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回
丁奉西关守粮仓
关平东山访贤臣
前人词曰:“携酒上吟亭,满日江山列画屏。
虎啸龙吟几战争,一枕梦惊魂。”
话说这梦小获来到了西关粮仓附进,正想要动手袭取汉军粮仓。突然间只听见一声号炮响,惊天动地,大队汉军从四面八方杀了出来。梦小获心知中了埋伏,但又一想既然已无退路,还不如拼命搏杀进粮仓去,于是他率部不顾一切的往粮仓里冲。
汉军镇守粮仓之将为丁奉,丁奉虽然年纪不算大,却是指挥若定,面对这一伙穷凶极恶的亡命之徒,并不但怯,命手下士兵架起了防御工事,从容不迫的给予有力的还击,一时间汉军粮仓之中万箭齐发,来犯的敌军倒下了一大片。贼首梦小获一看硬攻无效,大吼一声夺路而走,挥动手中巨大的武器:凤翅鎏金镗,像一只疯狂的野兽乱打乱杀,竟然倒也给他杀开了一条血路,往莲花山一带而去。
汉军中小将诸葛乔等人正要去追赶,关平阻止道:“这穷寇勿迫,等问过了诸葛军师之后再做定夺。”于是众人遵命,收兵回去交差。第二天,关平从南海郡守霍戈口中得知在城外之东山上住着一位高人奇才,名叫:刘巴。此人有旷世罕见之才学,关平暗暗称奇,便想去一探究竟,为国求才。
于是关平便换上了便装,出了城往东山而来。这东山也不过是一座小山丘,一路之上鸟语花香,环境还真不错,果然是“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澈,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嘻,松篁交翠。”
关平看了惊叹不已,想不到岭南也有如此神仙境地。突见路上一人走来,其容貌轩昂,丰姿俊郎,气度不凡,他头戴玉龙道巾,身穿青白布袍,持杖从山间小路慢慢走来。
关平心想:此人必是刘巴先生无疑。便急忙下了马来施礼,问道:“敢问先生可是东山隐士刘巴先生吗?”
那人闻言,反问道:“你又是何人呢?”
关平答道:“本人是汉军副都督关平。”
那人道:“我并非是刘巴,我乃是刘巴的好友任文是也。”
关平又问道:“那又请教任先生,刘巴先生住在何处啊?”
任文说道:“你们找刘巴何事啊!”
关平道:“我听说刘巴先生是一个奇才贤人,所以特来山中请他出山,为国效力。”
任文笑道:“此刘巴生性古怪,清高无比,岂肯轻易出山,除非是诸葛亮亲自来请,才有几分可能。”
关平一听,心中有几分不悦,心想难道自已的级别还不够高吗?又一想也有可能,自已是一介武夫,的确和这些文人雅士沟通起来有点障碍,还是让诸葛军师来请才更好,他们应该会有共同语言的。于是这关平也不再多言,知难而退了,回到军中和诸葛亮说明了经过。诸葛亮道:“我也曾经听说交州有刘巴这一号人物,是个隐居于乡间的高人,不妨我明天去东山走一趟,能为大汉增添一名大贤,善莫大耶。”关平点头称是。
于是第二天诸葛亮身着盛装,准备了一些礼品,命人抬着,往东山而去,要去请刘巴出山。要知这刘巴是否愿意出山,请听下回分解。
第一百零一回
诸葛亮三顾茅庐
张彩玉芳村赏花
前人诗云:“东山刘巴有奇才,腹中雄兵分奇正。
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雄中换星斗。”
话说这关平去东山访刘巴不遇,回来请诸葛亮亲自出马一试。诸葛亮求贤若渴,于是精心准备了礼品往东山而来。
诸位读者也许会问笔者是否搞错了?明明是刘备三顾茅庐,天下路人皆知,为何到了你的小说中,又变成了诸葛亮三顾茅庐,这也太滑稽了。其实不然,《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其实并经不起推敲:
第一,刘备是个武人,出身贫寒没读过几天书,是卖草鞋的出身,这古代有没有义务教育,穷人的小孩那有可能去读书,他和文人诸葛亮会谈得拢吗?
第二,诸葛亮也是官员之后,其妻又是当时荆州政坛红人蔡瑁的亲戚;这诸葛亮也算是当时的社会名流,又怎么可能大冬天住在草庐之中呢?河南南阳之地冬天气温也有零下,据南阳籍作家二月河所说:冬天在没空调的室内写作,手都会冻僵。由此可知,诸葛亮在草庐中根本无法过好好过冬,会被冻得瑟瑟发抖,那还有什么雅兴去抱膝《梁父吟》。
第三,诸葛亮这么有才,不但“自比管乐”,而且还号称是“卧龙,凤雏二者得其一,可得天下”。那么当时的汉丞相曹操为何只去请河南温县司马懿出山为官,而不来请南阳的诸葛亮出山呢?曹操求贤如渴说要“得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他只要假借汉献帝的名义下一道旨,让诸葛亮来许昌为官既可。
所以等等以上所述,证明《三国演义》中刘备三请诸葛亮的传说,编排得并不靠谱。刘备和诸葛亮的年龄又相差很大,这种忘年交实在是太不符合逻辑了。相反本书中的诸葛亮和刘巴皆为文人,可以相交相谈有共同语言。再说诸葛亮“淡泊以明志,不求闻达于诸侯”,他既然淡泊名利,无意仕途,必然会另请高明贤人辅佐刘备。所以本书中诸葛亮去请刘巴出山辅佐汉室是符合逻辑的,也是符合诸葛亮一向以来的形像和说词的。
再说诸葛亮一路来到东山之中,当时天气十分炎热,骄阳似火,大伙都走得汗流夹背,口干舌燥。见远处有一家凉茶铺,就进去歇歇脚,买碗凉茶防暑降温。这岭南的凉茶又名王老吉,能够去火,降温,这功效大着了。
大伙一碗凉茶下肚,只觉神清气爽了不少。再看店中邻座有一人长的直面长须,清奇古貌,一看就知道并非常人也。诸葛亮心想:此人莫非便是刘巴吗?便过去攀谈道:“敢问这位仁兄,可认识那东山的隐士刘巴否?”
那人懒懒的抬起双眼,看了一眼诸葛亮,微微笑道:“那东山刘巴,本地人都知道,只是此人生性古怪,喜欢云游四方,最近听说上佛山黄大仙上香去了,并不在此处。”
诸葛亮一听,心想这来得真不是时候,既然如此,不如改日再来,于是诸葛亮无奈的率人怏怏而归。
其实此店中之人就是刘巴本人,他见诸葛亮带着礼品来找他,猜想必是来请他出山为官。他心想:自已闲散惯了,才不愿出山为官,所谓“伴君如伴虎”还不如在民间作个隐士来的逍遥自在。所以他推说刘巴不在东山家中,打发诸葛亮等人回去了,希望诸葛亮以后不要再来了。谁知这诸葛亮还真是不大目的誓不罢休,又过了半月之后,诸葛亮又带人抬着礼品来请刘巴出山。这次诸葛亮请了一个向导,一路来到刘巴草庐之前,在庐前下马,扣门问道:刘巴先生今天在家吗?”
只见一个小书童出来道:“刘先生现在正在家中睡觉,昨天打了一晚上的通宵麻将。”
诸葛亮一心想:那自己就等他睡醒了再去找他,先等等吧!于是诸葛亮在门外耐心等了起来,这足足等了有二个时辰,终于见那童子来说道:“我家主人刘巴先生今天不见客,他晚上还要去相亲,你们改天再来吧!”
诸葛亮听了,一想这刘巴好大的架子,竟然把自已给谅在了一边,心中有火,但转念又一想,这人才总会摆摆谱,作作秀,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便率人回去了。
诸葛亮回去数日之后,见到了关平,关平问了事情的经过说道:“这刘巴还真难请得动,实在不行就算了。”
诸葛亮道:“此人的确清高无比,必须用计诳他出山。”
关平忙问道:“该如何用计?”
诸葛亮笑道:“如此这般这般。”
于是关平依计而行。第二天关平率人假扮成一伙土匪,人人用黑布蒙面来到了刘巴的草庐之前,一把火把刘巴的茅草房给点燃了。这刘巴此时正在家中酣睡,冷不防房子着了火。刘巴大惊失色,连忙爬起来救火。
此时关平率人杀了进来,用一根麻绳把刘巴捆得结结实实。
刘巴心想:这群土匪打家劫舍还真离谱!不去洗劫地主老财,干嘛来打劫咱家的茅草房,真是蹊跷,正在百思不得其解。
此时救星来了,只见诸葛亮率着人马杀到,打跑了关平假扮的土匪,救下了刘巴。
诸葛亮亲自上前来给刘巴松绑,还说道:“刘先生受惊了,本官护民不利,一致于土匪横行,望先生海涵。”
刘巴一看见诸葛亮心里便明白了几分,心想这诸葛亮来给自已玩阴的,还把自己的老巢给一把火烧了,心中有气。但他又一想:自已现在假如不出山为官,岂不是会无家可归,晚上要睡在马路上当乞丐了,不如先听听诸葛亮怎么说吧!于是这刘巴施礼后,明知故问道:“感谢大人相救之恩,敢问大人是何人啊?”
诸葛亮答道:“我乃是大汉靖海大都督诸葛亮是也,早就听说刘巴先生是当地奇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实在是三生有幸。本人有心请刘先生出山为官,辅佐汉室,人尽其才。今日先生草庐被烧,无家可归,不如随本官去军中为国效力吧!”
刘巴听了,答道:“在下才疏学浅,又有何德何能去辅佐汉室,都督过讲了。”
诸葛亮又道:“先生之名远近皆知,如汉室能得君之奇才,则如虎添翼,足以荡平四海,崛起东方。”
这刘巴还真喜欢别人给他戴高帽子,一听诸葛亮此言心中大喜,又一想自已茅舍全被焚,也只好顺水推舟去诸葛亮军中为官了。想罢便一摆手道:“在下承蒙诸葛大都督抬爱,愿意效犬马之劳,待日后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山林。”于是这刘巴就正式出山和诸葛亮同去了汉军之中。后人有诗云:
“草庐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躬勤耕稼。
专待春雷惊梦开,一声长啸报国家。”
这刘巴后来辅佐汉室出了不少奇谋秒策,这是后话咱暂且不提。
话说这刘巴来了汉军之后,诸葛亮生怕关平去烧刘巴茅舍的事情败露,便让关平和张彩玉二人去芳村一带游玩,以免和刘巴见面,一旦被刘巴认出来,会伤了和气。
这关平心领神会,便和张彩玉双双来到芳村一带游玩,这芳村一带的农夫历来以种植花卉而著称,田间种满了剑兰、菊花、百合花、四季桔等花卉品种。因为岭南气候炎热,所以这菊花四季都开放,不同于北方一般要到了秋天才看得见菊花。具体的品种有:黄菊、小菊、紫菊、白菊,还有一种染了颜色的彩菊;而那剑兰,其枝条如剑,花却似兰花,有粉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品种繁多。
张彩玉十分喜欢鲜花,看见有那么多姹紫艳红的鲜花,心情非常激动,一时间是留连忘返,陶醉其间,二人徘徊于花丛之中,又成为一段佳话。这真是:
“开琼筵以赏花,
飞羽觥而醉月。
会桃李之芳园,
叙天伦之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