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次东征返京以来,世民虽主动回避过问政事,极少在政事堂露面,然“天策上将”职分“总摄戎机”,“尚书令”又是六部长官,兵部接报前线告急文书,不敢怠慢,赶紧传报秦王得知。
秦王李世民接报,既是焦急,又觉沮丧!上次洺水一役,让刘黑闼侥幸逃脱,世民料定必有后患!且父皇急令他班师,山东一带未及安抚,民心不稳,结果这么快刘黑闼便死灰复燃。
世民将前线急报上奏父皇。前次东征,父皇两次突然召他回京,个中缘由他岂能不明白?因而此番他也无心请战了,但凭父皇圣意独断。
朝堂之上,武德皇帝对群臣道:“刘黑闼不过一乡间莽夫,胜我唐军,也是一时取巧罢了。秦王常年在外征战,为我大唐出生入死,劳苦功高,如今该好好歇息歇息。此战无需秦王出战,也能平叛。”
传旨以淮阳王李道玄为河北道行军总管,与行台民部尚书史万宝协同讨贼,率五万人马迅速讨灭叛乱,扭转局势。又传旨令镇守洛阳的陕东道大行台兵部尚书、勋国公殷开山领洛阳兵马出为偏师,策应主力作战。
李道玄是武德堂侄,自小勇武过人,性情敦厚。他曾从二哥秦王世民讨伐刘武周和东征洛阳,洛阳之役后,出任洛州总管留镇洛阳。前几日已接圣命召他入京述职。今见圣上召他入京,竟是委以如此重任,半是惊喜,半是惶恐,连忙谢恩受命。
散朝之后,道玄忍不住追上二哥秦王,兴奋地说:“没想到我也能像二哥一样,被陛下委以如此重任!”
世民见他十分欢喜,勉强笑着鼓励他:“贤弟自幼习武,聪慧多智,随我几次上阵杀敌,也是一马当先,就连你那战阵之上临时拜来的师父屈突老将军,都当我面夸你是可造之材,假以时日,定能做个统兵将帅。为兄在京师等着贤弟凯旋!”
道玄看出来二哥眼神中的忧悒之色,不由问道:“二哥不会因我抢了你这统帅之位而气恼吧?要不我去求陛下收回成命,还是由二哥挂帅更好,小弟跟随二哥做一帐前先锋,冲锋陷阵就好!”道玄一向崇仰、敬慕二哥,二哥在他心里是“神”一般的存在,他不想为了一个统帅之位与二哥闹别扭。
世民抬手朝他肩头擂了一拳:“臭小子!胡说什么呢?二哥是这等心胸狭隘之人吗?”
道玄咧嘴一笑道:“我就知道二哥最是大度,不会因此生气的。只是,见你不悦,我还以为……”
世民正色道:“道玄,此一役关系重大,绝非儿戏。刘黑闼此人,骁勇而多谋,是个比窦建德更难对付的敌人。切记不可轻敌!遇事要多思多想,身为三军统帅,要有临机果断之定力,更要沉着、冷静,任何时候都不能着慌。”
道玄听着世民如此叮嘱,不觉有些底气不足地问:“二哥,你觉得我能行吗?”
世民哭笑不得,言道:“身为统帅,若要取胜,首先得自己有必胜信心才行!”
“可别人说我年纪太轻……”
“那又如何?陛下晋阳起兵时,二哥与你现在一样大,不也已经独当一面,领军杀敌了吗?”
道玄道:“有二哥这句话,我便有信心了。二哥就等着我凯旋吧。”说着向世民抱拳一礼。世民朝他点点头,又嘱道:“千万记得我刚才跟你说的话。”
“二哥教诲,小弟一定牢记在心!”
世民看着道玄离去的背影,心头的忧虑却是半分未减。
且说突厥颉利可汗,闻留在长安的突厥探马传讯,说唐帝李渊任命淮阳王李道玄为帅,统领讨伐刘黑闼军务。唐廷内部,由于太子与秦王之争,“天策上将”秦王李世民疑似遭唐帝李渊冷遇,渐被雪藏。李世民淡出朝廷政务,浸淫“文学馆”与诸学士研究典籍诗词唱和。唐廷现由太子李建成监理朝政。
突厥原本坐观中原诸侯争霸,居中煽风点火,试图趁乱从中渔利,岂料前后扶植的刘武周、苑君璋、梁师都等人皆不是李唐对手,眼看着唐王朝就要一统中原,颉利可汗不愿坐视李唐一家独大,这回不但借兵给刘黑闼,听闻唐家兄弟不和,陷于内斗,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召左右心腹商议。
颉利可汗道:“中原最令我突厥人忌惮者,就是唐廷秦王李世民,此人能征惯战,不出五年即横扫中原,击败各路诸侯,实为我突厥之劲敌!然今闻唐主猜忌李世民势大,有意雪藏,此为我等进击中原之良机!”
其余突厥权贵们惦记中原的子女玉帛,纷纷附和。加之可贺敦隋义成公主一心为隋杨复国,极力撺掇,颉利可汗终于决定亲自出马。
武德五年八月,趁着刘黑闼在河北反击唐军得手,颉利可汗动员举国之兵,对唐王朝发动大规模入侵。颉利可汗亲率十五万主力军,自雁门南下,突厥铁骑横冲直撞,攻并州,略介休,穿越雀鼠谷,兵锋直指晋州。另遣偏师进犯灵州、原州等地。
突厥发举国之兵来犯中原,关中震骇!武德皇帝急召文武群臣计议。
太常卿郑元璹建议:“中原久历战事,国库空虚。且河北刘黑闼未定。若此时与突厥大战,恐于我朝不利,且双方结怨日深,不如和谈为上。”
此前秦王兵围洛阳时,唐王朝这位杰出的外交家郑元璹出使突厥,结果遇上处罗可汗酒席宴间暴亡,可贺敦隋义成公主和新即位的颉利可汗指郑元璹等人有谋害处罗可汗嫌疑,将其扣留突厥一年多,后来好不容易李渊又送厚礼,与突厥缓和关系,郑元璹等人才得以回到长安。
中书令封德彝主张:“突厥恃犬羊之众,有轻中国之意,若不战而和,示之以弱,明年将复来。臣愚见以为,不如先击之,既胜而后议和,则恩威并用,令其有所忌惮。”
武德也认为如若不能震慑突厥,则和谈不会长久。面对突厥大军来势汹涌,武德不得不再次祭出他手上最锋利的一柄利剑——大唐天策上将、秦王李世民。武德传旨,命秦王世民出蒲州道,迎战突厥主力;又遣太子建成出豳州道,对付突厥偏师。
李世民受命后,率唐军至蒲州一线布防,阻挡突厥南下步伐。
游牧民族的突厥人,最为推崇武勇善战之勇士,秦王李世民的赫赫威名,突厥诸部落中无人不晓,威望极高,突厥武士大都很佩服中原这位能征善战的传奇英雄,不愿与秦王作战。听闻秦王亲自领军前来,顿时军心摇动。
唐军孤守后方、被突厥主力绕过的并州、汾州守军闻天策上将、秦王率军来援,也大受鼓舞!相应出兵攻击突厥军后方,取得局部胜利——
并州总管、襄邑王李神符与突厥战于汾水东,败之,斩首五百级,虏其马二千匹;汾州刺史萧顗反击大破突厥,斩首五千余级。
李渊闻前线取得局部胜利,又派遣太常卿郑元璹前去突厥营中和谈,双管齐下。
郑元璹见到颉利可汗,先责其背约来犯,又劝说道:“唐与突厥,风俗不同,突厥虽得唐地,不能居之。今虏掠所得,皆入可汗部下囊中,与可汗有何益?不如还师,两国修好,可汗无跋涉之劳,坐受金宝,皆入可汗府库。何必弃兄弟积年之欢,而结子孙无穷之怨?”
此时颉利可汗也忌惮大唐秦王,按兵不动,竭力避免与秦王交战。他听郑元璹一番劝说,权衡利弊,终于决定退兵。
自然,武德天子少不了一番厚礼安抚。
武德诏命秦王世民、太子建成回师长安。这边突厥的威胁刚刚解除,河北战场却传来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