!现在都在地里干活,大中午又没人在家,你去干嘛?”
姜母闻言一怔,随后大喜:“没人在家更好啊!没人在家……”
眼看着相邻田地的人家朝自家看了过来,姜父呵斥道:“胡闹!听我的,晚上下了活儿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