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回
相逢一笑泯恩仇
传旨一道靖东南
前人诗云:“霜矛宛转红蛟尾,宝刀弄影寒秋水。
风争急暮笳声哀,天山脚下千骑回。”
话说这天目真人正要想过来搭救自己的徒弟周处,那边周静跃过来接住大战。诸葛亮大声喝道:“大家住手,先把话说清楚了再打,以免刀剑无眼伤了和气。”
周处冷笑道:“当年你气死了我先父,我如今来杀你为父报仇,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诸葛亮闻言,惊诧道:“当年你父是自已因病而死,于我何干,你找错对象了吧!”
周处道:“你休要巧舌如簧,推卸责任,我先父周喻被你三气而死,天下路人皆知,你还要抵赖,真是岂有此理。”诸葛亮辩解道:当年你父周喻死后,我曾亲自前往柴桑吊丧,并且作文祭之,那鲁肃早有公断,这周喻是因为自已气量窄小,不能容人,才英年早逝的,这是天意,又岂是我一己之力就可以成乎!”
那边周静也说道:“当年继任的东吴都督鲁肃已经说过周喻之死于诸葛亮无关,你今天在来寻仇,实在是无理取闹,于事无补。”
这周处一时语塞,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呆呆的愣在那里。这时他的师傅天目真人毕竟年长阅历丰富,见事已至此,想要再行刺诸葛亮已经没有可能了。在打下去也没啥好处,不如顺水推舟,借梯下楼算了,便出来打圆场道:“我看诸葛亮之言也有几分道理,你父当年的确是攻打曹军时受了箭伤,这和诸葛亮无关。后来他箭伤发作,是因为过度劳累的关系。徒弟你错怪诸葛亮了。”
周处听了师傅天目真人的这一席话,心中也有所醒悟,便有了几分悔意。诸葛亮是何等人物,见此情形,就想化干戈为玉帛,又见这周处年少英姿,有几分其父当年的风采,便想将他收在自已的阵营中为刘汉朝廷所用,所以便说道:其实我和你父当年在赤壁并肩作战,也算是故交战友一场,今天你误听信谣言,误以为我是你的杀父仇人,才误入歧途来我府行刺于我,所谓不知者不怪,我愿与你化干戈为玉帛,以后大家和睦相处。我又观你年少有才,愿保荐你入朝为官,建功立业,干一番事业,为你的先父争光,你看如何?”
这周处年少阅历少,也没见过什么大场面,被诸葛亮一番高论一劝说,便觉得也有几分道理,又看这诸葛亮的武艺身手都很不错,也有几分英雄气概。况且自已也想有一番作为,不愿被自已的乡亲们给看扁了,于是他反复权衡利弊了一下,最终还是双手一抱拳,答应了诸葛亮的要求,愿意和诸葛亮化敌为友。
于是这诸葛亮从大网中放了周处出来,周处又道:“我还有一个朋友在府外,不如让他也进来一见吧!”
诸葛亮答应说好。于是周处又去叫来了祖逖,把前后发生的情况一说,这祖逖和诸葛亮也无仇恨,便也进府来和诸葛亮见过,当夜诸葛亮安排此三人在府中住下。
第二天,诸葛亮又在府中设宴和众人把酒言欢,这真是:“历经劫波故人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几个人正在欢宴,突然间有人进府道:“圣旨到。”
诸葛亮连忙出来接旨,只见启远侯关平手拿圣旨,率人进入府中,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琉球国国王梦小获伙同原东吴夷州守将卫温,兴兵来犯我国之东南沿海,扰我军民。今特令诸葛亮为靖海大都督,关平,冯习为副,节制苍梧郡守吴巨,南海郡守霍戈,交趾郡守士赐,领兵二十万率领丁奉,马良等人去平定东南沿海的匪事,不得有误,钦此!”
诸葛亮听罢,道:“领旨谢恩。”诸葛亮和关平见过之后,问道:“关贤侄,此次东南匪事,圣上为何又任命我为大都督啊?”关平笑道:“诸葛丞相自然是能者多劳。况且此次出击的东南之地,地型复杂,民风和中原大大不同,放眼天下,除了诸葛军师之外,又有谁能胜任此职呢!”
诸葛亮闻言,又道:“贤侄又拿你老叔我说笑了,不知道这琉球国国王梦小获有何能耐?我久居山林,也不知这世上的千变万化。”关平答道:“此琉球国王梦小获可并非是个泛泛之辈。此人是个化外的奇人,道术高超,和军师你可以说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皇上是怕军师在乡间闲居无聊,所以才委以重任,是想丰富一下军师的业余生活。”
诸葛亮笑道:“难道皇上是怕我闲得无聊,整日无所事事,得老年痴呆症。”
关平道:“看军师你这说的,这次我还把军师你的大侄子诸葛乔带来了。你们叔侄二人好久没有见面了吧!你那侄子现在也武艺出众啊!”诸葛亮闻言大喜,便要来和自已的侄子诸葛乔见面。要知这诸葛乔是何许人物,这军师诸葛亮又是如何领兵去战胜琉球国王梦小获的,请看本书的下一卷之《席卷闽粤》。
第九卷《席卷闽粤》
第九十一回 关平大战雁荡山 冯习初攻仙霞关
前人词云:“铁衣披雪紫金关,彩笔题花白玉栏。
渔舟钓月黄芦岸,几般儿君试捡,
立功名只不如闲。”
话说这诸葛亮见到了自已的侄子诸葛乔,这诸葛乔乃是诸葛亮之兄诸葛谨之子。诸葛亮初无子,就曾经将这诸葛乔过继为养子。这多年不见,这诸葛乔已经长大成人了,时年十八岁,跟东吴旧将丁奉学得一身好武艺,擅使一把方天画戟,力大无穷,有“小吕布“之称。此次听说皇上封诸葛亮为靖海大都督,便找到关平一起来军中为国效力,干一番事业。
诸葛亮见了侄子,高兴的问道:“贤侄你已经得这么大了,你父现在可好啊?”
诸葛乔答道:‘我父现在是朝中的御史大夫,被皇上重用着呢!”原来这诸谨自从东吴灭亡之后,就归顺了蜀汉政权。之后便一直在朝中担任文官,为朝廷出力。
众人见罢,便分主客入座,一起商讨出兵事宜。
关平首先发言说道:“此次出征,听说那琉球国王梦小获现在正屯兵于雁荡山中,手下有高定,雍垲二员蛮将。我愿为先锋,去攻打雁荡山,灭灭他们的士气。”
诸葛亮答应道:“这样也好,那就命关将军为正先锋,丁奉,王平为副将,马良为谋士,领兵八万,直取雁荡山。”关平得令,率领了人马出了兰溪城,往雁荡山而来。
这雁荡山在今浙江省的南部,南临椒江,靠近大海,山高林密,在当时是人迹罕至,南蛮土著出没。
关平沿路找了几个当地山越土著作向导,来到山前,只见此山连绵百里,是山连着山,岭套着岭,一眼望不到边。山上梦小获闻报:汉军来攻,便派出大将高定下山来迎敌。这高定也是一个蛮人,他手持一把钢叉,身披兽皮,光着脚丫子。关平一看,这活脱脱是个大半野人,双方语言不通,多说无益,于是就拉开了架势,战成一团。
这高定那里是关平的对手,才几个回合,便被关平给生擒活捉了。关平一看这帮蛮人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便乘胜挥军攻山。那山上的贼首梦小获一看来了一个劲敌,急忙率兵脚底下抹油,溜之大吉了。这雁荡山山高林密,关平一时也无法追上梦小获,便先派人给诸葛亮都督报捷。
诸葛亮一看初战告捷,心想:这琉球匪军也不过如此,如此草寇还让我来率兵攻打,真是浪费。便又派出副都督冯习去攻打闽浙要塞仙霞关。
冯习领兵来到仙霞关下,只见此关地势险,是兵家必争之地,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那仙霞关守将雍垲早已听说高定被缚,知道这汉军非同小可,不可力敌,所以他命人死守关隘,不许手下人马出战。冯习率兵猛攻关口,怎奈此关地势太险,兵力展不开,有劲也使不上,汉军强攻了半天是无功而返。这冯习原来是蜀中人士,刘璋被灭之后投奔了刘备,被刘备予以重任,这也是为了安定蜀人。冯习其人也并无太大能耐,攻关受挫之后,便派人去向诸葛亮求援。
诸葛亮闻报,便升帐问手下众将中有何人愿意去援助冯习攻关。这时小将诸葛乔出来请战道:“末将愿往仙霞关一试身手,消灭雍垲。”要知道着诸葛乔身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