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树铮给李志行规定的行军路线,是从陕北进入绥远,经包头再往丰镇,从丰镇坐火车前往张家口。徐正坐镇张家口,独立团到那里后,听从进一步安排。
绥远都统蔡成勋是直系将领,此番志行的人马受皖系的徐树铮调动过境,必须严格按照行军路线,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摩擦。
经过几日行军,志行的部队刚过包头,却接到徐树铮的命令,让部队暂退往包头驻扎,等待命令。
志行不明所以,但也只能执行命令,带队伍退入包头。
此时的包头,连个县都不是,只叫包头镇,归萨拉齐县管理,位置在现在包头市的东河区。
因为与草原生意往来繁荣,所以包头镇驻军1个连,驻军规格相当于一个县,但总共也就100多人,几十杆枪。志行大军去而复返,惊得驻军的马连长亲自前来问。
志行不愿扰民,命令队伍在镇外择地扎营,让马连长不要惊慌,称自己只是按照命令暂住。
随后,志行联络乔修远。乔跟随徐树铮一起在张家口,他要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料直到2天后,乔修远才回复消息。一看消息,乔修远竟然已经进入了库伦城!
原来,褚其祥领兵在叨林与谢苗诺夫和富升阿对垒,二匪各有不到2000人的力量,急切间不能突破。徐树铮以外蒙疆域尚大,不愿在此过于消耗部队,所以便想到了用计。
却说谢苗诺夫和富升阿两个,一个是俄国人,一个是蒙古人,背后的主子却都是日本人,两人又实力相当,所以经常在日本主子那里争风吃醋,闹得不可开交。
徐树铮早在外蒙设了情报人员,所以这些情况徐都掌握,还探听到:二匪近半月以来,就刚进行过一次火并,幸亏日本人出面调停,才没有两败俱伤,如今势同水火。
于是徐树铮写了两封信,信的内容大同小异,均表示很欣慰对方能够合作,政府正需要团结你的力量,日后也要依靠你治理蒙古,并表示自己愿意帮助这一方除去另一方,动手地点选在叨林城外某地。
信虽平常,却被徐树铮派人故意将信分别送错,将写将给富升阿的信送给了谢米诺夫,同时将写给谢米诺夫的信送给了富升阿,假装送错了。
富升阿和谢米诺夫本就不睦,见到信后火冒三丈,哪里顾得上细究。第二天,两队人马在叨林城外遭遇,霎时间,枪声大作,直战至中午,双方死伤惨重。
打了很长时间,两个匪首才醒过神来,急忙率残部各自向外冲。
但为时已晚,徐树铮早已命褚其祥率军守在外围,一见匪军冲出,即命机枪扫射。半个多小时后,两部匪军即彻底溃散。
经此一战,往库伦一路再无强敌。
富升阿和谢米诺夫失败的同时,徐又电令原在外蒙的高在田团主动出击。俄国人措不及防,高团数日便占领了中俄交界的买卖城(今恰克图)。
然后,徐率领随员,并携带大批准备馈赠外蒙王公活佛的贵重礼品、洋货分乘15辆汽车,从张家口出发,直向库伦急进。
一路上,徐树铮故意炫耀武力,将部队所有的冲锋枪拿出来,让士兵装备,故意露在车外,外蒙见者无不受到震慑。
徐树挣已下决心,要做左宗棠第二,为国家收复外蒙。途中赋诗一首:
冲寒才觉铁衣轻,莫负荒沙万里行,
是月是霜惟马嘶,疑风疑雨听鸡鸣。
中原鼎沸谁孤愤,大海回澜作夜声,
好拂毡车趁遥曙,沉沉闾阁渐清明。
29日,徐树铮兵不血刃,率部进入外蒙首府库伦。
既然徐树铮的部队已经占领库伦,再调李志行的一团人马入蒙似已无必要,所以便令志行的部队在包头暂驻。
志行本为报国,结果徐树铮巧使妙计,神速进入库伦,想来外蒙大事可定,志行不再担心,便遵照命令,在包头驻扎下来。
包头,是蒙语“包克图”的简称,意思是“有鹿的地方”。其北靠大青山,南临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要道之一。
康熙年间,有汉人肩挑小贩前来包头贸易,而后陆续有汉人来此地垦荒、经商,包头工商业随之发展起来。
到了清代道光年间,托县河口镇码头被大水淹没,包头南海子码头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新的货物周转中心。从此,包头成为西北的商业重镇,有“水旱码头”之称。
包头是依靠汉蒙贸易发展起来的,商业非常繁荣,有名的山西乔家,就是从包头贸易开始发家的。乔致庸的先祖乔贵发,乾隆年间就在包头开设了“广盛公”,后改名“复盛公”,生意很大,所以又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
几天后,包头驻军的马连长,又协同当地最高政府长官钱镇长,一起来拜见志行,一者探听虚实,二者联络关系。
两人一进军营,见李志行军威雄壮,暗自震惊。
及至见到志行,志行还是前番对马连长的一番说辞,说自己只是奉命暂住,一有命令立刻开拔。马连长便不再说什么。
这钱镇长倒是个识趣的人,懂得“劳军”,给军队送来十几只羊来。虽说这十几只羊,连志行的部队塞牙缝都不够,但志行还是表示了感谢。
待二人走后,志行吩咐再去买上几百只羊回来,索性让队伍打打牙祭。
所以,前几天还准备抛头颅、洒热血的一众好汉,仗还没打,倒先饱餐了草原肥羊,军营里一片欢声笑语。
大块地吃着香喷喷的羊肉,大家更觉得:团长的话就是有道理!蒙古有数不尽的肥羊,这么好的地方外国人想占?休想!
不料,部队一顿就吃了几百只羊的这件事,打动了钱镇长。
包头经商之风盛行,这位钱镇长就是个有心人,他暗想:这么大队伍,每天消耗就是个大数目,如果能做上点生意,岂不是能大赚一笔?
所以,第二天,钱镇长又来了。
他请志行参观包头,想先拉关系。
左来无事,志行安排好部队训练,便带了几个人,随钱镇长一起去逛逛。
走到街上,只见店铺林立,汉蒙行人穿织,看得志行不禁点头。
钱镇长非常得意,如数家珍地将包头的情况向志行一一介绍。
原来,此时的包头虽然还是个镇,但总人口已达到4、5万人,大小店铺上千家,形成陆陈(缸坊)、蒙古、皮毛等“九行”及忠义、绒机、鲁班等“十六社”。光有实力的票号,就有十几家。常年有几千匹骆驼在这里搞运输,黄河上来往的木船、皮筏每天就有几百艘。
另外,包头的毛皮生意尤其兴旺。据统计,有俄、英、日、德等14家洋行在这里开办皮毛生意。
前两年由于欧战的原因,毛皮生意一度回落,但战争结束后迅速回升。
据钱镇长说,每年光毛皮的交易额,就超过1000万大洋!
“每年1000万大洋?”李志行皱了皱眉头,他不太相信。
钱镇长却打着包票说“只多不少,以后等火车通到这里,估计还会增加!”
“这里要通火车?”李志行惊讶地问道。
“对呀,您不知道?现在已经修到丰镇以西了,估计一两年,就能到包头。”钱镇长得意洋洋地说道。
参观完后,钱镇长又请志行在包头最好的馆子吃饭。其间,钱镇长“无意”间说起自己有个粮食行。
志行闻弦歌而知雅意,于是笑着说道“我与钱镇长一见如故,部队在此,麻烦了你不少。这样,驻军期间,我部队的粮食就先从你的粮行购买。”
钱镇长闻言大喜,立刻对志行亲热的不得了,表示志行在此,若有什么他能帮上忙的,请尽管开口。
等志行回到军营,立刻给赵琦发电,让他尽快来一趟。
原来,今天钱镇长的一番话让李志行动了心,这包头是一块“膏腴之地”呀!他想在这里做生意。
可现在正带着队伍准备打仗呢?没关系,打仗和做生意两不误,志行原本就是个生意人。
钱镇长在志行身上大赚了一笔,那个马连长就闷闷不乐,他也想捞点,但粮食已经被钱镇长先供应了,他想来想去,只好供应蔬菜。
于是找到志行,奉承一番,最后说出目的。
志行却不让他“卖菜”,让他“卖羊”给军队,说“卖羊”更赚钱!
马连长自然十分感激,他对志行本有戒心,这番一看,挺好打交道的,便放下心来。
志行为啥不买马连长的菜?因为他怕时间一久,马连长根据蔬菜供应量判断出部队的人数。买羊则断断续续,有多有少,别人不好判断。
买粮其实也一样,按志行的叮嘱,管后勤的陈希洛也有时多买、有时少买,以求保密。
至于士兵,基本也不让出军营。
队伍在包头已经驻扎了7、8日,始终不见徐树铮的命令来,志行便又向乔修远发电询问。
乔修远回电说,徐树铮目前已经稳定外蒙局势,正在设法促成“撤治”,估计一时半会,不会调志行的部队入蒙,让志行稍安勿躁,就驻在包头等命令。
这可真是的!志行只好每天练兵。
士兵们每天训练,兼饱餐羊肉。
过了几天,赵琦到了,志行便与之商议在包头做生意的事。
赵琦之前就准备在包头做生意,但那时正赶上毛皮生意回落,便放下了,现在毛皮生意复兴,自然想干。
不过这次不仅要做毛皮买卖,还要做毛皮加工。因为志行发现,整个包头的毛皮加工,都在大量使用劣质脱毛剂,造成毛皮严重贬值。
脱毛剂是啥?就是硫化碱,这玩意榆林可以造。榆林碱厂产芒硝,而将芒硝与煤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煅烧,就能得到硫化碱,质量肯定比现在大家用的好。
还有,也可以开布店、铁器铺、炭铺……等。
志行与赵琦一商议,发现其实可以做的生意很多。李志行想了想,就给三原打了个电报。他让陈佳伦去交通部打听包头铁路的消息,包括工期、线路等。
没错,李志行这个不要脸的,又想在包头搞房地产。
这又是一个一揽子开发计划!赵琦领会了李志行的精神后,急急赶回三原,与程名恭几个研究去了。
李志行让程名恭组织此事,并将事情告知了桂萌生。
萌生现在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因为根据志行的指令,萌生开始退出纱厂股份套现,然后再兑换成黄金和美元。
这个工作异常艰巨!志行规定,在1920年年底前,必须完成此项工作!虽说还有1年时间,但汉堂投出去的资本实在太大,算起来时间还是非常紧张的。
要说退股套现其实很容易,因为现在纺织业行情正旺,以股本2~3倍左右的价钱套现,很多纱厂都乐于接受,他们正巴不得让你退出呢!但兑换黄金和美元,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数额太大!
所以,桂萌生抽调了汉堂大批的人力进行此项工作,并紧急在天津、武汉、广州开设了3家银行。
关于兑换黄金,上海虽是中国第一大黄金交易市场,却也不能汉堂满足要求。因为市场上还有其他国家的客户,在一起抢这些黄金。
这就是萌生在天津、武汉、广州设立银行的原因。其中,天津是中国北方的黄金交易中心,天津的银行的设立,对黄金兑换有很大帮助。
美元也是如此,因为美元本就是外币,不可能在中国市场投放太多,所以萌生又通过美国花旗、美国美丰、美国运通、英国汇丰、英国麦加利等不少外国银行,在美国设立了几个特别账户,以要购买机器为由,将巨额大洋打入这些银行,要求以美元形式存在账户上。
这样,事实上美元兑换主要是在美国实现的,压力要小得多。
桂萌生每天指挥各路人马,穿梭在很多城市,忙得都快冒烟了。但收到志行的电报后,萌生还是很高兴:他没想到,志行哥在带兵打仗的路上,还能留出精力来做生意!这说明,志行哥一直有一颗愿意赚钱的心,还不舍得让自己一个人战斗!所以就高兴地告诉志行,他一定抽时间过问此事。
话说李志行为什么要退出纺织业呢?
因为中国近代纺织业的崛起是因为一战的爆发,现在一战已经结束,列强们必然重返中国市场,到时候纺织行业必定面临残酷的竞争,志行要趁早退出。
但他仍决定保留了陕西的纱厂,因为这里有原料和市场的天然优势,市场竞争力很强。
那像王祥生、荣宗敬那些人怎么办?
志行自然不会再去提醒他们。一者,列强来华,民族纺织业也不是没有一搏之力。事实上,由于志行的投资效应,中国纺织行业已经强壮了很多,例如荣宗敬,已经建了好几个纺织厂,外国人想要打败他也难。
再者,比起当初的投入,他们赚的钱早就不知翻了几个跟斗,万一不利,就算赔点怕什么?
至于李志行,因为还有很多大事要做,不愿与那些外国人在纺织业上纠缠、耗精力罢了。
……
徐树铮似乎已经忘记了李志行的队伍,他正在库伦大刀阔斧地实施自己的理想。
徐树铮进入库伦后,发现活佛根本不想放弃自治,只想借中国的军队对抗那些对自己权利的威胁。
哪有那么好的事?徐树铮可不是手无寸柄的陈士可!
于是徐树铮立刻决定放弃陈之前的怀柔政策,将陈之前提出的“外蒙善后条例”六十三条取消,打算以强硬手段实现外蒙撤治。
原因是,徐认为外蒙撤治问题其实是中俄实力的较量,没有必要顾及蒙方的要求,应趁俄国内乱,尚无统一政府,立刻以强力手段实现撤治!然后开发蒙古,给外蒙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样,国家对外蒙统治就会巩固。
于是,徐于11月1日致电北京,详细陈述了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对陈士可的善后条例草案持完全反对的态度,指责其有“七不可”。
陈士可之前的办法,是抓住王公,答应王公的条件,依靠王公实现撤治。
徐则认为,王公的目的在于恢复前清旧制,从活佛手里夺权,只不过想把“活佛政治”变为“王公政治”罢了,于国家无益。他想毕其功于一役,一举将内蒙实权收回来。
与陈士可相比,徐树铮现在显然是一个“革命者”!
可徐树铮想“革命”也不容易,因为北京有人给他使绊子。
是谁这么大胆?敢捋小扇子的老虎须!
嘿,是皖系大佬靳云鹏!靳与徐本同是段祺瑞的股肱,但为争权夺利,闹得势同水火。
此时靳正担任北京政府总理,对徐收复外蒙之事,一直掣肘。先前,靳曾专电陈士可,表示外蒙的事情陈说了算,徐树铮只负责军事。这番靳又强调此点,让徐树铮做陈的助手。
徐本就强势,如今远在边陲,重兵在手,陈士可自不在话下,靳云鹏的话他也懒得去听。于是徐仍按他的风格,采用了快刀斩乱麻的方法。
具体就是,首先分化喇嘛高层,然后采用武力威胁。
徐树铮从喇嘛中的高层----自治政府总理兼内务总长,巴特玛多尔济身上打开了缺口。
这个巴特玛多尔济,资历十分深厚,但却只被哲布尊丹巴封了个王,其他很多地位低于他的,却封了亲王,所以心有不满,算是一个有裂缝的鸡蛋。
对于巴特玛多尔济要求封亲王的要求,徐树铮一口答应。
于是,巴特玛多尔济做通了许多上层喇嘛的工作,又去劝哲布尊丹巴,这位活佛却仍旧坚持。
一怒之下,徐树铮威胁要采取武力,而且要将哲布尊丹巴押解北京。
活佛这下终于怕了,11月17日,外蒙政府决定接受撤治。11月22日,北京中央政府以大总统令,正式颁布外蒙撤治。
至此,收复外蒙成功,徐树铮达到了一生荣誉的顶点。
11日24日,北京政府外交部照会旧俄驻华公使库达摄夫,声明“外蒙现己取消自治,所有前订中俄蒙条约及俄蒙商约,并中俄声明文件立即停止效力。”
徐树挣离开库伦回京复命。徐抵京后,说服中央采用自己的治蒙方略,调陈士可为豫威将军,外蒙一切事宜以徐负责。
中央任徐为册封专使,徐又返库伦,代表中央,册封哲布尊丹巴为“外蒙古翔善辅化博克多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汗”。册封之后,徐树铮即接管外蒙官府各署。
至此,外蒙撤治一事,算是大功告成。
消息传到包头,李志行组织大家开展庆祝大会,又吃了不少羊肉……。
外蒙已经完全收复,但徐树铮并未下令让李志行的部队返回,只是在几日后,派了一位林将军,带了嘉奖令和3万两银票前来慰问。
这位林将军在军营里转了转,对大家说了一些勉励的话,然后将嘉奖令和银票给了志行,便回去了。也未说让志行什么时候撤军。
又过了几日,乔修远来了一封密电。志行看后,思索一番,然后便决定安心驻扎下来。
乔修远的密电讲的啥?其中主要内容是“……徐或有意留你于绥西,可静观事态……”,意思是徐树铮有心让他在绥西发展,但事情能不能成还得看机会。
志行觉得,这也许是徐对自己主动请缨的奖赏,也许是想让自己先给皖系占一块地盘。不管哪种?先驻下来再说,毕竟这是一块膏腴之地。
于是,志行便开始专心推行他的包头开发计划。
而绥远都统蔡成勋,居然也没过问此事。也许是因为徐树铮的荣誉现在如日中天,也许有别的原因,反正是没有过问。
……
志行现在在包头大兴土木,不过在包头的众多东家眼里,李志行就像个傻子!
为啥?话说要开店,房子却不建在集市上,而是离闹市好一大截,还盖个没完!你那里盖好房子就有人去了?莫不成你那几个铺子,比这边上千家铺子还有吸引力?这些精明的山西客商看得直摇头。
有个别愿意思考的,想着李志行怎么也是陕西有名的大生意人,不至于这么蠢吧?莫不是在等铁路?自己要不要去跟一把?
但也只是想想,很快就放弃了。
因为铁路现在才到丰镇,到这里还有好几百里路呢!最终能不能修来,还是个问题!谁有闲钱在那等着?
其实就算他们想来,只怕也来不了了,因为志行得到了铁路线的图纸,将火车站附近的地几乎已经买光了。
汉堂的大批人员络绎不绝的往来于陕西、包头。
志行经常带着他们到现场查看,有时也站在高原上,极目远舒,壮怀千古。哈哈,大野吾方蛰,塞北鹿正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