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始终还是困扰齐莹的大问题,六月的工资给家里寄了100元,又花差不多50元给家里买了麦乳精,营养口服液,再买些生活用品,所剩无几。不过齐莹想自己会用自己的劳动赚回来的。
齐莹配了call机之后,通知了好些以前有过联系的人,洪山茅桥头书店的老板就是其中之一。这天,书店老板call了她。
“我过两天要到青凤参加同学聚会,想麻烦你帮我写一篇同学聚会词。不会亏待你的。”
“行啊!”齐莹爽快地答应了。
这天书店老板到了青凤,call了齐莹,“你晚上有没有空,过来一起吃个饭吧!”
“好,晚上见,我把同学聚会词给你。”
“你给我个地址,我开车过来接你。”
晚上书店老板开着车过来接齐莹,齐莹叫上了雷蓉,她不想和书店老板单独相处。
书店老板将车开到了一家大酒楼前,主打粤菜的。包厢里已经坐了好几个男士,书店老板一一给她们介绍。“陈老板,做边贸生意的”,“陆老板,开家俱厂的”,“黄老板,开五金店的”……“不用拘束,大家都是朋友。”
齐莹因为跑业务的关系,已经不止一次参加过这类饭局,已经习惯了这种场面。倒也不觉得拘束。好在这些老板还算规矩,虽然言语间多有挑逗,行动上倒也没有什么出格。
大家吃完饭接着唱卡拉ok,玩到晚上12点多钟才回来。
齐莹将同学聚会词交给书店老板,书店老板递给她100元钱,“辛苦了,谢谢你帮我写同学聚会词。”
齐莹不客气地收下了,她认为这“辛苦费”是她的劳动所得,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苗家饭店的华经理一直没和齐莹联系,已经帮他将广告刊登在《西南州商报》和《西南州侨报》上两周了,也没看到他兑现事前说好的赠送物品。
齐莹觉得这老板有点不讲信用, call了他。第二次他才复机了。
“华经理,报上的产品宣传文章您看到了吧?”
“看到了,看到了,这一段比较忙,想等过了这一段再和你联系的。”
“不好意思啊,这个事是托报社一个朋友帮忙的,我相当于欠了他一个人情,现在都不知怎么面对他。以后有类似的广告,我还想让他帮忙呢,他这方面门路很广。”
华经理听了,说:“这样吧,这周末你带着报社朋友过来,我们一起吃个饭,我们再谈下一步的合作。”
齐莹觉得这老板真是算盘打得精,想要做产品宣传,却不想付广告费,人家已经帮了他,还想耍赖,这个事提醒了她,以后不再做这种傻事,想做广告就得付钱,签好合同之后再帮联系刊登的事宜。因为华经理这类人,就是因为不想直接登广告才找她们的,如果是直接刊登广告,那费用就很高了,不如找关系登软文广告来得合算。
听小彭说现在诊所的广告比较容易拉,这些天齐莹跑了好几家诊所,一家空军门诊的黄医师有意向,让齐莹过两天再来。并给了她另外两家诊所医师的联系方式,叫她也去联系联系。
两天之后齐莹又去了空军门诊,黄医师是福建人,30出头,人挺爽朗的。
“我一直都有为诊所宣传的打算,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他的诊所是挂靠在空军某部队的,私人性质,专治肾病,很需要靠打广告拉病人。但医疗广告管理得很严,他也一直找不到机会。
“这是我们诊所关于治肾病的材料,你先看看,希望能以不同形式发在《西南州晚报》、《西南州广播电视信息报》上,只要搞定其中一家,我给你1000元报酬。”
“我试试吧。”
齐莹知道这种隐形广告刊登难度很大,凭她自己肯定搞不定。她又call了《青凤周末报》的老同事小彭。
“这个黄医师选的都是青凤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要刊登难度很大的,要打通很多关节,1000元太少了。让他提高价格,并且先立个字据为证,先付个订金,刊登不出来我们退订金,刊登出来他付尾款,否则到时怕他要赖帐。” 小彭说。
“要不我带你见见他,你直接和他说?”齐莹说。
小彭和齐莹一起去找了黄医师,一番讨价还价之后,黄医师答应出1500元,先付300元订金,软文刊出后再付剩下的1200元,如果登不出来,齐莹他们退还订金。
小彭去找了《西南州晚报》记者通联部的熟人,得到的答复是现在下发了严管医疗广告的文件,规定得很死,8月份要对报纸做一次全面检查。
“看来晚报是没戏了,只能想想《西南州广播电视报》那边有没有路子了。”小彭说。
齐莹收到了哥哥发自深圳的信,信中说他现在还没找到工作,不过已经有意向了,让她们放心。得到哥哥的消息,齐莹的心放了下来,爸爸妈妈在家里也很担心哥哥,他在那边闯荡得很艰辛,爸爸妈妈曾经和哥哥说,如果实在待不下去,就回来吧,哥哥的意思是再等等,再待个一年半载的,在那边再努力一把,不行就回青凤找工作。
95夏季人才交流洽谈会在州人才交流中心举办,雷蓉陪着齐莹去了。人不算多,单位也不多,媒体类的只有《企业交流报》、《西南州青年报》在招人,但都特别强调要自己解决住处,报社不负责解决。
齐莹去找了凌霄,想了解《西南州青年报》的情况。
刚进青年报的宿舍区,远远就看到了凌霄,从背影上齐莹几乎认不出她了,很朴素很平常,没有了以前那种明艳照人的样子。
凌霄的精神状态也不好,她的那位在机关工作的老公还没有分到房子,所以她现在还是住报社的宿舍。
齐莹委婉地问起她和男友分手的原因。
凌霄幽幽地说:“我工作上遇到些问题,心情很不好,我和他说,我想结婚了,可他不想,他说要等几年之后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再说。”
听了凌霄的话,齐莹一下子就理解了她闪婚的原因。她和凌霄是同一类人。女人,就是想要一个依靠,想要一份安全感,并不在乎所爱的人钱多钱少。钱可以慢慢挣,两个人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这么说来,她又有点羡慕凌霄了,她想结婚的时候,愿意娶她,愿意马上和她结婚,给她一个家的人就出现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缘分吧。百年修来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能结为夫妻的人,是千年修来的缘分,不管这缘深还是缘浅,至少在那个时刻他们是有夫妻缘分的。
周末齐莹到图书馆看书,在那写出了《不想当“小蜜”》一文,投给了《冀中青年》的编辑齐东晓,她也已经很久没有和他联系了。
一年多没动笔写这类文章了,没想到一写竟还挺顺手的,并且自觉比以前的文章多了一种不动声色的成熟。
苗家饭馆的华经理请齐莹和小彭吃饭,吃好之后一人拿了三件果茶王饮料,折合100元左右。这件事总算有了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
齐莹打算将一件果茶王饮料送给雷蓉,两件托客运站的司机送到紫田县城,让爸爸来取。
天气炎热,太阳又毒又辣,但齐莹每天仍要冒着烈日出去跑业务,收钱,送杂志,这两天还要去邮局封刊组做季度抽样检查,很累,她心里开始有了一些想法,假如杂志社的工资一直不提高,住处也不解决,她还是得想办法另谋高就了。
这天跑业务路过青凤地委大院附近,路过了比翼旅馆,旅馆还是那个旅馆,可她已经不是去年的她了。看着招牌上那几个大字,齐莹心中一阵酸楚,她不由想起了去年的这个时候,刘春陪着她参加在地委大院里举行的毕业生双选会,在旅馆里,他们度过了难忘的几个夜晚……可如今,刘春在哪呢?她心中万分惆怅……
小彭打电话来,“我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了《西南州广播电视信息报》的刘总,对方答应说先看下那篇软文稿子再决定。”
看来有戏。中午和小彭见了个面,两人决定用黄医师之前付的300元订金请刘总吃饭,吃饭时再具体和他商量费用的问题。
300元钱,花了200多元请吃饭,剩下的钱给刘总买了些饮料带回去。这顿饭吃得还是值,一周之后,齐莹的那篇软文见报了。
花费一番功夫,黄医师承诺的这笔1500元的“劳务费”总算全部到手了,吃饭等花销用掉了300元,剩下的1200元报社那边拿了大头600元,剩下的600元小彭和齐莹各拿了300元。
“这一单拿得少了些,但假如不这样,一分也拿不到。”小彭说。
拿着这笔钱,齐莹去了亨得利眼镜店,给自己配了付海昌隐形眼睛,验好光,交好钱,配镜师用一根小小的吸棒粘着那片软软的隐形眼镜,贴在了齐莹的眼球上。
“感觉怎么样?”
“很清楚。”
“刚开始会有一些不适应,慢慢就习惯了。”配镜师说。
脱掉了框架眼镜的束缚,仿佛看到了一个新世界。没想到隐形眼镜这么方便!齐莹心中激动又兴奋。
配镜师说:“你的眼睛很好看,好象会说话,应该早点配隐形眼镜。”齐莹不止一次听别人说起自己的眼睛好看,刘春说过,师专的同学说过,秦东说过,刚到《青凤青年》时,发行科的小赵和她聊天时说:“你知道你最特别的是什么地方吗?眼睛。”
但听到配镜师说“好象会说话”,她的心底还是被触动了。想起自己当初因为眼镜问题被星汉老总嫌弃,现在她终于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配上了隐形眼镜,她心中有种说不出的畅快,甚至有种冲到星汉,让星汉老总看看自己这双美丽的眼睛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