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最后一天,齐莹到南城区派出所取了身份证,她终于完成了所有从乡村到城市所必需具备的程序,拿到了所有证明她是这个城市市民的各种证件:户口本、粮油户籍证、身份证、转正表。
虽然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但她终于挺过来了,终于实现了她成为城市人的梦想。
现在她的目标是调入有编制的单位,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一个小房间,她想她会慢慢地、一步步地将它们实现。
收到了齐东晓的来信,信中说:
齐莹:
好久没有联系,过得好吗?好长时间没听到你的声音,心里总有些失落,希望你一切都好。你寄来的稿子《不当“小蜜”》已终审,拟刊发于95年第9期,我很喜欢你的这篇文章。我也很欣赏你的志气。真的,你的确是个好女孩,如果上天不给你幸福,它注定会后悔的。没有更多的话了,千言万语,只有一句:事事如意,祝好!
齐东晓
1995.7.25
看完信,齐莹鼻子酸酸的,心中为能拥有齐东晓这样的那么理解并尊重她的编辑朋友而欣慰。她想她一定会做得更好,不让所有真正关心她的朋友们失望。
《西南州教育报》的校对招聘考试在青凤实验小学举行,挺正规的考试,参加考试的人员坐满了5个教室。齐莹想不到会有这么多人参加考试。
一共三道大题。第一道题是问答:《西南州教育报》是州教委的公开发行报, 为了填补全州200多万中学生的宣传空白,要办一份中学生报,4开8版,请问每版应设什么栏目?内容如何安排?(30分)
第二道题是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自拟标题,写一篇符合规范的新闻稿或评论稿,不超过400字。(40分)
第三道是改错别字(30分),题目出得很巧妙,涉及面广,没有良好的语文基础和较丰富的知识面,是改不出来的,齐莹自觉考得可以。
齐莹在杂志社的工作除了发行,还兼做打杂的工作:烧开水、拆信、寄信、取钱、存钱,连编辑部寄文化衫给读者这种事情也要她去做,而正式工的另一位发行人员小赵就不需要做这些。
她心里极度不平衡,凭什么,自己的能力不比他差,拉到的订单也比他多,难道就因为他是在编的她是编外的?
这天齐莹一边干活一边和小赵聊天。看到一辆崭新的女式五羊本田摩托车驶过,蓝色的车身,很是漂亮,这是青凤市面上今年刚出来的最新款女式五羊本田摩托车。骑车的人是州团委学校部的干部小廖,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比齐莹大不了几岁。因为工作的原因,齐莹和她打过几次照面。听说她父亲是州政府里边的一个官员。
“真羡慕,有的人的命就是好啊,有好爸爸罩着,工作稳定轻松,还有好车骑。”齐莹说。
“羡慕吧?她年纪轻轻就有肾病了,你知道吧?”小赵语气里满是怜惜。
“不会吧……”齐莹吃了一惊。
以前到小廖的办公室联系工作,看着她衣着光鲜,工作环境又好,人又长得漂亮,齐莹一直很羡慕她,现在她再也没有这种感觉了……
命运其实很公平,它不会把所有的幸运都放在一个人的身上,它往往给了你一样东西,就要夺走你的另一样东西,我们能做的,是珍惜命运给予自己的,现在拥有的那部分幸运的东西。
雷蓉的学校放暑假了,她和隔壁的老师去了外地旅游,剩下齐莹一个人,难得的清静,不过她心中总有丝丝缕缕如蛛网般挥之不去的伤感。
周末她去了图书馆,在那泡了一天。师专的同班同学有些已经考了师院的专升本函授班,寒暑假要到师院函授站进行集中面授,齐莹的工作性质,要经常出差,没有那么大块的时间集中面授,也不可以请到这么长时间的假。
她也没那么多时间复习参加统一考试,想来想去,她觉得自学考试更适合她,只要复习好哪一门,就参加哪一门的考试,一门一门地过,形式上比较灵活,时间上也比较自由。
她想8月就开始报名自学考试,争取早日拿个本科文凭。
她到考试中心看了一下,拿回了简章,7-17日为报名时间,她打算先报两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中国现当代文学选》,定下来之后,还得买教材,在考试中心听人说,自考的本科不是那么好拿的。
前两天方才副社长通知她,让她做好下周出差的准备,要去一周,到桂城地区所属的红城、利平、乐山、洋江四个县。这两天还得为出差做一些准备。
听几个招聘的编辑说,老总说,10月份会简单装修一下杂志社空着的那两套房子,把杂物都腾出来,让她们几个招聘的年轻人住,但愿如此吧。齐莹想。她真的希望早点结束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
和齐莹一起参加《西南州教育报》校对招聘考试的女编辑告诉她,齐莹考了个第一名,齐莹有点不敢相信,打电话问了《西南州教育报》的总编黎总,他在电话里说:“你的成绩是第一,80分,是不是看过试题,以前考过?”
齐莹哑然失笑:“没有,第一次参加这种考试。第一次看到这种题目。”
“太可惜了,你为什么是应聘兼职不是专职呢?我很希望你到我们报社来,任何职位都可以,校对,编辑都可以,随时欢迎你过来。”
“报社那边解决招聘人员的住处吗?”虽然齐莹之前已经打听过,早已知道报社不解决住宿,但还是报着一丝希望问道。
“这个不解决的,得自己想办法。”
齐莹谢过了黎总,挂了电话。不解决住处的话,她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况且杂志社已经放出风声要帮她们解决住处了,这时候一动不如一静。
严勇告诉她,电视台最近也有招聘考试,时间是8月11日,那边解决住处,严勇也是招聘的,他住的地方就是电视台解决的。但这个时间点齐莹正好在桂城地区的某个县出差,没法参加了,她心里有些遗撼。
齐莹给《西南州教育报》的总编黎总写了封信,表达了自己的心愿,信中委婉地询问报社是否有调入的机会。她不放弃任何一线机会,没准在什么时候,命运就会出现转机呢。
整个八月,齐莹几乎都在出差中度过。八月上旬出差到西南州北部的桂城地区所属的几个县。回来简单休整两天,又赶往西南州南部沿海的几个县。
到桂城地区几个县是和方才副社长一起去的。两人先到了红城县,红城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当地人的纯朴好客、热情如火给齐莹留下深刻印象。
长驻在红城的杂志社编辑陪他们到县团委跑完业务,中午团委书记热情地请他们吃饭。
《红城报》的总编,县委宣传部的部长,文化局的局长都来了。品尝了瑶家特产粉猪肉、山鼠肉等,饭桌上,大家轮番给齐莹和方才副社长敬酒,因为是中午,齐莹并不想喝。
“我不会喝酒。”
“我们瑶家的这酒是自己酿的,你在青凤喝不到,就意思意思,喝一点......”
齐莹推脱了几次,但最终盛情难却,还是喝了,这一喝就是好几杯,倒是轮到他们惊讶了:“看不出,小妹妹好酒量!”
齐莹知道自己能喝酒,似乎是天生的,实习时在金堂中学,和实习点的男同学们拼酒,就曾经把他们都震住了。大家都想不到,外表柔弱的她,会有这么好的酒量。
但她对酒并不感兴趣,她并不喜欢酒的味道,甚至可以说讨厌,喝酒也是偶尔为之。
下午文化局的局长陪他们到县城附近的景点古浮桥,文庙,武庙逛,齐莹在庙里捐了钱,希望自己从此能心想事成。
文庙是红城有名的景点。西南州的第一把手有一年来红城视察,来过文庙。据说一把手走后的第二天,人们发现庙里有一只“变色龙”在孔子像前朝拜。
庙门顶上有六只狮子,局长问齐莹:“你看出什么道道没有?”
齐莹仔细一看,便发现了,“其中有一只和其他五只狮子不同。其中一只没有耳朵。”
“是的。关于这,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传说这只狮子是上天发配下来的,抗日战争时,日本鬼子其他地方都扫荡了,就是没有动文庙一根毫毛。”局长说。
看来,文庙还真是红城的一块宝地。
红城还有独特的“帮餐”民间习俗。家里来了客人,必定奔走相告,希望客人能到自家吃上一顿,如果客人不能去,各家各户便把自己最好的菜送到客人住的地方,和这家人的菜放在一起吃,据说这样能带来好运。
晚上县委宣传部的人请吃饭,吃完饭又请他们到一家新开的卡拉ok厅唱歌。
第二天早晨到长驻红城的编辑家中打油茶,在那品尝到了红城特产狗舌巴、油馍等,临走时一位红城女孩子执意要送齐莹一包花生,说她昨天在县团委看到齐莹,一见面就喜欢上了她,一见如故,所以从家里拿来自家种的花生,让她品尝。一定要齐莹收下,本来她还执意陪齐莹逛逛县城,但齐莹必须出发到下一个县了,齐莹邀请她有空时到青凤玩,留下了自己的call机号。她很喜欢这个纯朴热情的女孩子。
红城县派出所的所长正好要到利平办事,齐莹和方才副社长出差的第二站也是利平,正好坐他的车去。
所长是一位纯朴的本地人,他和齐莹,还有方才副社长聊起了办案时的经历。
有一次为了办案,他去掘一具埋葬了三个月的尸体,本来三个月正是尸体高度腐败之时,他也做好了一切防腐的准备,哪知掘开棺材一看,尸体完好无缺,只有一点馊味,象一具干尸……一路上,所长告诉了他们不少新鲜事,听得齐莹直在心里呼“过瘾”!
利平是西南州的十强县之一,县城挺大,挺繁华,就象一个小城市。跑完业务,县团委的书记请齐莹他们吃饭,接下来跑的两个县,县团委书记仍象前边的两个县一样,极尽地主之谊,这些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人们热情好客,让齐莹印象深刻,这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让她觉得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