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乱起萧墙(5)
书名:风尘三尺剑 作者:剑虹 本章字数:2085字 发布时间:2023-01-18

难道我之后半生也不得不如此仰人鼻息,在提心吊胆中度日?

我要创亘古未有之盛世的宏图大略呢?我欲“济世安民”的雄伟抱负呢?

那么多怀着一腔热血意图为国为民建功立业追随我的志士们呢?

一旦自己失势,他们又会不会罹杨修、丁仪之祸?

我今虽不得已疏离朝政,与文学馆诸学士以研讨经史、钻研书法诗赋为业,近来却又痴迷于论述治国之道的《三略》、《六韬》,难道我——果真是有帝王之心?

我又为何不能有帝王之心?王远知先生不是断言我将来必是“太平天子”吗?

《六韬》言:“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同天下之利者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失天下。”

《三略》亦云:“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则享天下之乐;能救天下之祸者,则获天下之福。”

我自信能够“扶天下之危,除天下之忧,救天下之祸”,又为何不能“据天下之安,享天下之乐,获天下之福”?

此际乱世,天下如茫然奔走之野兽,人人可逐而得之,我只要能够“同天下之利”,为天下人谋福利,我又为何不能得天下?

何况那位王远知道长称“天命”在我。

“天命”果真在我吗?我若拥有“天命”,为何偏偏生居次子?

我上有父兄,又何能得天下?“天命”——不是已应验在父兄身上了吗?

我若欲主天下,岂不将与大哥为敌?

可我们……我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啊,又焉能步隋杨之后尘骨肉相残?

若论运筹帷幄,决胜沙场,我自认当世不作第二人想!可这宫掖之争……讲究的却是翻云覆雨、钩心斗角的政治阴谋,我却没有把握能胜大哥。

何况——我能将大哥当作“敌人”吗?

世民心中如同一团乱麻!

 

“二哥,你——不舒服吗?为何面色如此苍白?”见世民瞬息间脸色苍白,面上现出痛苦之色,无双不觉惊问。

“噢!我大概……是有些累了。”世民竭力掩饰着内心汹涌的波涛,他猛然发觉,纵是面对爱妻无双,他有些话也还是不能说。

一旦你选择了帝王之路,就必须在最亲近的人面前,有时也不得不“藏于云中”。

“那就早些回房歇息吧。”无双温存地挽住世民臂膀,扶他回寝殿休息,内心里也是极不平静。

眼前似乎有两条路可走,却都是前路茫茫,风险莫测。

她原想以张良之先例劝谏世民索性激流勇退,做逍遥一代藩王,吟诗作赋,笑傲山林,却又暗自担心,会被哥哥不幸而言中,退亦无路。

“殿下若是听任权力被逐步削夺,心腹部下被分而治之,他日必有性命之虞!彼时恐求为一太平百姓而不可得!”

“殿下一危,则秦王府上下俱已危急!”

“秦王府上下的祸福前程,我长孙家、舅舅高氏一家的身家性命,全在王妃殿下手中!”

哥哥无忌的话语,如同滚滚惊雷,在她耳边不断回响。

万一二郎选择退隐,仍不为在上者所容,又当如何?

何况二郎一向有着成就伟业的鸿鹄之志,有着“济世安民”的理想和信念,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他是宁折不弯、永不轻言放弃的。

为一凡夫俗子,那还是他吗?

我并不介意他是天潢贵胄或是凡夫俗子,可我介意他的感受。

放弃自己的理想,湮没于凡俗庸常之中,那种痛苦,对于二郎,怕是不堪忍受的。

而且,天策府众多舍生忘死追随二郎的将士,又当如何?

一旦二郎失势,他们难保不被牵连,重蹈曹子建知交杨修和丁仪兄弟之覆辙。

如哥哥所言劝世民更进一步,拚将身家性命襄助夫君谋取大位,成一代帝业?

她心中又是十分不忍!这与她一贯视为立身之本的“贤”字不合——一个连同丈夫“谋逆”的女子,还能称得上“贤”吗?

她并不希图富贵荣华,惟愿做人问心无愧。

可她却不能不考虑至爱的夫君可能面临的潜在危险,而一旦世民决定争胜,她除了竭力襄助夫君成其大业,又何能有其他的选择?


时光悄悄地流逝,在不知不觉中,建成与世民这对昔日亲密无间、曾并肩携手驰骋沙场的亲兄弟之间,愈来愈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二人表面上还能够笑脸相迎,维持着场面上的礼仪与皇家尊严,而他们彼此的僚属,见面却常常侧目而视,彼此的互不心服已形于颜色。

兄弟二人的矛盾,也波及朝臣和宗室,他们都从各自的动机出发,选择自己所支持的对象。如此,虽秦王在朝中竭力保持低调,回避与大哥发生正面冲突,朝廷仍多出许多无谓纷争,政出多门的弊端亦渐渐显露,皇上诏敕、太子令、秦王、齐王教并行于天下,州县官吏莫知所从,只得以先后顺序处理。

渐成对立的太子、秦王两派力量,都在蓄势待机,准备给予对手致命一击,彼此势难雌伏!

这是一场无形的战争,但双方都难以确知,对手究竟会几时出手,从何攻来。世民只觉得,自己仿佛在同影子作战!他甚至再难拥有往昔征伐四方时面对敌手的那份从容与自信。

而时隔不久,秦王世民就遭遇一次重大打击——武德五年跟随世民入朝、与世民情同知己的吴王李伏威(杜伏威),于武德七年三月在京师死得不明不白。


事情得从伏威的义兄辅公祏说起,他二人原本情同手足、生死与共,在逃亡和创业初期,二人配合默契,辅公祏虽然年长,但他自认勇力和智略均不及伏威,甘当绿叶;伏威也十分尊重这位兄长,大哥长大哥短叫得十分亲热。但随着天下大势变化,二人成江淮霸主后,却逐渐产生分歧,显示离心之象。

分歧的焦点在于团队的最终归宿。杜伏威权衡大势后,选择归顺李唐,被封吴王,并于武德五年夏主动跟随秦王入朝。辅公祏虽然也跟着获封舒国公,官拜淮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心里却并不乐意,一心想着要“独立上市”。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尘三尺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