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落蝉声听斜阳,银蟾折挂浮潇乡;帝舜不悟九疑在,绿洲一片两仓黄;汉水已过千秋载,高唐隔岸灯火亮,苍生浮日无踪迹,空寂寥寥踏苍茫。我们已经远离了这颗绿色的人类星球,所有的斜阳与潇乡也成为一个星球的记忆,流淌的汉水与隔岸的高唐只是生命中的一个印象。这所有的印象与苍宇相比,已毫无存在的意义了。飞船在茫然中寂寞的飞驰,眼前是一片空洞辽阔、黑深遥远又无边无界的存在。只有星光璀璨,闪烁在飘渺的上方,还证实着这是一个浩瀚的苍穹,有着一个立体的空间,存在一个时间的迁移。在茫然的无垠的漫长里,只有我们的这只小小飞船,看似轻盈悬浮漫漫飘荡,实则飞驰直射奔向远方,正穿云破雾于暗黑的空间之中。我们身后绿色的地球已越来越小,越来越暗,越离越远,并渐渐淡出了视线,消失在黑暗的迢遥之处。汉水已经不在,高唐也成过往,人类并无印迹,生命又在何方?时间越来越渺茫,空间也越来越宽阔;也只有当我从太空俯视着寻找地球时,才感知那个宽阔无边的懒以生存的硕大星体,竟是这般的渺小,如此的暗淡;渺小似尘埃在无奈与孤单中落莫,暗淡如灰粒在不知的方位处空悬。那么,人类呢?存在呢?意义呢?是啊,星球已尘粒般渺小,依附的生命更是微小在无处可寻的尘埃之下;那么,霸业呢?万世呢?不朽呢?是啊,地球竟如此的细微,霸业更是弱到无处寻觅了;什么三维,什么四维,所有的存在都那么遥远,又那么茫然。只有黑暗呈永恒之色,显魅惑之力,闪迷茫之光。回守望去,唯有我们在茫然的苍穹之中,也唯有我们在茫然的苍穹之中,感受宇宙的阔远与意识的飘摇,以及生命所能承担的鸿毛之轻与泰山之重。那么,我呢?来自哪里?去向何方?为何奔波?又怎样度过?真如菌体一般么?我甚是困顿。
巴楞士感慨的说,你看,曾经是那么真实的存在,如今都成了虚幻的像留在脑海里了;所有的物质,相识的生命,踏实的土地,一切都与我们无关了;仅有记忆,才可感知着过去的存在与消失的无奈;我们已飞离地球有万里之遥;这种茫茫无限、渺然无期的感觉,还有寂寥、静默与孤单,才是生命最终的走向;只有放远事外,才能更加清楚的明白,月球绕地球旋转,恰似中子绕原子核旋转了;人类果真微弱菌体,此时再思索存在的意义,才能感悟到不论哪一层次的生命,只有用自身的光彩与不懈的探索,向宇宙展示出一份勇敢与刚毅,才是值得敬重与推崇呢;相对于地球,也许当你远离了世间之后,人们还能记忆起你的名字与功德,才是你光彩流传的美好,才是“生”的本质及“活”的厚重呢,任何层次的生命均是如些。巴楞士深沉的叹口气,唉,这仍然归属于道义的范畴,却也标示着生命个体曾经来过世间,并无怨无悔了。我点头认同。此道理我不曾想过,却也隐约懂得所谓归属的范畴之意:五行之秀,万物之灵,容纳存在,辉煌文明。我也只是记下了巴楞士表述的话语,不懂之意待以后慢慢深思领悟吧,总会有那么一天,我可以把思维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懂得了这些说词,然后再细致的体会存在的意义与承载的辉煌吧。飞船仍旧飞射,天空依然死寂。巴楞士指着漆黑的空间说,飞船之外,是高寒的环境,若以地球设定的温度为基准,已为零下273.1度,也是地球生命不能承受的冰冷;但是,因借鉴了水熊虫的基因,我可以在太空中停留片刻,也仅限危难之即有个自救的时间,万不能裸露太久。巴楞士又指着前方说,那些可以看见的星光,基本都是巨大星系的光芒,因为遥远才渺小微弱;这些光,是天体向外辐射的电磁波、高能粒子群或氢原子流,具有强大的辐射能,人类根本无法承受,而水熊虫可以抵抗。我点点头,却也明白,脱离了地球,人类将是万劫不复,太空却是人类的死亡之地呢。
飞船在空灵寂静中飞向前方。所谓前方,也只是一种意象,并无任何参照。我们仿佛在升高,也似乎在坠落,还感觉在平行着穿越,因为已没有了方位之感。我的耳边响起一种“铮铮”作响的声音,似撞击金属后传向远方的余音,我集中精力倾听,似是幻觉又毫无声响。我迷迷糊糊软弱无力,想凝神屏气集中精力,总是神情涣散昏昏欲睡,却也知晓是在太空之中远行。我已处在半昏迷的状态,有意识却不能思维,能呼吸似不知喘息,有知觉又无从感觉;虚无又飘缈,空荡且玄幻。我感到巴楞士站在我的面前,眼光冷峻、面孔严肃且显露凶相的审视或判断着我,神情与在卡呃城朝我发射光能的那对男女一样。似乎我是他的敌人。只是我已无力抗争。当我再次听到“铮铮”声响时,才渐渐的睁开眼睛。而巴楞士确实一直望着我,面带微笑又亲切和蔼。我说,有些头晕无力昏昏沉沉呢。巴楞士说,是高速飞行的失重现象,属自然状态,稍微平静便可缓和。我说,好象有种耳鸣之声,“铮铮”做响。巴楞士说,这是飞船高速飞行时刺破空间的回音,任何光速飞行的物质都会发出这种声波,呈金属的“铮铮”响声,空洞、缥缈似天籁之音,且余音缭绕而不绝,声音再大便是“光爆”了。我微笑点头,原来一切果真如此。巴楞士笑道,在我们的身后,还会留下一道蓝辉色的光,是飞船穿行留下的印迹,只因太过遥远而无人看见罢了。又说,失重之感在飞离的不久就会出现,你现在才有感知,已属难得。我没明白此话的意思,仍想昏昏欲睡,便也不再言语。此时一派寂静,也只有“铮铮”的作响声与巴楞士的说话声,证明我还活着,证明我还是有着感知的生命。当偶然看到飞船外有大型的物质闪现时,才知晓我们是在奔驰,是在飞离,是在天空。之后,一切又沉寂在无声、无息、无动、无静、无光、无影的黑暗世界里。我们的空间是一派死寂的状态。
我似乎进入了梦境。我梦到春天来了,迎春花开了,开得花枝乱颤,开得满天飞舞;金黄色、淡绿色、浅紫色、深红色,还有白亮色,一朵朵一簇簇,在我的前方璀璨闪耀,组成了片片美丽的“花海”。这确实是一片“花的海洋”。有娇小玲珑的花朵,红艳似散发出淡然优雅的清香;有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不显露山水的浅黄,光彩饱满欲胀似要盛开怒放。星空万里,上下千年,这些灿烂的花海便漂浮在迷人的星空之中,点亮了黑暗的苍劲世界;我感觉到,在这茫然的黑暗里,有华贵的炫丽与斑斓,有绽放的缤纷与娇艳,有惊讶的美奂与绝妙,满目的异彩纷呈婀娜多姿,惊醒了静谧的世间,绚丽着寂寥的空阔。是的,这是满天的灿烂星光,是晶亮的闪烁与璀璨的光芒;灿若花瓣形似花朵,或独立芬芳或含羞待放,或成枝蜿蜒或花团锦簇,明亮闪耀、精湛四射又光彩夺目,散发着奇丽曼妙的金光、银光或紫光,在盈盈温柔的照亮着一方灵性的时空;又似晶莹剔透、珠圆玉润的宝石,远近高低、错落有序,自由散落,随际悬浮;红宝石光,黄珊瑚光,绿翡翠光,光芒瑰丽交融,色彩通透晶莹;并组成了片片的光海与光溪,在空悬里自由的盘旋流淌;于是,淡黄色的柔美光环、橙黄色的温润光片、浅红色的圆润之彩,还有红黄相间的彩虹纹络,闪烁交融又互相映衬,尽心装饰着寂寥的太空妩媚华丽;望着明亮、圣洁、燿眼的光芒,我即诧异又惊奇: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彩色世界,是一派永恒纯净的太空星海;苍穹之中仿佛有双巨大的神圣之手,挥舞洒下了满天的珍珠,极尽万紫千红之美又有汹涌磅礴之势,精湛的点缀着这个黑暗而又无声的邈远时空。
我们在璀璨的光芒里穿越。一切仍处在静默之中,静得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前后、没有过去,更没有未来;静得有些无奈、有些担忧、有些寂寞、有些惊悚,更有些死亡。黑暗仍然广阔,征途依旧遥远。飞船急如星火,在无方位、无时间的空中朝着一处明亮的斑点飞驰。漫漫长路极其无聊又极度恐惧。之后,明亮的斑点慢慢变大,渐渐扩成了一片小的光斑,呈橘黄的颜色浮在空中;又趋近些,才发现是一片色彩艳丽、层次分明的光海;光海由巨大的红、黄、紫色光环相间围绕着一片灰色的区域而成;中间还有道白亮的光线、透过光海的中心,垂直向上下两方位直射而去。再靠近些,光环渐次扩大,光线也成为光柱。飞船径直而去。才逐渐看清,光环与光柱均是围绕一片巨大的黑斑而成。巴楞士指着说,看到么,黑斑就是一处黑洞,与光环及光柱组成了黑洞星系,这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个黑洞星系;中心区域越通黑透暗,周围的光环就越加明亮清澈;这里是最佳的观察角度。我惊讶于这精彩的画面之中。我看到那片被光环与光柱围绕的巨大圆型黑斑,发着幽深可怕的黑光;噢,这便是黑洞了。巴楞士说,白色的光柱,是由黑洞向上、下散射的热能粒子流,有极强的吸吮作用,可吸引附近的物质向着黑洞飞驶,温度越高光芒越是白亮,“氘”能也越大;而橘黄色的多彩光环,是周围物质被吸吮后内塌时发射的质子流,不同的星际物质发射的色彩不同,所以围绕着黑洞运动才形成了红、黄或紫色的环;黑斑是星际物质高速穿越太空后留下的黒色区域,因造成了时空的弯曲,所以时空内的物质也会沿曲面朝着黑斑飞来,因内塌仅剩下原子核才发射光芒;而黑斑内看似空无,却是以波体与粒体存在的物质,显现光的特性,但不发光,所以当光进入后便也无法反射了。
我惊诧万分。白亮的巨大光柱呈离散状态,中间位置窄小、明亮,上下的方向则扩大、散开、淡亮,恰似“漏斗”状;光柱纯净、洁白,更显黑斑的深邃与纯粹,也映衬着彩色的光环越发多姿、艳丽与缤纷;黑斑恰似悬浮的发光物质,美艳着黑暗的天空;又似耀眼的灵性生命,蓬勃着澹澹的浮日。飞船也让这炫丽的光照耀得通体明亮。这世间的一切皆是无可描述了。巴楞士说,此处的空间呈漏斗状,若太近了还会受到巨大的旋转力量而被吸附,飞船只能离得这么远了;曾有祖先距离一黑洞星系太近,被光能吸吮后消失,却在边缘发现了玛雅星球与点二星的衰变物,不知两星体是如何穿越到了内部;由于黑洞内是巨大能量的空间,完全承载起星体的运动,又因蕴含着巨大的量,大到没有“时间”的存在,所以“融入”的物质、意识均不会改变其原有的形态与外观;但是,由于波体与粒体是种超级的能量,所以会与生命体的夸克粒子发生碰撞,进行融合或混杂,造成意识有所“丢失”又有所“增加”;这也是依据祖先返回的信息解析而得,其真实状态究竟如何一直无法考量;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个根本无法想像的时空。我频频点头,已被眼前的光影所震慑。巴楞士接着说,由于巨大物质在空中穿越后,造就了星系是条通道形结构,又由于时空的弯曲,黑洞才形成了双锥体的构造;外部即旋转又均衡,内部则平静且稳定,所含物质全以最高级的形态存在,是能量的最佳表现形式;其能量量值是太阳的亿倍,直径是万倍;若依了地球的自然理论分析,此星系应该发光,全因了自身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非但不发光,还吸引外界的光,且逆向分解让光也呈波体与粒体的形态存在;为什么能量大到一定程度时,光可以分为波与粒子?可否还有另外的存在状态?此为宇宙之迷;所以,黑洞呈现的一切形态,均不能以地球的思维去理解或诠释了。
巴楞士说,通过对不同黑洞星系的探测观察,其特征基本相同;内部并非是实体存在的物质,可理解为无“物”的空间,是一处“空”的空间而已,却是可以“分解”光的神秘区域,所以,射入的光已被“分解”且无法反射,恰似被无情的吞噬了;而在边缘处,却是被吸吮的物质内塌后剩有的原子核,核物质也只是沿其空洞的边缘一直旋转着向前飞行;因旋转时的离心作用,并不能进入黑暗内部,原子核便也聚集在星系的边缘,围绕成一个“区域”,称为“核区域”;是原子核的汇聚体,存在着巨大的能量,发耀眼的光,呈固体的框架式特殊结构;而夸克粒子恰恰适宜在此密集;在星系的外边缘,才有衰变物在此处散射;目前也仅是依据衰变物,推测星体穿越了“核区域”进入黑洞内部;至于如何进入,猜测与夸克粒子的相融有关;但内部的黑暗空间,因能量巨大,完全可以维持一切物质的特性与生命的体征;对于进入的星体而言,周围是黑色的,而遥远的远方却是一派光明,便是运行在灿烂光芒的中心区域,这完全是另一种空间的存在方式了;但是,依据规律推测,黑洞待数亿年的能量增加之后,其“核区域”达到一定的量值时会骤然炸裂,黑洞进入衰变期。我问,核区域炸裂?巴楞士说,就是黑洞炸裂,因内部空无,外观表现为“核区域”体的散射,而最终会飘落何处也是未知;以目前的智能我们只是证实,“核区域”是具有“意识”的“物质”,富集夸克粒子,却由“能量”组成,能量大到“分解”光;用地球的思维理解,“核区域”便是具有物质、意识与能量三体的特性了,并且三者之间完全可以互换;所以,若真正弄懂“核区域”存在的规律,便可进入黑洞的内部;若要进入黑洞的内部,则必须掌握“核区域”存在的规律;而这种悖论,便是“宇宙意识”之有意识的防范了。
我仅是听着,并不明白,太过深奥。却也记住了星系艳美的光彩与华丽的光环。隐约懂得黑洞是依着固有的方式存在,巴楞士是为着族人的延续存在,而我则为着我的使命存在。我们都依着自己的方式存在着。而我们的存在远不如黑洞久远呢。巴楞士说,待距离星系8光年是极限,再靠近易与黑洞的热能波相联,那我们也一样滚滚的流向黑色的边缘了。我懂得了凡8光年之内的物质全部向着星系而飞驰。我们自然不敢靠得太近,以防莫名的消失。飞船在周围驰骋。我在四维还真没有如此的感知过宇宙的博大与精深、嚣张与放肆呢。外星球体也存有四维么?我不知道也不敢探寻。万不可因为自己的无知,再造成空界能量的变异。我这样想着,飞船又靠近星系。巴楞士说,此时距离星系约15光年。我们的眼前已是雄伟壮观、大气磅礴的光之世界了,天空豁然开朗,苍宇骤然撕裂:一片火焰的海洋,一派巨大的红、黄、紫色的光之洪流,荡漾、炫耀在我们的面前,蓬勃的围绕着一个巨大的黑暗空间;广阔无垠的波浪,汹涌澎湃、声势浩大、波澜壮阔,那条上下贯通的炽烈光柱更加刺眼透明,白的纯粹亮的刚健,衬得黑暗空间越发寂静无声;也就更真切的看到了,在炽烈光柱的中间,那轮巨大无比的黑色洞穴,还有自洞穴边缘不时闪现出的许多灰淡浅暗的影子,却不知何物。光芒经纬分明,界限清晰可辨;又似红、黄、紫的海洋保护着黑暗区域的安危。我们的飞船也被照射的亮丽纯净、透明耀眼。巴楞士说,在黑暗的边缘地带、光彩的内部位置,便是“核区域”了,该是有着意识的功能,也是发射超高温、超高压、超高能的源头,并向外发射出热能核光束,就是那道上下贯通、璀璨万丈的白炽光柱,也称热能波。巴楞士说,而越过了“核区域”,则是一处自然的空间,一样适应于万物生长,而祖先怀疑玛雅人便是通过黑洞星系来到了地球。
这片光芒万丈的海洋,自外向内的色彩由黑红,变成深红、浅红、淡红,然后红黄,深黄、浅黄,之后是金黄、明黄、亮黄,黄白、白光、白炽光,其中还夹杂有紫色的光环,接着就是一片黑暗,是那种透着晶晶亮的黑暗,界限特别明显。这是一处黑暗的深渊,黑的让人不寒而凛毛骨悚然,尤如置身于寒冷的黑冰之中,不慎掉入便是万劫不复。巴楞士说,上下散射的白炽热能光波,由巨大的波能组成,有极强的吸引力,目的就是探寻周围的物质以便吸吮,并引导星系旋转维持整体的平衡;热能波辐射的非常遥远,可以掌控周围星系的运动方向;虽然太空中没有任何的介质供其传导,但热能仍是通过辐射传递出去;而色彩斑斓的光,是物质因高温、高压及高速下,核变发射的质子、离子或中子流,所以异彩纷呈;据衰变分析,黑洞在137亿年里,光环不断扩大延伸,已形成直径12光年、厚2光年的超大星系,也就是说在一个左右12光年及上下2光年的范围内,均是一片灿烂的空间,且灿烂了137亿年之久;远超地球的37亿年。巴楞士又指向远处的方位说,我们能看到的发红色暗光或微弱星光的亮点,全是巨大的星系,在能量、转速、时间等范畴内,都大于此黑洞星系,这还是在银河系之内,而宇宙间又有着亿万、亿亿个类似的银河系或河外星系,而每一个河外星系又有着亿万个各类星体,如此来说,宇宙倒底多大?太阳系在哪?地球在哪?人类又在哪?所以也就更加不知还有着几个层次的生命级别了。巴楞士边摇头边说,不能深思,越思越是恐慌。我听得也是毛骨悚然浑身恐怖,倍加感知到地球小如微尘,而地球上的生命越发缈若菌体,区区百年的时光也是转瞬即失不值提及了;那么,依附生命而存在的霸权、显赫、狂妄,又能到何处去寻觅呢?
巴楞士边探测着边说,每一次的星际游弋,都有震撼人心的发现,并让我们深思,地球存在的意义与无边无垠的关联;这是西曲耐人一定要探索太空的原因,虽然我们感知了一级文明的短暂与缈小,但是只要我们懂得了勇往直前无所畏惧,懂得可充盈种类的“意识场”,便也理解与透彻了活着的意义。我点头认同,这已远远超越了我的认知。四维从来就没有思维过活着的意义,我也从来没有思考过活着还有意义,也许四维本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吧。此时,巴楞士查验过氘能补充的情况,满意的说,可以了,已补充完毕。接着测定了黑洞星系的定位、光泽与衰变期,还查寻了点二星的衰变物,并推算三体之间各量值的融合度、损毁率及时间差。然后又开启仪器,准备发射信息流。巴楞士说,信息流是种载波,由探测与显现两部分组成;探测部分是探寻周围可否有适应人类居住的星球,可否存在类似地球人类体征的夸克粒子及生命,也测试边缘“核区域”的意识依附于何种结构存在,是否与人类大脑的框架相似,还有“核区域”的衰变规律、能量融合度与损毁机理;显现部分主要是声波,有2段不同的流水声、3段15秒用各种语言的问候话组成;其中就有汉语的声音:你好,我们是地球人类;然后再收集反馈的数据,并对已知现象进行补充与添加,为解开穿越黑洞的奥秘提供条件;在黑洞内航行不是问题,如何穿越“核区域”才是问题。又说,信息流由波能组成,具有规律可寻,不会自然产生,不易随意破解;只有智能的物种才能发现,并得知这是灵性思维的有意之为;而我们需要探索的生命信息也编辑在光波的波幅之间,如收集磷化氢的存在与状态等等;磷化氢是有机生物的遗体腐烂后产生的物质,若被发现,便可证明生命体的存在,即使不是,也必定有着目前尚未透彻的某种机制,通过类似生命体的未知方式而存在,说明这种机制与地球的规律相同,或有着相似的诞生路径,总之这是生命存在的证据之一。
巴楞士说过后,便认真的发射信息流。此时我想,针对磷化氢的探寻,巴楞士仍局限在地球三维的思维之中,仍然以为其他星球上的生命,一样是由碳物质组织的有机体,并且腐烂后产生磷化氢;这当然偏颇;外星生命未必与地球相似,也不定就与地球生命的形成机制毫无相干;又细想一番,此思维应该也对,我们只能寻找到我们可能找到的生命体征,发现人类视角可以发现的同类物种,由此推断,巴楞士也未必不对,但绝对不是全部正确,这是否是意识之有意识的防范呢,我不知道。待巴楞士把信息流全部传递结束后,说道,不久之后,信息流的波会被陆路的接受塔收到,到那时方可分析星体上的某些情况,如气候特征、空间能量、衰变机制及可否迁徙,是否有生命或意识的存在,地球的信息是否被破解等等;当然,这只是理想的结果,因为诸多信息并未返回到地球;若返回的波遇到时空风暴,就会传向他处;如若有超智能的存在控制了信息波的返回,也一样接收不到任何的信息;未知部分也只能待后人再次探测了;浩瀚苍茫,绝对有这种可能,因为在地球的周边,就有一个普通波能无法穿越的区域,阻碍着信息流的回收;还有另一困惑是,自祖先返回的信息分析,在某些黑洞的入口与出口之间,虽然衰变长达几千万年,但内部物质的外部形态与内在特性根本没有变化,即数千万年里“时间”是零,也许这就是“核区域”存在的原因,或是存在于波体与粒体中的物质能保留所有的特征,而不发生任何的衰变;这相当神奇;弄懂这些,也就明白了玛雅人的到达与离去、点二星的存在与位置、光是如何分解为波与粒子及生命在黑洞内的表现形式,等等诸多的困惑都可迎刃而解;但最终的目的,仍是为了地球生命的迁徙创造条件。巴楞士的目光坚定,信心百倍,似乎在不久的将来便可实现黑洞穿越一般。而我呢,仍然不懂,只是虔诚的听着。
巴楞士说,好了,发射完毕,其他信息也收集完成,我们要飞往其他星系了。然后,飞船离开向着侧前方飞射。于是,这个神秘的闪烁着光环的黑洞星系,便在我们的眼前慢慢远离、渐次缩小了,缓缓的成为一个明亮的光斑,然后似一纸多彩的薄片悬置在空中,孤独、傲然的散发着耀眼的光,最后淡出了我们的视线。飞船又进入孤独、漫长的飞行时期。我们仍朝向黑暗的空间飞去。四海茫茫空荡无际,许久之后才看到一朵蓝盈盈的光;光渐行渐近,边缘呈暗红色印迹,形似一只傲然展翅的鹰,雄浑昂然;鹰头、鹰身、鹰翅及鹰脚极其形象。在鹰体的斜上方位,有延出的“乃”字形暗红色云团,恰如鹰的双翼在展翅飞翔。巴楞士指着光影说,此是鹰型星系,看到鹰体中圆柱形的星云么?充溢的全是星际气体与尘埃;椭圆状蓝色的双翅内,由不规则的气体云组成;暗红色是雄雄燃烧的气体,所以在暗黑的太空中,星系才极度明显;而周围闪烁的星光,更加衬托着星系的透明与红亮。巴楞士说,当某个行星发生大爆炸后,会在周围留下散落的星云,也就是星际气体,气体在宇宙间尽情飘荡,因密度差异而自然成形,万年飘散便成了雄鹰展开的双翅,就是现在看到的样子;只是现在看到的是10光年之前的形状,因为我们距离此处有10光年之远;此星系至今仍不停的燃烧、膨胀、壮大,祖先曾有过探查,竟有人类面孔状的气团存在,不知为何如此。我一样认真的听着解释。巴楞士说,在我们左侧有一颗灰暗的星体,不反光,距离不超五千公里,我们在此发射信息流,以探测其不反光的成因。他边说边启动仪器,向外发射了一串信息流,仍是2段不同音质的流水声,3段15秒用各种语言说过的问候话。之后,飞船才一闪而过,又在黑暗中向着所谓的前方飞行。
光影一别,苍生几度。我们又在无上无下的苍劲中急驶,黑暗已成为我们活着的正常色,时光在死寂的飞船里慢慢的流失,只有旁边恍惚的灯光还能照亮心中一丝的希望,感知着我们还是有着生命的活体,还有着大脑与四肢。当飞船的左侧渐渐出现一处多彩嵝空的星光时,大脑才为之一震。巴楞士说,看到右侧那颗暗红色、中间有颗亮星的光斑么?对,就是那颗玲珑剔透的球体,闪烁着幽灵般深蓝色的光,形似蝌蚪,有一明显的头部,后拖着长长的尾巴,是蝌蚪星系。我说看到了。并认真的观察。星体的色彩自头部渐次淡蓝下去,似真似假的虚浮着。巴楞士说,星系头部有颗极端明亮的星,还停留在爆炸时能量最大的状态,闪着刺眼的光;由于此星过度灿烂与明亮,所以周围的光才暗淡浅稀了许多,是星际物质的飘移才形成蝌蚪的形状;你再看左侧的暗红色星系?他向左前方指着说,这个透着缱绻悱恻般黑幕又虚幻飘渺的星系,叫巨硕系,是颗超新星;由两颗行星撞击发生了巨烈的爆炸,爆炸物燃烧后飘落的尘埃围绕成了洞穴的构造;周围斑斓的蓝色光线,是火焰发出的光;远观似圆滑润泽的环形边缘,实则由一层薄薄的尘浪气体或绉褶或漩涡形成的松散状态;但神奇之处是,蝌蚪与巨硕两星系在各自的能量消耗到一定值时便会发生交叉,待能量值均恢复最大时,又分离到原来的位置,但没有发现星际物质的交融;此能量来自何处?是破解宇宙膨胀的答案;因交叉的运动规律奇特,怀疑有夸克粒子参与;探测显示,每当交叉的年份地球上便爆发大范围的物种死亡事件,不知是巧合还是果真有关。巴楞士又指着远方一处湛绿色的不太明亮的星系说,这是绿云朵星系,在星体发展的初期,尘埃被周围的气体覆盖并造成体积的增加,后发生爆炸;爆炸力使物质似云朵般向一个方向飘浮,因此而得名;在这个星系中,气体和尘埃的光束由内到外渐次淡薄减弱;又由于气体和光束都在衰退期,色泽便是松松叠叠,显现出年轮的状态;而年轮的密集区间,正是上两星系交叉汇集之时;上两星系分离后,此星系的外形则由动能气流吹散,形成怒放的云朵状;云朵内全由瓦斯和尘埃组成,燃烧发射出幽灵般湛绿色的光,随意的飘落在宇宙间,没有夸克粒子;这三个星系自光束分析,存有的气体物质与地球基本相同,但没有氧气,也存在了37亿年之久,至今仍在太空中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巴楞士一样向外发射了一串信息流,我们要探索的是37亿年前这里发生的事情,是否与地球发生的事情一致,才导致某些惊人的相似,那么三星系也存在着生命,或者也可以适应人类的居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