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两人从客栈出来后直接向官府走去。
路上,遇到了一些衣衫褴褛的乞丐,哪儿都有乞丐,倒也不奇怪,只是他们却又不像是乞丐,只见他们不时的看看天上,再看看影子,似乎在等着什么,李清月看着可怜,便从包袱里拿了些钱,正要施舍,却被燕青山阻止了。
李清月不解:“燕大哥,你之前在你们家的小镇里不还给小乞丐施舍的么?”
燕青山道:“不一样,那小乞丐真的是乞丐。”
李清月更加疑惑,指着其中一个乞丐:“那他们不是吗?”
燕青山道:“他们似乎是在等着什么,你仔细看,他们每过一会就会抬头看看日头,然后再看看地上的影子,似乎在算着时辰,影子有了变化,他们脸上就多一些欢喜。”
李清月听完,边走边观察着,果不其然,的确在算着时辰,只是她不知道这些人算时辰做什么,李清月心思单纯,不由问道:“燕大哥,你说他们在等什么呢?”
燕青山回道:“我也不知,或许是在等吃的吧,毕竟对于他们来说,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这个。”
“那就不管了。”李清月将铜钱收回。
两人继续走着,一直走到一个朱红色的大门前,驻足停下,两头威武雄壮的石狮子立在两边,朱红色的大门上挂着一副黑色的牌匾,“安宁县衙”,四个字威严磅礴。
此时正在门口值守的两个差役斜靠在墙边,身形散漫,毫无精气神,正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
燕青山上前行了一礼,恭敬道:“二位差爷,小的有案要报!”
两人被打断,有些不满,正了正身子,其中一个差役打量了两人一番,开口道:“有何案要报,若是小事就不必惊扰知县大人了。”
燕青山换上了一副焦急的神色,音调也拔高了些:“大案,人命关天的大案,还望差爷速速通报!”
那衙役一听,大惊失色,又看了看燕青山表情郑重,不似说谎,顿时脸上散漫之色退去,对着身旁的同伴嘱咐道:“你且守着这两人,我去通报知县大人。”
说完便转身进了衙门,留下一个差役看守着两人。
燕青山两人不再多言,静静等着,李清月面露不满,他们好心来报案,这差役却这样一幅德行,可想到之前燕青山让她不要多言的吩咐,最后还是没有开口,生怕说错话,帮了倒忙。
片刻后,前去通报的差役出来了,指着燕青山,一脸正色,“你,进去吧!”
燕青山拱手道了谢,李清月因为带着武器,便在外面等着,燕青山进了衙门,公堂两边零散的站了四五个拿着水火棍的衙役,面无表情,靠近堂前的两侧有几个特殊的衙役,他们腰间都佩着长刀,眼神凌厉,威武不凡,堂后是一副青天百日图,象征着朗朗乾坤,'明镜高悬'四个金色大字苍劲有力,威严肃穆。
燕青山又故作随意地打量起周围的衙役,尤其是那几个佩刀的衙役,忽然,他眼神一凝,楞了一瞬,又很快恢复正常,继续若无其事的打量着。
但是燕青山明显感受到,有一道审视的目光一直在盯着他,燕青山知道是谁,但是他只能假装不知。
过了一会,一个看起来有些疲惫的中年男人从后面缓缓出现,看他的穿着,应该就是知县大人了,只见他身穿蓝色官服,脸型有些瘦削,八字胡,头顶黑色乌纱帽,看似懒散的眼睛里透漏着一缕精光。
此时他手背在身后,气定神闲地走到堂上,然后缓缓坐下,在他身后一同进来的还有一个年纪稍大些的老儒生,应是记录案情的师爷。
一切就绪后,那知县打量了燕青山,淡淡道:“是你要报官的吗?”
燕青山恭敬地行礼:“回大人,正是草民。”
那知县接着问:“你是何人,有何案子要报。”
燕青山道:“回大人,我和我家公子是扬州人,行商路过此地,昨日我们在来此的路上看到了一地的血迹,似是有人在此打斗过,故将此事禀报大人,望查明真相。”
那知县闻言,脸色微变,又很快恢复,问道:“在什么地方?”语气显得有些急切。
燕青山表情不变,依然平静无波:“回大人,出了咱们县往东约莫十五里,大人可派人前往查探,那附近的地面松软,将上面的土清扫一下,便可看到血迹。”
那知县又问:“除此之外,可还有其他什么发现?”
燕青山摇摇头:“回大人,没了,因为当时天色已晚,我们主仆二人忙着赶路,并未停留。”
那知县一番沉吟后,又道:“你二人现在居于何处,待本官派人前去查探一番之后,若有需要,还需传唤你们二人。”
燕青山道:“回大人,我们主仆二人居于悦来客栈,只是我们今日便要离去!”
知县皱了皱眉:“两位一路风尘仆仆,便多留两日,权当歇息了,后面还需两位帮忙查明真相,到时等事情完结,本官再亲自护送两位离去。”
“这...”燕青山有些踌躇不定,最后一咬牙:“实不相瞒,草民和我家公子本就有要事在身,只是恰好遇到此事,若不报官,心中过意不去,只是大人的话已出口,我们便多留一日,大人可尽快派人前往查探,若有需要,我们主仆二人定知无不言。”
知县看着两人,满意的点点头:“很好,待本官查明真相,定将二人功劳记上,还望两位待在客栈尽量不要外出。”然后对着面前最近一个带刀衙役吩咐道:“刘班头,你去送两位回客栈,贴身保护他们的安全。”
“大人,刘班头事务繁忙,不如就让小人去吧。”离得最近的差役还未回应,旁边一个稍年轻的差役主却动走上前拱手自荐。
知县眼睛微咪,看着面前的年轻差役,停了一瞬,紧接着说:“既然如此,你便跟着去吧,记住,有什么情况及时向本官或者刘班头汇报。”
“是,大人。”年轻差役回道。
知县挥了挥手:“行了,都退下吧。”
燕青山两人便和这年轻的差役一同离开了,路上,燕青山打量了一番身旁的差役,昂首挺胸,目光清澈,年岁也不大,但是干劲和精气神都很足。
三人一路走在街上,都比较沉默,路过几个乞丐的时候,燕青山才指着那些乞丐,开口问:“这位差爷,这里怎么这么多乞丐呢?”
年轻的差役看了一眼周围,微微叹气:“在下宋石,唤我名字即可,其实这些并不是乞丐,而是附近村子里的灾民,村子里遭了旱灾,没了收成,便成了灾民。”
燕青山道:“灾情如果严重的话,此事应该一早就上报吧。”
宋石突然停下脚步,注视着燕青山和李清月,两人虽然疑惑,但还是停了下来。
似乎下定了决心一般,宋石道:“我感觉两位肯定还知道些什么,跟我来!”
说完便加快了脚步,两人相视一眼,连忙跟上。
不知走了多久,三人来到了一个酒楼前,酒楼有两层,看着豪华气派,上面一块硕大的牌匾,牌匾上龙飞凤舞的刻着三个大字‘紫云酒楼’,酒楼门口的右侧盖了一间棚子,已经有灾民陆续在棚前有序排着队。
燕青山想了想,问道:“这是个粥棚吧。”
宋石道:“没错,前面是我们县里最好的酒楼,酒楼的东家是我们县里的一个富商,做粮食生意,这粥棚就是他盖的,他姓孟,是我们这出了名的善人,百姓们都称他孟大善人,每次有了灾情的时候,他便会在此施粥。”
“原来在等这个。”燕青山低语了一声,紧接着又问:“这富商施粥帮助灾民,应是一件好事,可我看兄弟的样子,似乎话里有话。”
宋石道:“反正我今日之事便是保护二位,不如我们进去详谈。”
燕青山点头,几人进了酒楼,在二楼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点了一壶茶和几个小菜。
宋石道:“不知两位兄台如何称呼?”
燕青山回道:“在下燕青山,实不相瞒,旁边这位是在下的表妹,为了行商方便,乔装成了主仆。”
乔装很正常,宋石对此也不在意,只是看了看周围,来往客人很多,便压低了嗓音:“两位在现场除了血迹,可还有其他的发现,比如尸体,衣物,刀剑之类的?”
燕青山楞了楞,平静回道:“我们兄妹二人路过时天色渐晚,有些害怕,又着急赶路,并未多做停留,也无其他发现。”燕青山不知道这宋石揣的是什么心思,所以他不敢随便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