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八十七)​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上)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3295字 发布时间:2023-01-18

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上)

 

本篇参考剧情第四十二集

 

眼瞅着赵贞吉上头了,徐阶脸上也没有多余表情,只是不咸不淡地回了一句,“何必跟他一般见识,且听他把话说完”。徐阁老故意摆出一副理、中、客的嘴脸,貌似不偏不倚,实则就是在偏袒海瑞,人家赵贞吉是道长钦点的主审官,海老爷竟要求他回避此案,否则就保持沉默,确实是有点丧心病狂了。赵贞吉倒是可以不跟海老爷一般见识,只是这钦案便没法审结了,到时候道长那边交不了差,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这个天子门生,当然作为前任老恩师的徐阶,根本就不在乎这些细枝末节,反正那赵孟静也不是自己的学生了,与其关心这案子该怎么审,还不如先听海瑞把话说完吧。海老爷只是说自己跟赵贞吉之间,有成见、有过节,可具体是哪些成见、哪些过节,究竟孰是孰非,却没有说清楚,这么多吃瓜群众就坐在这里,听海老爷爆赵贞吉的料,绝对要比听赵贞吉审案,要有意思的多。

 

徐阶想让海老爷把话说完,高拱当然是举双手赞成,于是阴阳怪气地随声附和道,“海瑞,且不说你昨夜递上的那道疏,是何等之犯上,只你今日的言行,也着实难以理喻。都什么时候了,你居然还提出,让奉旨审案的赵大人回避,是何缘由啊?”高拱这就是标准的小骂大帮忙,海老爷的言行虽然难以理喻,但其中的缘由,还是要当众大声讲出来的,毕竟大家都爱听职场八卦,而且是越劲爆越好。明知徐阶、高拱一唱一和地在故意拉偏架,赵贞吉却是无可奈何,只得握紧了拳头,咬牙坐在桌前独自运气,记笔录的官员索性地停了笔,吃瓜群众们也很自觉地保持着安静,大堂上一时间鸦雀无声,所有目光都锁定在了海老爷身上。

 

海老爷身板站地笔直,拿捏着语气,一丝不苟地开始翻旧账,“嘉靖四十年,卑职在浙江任淳安知县,赵大人任浙江巡抚,那一年,卑职所管的淳安县遭了大灾,全县被淹。五月,江南织造局奉旨发放了赈灾粮;九月,赵大人为了一己之政绩,要在当年完成五十万匹丝绸,竟不顾百姓的生计,向百姓催还奉旨的赈粮,还要以半价逼买百姓生丝。卑职抗了赵大人的命,赵大人上疏参劾卑职,那时候,他曾经说过卑职,是为邀直名、收买民心。今天在大堂,卑职又听到了赵大人同样的言辞,这便是卑职所说的,成见过节,也是卑职给皇上的奏疏里所提到的,臣职不明。赵大人,你就是我奏疏里要参的大臣之一”。海老爷端的是个睚眦必报的主儿,就因为赵大人一句“丧心病狂,以邀直名”,便把几年前在浙江的陈年旧事,给当众抖落了出来,赵贞吉屡次指责海瑞以邀直名,算不算成见暂且不提,这二位之间的过节,那可不是一般的深啊。正所谓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天子门生估计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当初有口无心的那一句,“苦一苦百姓,骂名我来担”,竟然真的应验了,骂名也许会迟到,但终归是没有缺席,这就叫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该报全报。

 

海瑞的一席话,彻底让赵贞吉破了防,理学之臣的人设崩了一地,连最后一条遮羞的底裤,也被海老爷当众给扒了。有一说一,为了个人政绩苦一苦百姓的事,在座的诸位大臣只怕多多少少都干过一些,只不过赵大人比较倒霉,犯事的时候恰好被海老爷撞见,几年之后又被他当众曝了光。有些事不上秤没有四两重,万一上了秤,一千斤也打不住,赵贞吉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海老爷给上了秤,正所谓失身事小、失节事大,事情虽然不太严重,但天子门生的节操却碎了一地,丢尽了士大夫的脸,赵大人维护了多年的贞节牌坊瞬间轰塌,以后只能踏踏实实地当表字了。

 

这里再插一嘴题外话,有些事就好像嫖娼一样,虽然台面下络绎不绝,但除非被警察叔叔摁住屁股、抓了现行,否则基本上是不会有人承认的。赵贞吉如今的遭遇,就等于是嫖娼时被海老爷抓了个正着,讲道理,这人抓也就抓了,按规矩,随便罚点款,再行政拘留10-15天也就算了,可海老爷却嫌不过瘾,于是替赵大人买了热搜、大肆宣传了一番,结果就是天子门生成了劣迹官员,从此被清流圈子彻底封杀,以后怕是再难复出做清流了。大概就是这么个事儿,古往今来屡见不鲜,是非曲直自在人心,无非是为大家茶余饭后,徒增笑料谈资而已,待风平浪静之时,终归是尘归尘、土归土,浮生若梦,一樽还酹江月罢了。


海老爷这边话音刚落,赵贞吉已是心如枯槁、面如死灰,死死攥着惊堂木,用尽全身力气,往桌上“啪”地一拍,声嘶力竭地吼了声“动刑~”。高拱眼中闪过一抹戏谑,冷冷地说道,“让他把话说完”,徐阶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不咸不淡地劝了一句,“何必和他计较,且听他把话说完”。记得郭德纲曾经说过一句话,“那些不明白情况,就劝你一定要大度的人,你要离他远一点,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你”,徐阶明显不属于这类人,因为他十分清楚眼前是个什么情况,更明白海老爷的一番话,会对赵大人的声誉造成何种影响,可徐师傅依然劝赵贞吉大度一些,不要同海老爷计较,而且坚持要听海瑞把话说完,这大概就是赵贞吉去做天子门生,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吧。

 

不等赵贞吉开口分辨,海老爷信誓旦旦地继续说道,“还有最为重要的一条,卑职现在既是同各位大人说的,也请诸位大人转奏皇上。我海瑞不过是一个举人出身,本意无心功名,但既食君禄,便有臣职。大明朝这些年来,年年国库亏空,皇上一意玄修、大兴土木,各级官员面为顺谀,趁机搜刮。这大殿的一根栋梁,从云南、从贵州深山运到北京,耗费官帑竟达五万两之巨,沿途死伤人命,不下百余民工!赵大人,你管着户部,几时曾算过,这一根梁木从云贵运来,有多少县州府衙,从中贪墨了国库的银两?有多少人死于非命?你身为户部尚书,臣职不亏吗?这仅是我所举之一端。赵大人,昨天晚上你审问过我,今天在这里又这般审我,你的心思卑职明白,不就因为我是户部主事,你是户部尚书,你担心皇上怀疑你是我的背后主使。现在我就可以坦言相告,你赵大人绝对不会主使我上这道疏,任何人都不会主使我上这道疏。我海瑞上这道疏只为了两条,一是我大明的江山社稷,二是我大明的天下苍生!”

 

一根梁木从云贵深山运到北京,光是运费就要花掉五万两银子,这还不算沿途死伤的百姓,凭什么四根木头的运费,就能顶一个芸娘的身价,还是海老爷说的透彻,沿途多少县州府衙层层加码,这差价全特么被中间商给赚去了,最后是道长一人,既背了骂名、又做了冤大头,简直是血亏。类似的例子俯拾皆是、不胜枚举,道长四季常服不过八套,所以百万匹丝绸,悄无声息地进了各级官员的口袋;道长迁居西苑,唯求一修身之所,以避风雨耳,所以运一根梁木,就要花掉五万两银子、上百条人命,臣职亏不亏暂且不提,但兄弟们跟着道长他老人家混,是真的有肉吃啊。其实道长一意玄修、大兴土木,也未必都是坏事,通过基建投资带动经济增长,进一步刺激消费,这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只不过这些经济红利,大都被官僚集团和皇亲国戚给半路截留了,大明那会儿也不搞什么二次分配,所以百姓几乎得不到什么实惠。

 

再加上大明实行的是实物货币制,虽然从朱重八那会儿就开始印宝钞了,但真正能在民间流通的,只有贵金属、铜钱、丝绸和粮食之类的硬通货。缺少了信用货币制度,自然不可能发行国债平滑财政收入,困扰大明多年的国库亏空,放在今天就是个财政赤字问题,只可惜道长的工具箱里,既没有货币政策,也没有财政政策可用,补亏空的唯一手段,便是去苦一苦百姓,这才是问题的症结。对于大明的百姓而言,不但无法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却要自掏腰包去补国库的亏空,关键是还有一大堆中间商,眼巴巴地等着赚差价,也不知道百姓要花几两银子,才能补上一两的亏空,这等于是把韭菜连根儿都一起割了。

 

海老爷慷慨激昂、催人尿下的一番话说完,大堂立刻陷入了一片死寂,众人先看看海老爷,再看看赵大人,最后则是瞠目结舌、面面相觑,赵贞吉双手扶着桌案,两眼失神地虚望着前方,实在是不知该说些什么。海老爷神情庄重地向前踱了几步,摊开双手,一本正经地说道,“赵大人,你的干系已经洗刷了,皇上不会再怀疑你是我的背后主使了,但是你也无权审我,必须回避。徐阁老,卑职再重申一句,倘若赵大人再不回避,卑职将一字不答”。讲道理,若是没有前面那一大堆关于成见、过节的说辞,赵贞吉这会还真该谢谢海老爷,毕竟自己的嫌疑洗清了,也不用再去当什么主审了,只可惜理学之臣如今已是斯文扫地,贞节牌坊都被鸟主事给拆了,还特么要啥自行车啊。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