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琨的招兵非常顺利,原因是李志行之前担心的饥荒真的来了!大家都吃不饱肚子,纷纷来投军。玉琨已经招了6000多人,加上之前招收的3000人,新兵已达9000多人。
乔修远急忙来找志行,让不要再招了,因为新兵加上老兵,已经达到14000多人,这还不算阿善沟战斗中从沿黄和三原调来的1200人,现在人数早已超过北洋一个整编师,不能再招了。
志行要了乔修远编制的扩军计划书,在上面涂涂改改,最后说“再招3000人。”
“正之,人不是越多越好,现在我们连地盘都没有,养不活的。”乔修远劝到。
玉琨也觉得够多了,这么多人,每天光饭钱都是个大数目,还有装备费、薪水、训练费……等等。
李志行听完,拿着表格,趴在桌子上计算,过了一会,抬头说“问题不大,继续招吧。”
乔修远看着李志行的眼神,就像在看一个二百五,急忙拉上玉琨一起劝他。
但李志行却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说服工作。
“你俩看,首先,炮兵要增强,这是杀敌制胜的法宝。其次,骑兵要扩编,这是一把利刃。还有,要设军马处,按新编制,军马要20000多匹,没有专门的机构管是不行的。军医院要抓紧扩编,这是这是战士们负伤后生命的保障。辎重和工兵当然要扩编,我准备买几十辆汽车。我还准备新编一个冲锋营,800人,在战事胶着的时候投入,能起到扭转战局的效果……”
乔修远和郑玉琨两人听得目瞪口呆,玉琨终于忍不住,苦着脸说“哥,这么多人,光增加装备费,就是一个极大的数目……”
李志行却严肃地说“不,我们不能光看到钱的困难,还应该看到我们生存的环境!咱首先说外蒙,现在“红俄”和“白俄”在西部利亚厮杀,时不时就冲到外蒙。西伯利亚还有日本人、其他几个国家的联合军,好几万人呐!万一冲进外蒙,国家要调我们去打,我们这点人打得过吗?……”
话说李志行新编制中只有6000骑兵,怎么就要20000多匹战马?这是因为李志行的骑兵,比国内的任何骑兵都要“豪华”!
他的每个骑兵,每人平均有3匹马!一匹驼物资,一匹骑乘,另一匹间或换乘。并且,用于作战的马几乎只在战斗中使用。
这样,就既保证了骑兵战力的锋芒,又可以保证骑兵的快速行军速度。
而李志行的战马,全是出自阿都沁牧场的优选杂交马。
所以,经过测试,李志行的骑兵可以在连续10天内,保持每天至少80公里的行军速度。
这很了不起了!因为当年让欧洲闻风丧胆的成吉思汗铁骑,速度只不过大约90~95公里每天,其后没人能达到!
而二战时美军的《骑兵操典》规定:骑兵于晴朗的白天,在道路情况良好的情况下行军,每小时行进不超过10公里,每天行进不超过56公里。并且,每行军6天,必须休息一天,因为战马受不了。
李志行的骑兵速度比一般骑兵速度大概快了一半,持久能力大概长了一倍。
而这个速度,大概是步兵的2~3倍。因为步兵“常行军”为时速4-5公里,日行程30-40公里;“急行军”为时速10公里左右;“强行军”为日行50公里以上,此时则需要一昼夜连续行军12小时以上。
乔修远没想到李志行扩兵首先想到的是国家,心中很是感动。
李志行接着说“还有,且不论西边甘肃的乱局,南面陕西的不稳定,就说京畿,这地方离北京太近,北京争权夺利不断,随便哪个大帅,一不高兴,就能派兵把咱灭了!”
“所以,我们要抓紧扩充实力,而且军队装备要比其他人的好,这样战斗力才强!才有可能在外蒙危急的时候,与列强的军队一决高下!才不至于丧权辱国!这本是一个军人的职责……”
李志行的一番话,让乔修远和郑玉琨肃然起敬。
不过乔修远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正之,你要量力而为,我们毕竟还年轻,可以慢慢来。”
李志行展颜一笑,说“瑶圃,没事,我心里有底!钱和军火的事我来考虑,不要担心。”
于是乔修远和郑玉琨两人,便不再争执,按李志行的意思去办了。
李志行则要完成吴佩孚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编制中央空军创建方案。不过他抓了个帮手,他给秦国镛发了个电报,说了此事,请秦国镛帮忙。
秦校长现在被张胡子抢走了飞机,整天待在中央航空处没事干,一见志行的电报就很来劲,马上表示自己可以先写个方案,供李志行参考。
话说这活本来就是秦校长干最合适,但他身上却打着皖系的标签,直奉之战中,南苑的英国飞行员轰炸过直奉两军,吴佩孚并不信任他,眼看就要淡出江湖,这是个留下来的机会!
腾出精力,志行现在可以认真研究军官提升的问题了。枪杆子、印把子,哪一个也不能丢。
一团、二团团长,自然还由志行和玉琨兼任,三团还是小五。
这回,把王冠英从吴克仁手下分出来,单独成立一个团,不过没有炮。没关系,志行准备很快去买!他要给每个炮团配36门大炮,这样,17旅的大炮,比北洋一个师的52门还多20门!
王冠军也提升团长,王冠英、王冠军这兄弟俩不但能力出众,而且对他忠心耿耿。再单独分出一个骑兵团,巴特尔任团长,骑兵里面蒙古人很多,巴特尔能征善战,而且威望挺高。
单独成立一个冲锋营,彪悍的“独眼龙”陈彪任营长,主要配备冲锋枪和手雷。
还有,这一次战斗中,之前收编的土匪非常勇敢,他从里面提升了十几个排长、3个连长,朱拴牢这次也被提升为排长,还有今年招收的保定军校生,在这次战斗洗礼中获得成长……
……
秦校长效率很高,几天后,李志行就收到了他的计划书。
秦国镛的计划大概是利用2年时间,购置轰炸机、战斗机、侦察机教练机等约200架,最终组成3个航空大队,形成对陆军团级单位的毁灭打击能力。同时扩建航空学校、培养人才,在中国大城市间开辟航线……等等,计划很细,秦校长很用心。
志行将计划看了又看,在里面增加了两年之内开辟“北京-库伦”航线,有计划地开始配套航空工业的基础设施,争取8~10年时间中国自己能制造飞机。
另外,他还主动推荐大华航空公司给吴佩孚写一份飞机市场调研书,免费的。
说起大华,他培养的大批卖飞机的,天天在中国奔走,劝军阀们买飞机,不过一架都没卖出去!就连去年欧兰彬励精图治,刚设法搞了一个“大单”,也被直皖战争搅黄了。
什么大单?
原来在秦校长等人的不懈努力下,段祺瑞向英国借了180万英镑,向英国威克斯公司购买100架维梅飞机。
这个是中央和英国人之间的直接交易,大华公司自然不能代理,但经过争取,大华公司提供购买的配合服务,这样下来也能赚十几万大洋。
不过这生意尚未开始就起了大战。英国人是否履约还是个问题。
这次,李志行想试试能不能从吴佩孚这里接点生意。
等计划书完善好,志行决定和乔修远一起去洛阳,面见吴佩孚。吴此时因北京争权夺利太厉害,就先声明自己不当督军,跑到洛阳专心练兵来了。
乔修远则要带上部队编制表,这是两人商议的,一共做了3份,都是假的,第一份是第17旅定员6000人,第二份是9000人,第三份是11000人。此次全带上,视情况将编制报吴佩孚认可,也好获得一些军费和给养。
养这么多人,李志行压力也很大。
不料还没等两人动身,接连来了两个人,第一个便是那个“勇士”----日本人川村利兵卫。
看到川村,李志行满脸微笑,看来自己种的果子已经成熟了!
李志行热情地接待了川村,不料川村一脸哭丧,一见志行就说“李桑,你这次一定要救救我!”,说完就鞠躬。
李志行赶紧将川村扶起,诧异地问“川村君,你这是怎么了?”
川村开始悲愤的讲述他的遭遇……。
原来这个日本人买了汉堂二厂后,将厂子改名为“内外棉第九厂”,这个第九厂,随后遭遇了一系列不幸事件。
首先是员工离职。员工在持续离职,但川村还能应付,他在中国还有好几个厂,他持续调人来,保证第九厂的生产。
稳定生产后,川村为了能尽快收回投资,居然开始降工资。他认为原来的工资太高了,竟然比上海一些纱厂工资还高!陕西地方贫瘠,完全没有必要,所以要降工资,降一半!
那他不怕工人离职吗?他不怕,第九厂工人7、8千,李志行的汉堂一厂根本无法接纳,工人离职了能去哪呢?最后还不得乖乖回来?所以他有恃无恐。
不料工人们很倔强,也不离职,开始罢工。
这要是在上海或青岛,他完全可以借助地方当局的力量镇压罢工。但在三原不行,警察局侯局长一听川村的要求,头摇的像拨浪鼓似的,说汉堂厂的工人他管不了,请川村另请高明。
川村威逼加利诱,也不见效,只好放弃。等川村走后,侯局长骂了一句“呸!你个日本鬼!不在你家岛上好好待着,跑到这里来断老子财路!什么东西!”
至于驻军,根本就不理川村,虽然靖国军里在日本留过学的也有不少,但没人愿意理他,更没人愿意管汉堂的事。
实在没办法,川村自力更生,出动了十几个日本浪人动用武力,但被汉堂的工人们打了个半死,只是没出人命,地方上自然也没人管。
最后,川村屈服了,取消了降工资的决定。
他不能不屈服,这个厂他已经投入很多,现在第九厂可以说对整个“内外棉”都十分重要,所以一定要维持正常生产。
不过没几天,工人们又开始罢工,原因是有日本“那摩温(工头)”打骂、体罚女工。
由于李志行爱护女工的关系,汉堂的传统本是将女工们一个个都捧得像一朵花似的!所以这次更是群情澎湃,工人们冲进了厂里,砸了川村新改造的日式办公室。
川村极度愤怒,但忍气吞声,将肇事的日本人开除,并亲自向工人们道歉,总算正常开工。
不过刚干了几天又停了。这次倒不是工人闹事,而是没棉花了!棉花都被汉堂的人买走了。
他找程名恭理论,程名恭说汉堂准备扩建新厂,要为新厂准备原料。
那你买这么多用的完吗?
程名恭说只怕不够,因为汉堂准备上马20万纱锭的厂子。
川村一听心凉了半截,当时怎么就没签订一条协议,不许李志行再在陕西建厂呢?但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所幸20万纱锭的工厂建设也得好几年,自己先设法生产,占住市场。
“内外棉”本来就是大棉花商,于是他又筹集资金从印度进口棉花,这棉花比陕西的质量好,纺出的棉纱和织出的布匹自然也质量好,可以适度提高价格,即弥补损失又树立品牌。
于是说干就干,川村从外部向三原运棉花。
不过很不幸,这一路并不太平,棉花接连被劫,他甚至花钱雇了刘镇华的部队押送,但劫匪异常凶悍,火力强劲,并且这回不再拉走,直接放火烧。
川村的棉花一点不剩,但给刘镇华部队的钱,一分都不能少。
川村他咒骂着这些中国人,又想找徐树铮帮忙。但不料强大的皖系几天就被打败了,现在不要说他的朋友冈田,就连日本大使在北京都不受待见。
而陕西的督军陈树藩,现在连他见也不见。
总无法正常生产,汉堂的电灯厂却又来要损失费,这可是一笔不小的钱!
川村绝望了,现在只有大日本皇军能解救他,但大日本皇军到不了这里!由于贪心,他犯了孤军深入的大忌,陷入了中国人的汪洋大海。
痛苦的川村最后做出了决定,他要壮士断腕!所以亲自跑到绥远来找李志行,因为别人都买不起这个厂。
“李桑,之前我800万买的厂,现在只要700万!”,其实川村只花了750万,另外加几万元的军火。
志行皱着眉头说“川村君,我很同情你的遭遇。但是,你不了解我的具体情况。我刚打完仗,花了很多钱。你也知道,打起仗来花钱就像流水一样!”
“而且我正在扩军,非常缺钱。”李志行继续皱着眉头说
川村低头沉思了一会,开口说“650万!我只要650万!”
志行摇摇头。
“那么你说,你能出多少钱?”
志行看了看川村,叹了口气说“川村君,看在你上次给了我掷弹筒图纸的份上,我出400万,再多我就拿不出来了。”
川村都快哭了,上前一步,抓住李志行的袖子说“500万!我只要500万!求求你,李桑。不,李将军!求求你!”
志行叹了口气,说“川村君,我是真的没钱了,这400万其实包括了我整个队伍2个月的军饷。为了帮你,只好先欠着兄弟们的。”
川村呆呆的坐了一会,最后一下决心,说“好!李桑,就400万!我希望马上交割。”,他急需要抽出资金去救其他厂,因为汉堂一个厂几乎要把其他好几个厂的血抽干了。
而且,自1920年下半年以来,一战后的第一次经济危机爆发了,日本已被波及,股市狂掉,银行收紧银根,整个“内外棉”已到了危急时刻。
“好的,川村君,你回去后直接找程名恭交割。”
“多谢李桑!”川村对李志行鞠了个躬。
李志行说“不要客气,川村君,我们是朋友,毕竟你曾经帮我拿到了我想到的掷弹筒图纸。”
这图纸志行已经翻拍了一份,连同一具掷弹筒实物运到上海去了,刘利生正在研究。
川村一听,紧张地说“李桑,关于此事,我希望你永远再也不要提起,这种事情在日本是要被杀头的。”
志行说“好!我再也不提此事。”
川村利兵卫起身告辞。
经过此件事情,川村落下了心病。两年后,川村利兵卫咯血身亡。
死得好!这个罪恶的“内外棉”,后来枪杀了工人代表顾正红,引发了“五卅大罢工”,也酿成了“五卅惨案”。
处理完川村的事情,李志行出了一口恶气,他妈的!什么阿猫阿狗都敢来抄老子的老窝,这就是下场!
川村走后,刘神仙来了。
他来是为了探听吴佩孚的虚实。
话说皖系失败,陈树藩没了后台,十分恐慌。他本是皖系“四大金刚”之一,在直皖战争中却没有出力,任凭奉军许兰洲从陕西撤出,借道河南去帮助吴佩孚。此番听说吴佩孚“赦免”了李志行,急忙派刘神仙来打探消息,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有救,毕竟他没打直军。
“哎呀,老哥,师兄若想投诚,只怕不易?”志行说道。
“此话怎讲?”
“他和我不同,他是督军,我只是个小小的旅长。”
“哦……,你说的有道理……。”刘神仙也明白这其中的难处,所以陷入了思考。
不过刘神仙并不甘心。一会,刘神仙又问“志行,你说说,可有什么办法?”
刘神仙现在觉得,李志行其实一点都不傻,先从徐树铮那里捞了个旅长,然后马上洗白,现在摇身一变已经成直军的旅长了,说不定李志行还有别的办法。
“这个么……”李志行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忽然说“也许有一人可以起些作用。”
“谁?”
“胡景翼!”
“啥?胡景翼能起啥作用?他和吴佩孚有旧?”刘神仙诧异地问道。
“老哥,我不是这个意思。你想啊,吴佩孚没有地盘,他现在驻在河南,一定是觊觎陕西。师兄如果愿意让出陕西,自然没事,但若不愿,就一定要抗争。”
刘神仙点点头。
李志行继续说道“那么怎么抗争?首先说军事,靖国军目前面临分崩离析,但尚有上万人的力量,于右任把控不住,但胡景翼可以!所以可以把胡景翼放了,让他去整合靖国军帮助师兄。二是政治,这一点胡景翼也有作用。胡本就是民军,可以代表陕西民意,让他们提出陕人治陕。吴佩孚纵有图陕之心,只怕也插不进来。”
刘神仙高兴地说“志行,此言大善!你和我一起去说服树藩。”
“也好,这既是师兄的事情,也是陕西的事情,我义不容辞!”
于是志行、乔修远便与刘神仙结伴,去了西安。
等到了西安,志行将自己的想法给陈树藩一说,陈若有所思。刘神仙则极力劝说,因为现在实在没有什么好办法。
最后陈树藩答应下来,请志行去给胡景翼说。
胡景翼此时已被陈树藩关了大约两年。好在胡景翼心态好,每日练拳、学习,但由于身处斗室,地方有限,难免又胖了不少。
胡景翼一见李志行前来,自然喜出望外,又见志行已经肩扛将星,就高兴地问志行的情况。
志行说“景翼哥,且不忙说我,我这番想救你出去。”,然后便将之前的事情说了一遍。
胡景翼听完沉思良久,说“好,就听你的。”
靖国军的情况胡也了解,目前已无力与陈树藩为敌,至于是不是要联陈抗吴,他本就无此打算,还是志行说的那话“先出去再说。”
于是志行辞别胡景翼及陈树藩,到三原找靖国军将领商议。
对于志行的想法,大家都同意。
但为了防止落下失信的名声,议定派出以田玉洁为代表的谈判队与陈树藩谈判,无论陈提什么要求,都由田玉洁一人答应下来,其他人不要说话。
一切议定,双方谈判。
陈的所有要求,田玉洁都一口答应,胡景翼顺利返回三原。
当晚,李志行在三原新城大宴宾客,一者庆祝胡景翼回归,二则庆祝重得汉堂二厂,三是庆祝李志行已经稳稳当当成了中央第17混成旅少将旅长。
汉堂新城灯火辉煌,鞭炮声此起彼伏,比过年还热闹!
李志行已经两年没回来了,胡景翼也被关了两年多,两人一出现在汉堂新城,立刻被靖国军将士和汉堂的工人围住,人群中疯狂地大喊着“胡司令”、“李先生”,很多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有靖国军将士,也有汉堂的工人。
人群簇拥着两人来到汉堂新城的广场,志行在这里摆了整整200桌酒席,招待靖国军的将士和汉堂的工人。酒席是流水席,他要大宴3天,来者不拒!
胡景翼和李志行两人对大家敬酒。
志行带了乔修远,到汉堂工人的桌前,这里有曾经被日本人欺负的女工,有团结罢工的工人,有一直坚决保护大家的沿黄剿匪军队的士兵,还有一直在与日本人斗争的隐蔽武装人员……。
志行看着大家,默默地说了一句“辛苦你们了!”。千言万语,都在这一句话中。
那些坚强的人们再也忍不住,泪水直直的淌了下来,但大家都赶紧用衣袖擦干眼泪,大声说“和李先生在一起,不辛苦!”。但说着话,又有人掉下了眼泪。
那个被日本人欺负的女工此时再也忍不住,一把抱住李志行,哭着喊“李先生,你再也不要离开我们!”,其他女工一看,也都冲了上来,抱着李志行哭着喊“你再也不要离开我们!”。
两年不见,这些都是李志行的兄弟姐妹,为了自己的筹划,受了不少苦,所以李志行也流下了泪水,他说“我一直都在你们身边,我不管走到哪里,都一直记挂着你们!……”,一旁的男工们也在默默流泪。
乔修远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心里感叹:李志行在这里的威望太高了!这里的人们,简直将李志行看做自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