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西部的太虚山是远近闻名的名山。但是,太虚山这个名字只存在于史书、地图或地方志里,普通百姓大都称之为神山或仙山。如果你打听太虚山在哪里,十有八九会说不知道,除非你遇到了读书人。
太虚山周边与仙道有关的名胜古迹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悟道崖。
悟道崖高约千丈,崖壁高处有一片色彩鲜艳、线条复杂的壁画,崖壁之下有一条奔腾汹涌的大河。壁画只能隔河相望,不能近处观瞧。人们口口相传,曾有上古大能在此观画悟道,飞升成仙。
但是,在那位大能之后,再也没有悟道成功的,却有另外一些稀奇古怪的成功例子时有发生。
有一位少年书生,面壁时看到画中有十个人脸,此后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最终考取了状元。
还有一位中年侠客,面壁时看到画中有九个动物,从此功夫精进,成为一代名侠。
但是,这种成功的例子也不多。大多数人看到画面后都是一头雾水,摇头叹息着离去。
丁文此时就是一头雾水。
丁文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平日里痴迷于道学研究,读遍了天下道学典籍,也游遍了天下道教圣地。
他来悟道崖已经不止一次,都没有什么发现。这次旧地重游,希望能像前人一样,看出一些端倪来。但是,十几天天过去了,他没有看到人脸,也没有看到动物,只看到一些色彩鲜艳、密密麻麻、十分细小的圆点。
又反复看了几次,仍旧没有什么发现,丁文不禁摇头叹息:“看来有缘分的还是少数,我却是无缘的了。”说罢,收回目光欲起身离去。
“等等!”正欲起身的丁文自己心里喊着。
就在他的目光即将离开壁画时,壁画由清晰转为模糊的一瞬间,一个十分熟悉的图形在眼前一闪,让他心神一震,不由得回头继续看去。
但是,那熟悉的图形并没有再次出现。
丁文略感失望,但并没放弃,他眯起眼睛,重复刚才目光即将离开画面的角度,让画面逐渐变得模糊,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试验。
终于,那熟悉的图形又出现了。
那是一个简单的卦象图,是卦象为火的离卦图。
丁文对道学典籍太熟了,一瞬间就产生许多联想。离卦代表的自然现象,离卦代表的方向,离卦代表的颜色,与离卦有关的其他等等……
他一边联想着,一边看着离卦图。恍惚之间,离卦图似乎飘飞起来,与壁画若即若离,不断晃动。与此同时,离卦之下,若隐若现地出现了另外一个图形,一只小兔的简单外形图。
“咦?”丁文大感意外,并十分高兴。
他举一反三,不断尝试,在小兔之下又看到了五行生克示意图,之后又看到了一棵树,尔后又是一只老虎,一座山……
这样一来,丁文在脑海中就像翻阅一摞羊皮画卷一样,翻开一层画面,看到下一层画面,又翻开一层,又看到下一层……
渐渐地,画面翻开的动作停止了。不,不是停止,是翻不动了。那一层又一层带着画面的羊皮卷,似乎需要一定的空间存放,而他脑海里的空间已经用完。
丁文收回目光,揉揉眼睛,打起精神再次注目观看。
这次他心里有所准备,当画面再次停下来不动时,便凝聚心神,用尽全力尝试着翻开停止不动的画面。此时,他脑海里似乎有一种被堵塞的黑暗和沉闷感。而他的努力,就像被堵塞的堰塞湖湖水一样,不断地向堤坝翻滚冲撞——再冲撞——再冲撞。
终于,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就像堤坝决口一样,丁文的脑海空间瞬间扩大了数倍,然后,脑海里明亮代替了黑暗,舒畅代替了沉闷。
紧接着,停止不动的画面再次翻开。一层,又一层,……直到再次停止。
丁文如法炮制,再次不断尝试,再次让脑海扩充,继而让画面不断翻开。
如此反复三次,那层层叠叠的画面都被翻开之后,剩下最后一层线条清晰的画面。
这是几幅简单的人体图形,或坐、或卧、或站立、或奔跑。图形看不出男女,五官也用简单的线条表示。但是,各个图形经络穴位却画的齐全细致,而且,经络上还有表示方向的箭头。细看下去,顺着箭头似乎还有荧光慢慢地流动、漂浮、循环……
丁文知道,这些图形一定是最为关键的内容。当下便细心记忆起来,直到全部刻印在脑海之中。好在他的脑海经过方才的几番折腾,似乎推演力、记忆力明显增长,记住这些内容并不费力。
确定记住全部内容之后,丁文收回心神,开始思索。
这幅画面想要告诉我什么呢?是得道成仙的功法?是普通武术功法?还是医道治病之术?得到成仙就算了吧?那不过只是传说。治病之术、武术功法倒是有些可能。
那么发现这幅画面这么费劲,这个复杂的过程要考察什么呢?考察知识的渊博?考察脑海的容量和潜力?还是都有需要考察?
丁文一时难以理出头绪,索性不再思索。
“就当作武术功法练一练再说。”丁文自语道,然后便按照示意图形练习起来。
这一练就是三个多月。中间下山补充几次干粮,其余时间除了短暂的睡觉就是不停地练习。
开始的时候进展十分缓慢艰难,丁文好几次都有了放弃的念头。但是,当身体有了异样的感觉后,特别是当体内的气感慢慢地流动,通过一处又一处的阻碍时,丁文便享乐于其中了。
两个多月的时候,丹田处已有气团凝成,但却不能固定下来,也就是不能长久驻留。
五天前,经过长久的打坐修炼后,丁文听到丹田处一声轻响,就像错位的骨节回位一样,也像小巧的机关触发一样,丹田处的气团终于固定下来。
在此之后,丁文便觉身体轻盈了许多。盘坐或站立时,身体与地面接触的压力减轻了不少。轻轻一跃,超过平日一跃的两三倍还多。
丁文心中大喜。也由此认定这一组图形记载的果然就是武术功法,而且是武林中人人渴求的好功法。但是,转念一想,这功法没有招式,实战中怎样进攻和防守呢?难道还要另外求师学艺?
丁文并非武林中人,武林中的事情当然想不明白。好在他热衷于读书,痴迷于道学研究,对学武之事并不怎么上心。想不通也就暂时放下。
还是恢复以往的生活吧!游历天下,研究道学。丁文暗自想道。当然,这功法能让身体变得轻盈,对自己大有好处,每天应该练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