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
书名:抗战之西北尘梦 作者:苏对月 本章字数:6929字 发布时间:2022-12-27

赵琦组织的“剿匪展览会”,选在榆林城最热闹的万佛楼附近,已经搞了好几天,天天观者如潮。

李志行穿了长衫,戴上墨镜,也带了刘绣娘和燕子去看展览。

他本不欲带燕子,怕孩子看了这些害怕。

但燕子却说“志行,我不害怕。要饭的时候,我见过很多死人。有一次,我在野地里睡觉,来了几只野狗,我赶快爬上了树,野狗就拖了一个死人在树下吃……”

志行叹了口气,便带上了这孩子。

到了现场,只见两条绳子将街道中间围出很长的一块空地,地上摆满了各种展览品,展品旁边配着文字。绳子外有6个士兵在站岗,绳子里面的一个高台上,有几个现身说法的受害者和“前土匪”。

参观的民众人山人海,外面有不少警察在维持秩序。

高台上,一个受害者正在声泪俱下的讲述自己的遭遇“……,狗日的小白狼,进了我家,先让我给他们喂马,让我媳妇给他们擀面吃。吃完之后,就把我媳妇在厨房里糟蹋,我听到响动,拿了一把镰刀就往里冲,被狗日的小白狼一枪打在胸口,昏死过去。”

“醒来后,发现我媳妇已经死在厨房里,身上插着我家厨房里的刀,我大的尸体倒在窑洞的炕边上,头被砍掉了,后来我在水窖里发现了我大的头。最后在被子后面,找到了我的娃,估计是被我大藏到了被子后面,土匪没有发现,才留了一条命……”

“我恨死了狗日的小白狼,恨不得生吃了他的肉!后来井大人派兵给我报了仇,把狗日的小白狼的头挂在了城门上,我每天都要用石头去砸,……可怜我的孩子还在吃奶,没有了娘……”

围观的人听得惊恐、愤怒,而又悲痛。

这时,人群中有一个穿着学生装的年轻人,举起手来大喊“打到一切土匪,拥护井大人!李营长是剿匪英雄!”

人群立刻被点燃起来,跟着一起喊“打到一切土匪,拥护井大人!李营长是剿匪英雄!”

旁边有个人,急忙提醒那学生说“听说李东家现在已经是团长了。”

那名学生又举起手喊道“李团长是剿匪英雄!”

人群又跟着喊“李团长是剿匪英雄!”

……

李志行看了一会,问赵琦“这几个受害者,你是怎么安排的?”

赵琦回答“我把他们都安排进了汉堂的生意里,让他们生活都有个依靠。”

志行点点头,不再说话,就往回走。

路上,燕子瞪大眼睛问“志行,他们说你是英雄?”

李志行看了看燕子,说“能为民众做事,你就是英雄。”

不料燕子接着又说“可我前几天在街上,听人说你是屠夫?”

李志行不禁顿了一下,然后说“你记住,民众是易变的,关键在于引导。”

“怎么引导?”

李志行摸了一下燕子的头,笑笑说“你还太小,多学习,以后就知道了。”

……

不少老百姓们之前只是听过土匪的残忍,但这次终于见到了实物,每一件都吓得善良的人们禁不住颤抖。受害者和“前土匪”们现场讲述的很多可怕故事,让大家真真切切地认识到了土匪有多么危险、多么残忍!这次李东家剿匪,才是真正救了大家!

之前因惧怕李志行“屠夫”之名,从心里排斥汉堂生意的人们,这番又觉得到,应该赶快到汉堂的店铺里买点东西,这样心里才安稳。若实在没啥买的,就到汉堂的饭店里去吃一顿。只有这样,才觉得对得起拯救了大家的李东家。

李志行说的没错,民众需要引导和教育。

……

郑玉琨兴冲冲地回来,大声说“赵琦干得真不错!自从展览开始后,每天都有大量的年轻人来报名参军,还有不少学生!”

新兵招收由玉琨总负责,因为缺口太大,玉琨一度比较发愁,但现在状况得到了改观。先是草原上来了不少牧民,要求加入李志行的队伍,而后榆林民众又被发动起来,三原那边自不必说,那里是李志行最坚定的兵源地……

志行笑着说“好!我们的名声出去了,以后招兵就不是难事。但你需要注意,一定要把控好兵源的素质。”

“哥,没问题,抽鸦片的坚决不要!尽量招点有文化的。”玉琨爽快地回答。

其实,郑玉琨这家伙喜欢招“笨蛋”。他觉得“笨蛋”当兵好指挥,肯卖命。好在李志行的兵源大部分来自三原,志行已经在那里搞了几年扫盲活动,素质相对较好。

“嗯,那就好。”志行心里在想另一件大事。

啥大事?那就是军火!他对部队的目标是一群狼,现在却由于缺少军火,这群狼显得瘦骨嶙峋的。

志行已经给上海去过电报,问法兰奇等人的情况。不过,法兰奇还没有回来。

李志行在想,实在不行就让迈克搞,搞一点是一点。还有,除了迈克,还能不能找到别的途径呢?

志行正在想着军火的事,忽然卫兵报告说井岳秀请他过府议事。志行急忙过去。

一进客厅,却发现井岳秀正在跟一个身着长衫的人谈话,此人大约30来岁,上唇留着两撇浓厚的胡子,神态比较儒雅。

井岳秀满面春风,一见志行进来,就大声说“志行,来来来!这位是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先生,榆林文人的翘楚。秉诚,这个就是李志行李团长,我手下的一员猛将!哈哈哈!”

杜斌丞起立欠身,笑着说“翘楚杜某自不敢当。不过今日一见李团长,果然雄姿英发,卓尔不凡!”

李志行连忙敬了个礼,说“谢杜校长夸奖!十分有幸认识杜校长。”

随后一谈,却是杜斌丞觉得那个“剿匪展览会”不错,建议不要光在榆林搞,应该到陕北各县区巡回展览,一者可以震慑宵小,二者可以教化民众,认为这是个杜绝陕北匪患的好方法。

杜斌丞在榆林文人中地位很高,平时很少到井府来。这番主动前来,对井岳秀的文治武功大加夸赞,又提了个好建议,井岳秀自然高兴,不过此事却要问过志行,因为这展览会是他搞的。

这事简单,马上安排。

杜斌丞的事情就算办完了。但今天井岳秀心情实在好,还要留杜斌丞吃饭,志行作陪。

宴席上,李志行温文尔雅,和杜斌丞谈了很多文人雅士喜欢的趣事。杜斌丞对李志行原本的“屠夫”概念立马清除,而且非常赞赏,

李志行对这位杜校长印象也很不错。因为席间井岳秀谈起地方政务,不料这位杜校长胸中原有块垒,对社会治理也颇有见解,听得志行不禁暗暗点头。

最后,杜斌丞邀请志行择日到他的学校参观,志行欣然答应。

……

李志行在陕北剿匪取得辉煌成果,但靖国军在关中却被打得丢盔卸甲。

陈树藩的省军与刘镇华的镇嵩军、援陕奉军许兰洲部、甘军陆洪涛部东西夹击,将靖国军一、二路郭坚、樊钟秀及援陕滇军第八军叶荃部围困在乾县、岐山、凤翔弹丸之地。

后叶荃与樊钟秀发生内讧,遂愤而率部东去,暂住于耀州(今耀县)。卢占魁到关中几次交战后,也移驻到了耀州。

2月份,南北和谈在上海开幕,陕西代表提出:陕西停战是和谈应该最先解决的问题。双方都很重视。

南方想赶快解救陕西靖国军,段祺瑞则欲尽快将其彻底消灭。所以,趁和谈未成,段又调了甘肃张兆钾部、湖北张联升部、绥远李际春部、河南赵倜的一部入陕,加紧攻击。

靖国军状态艰难,郭坚、樊钟秀就提出了“联许驱陈”办法。

不久,郭坚、樊钟秀皆被许兰洲收编。不过许本有做陕西督军的大志,他还想收编整个靖国军,所以靖国军得到了缓冲。

终于,等到了南北和谈的新成果:双方同意派张瑞玑为代表,到陕西监督停战划界。

张本是老同盟会员,靖国军现在正被陈军各路人马攻击甚急,所以盼张早日来救靖国军于水火,对其期望甚大。

不料张被任命为划界专员后,磨磨蹭蹭,很长时间才从北京出发。到陕西后,不先到前线勘察两军分界,却跑到西安去与陈树藩喝酒。陈一边稳住张瑞玑,一边对靖国军猛攻,抓紧占领了不少地盘。

直到4月,等觉得差不多了,张才施施然开始划界,却要将靖国军手里的一处地盘----相桥,划给了陈树藩。靖国军自然反对。

到5月份,连凝聚了各方努力的南北和谈也破裂了。陕西靖国军处境愈发艰难。

自高峻起事,陕西靖国军打了好几年,曾经一度占领关中和陕南大部,一度差点打进西安,但现在只剩下了高陵、三原、泾阳、富宁、白水、澄城、同官和耀县8个县的地盘。

一名司令胡景翼被关押,一名革命元勋井勿幕被害、大将张义安、董振五先后战死。

连败之下,靖国军士气低沉,内部矛盾重重,“联许驱陈”、“联直驱陈”的论调蔓延。

但总体尚有一万多的靖国军,收缩在8个县,也不容易马上被消灭。

历史十分有趣,就在靖国军处境最危急的时候,矛盾发生了转换。

靖国军现在已是强弩之末,陈树藩现在最大的威胁,已经不再是靖国军,而是那些心怀叵测的“援助者”。

例如许兰洲。陈树藩现在最怕的,就是许兰洲吞并靖国军后自己难以抗衡。还有那些甘肃实力派,日后“八镇割据”中的“三镇”军阀,现都已拥兵进入陕西。还有那个不要脸的四川刘存厚,手握两万五千人马,赖在陕南不走……,这些人个个都需要小心对付!

于是,关中战局陷入了“微妙相持”阶段。

陕西的事情大抵如此,我们再看看全国。

在此期间,北京发生了一件对中国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那就是著名的“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3000多名学生到天安门游行。原因是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学生们要求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收回原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并且打出“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学生们跑到东交民巷使馆区抗议。不巧那天美、英、法、意的驻华使节都外出了,除美国使馆接受了请愿书外,其他几国都没有接待。

最后,学生们跑到赵家楼胡同曹汝霖家,恰好曹汝霖正在和驻日公使章宗祥在一起。曹躲了起来,章则被学生抓住。而章年初参加了巴黎会谈,4月份刚归国,于是被学生们抓住痛打了一顿。学生们又放火烧了曹的不少财物和半院房子。

后来,北洋政府迫于压力,将曹汝霖、章宗祥二人,连同北洋政府币制局总裁陆宗舆,一起撤职。因为这3人都是亲日派,曾受段祺瑞指示与日本签订借款条约。

学生这么一闹,后来《凡尔赛和约》中国也没签成。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是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焦点则是针对“山东问题”的外交失败引起的。那么,这“巴黎和会”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话说1919年1月18日,针对战败国德国的善后会议“巴黎和会”终于开幕。中国近代第一次在西方列强面前成为战胜国,立刻派员参加,期望甚大。

巴黎和会本质上是个分赃会议,27个战胜国参加了会议,战败国一个都没让参加,大家商量好了直接分就是了!另外,因为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怎么收拾苏俄的,苏俄也没有参加会议。

既然是分赃会议,自然是以实力论大小的。

会议首先对战胜国分类,中国本来信心满满去开会,却只被分了2个正式参会名额。

这次“分果果”南北政府都积极,所以这两个名额,理应由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陆征祥,和南方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充任。但中国外交家们发挥了智慧,轮着出席会议。

这样,就包括驻美公使顾维钧、驻法公使施肇基、驻比利时公使魏宸祖3人也参加了和谈。

另外,中国只能部分参加会议。因为会议规定,中国作为“局部利益国”,只能出席与自己相关的会议。

连个大会旁听资格都不给?

真是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只在实力!

虽然会议主题是怎么收拾德国,但由于世界上的强国此刻基本都在这里,所以美国人想法深远,提议筹建一个国际组织----“国际联盟”,通过《国际联盟盟约》规定限制军备、国际争端解决等问题,以构建以后的国际新秩序。

这个就是后来的“国联”。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美、英、法、意、日五国为常任理事国,所有《凡尔赛和约》签订国都是成员国。

不过,作为发起国的美国,后来因美国国会否决,并没有加入“国联”。这个“国联”就算为英、法做了嫁衣。

虽受了些冷落,但中国代表团仍满怀希冀。

因此,在提交的议案中,提出了以下7个条件:废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由权。

应该说,这几条对中国都至关重要,是中国最想要的。

但这些要求不仅涉及德国,还涉及了日本、美、英、法、意等多个强国的利益。而此次会议是主题,本是讨论如何制裁德国的。

所以,列强们并不想讨论他们的在华利益问题。他们心想:我们好不容易才打赢这场仗,你却想让我割肉,莫不是我们败给了你?所以,他们根本不理中国的这些要求,只讨论了德国的在华利益。

关于德国的在华利益,《凡尔赛和约》很干脆,规定归还德国在山东利益给中国。但是,鉴于中日已有《二十一条》约定,按条约转给日本。

他妈的!感情中国啥也没捞着?连之前已经已经收了点的德国在华利益也没了?你们耍猴呢?!

可大会说因为有《二十一条》。

那么,《二十一条》是咋说的?

其条文是“中国政府允诺,日后日本国政府拟向德国政府协定之所有德国关于山东省依据条约,或其他关系,对中国政府享有一切权利、利益让与等项处分,概行承认。”,意思是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以后日本咋谈中国都认。

这真他妈是前人挖坑,逼着后人往里跳!

要说这日本人真他妈坏透了!《二十一条》是一战刚爆发时,日本战胜德国在山东的部队后与中国签订的,他们早就堵住了中国人向要回德国在山东权益这条路!

那中国人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白字黑字写的清清楚楚,还争什么争?

但是,如果事实真是如此,中国那些外交家为什么还会信心满满的前往巴黎?种种迹象,让人不禁怀疑:《二十一条》真是这么说的?还有,《凡尔赛和约》关于德国在华权益,到底是怎么写的?

很抱歉,李志行此时还是个小蚂蚱,他看不到这些,即使在前世,他也只是个穷屌丝,纵然网上资料万千,却也看不到原文。所以,其中是否还有内幕也不得而知,这里也是人云亦云罢了。

而且,李志行怀疑中国参会代表有些依仗。例如,手里还有些有利于中国的密约、文件之类的。因为据说,顾维钧有一个装文件的箱子,但丢失了,而且最终一直没找到。

想来是日本人偷走了,因为只有他们最关心这个。

从这件事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日本人有多鸡贼!一战爆发后,不去欧洲打仗,却马上占领了中国的青岛,然后就与中国政府签约。条约第一条,就断了中国以后收回德国在山东权益的路。

临到谈判,等你顾维钧辛辛苦苦把各种要害材料找齐,结果一把偷走,任你顾维钧在大会上如何慷慨陈词,也不会有人支持你!

既然这么说,那中国就不应该到巴黎去争?

那肯定不是!若是李志行,他也会去争。这种事情,不去试试怎么知道不行?争了就是英雄,不去肯定是汉奸!

还有,中国在会议上并不是一无所获,至少取消了对德国的“庚子赔款”,这可是不少钱!大约9000万两白银,这一条是《凡尔赛和约》第148条写明的。另外,还收回了德国在汉口、天津的租界,收回了奥匈帝国的天津租界。

虽然最终中国代表并没有在合约上签字,但造成了有利的共识。后来中国与德单独谈判,德国放弃了在华全部特权,还给中国赔了钱。

德国后来实际给了中国400万大洋,再加上德国在华各种股权转让、对华债务免除等,合计折价8400万大洋。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收到列强赔款。

后来,中国也加入了“国联”,并在美国等其他国家影响下,从日本手里要回了德国胶州租借地,并花钱将胶济铁路从日本手里买了回来。1922年2月,日本被迫宣布,废除“二十一条”的一些条款。

还有奥地利和匈牙利,分别于1919年和1920年,代表原奥匈帝国,放弃了对庚子赔款的要求。

在大会上,中国以弱者的姿态,博得了一部分同情。你砍了我一刀,我就这么流着血给大家看!让大家看清了日本人的丑恶嘴脸。

这件事情,很难说对二战没有影响。

这就是可怜而坚韧的中国外交家们的努力!

总体来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些成果对积贫积弱的中国,是相当了不起的。

既然如此,学生为啥还要游行?

这个么.....应该说原因比较复杂。首先,是年前刚庆祝过一战胜利,大家欢欣鼓舞,马上就被人当了瘪三?大家心里落差太大。

当然,换句话讲,也是中国文化觉醒和民族自信心增强的具体体现。

其次,有人推波助澜。

这人是谁?

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背后,往往推动因素很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推波助澜的,首先就是梁启超和他代表的“研究系”。

“研究系”,是北京国会的一个派别,以研究宪法得名。梁任公主张君子不党,却化党为派。该派有一阵子和段祺瑞走的很近,但安福系组建后,该派遭到碾压,对段很不满。

3月份,中方代表团尚在权衡利弊,寻求对策之际,受命前往巴黎参与中国代表团幕后商讨的梁启超,在得知中国首席代表陆征祥有签署和约意向时,将外交失败信息泄露给了国内,舆论为之沸腾。

安福系与皖系的政敌们,找到了一个反对皖系的最佳机遇。他们将山东问题的责任人,确定在皖系政权内部的曹汝霖、徐树铮、陆宗舆、章宗祥等人之间,通过报刊宣传,引导舆论风向。

《申报》连续报道曹、章、陆三人在对日外交中的行径,《每周评论》连续刊文痛责三人,其他报刊迅速跟进,大量报道迅速将曹、章、陆三人推到了聚光灯下。

1919年5月2日,“研究系”成员、外交委员会委员兼事务主任、外交协会理事林长民,在“研究系”控制的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书》,将谈判内幕公之于众。

北京的学生立刻沸腾,经过紧急组织,发生了5月4日的一幕。很快,全国多地学生进行声援,甚至连上海的工人都参加了声援。

顺便说一下,这个林长民就是民国著名才女林徽因的父亲,“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是其堂弟。而林觉民的《与妻书》曾经入选语文课本,连李志行都能背出来“意映卿卿如晤……”。

“五四运动”的起因虽是北洋派系斗争,但却对以后的中国产生了重大意义。

首先,中国代表没敢在合约上签字。其次,这是一次民族意识觉醒的重大事件!从此,中国人就敢于问:凭什么说我们中国人不行?还有,这是共产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一次高潮,此次运动的很多学生领袖,后来成为了党的重要领导人。

以上所说的靖国军、巴黎和会和五四运动的结果,其实是以后才发生的,这里为了各位看的连贯,一并写了出来。其实,五四运动此时才刚爆发。

按历史学家的划分,从此,中国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化到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历史翻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此年3月,苏俄成立了“共产国际”,号召世界革命。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抗战之西北尘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