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慧做好了诸般准备,就开始上班了。上班可以每天跟李勇见面。
徐小慧的办公室在李勇的隔邻,她是第二副主任,在左,第一副主任在右,第一副主任是原招商局投资科的科长,也是一位女性,很干练的女性,是焦副部长推荐的,姓展名进进。
展进进,这三个字用胶东话说念,会有点儿别扭。不知道这个名字是不是经过风水先生的第二次润融。大陆的一些官员为了升迁,都会改一下名字,改一个符合风水学的能升官发财的名字。
李勇上班的头一件事,就是批阅投资意向书。
前几天批了一个很拓展性的,港城香港金融融资部。部长是于鑫。海归人才终于派上了用场。港城几个比较大的私企,计划在香港上市,于鑫负责香港事务,再合适不过。
第二个可以落实成合约的意向是友谊大厦的正式移交。这个大项目,运作时间不短了,因为事关重大,事关股份制改革,事关港城3000员工的就业。这算得上是港城第一个综合商务实体的全股权改制。
焦副部长脱离政务系统,以自由人的身份担任董事长。
级别提升了,正厅级,工资还是财政出,管理却是纯商业化。
微雨燕进管理层,成为董事会成员,任职策划部部长。
大厦一系列的人事安排,都是吴怀南操刀,最大限度的保持了无关系派的职位。吴怀南希望这次股份制改革能成功。这个东西对习惯了官本位的港城政务系统是一次挺大的冲击。官位和钱分开了,董事会可以继续做做官,聘请的总经理按照商业管理模式有很大的自主权,赢利了就归股东(主要是大股东)。
李勇的投资中心占了很大的股份,理论上是31%。昭井樱是想把友谊大厦以私人的方式赠送给李勇的。她原来的设想,以为李家会低调地受用这笔纯私人的资产,可李家不吃独食,把主要利益给了公家。李勇以个人的身份只要了5%的股份。
商业运作有点儿复杂,股权这个东西,更不好说。私心重的话,股权就成了一个坏东西,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到极致。就算父子关系父女关系夫妻关系,也会闹到不可开交不可收拾。
李勇天生的,对钱不看重,因为他从来没缺过钱。用客观的话说,李勇喜欢在明面上能搞出名堂的东西,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个城市的管理,要有一个宽容的行之有效的系统,能让很多人受益。
李勇对吴怀南操刀友谊大厦的改制,一百个赞成,全港城,以公心论,没有人能比得过南哥。南哥是公平和正义的化身,将来,南哥主持港城的发展,港城一定有一个飞速发展期。
徐小慧也是这么认为的。徐小慧很认真很细致的看了友谊大厦的股份制改革细则,她知道,这个细则是吴怀南带着他那一班人没日没夜熬出来地,这个东西可以成为日后诸多企业股份制改革的范本。尤其是,那些家族企业,要想发展起来,必须得有一次割肉式创痛,才能脱离家族管理,走上正规的商业管理模式。
徐小慧这姑娘是有商业头脑地,也有了现代化企业管理的理念。这个姑娘要是有李家那样的家庭氛围,在政务和商业系统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
可是,没办法,她生在徐家。徐家不可能长时间的放任自家的姑娘自由式生长。
徐小慧对徐家最大的作用就是联姻。
她跟周家二公子的联姻势在必行。
所以,她的生双胞胎的计划怕是不好实现。
这就来了,徐小慧个人自由放任与家族利益最大化的矛盾成了她跟她的家族能不能和谐平安的最大障碍。
徐小慧按着自己的节奏走。对家里打到办公室的电话一律不接。
那个每年给她送钱的商务老板没办法,只好登门。
要先缓和关系,再慢慢地说服,让徐小慧跟周家二公子接触一下。
有了前车之鉴,徐家的掌门人也不想弄得太生硬。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脾气又大,硬来的话,又会鸡飞狗跳,动刀动枪地。
为了家族利益,掌门人也是操碎了心。
周家二公子又来了港城,带着新科技来地,石油系统的加油站一站式自动管理商务软件,美国某软件公司的杰作。
高科技。这个东西,其实是唬人地。
可有人愿意交智商税。
港城这边,王书记不买帐,专门开会讲过,不要过份依赖那些来路不明的国外软件,要提高防范意识。
周家二公子好象不太在意,他那套东西是不是有人买帐。他来港城,是来泡女人的。郭家的那位白手套,四十岁了风韵依然不减当年的郭盈盈就被他上过了,两人还在开发区投了一个高尔夫球的项目。
需要五年建成,总投资6到8个亿。
一对狗男女,经过床上的一次交流,这么多钱就要扔出来,怎么说呢,大家族的人,没有最任性,只有更任性。
他们的钱都是纳税人的钱,就学么任性地乱扔。
实在不想对这对狗男女说什么好话,他们的投资,是完全失败,三个亿打了水漂,建了一半的高尔夫球场烂尾了。
球场的那块地废弃了五年多,里面的野草野蛮生长,倒是净化了空气。
李勇后来把开发区高尔夫球场那块地无偿收回了,给了西城区一家搞农业园的,成了几家水果公司的种植基地。
行业的发展,人很重要。
李勇其实对房地产和农业生态都不怎么在行,可是,李勇懂厚德载物,懂休养生息,懂正常的民生需求。
不喜欢折腾。说实在话,那些当官的,只要不折腾老百姓,那经济数据就会很自然地上涨。
可是,太多的官,只要手里有权了,就会瞎折腾。不会种樱桃的不会种葡萄的,非要装内行,弄一批人去指导建这个园建那个园,弄一些似是而非的高科技,直到把钱折腾光,就一拍两散,再转身去找下一个折腾的项目。
一帮不务正业的混球,人模狗样的说什么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
全是扯淡。
让苛捐杂税少一点儿,别特么整天指手划脚,明白自己能吃几碗干饭,别搞什么返祖式的极其缺德的大食堂供销社,承认自己是外行,别跟谁谁似地,吹什么挑二百斤担子十公里不换肩,连基本的力学常识都要别人给你普及。
回归常识,回归正常的民生认知。
要是能老老实实的当个小学生,那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