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行回到包头不久,发生了一件大事,井岳秀死了!
咋死的?抽大烟的时候不小心,挂在腰间的盒子枪从枪套里掉了出来,摔到地上走火,子弹打进了肚子,没支撑一会就死了。
井岳秀一死,榆林大乱。
鲍贵、郗月三、高双成三人为争夺陕北镇守使的位置打了起来。李福成没参与,派兵守了井岳秀的府邸。
李志行在榆林仅有不到300人,由保定同学向虎山率领,向虎山派100人守住志行的府邸,另外派人马控制了榆林的东城门,马上给李志行发报。
当李志行接到向虎山电报的时候,赵琦的电报也到了,赵琦的电报详细讲了榆林的情况,并汇报井岳秀临死前留话说“赶快让志行回来!”,赵夫人已经派出人前往包头去请李志行。
李志行接到电报,既惊讶又悲痛,井师兄对自己不错!唉,井氏昆仲皆是一时人杰,可惜都天不假年!
放下电报,李志行紧急做了安排,然后立刻带了王冠军的骑兵团赶往榆林,楚溪春带领第一步兵团及吴克仁的第一炮兵团随后赶上。
行至途中,正好遇见赵夫人派来的信使,汇合后一起赶回榆林。
当夜,李志行带领骑兵团进了城,马上去了井府。
井府已设了灵堂,志行上前看了井师兄遗容,悲从心来,想起往日井师兄对自己的种种关照,不禁潸然泪下。赵夫人带领井家老小,缟素两旁,井师兄最大的孩子也不过13岁,最小的也才6岁,此情此景,实在让人悲伤。
只是守灵的人中,不见了鲍金叶。
志行上过香,一旁侍礼的李福成和任光远急忙对赵夫人说“嫂子,现在志行回来了,咱们赶快商量事吧。”
赵夫人流着泪抓住志行的手说“志行,你大哥临死前就让人赶快通知你回来,现在榆林大乱,你大哥死不瞑目呀!”
李志行流着泪说“嫂子,你别怕,有我在,有福成兄和任哥在,乱不了。”
几人便到后厅议事。
原来井岳秀死后,鲍贵、郗月三、高双成三人先在城内混战,后来,鱼河的童文渊,也就是鲍贵的手下童文洲的哥哥,带了鱼河保安团近千人前来帮助鲍贵。
高双成和郗月三怕鲍贵合兵一处势大,又带人出城去截击童文渊,鲍贵也带了人马出城,往鱼河方向去了,三人现在在城内只留有少数兵马。
志行听罢,看着李福成说“福成兄,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李福成问道“志行,你此番带了多少人马回来?”
志行回答“我带了一个骑兵团进已进城,随后还有一个加强团和一个炮团大约5000多人,随后就到。”
“那我们就先控制城内,随后听嫂子安排。”李福成回答到。
“好,嫂子你的意思呢?”
赵夫人虽是女流,但却是个决断之人,立刻说“志行,你既回来,就应做主,先将城内控制住再说。”
既然赵夫人已出此言,李志行便让李福成的人马去控制各个城门,王冠军的骑兵团去肃清鲍、郗、高三人在城内人马,全部以井岳秀遗孀赵夫人的名义,能减少伤亡尽量减少伤亡。
任光远的警察则尽快维持城内治安。
众人领命而去。
随后城内一阵枪声,过了一会,李福成来报,已经控制城门。紧接着王冠军来报,城内乱兵已经肃清。
到了夜里,楚溪春率军进城,李志行令楚溪春接管城门防务,在城内高处架起大炮,在城门上架起了重机枪。
第二天上午,郗月三和高双成率人马到了榆林城下,被楚溪春挡在了外面,声言奉赵夫人命令,封锁四门。
郗、高二人便要面见赵夫人。志行让两人军马留在城外,自己进来。
郗、高二人并未犹豫,各仅带了数名随从,纵马入城。
两人到了井府,换上孝服,在井岳秀灵前痛哭。赵夫人也悲从心来,一脸眼泪。
志行和李福成将二人搀到内屋。
两人一进内屋,对着赵夫人便拜,郗月三说“嫂子,我二人并非起兵造反,只是鲍贵那厮先攻击我们,我们才起兵反抗。再说,我们兄弟跟着大哥出生入死,从关中一直打到陕北,实在不情愿鲍贵这个小人在我们头上拉屎拉尿!”
赵夫人却说“先不说鲍贵那个东西,就说你俩,你大哥尸骨未寒,你俩就在城里舞刀弄枪,你俩想干啥?”
两人一听十分惊慌,高双成忙说“嫂子,我俩就是看不惯鲍贵这货,没有其他任何想法,我们一切听嫂子的!”
郗月三也忙说“我们一切听嫂子的!”
志行就将二人扶了起来,问道“鲍贵呢?”
“这货已经被我俩打残了!带着残兵往南跑了!”高双成恨恨地说。
原来他们三人又在城外大战,不料鲍贵的人马多,装备又好,郗、高这两员老将,竟单独战鲍贵不过。而童文渊此时又带了近千人袭来,这是鲍贵一直以来暗中培养的后手,装备优良,正是鲍贵谋求榆林的底气。
郗、高两人只好握手言和,合兵一处,在往鱼河的途中大战鲍贵和童文渊,最后鲍贵战败,与童文渊一起带残兵向南逃去。
志行一听,让给沿黄的邓子钰发报,命令邓子钰带人堵截,免得鲍贵窜入山西或者关中。
赵夫人一听,咬牙切齿地说“不要放跑了鲍贵这狗东西!”
李福成一听,说“嫂子,我带人去追,替嫂子报仇!”。高双成和郗月三对视一眼,齐声说“嫂子,我俩也去!”。
赵夫人并未作答,而是望向李志行。
志行看了看三人,略一沉吟,说道“三位兄长,剪灭了鲍贵这厮,你们便尽快回来。你们三人跟随师兄多年,嫂子待你们就如亲兄弟一般,现在师兄不幸,嫂子正需要你们照顾。等你们回来,咱们还要商议为师兄发丧的事。”
三人闻言对视一眼,便应下来,一起领兵去追鲍贵。
三人走后,有李志行的人马坐镇,任光远帮助维持秩序,榆林城内已经安定。
榆林道尹张健这才敢带了榆林一众官员前来吊唁,李志行陪着赵夫人接待。
张健临走时,志行送到门口。张健拉着李志行的手说“李旅长,有你在,大家安心些。”
志行说“张大人,榆林也是我半个家,师兄与张大人好不容易开创了榆林的大好局面,你放心,我是不会看着榆林乱的。不过志行年少,还要仰仗大人安抚好各级官员,让榆林尽快恢复以前的样子,也好慰藉师兄在天之灵。”说完,向张健敬了个礼。
张健急忙说“有你这话,大家就放心了。一定一定!”
其他各界人士,也陆续前来吊唁,山西阎锡山派了赵戴文前来,都是李志行陪着赵夫人接待。
其间,李志行又下令将韩其武团从包头调来,驻守在榆林东城门外。
第四天,郗、高、李三人领着兵马回来,兵马驻在西城城外,三人进城,还带了鲍金叶。
原来鲍金叶先前随鲍贵在军营里,现在鲍贵已被击毙,鲍金叶便被带了回来,赵夫人让人将鲍金叶先关在了府内。
志行便要与三人商议,准备为井师兄发丧。
赵夫人将几人叫到一起,扫视了大家一眼,然后说道“你们几个现在都在,说一说,榆林的事情以后怎么办?”
众人皆不做声。
过了一会,志行开口说“嫂子,三位兄长都是从师兄起事时就跟着的老弟兄,这些年枪林弹雨,鞍前马后,好不容易打下榆林这块地盘。现在师兄走了,但我们不能把地盘弄丢了。我看,从三位兄长中选一人出来,大家拥护他继任师兄的职位,怎么样?”
赵夫人闻言看了看志行,又看着那三人,说“以前鲍贵那个祸害,天天惦记着岳秀的位子,现在这个祸害终于除了!你们说说,你们谁想干?”
李福成闻言说“嫂子,我这个人没啥能力,我干不了。”
李福成不愿意争,高双成和郗月三对视一眼,又看看志行和赵夫人,沉默着不说话。
等了一会,李志行说“二位兄长谁都可以,还是要赶快确定下来,榆林城好不容易安定,可不能再乱起来。”
高、郗二人还是不说话。
这时候,赵夫人叹了一口气,开口说道“双成、月三,你俩是我看着岳秀一步步提拔起来的,可我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你俩谁干,只怕也干不下去。”
高、郗二人一听,都抬眼望着赵夫人,不明白赵夫人是什么意思。
赵夫人接着说“鲍金叶这贱人,跑的时候,偷走了你大哥留下的积蓄,好几个月的军饷也在里头!你俩接了,且不说以后,只怕马上那些当兵的就没饭吃!”
众人一听大惊,志行忙问“那鲍金叶没说钱去哪了?”
赵夫人说“她说给了鲍贵,可鲍贵被打死了,不知道哪里去了。搜了她身上,也没有。”说完看着众人。
高、郗、李三人面面相觑,他们三人最后围歼鲍贵,但大家都没发现这笔钱呀!
赵夫人看看大家,又叹了口气说“其实,你大哥临走就留了话,说让志行回来。他的意思,是想让志行来接榆林的事。可当时你们都不在场,我之前也就没说这话,怕说了你们也不信。不过现在这个情况,我看还是让志行来干吧,志行的为人你们也清楚,我想他不会亏待你们的。”说完看着李志行。
李志行一听,忙推辞说“嫂子,我跟师兄时间最短,也没什么功劳,我干不合适!还是让三位兄长来干!”
赵夫人却说“志行,我看你不要推辞了,你师兄初到榆林的时候,也有雄心壮志,可后来觉得自己实力不行,便死了心,只想保一方平安,想造福地方,却总不得法。但自你到榆林之后,干了你师兄多少年想干却没干成的事。我相信,由你带着他们仨,比他们自己干强,你们几个觉得呢?”
话说到这里,高、郗二人心里也不得不承认,李志行的能力比他们强,前途也比他们远大多了,跟着李志行,或许真的比自己干强!自己穷的叮当响,又没有什么后台,榆林这地方就算给了自己,自己可能还真守不住。
所以,高双成率先开口,说“嫂子你说得对,我支持志行干!”
郗月三闻言,也说“志行比我们强多了,嫂子你放心,以后志行就是我们的长官,他的话我们都听。”
李福成一听马上说“对,以后志行就是我们的长官,我们都听命令!”,说完直接向志行敬了个军礼,高双成、郗月三随即也向志行敬礼。
志行此时推脱不得,便还了礼,说道“既然嫂子信任,又蒙几位兄长抬举,志行也不再矫情。今日李志行在这里立个誓言,志行以后绝不负了嫂子的信任!另外,只要三位兄长不弃,志行定与三位同患难,共富贵,决不食言!”
于是,榆林大事方定。
李志行命令高、郗、李三人马上整理部队,将鲍贵和童文渊剩下的残兵先收拢起来,分别编入三人麾下。并传令:榆林叛乱全是鲍贵和童文洲、童文渊兄弟三人所为,现在三人皆已被击毙,余者不再追究。
然后以暂代陕北镇守使的名义,发告示安民,替井岳秀发丧,亲自带了高、郗、李三人扶灵,将井岳秀遗体运回关中。
之前,榆林民众本已为井岳秀铸造了铜像,颂扬井师兄的功德,只是井师兄觉得立生祠实在太过,便将铜像又收了起来。此番李志行命令搬出,安放于在榆林正街的长春楼之上,以作纪念,享受祭祀,愿井师兄英灵不朽!
高、郗、李三人及榆林道尹张健,联名保举李志行为陕北镇守使,榆林守备旅旅长。
保举一到西安,陈树藩立刻批准,并加上自己的保举,一起送往中央。他现在正到处拉人手帮忙,一看李志行能取代井岳秀,自然大喜。
既然部队都拥护,地方又一路保举,中央也没有为难,准了。
井师兄镇守榆林多年,地方安定,经济勃发,教育发展,又曾有消弭内蒙分裂的功劳,志行联名地方,向中央为井岳秀请求旌表。中央追赠井师兄为“岳威将军”。
等旌表一下,李志行隆重召开追悼大会。
榆林道尹张健率各级官员出席,还有陕北各界代表,陈树藩派了刘神仙前来,靖国军代表是副总司令张坊、阎锡山派了徐一清和赵戴文做代表,伊克昭盟盟主阿勒坦呼雅克图亲王带了小王爷阿穆尔亲自前来,绥远的蔡成勋竟然也派了他的参谋长王祖棨亲自参加。
追悼会上,志行高度颂扬了井师兄对陕北的各项贡献,表示会继续秉承井师兄的精神,按井师兄生前的各项既定政策,保卫陕北人民的安居乐业,并且让大家过的更好。
会后,志行答谢各方代表。徐一清特意代表阎锡山向志行问好,并请李志行有时间到太原去做客。
李志行马上说“徐老,我和徐致都是您的孙儿辈,也是阎督军的晚辈,您就不说,我也要去拜访,请务必代我向阎督军表示感谢!陕北与山西仅一河之隔,以后需要仰仗督军大人的还有很多。”
徐一清和赵戴文听完都露出了笑容,赵戴文说“督军原本与井旅长交情就很好,这番志行坐镇陕北,想来陕北与山西的关系会更好。”
李志行笑着说“那是自然。”
开完追悼会,李志行召集高、郗、李三人开会,商议原鲍贵团建制的事情。最后决定,保留番号,调驻守神木的张德胜营进驻榆林,将其扩编为团,沿用鲍贵团的番号,张德胜任团长,向虎山任副团长,马上开始扩编。
同时,高、郗、李三团开始扩编。
高双成的骑兵团原有800人,扩编1倍,到1600人,郗月三、李福成的步兵团也由原来的各1200人左右,扩编到各2400人。
高、郗、李三人原本怕志行拆散他们的队伍,现在不但没有拆散,还要扩编,并答应给配备一些强力火器。三人都觉得,自己没有跟错人,从心底迅速向李志行靠拢。
郑玉琨负责兵源,主要从沿黄及三原部队抽调,再以新兵补充沿黄及三原部队。这样,就仍可以保持高、郗、李三团的战斗力。
随后,志行召开了原陕北队伍排及以上军官大会。
在会上,首先宣布,对上次榆林之乱中所有死伤士兵进行抚恤,包括原鲍贵的手下。
鲍贵手下的几个军官眼中含泪,那些死去兄弟的家属,终于有个活路了!
随后,志行宣布补发军饷,并承诺以后永远不会拖欠大家军饷。并声明了4条纪律:第一,以后任何军官不得拖欠士兵军饷。第二,任何军官不得吃空饷。第三,严禁设卡收费。第四、不许欺压百姓。违者严惩!
军官们鼓掌叫好。
李志行接着宣布,所有排以上军官,马上分批进入军官培训团培训,由高、郗、李三个团开始。
榆林初定,李志行离不开,便将第17混成旅旅部由包头迁到了榆林。志行现在是陕北镇守使、榆林守备旅旅长、兼中央陆军第17混成旅旅长。
这个职务很少见,但却机缘巧合,让李志行遇上了。
很快,李志行就开始接见榆林各级官员、拜会社会名流、扩建榆林兵工厂、煤矿,修建大型粮仓、修建榆林与包头之间的公路、兴办教育……
榆林这座边塞军城,眼看就要进入李志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