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 小西岳
书名:抗战之西北尘梦 作者:苏对月 本章字数:6524字 发布时间:2022-12-25

卢占魁的事情一处理完,李志行就带了井岳秀的亲笔信到太原去见阎锡山。

不料却吃了闭门羹,阎锡山不见。

这是为啥?其实阎锡山对李志行并没有什么意见,反而有些欣赏,原因在于井岳秀。

原来阎锡山和井岳秀关系好是不假,但他却不愿看到井岳秀过于强大,毕竟陕西人素有“西北狼”之称!陕西兵打起仗来不要命,井岳秀要有枪有弹了,难保不对山西造成威胁!对于陕西这些虎狼兵,阎锡山一直还是有些顾忌的。

所以,李志行此次仍然住在徐府,但好几天见不到阎锡山,就连徐一清这老家伙,这几天也忽然“忙”了起来,得不到机会见。

李志行十分郁闷,知道出了问题,但不知出在哪里?

毕竟还是徐致与志行关系好,给志行透漏了实情。

哦,原来是这样!搞明白后,李志行心里便有了计较。

隔天,志行故意与徐致谈矿山扩产计划,不过这次计划很宏大,添了不少机器和设备,初初一算,竟然需要投入30多万!徐致有些踌躇,说道“正之,这扩产的幅度是不是太大了点?”

不过志行现在的嘴巴,简直能把稻草说成金条,何况开矿本来就赚钱,于是在志行的一番“分析”之下,徐致被成功说服了!但这是大事,必须徐一清同意。

于是,“最近很忙”的徐一清终于有了时间,来听志行的扩产计划。

志行极力鼓动。

很快,徐一清也被说服了。

废话!谁会嫌赚钱多呀?但其中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徐家爷孙俩一下拿不出这么多钱!

徐一清很苦恼,李志行描绘的利润十分丰厚,可赚不到手!

李志行趁机出了主意,他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干脆,我们拉阎督军来入股!有督军的股份在里面,对我们矿山以后发展也有利。”

徐一清这老家伙闻听此言,先是眼睛一亮,然后看着李志行笑了。不过,老徐也就拈了拈胡须,说了声“也好。”

于是两天后,阎锡山终于召见李志行。

阎锡山一见志行就笑着说“没想到上次的小娃娃,现在已经成了中校了!”

志行连忙自谦见礼。

阎锡山点点头,问道“崧生近来如何?”

“报告督军,井旅长最近很好,非常感念督军在李栋材那件事情上的帮助,这是井旅长的亲笔信。”志行说完,将信递了上去。

阎锡山打开信看了一遍,却不提兵工厂的事情,说道“你说说看,你觉得山西和陕西是个什么关系?”

李志行略一思索,便说“秦晋相接,从地势上来讲,两省都多山少地,所以较河北、河南、山东来讲,人口少,实力稍差。现在天下纷乱,若有战事起,秦晋两省,皆难以单独拒敌。”

“哦?”阎锡山扬眉看向李志行。

不过志行接着又说“所以,为两省民众计,秦晋自然应该交好,若能结为一体,则非但可以拒周边强敌,亦可威压察、绥、热等地。”

“哦?那你说,陕北呢?”阎锡山看了李志行一眼,又问到。

“陕北地苦人稀,与关中远隔重山,倒是与山西一衣带水,应该与山西一体发展,否则恐难独善。”,志行说完后看着阎锡山,想听阎的想法。

不过阎锡山并未评论,却又说道“哦,听说你在保定军校创建了个组织,还拉了不少同学来陕北?”

“啊,报告督军,当时为了增进学习,的确创了一个军事学术研究的组织,加入组织后,同学们也皆有进步。例如副会长乔修远,毕业后就被陆军部看中,去任职了。另外,是有些关系好的同学,跟我一起来了陕北。”

李志行故意提起了陆军部,因为卖子弹机的那个工厂就归陆军部管,他要暗示阎锡山,你不帮忙,我们也可以自己去订购。

李志行回答时看起来毛毛愣愣的,像个毛头小伙子。但阎锡山却眯着眼睛盯住李志行,及至李志行讲到陆军部有熟人时,阎锡山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片刻,阎锡山笑了,然后说道“上次请你牵线贷款的事情,没有办成,你的手续费也没拿成。今天我就请你在这里吃饭,还还这个人情!”

李志行忙说“生意没有保准能成的。既然没成,我自然不应该拿手续费。不过既然督军大人如此说,正是我的荣幸,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于是,阎锡山在督军府设宴,有徐一清、赵戴文、徐致作陪。

此时阎锡山态度和刚才很是不同,笑眯眯地问了很多志行做生意的事,志行也捡些精彩的说,阎锡山好像十分高兴。

宴会快要结束的时候,阎又问起徐致的近况。徐致急忙说最近正在与李志行筹划矿山扩产的事情,阎锡山笑着说这是好事,他也要助徐致一臂之力,让徐致下去用心办。然后又顺便说,他与井岳秀一向交好,也愿助井岳秀一臂之力,让李志行后面去找李蒙淑谈。

事情就这样办成了。

阎锡山为啥改主意了?因为他忽然想明白了,井岳秀有李志行这样的部下,即使他不带井岳秀玩,榆林的兵工厂也迟早会建起来,还不如现在送个人情,把井岳秀紧紧拉住。

另外,阎锡山投资了2万大洋到李志行的矿山,志行却给他算了10万大洋的股份。阎的股份,从志行、徐一清、徐致的股份里共同出。

随后,李蒙淑就在山西兵工厂的采购清单里加入了榆林的一套子弹机,还有其他一些配套设备。志行也从三原调了工人,随山西的工人一起到汉阳兵工厂去参加学习。

这件事情井岳秀很满意,志行又在榆林城东北部圈了一块地,准备建兵工厂。

如此,榆林整个东城,基本都是李志行的地盘了。

……

我们再说关中的状况。

靖国军遭遇,却并没有李志行想象的那么悲惨,这并不是因为卢占魁部的加入,而是因为奉调入陕的“援陕军总司令”许兰洲在玩花活。

大家是否还记得?当初段祺瑞和黎元洪“府院之争”是,老段组织了“督军团”,对黎元洪施压。大功告成之后,督军团的成员都各回各家,单有一人无处可去,那就是黑龙江督军毕桂芳,因为他被自己的部下抄了后路,造反驱逐了。

抄毕桂芳后路那人,就是现在这位“援陕军总司令”许兰洲。

话说这个许兰洲,经历却有些复杂。

许是河北人,自幼学儒习武,青年从戎,有“赛天霸”之称号,后来又跟“神枪”李书文的弟子霍殿阁学过武,算是武术名家。许虽是河北人,却进过湖南讲武堂,毕业后加入袁世凯的新军,后来又给张勋当过手下。再后来,又去了黑龙江,到民国初立,他已经干到了旅长。蒙古郡王乌泰叛乱,许进驻大赉镇压,有功于中国统一。而后又干成师长。

当初黎、段府院之争,黑龙江督军毕桂芳进京参加“督军团”,许乘机驱逐毕桂芳,自己暂代了黑龙江省长及督军。后来发生了“张勋复辟”事件,许立刻发电拥护,被封为黑龙江巡抚。

不料好景不长,复辟很快失败,大招魂师张勋到天津去当了寓公,许兰洲由于当初蹦得太欢,被抓住了把柄,他的部下也开始以此为借口反对他。

此时张作霖见有机可乘,向黑龙江伸出黑手,运作他的亲家鲍贵卿当了黑龙江督军,也就是陆承武的老丈人。

许自然不服,又想联合日本人对付张作霖,但日本人却支持张作霖。张作霖势大,许兰洲无奈,只好前往奉天依附了张作霖。

后来,许又代表奉军到湖北参过战,也曾镇守一方,但始终没有捞到地盘。

这次借机进入陕西,许对陕西地盘颇有想法,一再约束部下不得骚扰民众,颇有当年“贪财货,好美姬”的刘邦入咸阳的风范,并与靖国军的一些将领眉来眼去,态度暧昧。

所以,靖国军虽然常打败仗,但还不是很惨。

另外,根据南边周一飞传来的消息,南北和谈很快就要开始,若和谈成功,陕西自应停战,靖国军就可以得到缓冲。因为陕西的战争,其实是南北战争的一部分。

听到这些消息,李志行逐渐放下心来,对刘东山的安危不再那么担心。便抽时间带了玉琨、严重,视察各部队训练情况。

总的来说,训练的都有板有眼,应该还不错!但部队战斗力到底如何呢?郑玉琨说,好部队其实是打出来的!严重也表示同意,说目前部队最大的缺点,就是老兵太少,真刀真枪打过仗的太少!

那怎么办?打仗!

可去打谁呢?

郑玉琨的意见是剿匪,当初胡景翼在龙驹寨练兵,用的也是这招,效果很好。严重也表示这是个好办法,不但能练兵,还能提高志行在地方的威信。

那好,就剿匪!

可怜陕北那些大小土匪,上次卢占魁顺利开往关中,他们还以为李志行准备和他们这些山大王做朋友了,岂不料很快就要迎来一场灭顶之灾。

剿匪工作,情报先行。傅长缨有心,早将陕北大小土匪列了表,什么地盘、人数、武装之类的列得清清楚楚。

有了这些详尽的情报,制定剿匪方案就不算难事。李志行计划3个月内,完成陕北剿匪,不单独立营要上,汉堂所有军事力量都要参加,除独立营为主力外,其他轮着打,保证每个战士都上过战场。

另外,志行想借此机会,给部队注入一种全新管理机制,提出了后来影响深远的“军功狼旗制”。

所谓“军功狼旗制”,乃是一种奖励制度,目的在于调动大家的战斗精神,鼓励战士奋勇杀敌。

其要旨大致可以分为“军功”和“狼旗”两个部分。

“军功”,指主要以杀死敌人的数量计算,进行积分。总的来说,就是杀敌越多,积分越高。

而积分,则决定士兵的奖励和升迁。

积分的算法很有讲究,不同的兵种击杀不同的对象,分数是不一样的。

例如狙击手,击杀敌方一名机枪手可得3分,但击杀一名普通士兵却只有1分,可若击杀了对方的排长,则直接得6分!而普通士兵,击杀敌方普通士兵,得分比同等情况的狙击手要高的多,比机枪手则更高,机枪手们需要以数量来取胜……。另外,炮兵、工兵的得分则又不同……。

比较特殊的是军官,是以所带团队总杀敌数积分的,并且还有其他得分项,例如战术支持。

这个“军功”制,类似于秦朝的“厉兵制”。商鞅在秦国实行“厉兵制”,秦军立刻成为虎狼之师,李志行的“军功制”取了其精神,只是考虑更全面,算法更科学了一些,更能引导和激励士兵英勇杀敌,并督促不同兵种更好的协同作战。

“军功”制后来效果很好,大家一上战场,就知道自己要先干什么。

不过“军功狼旗制”的精髓,其实在于“狼旗”!

所谓“狼旗”,就是以排为单位展开军事竞赛,待战斗结束后进行评比,给予表现最好的3个排授予“狼旗”,给表现最差的3个排发“羊旗”。

获得“狼旗”的排,全体员给予奖励,并获得优先晋升机会。得了“羊旗”的排,在“羊旗”未摘除前,所有人员不得晋升,并且,若连续3次被“羊旗”挂头,则全排解散。

“狼旗”制是一个集体荣誉,这是逼着团体协作,因为评分里有一项就是“协作分”。

首先,李志行部队的“基本”战斗单位并不是单兵,而是一个“三人组”,即每3个士兵组成一个基本战斗单位,互相掩护和配合,即在所有战斗场合,一出现最少就是3个人,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战斗力和士兵的存活率。

而且李志行要求的协作,不仅包括组内协作,还包括 “三人组”之间、班与班之间、排与排之间。因为不懂得协作的部队,永远无法战胜更强大的对手!

李志行是想训练出一群可以战胜猛虎的“西北狼”来!

这个制度虽由志行构思和提出,但最终成型却依靠了大家,凝聚了大家的心血,为军队以后的战斗力强、死亡率低、协作顺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根据严重的建议,剿匪采取“每战一讲”制度,就是在每次战斗结束后,指挥官都要总结经验,组织讨论和宣讲,以便尽快提高大家的指挥水平。

“军功狼旗制”和“每战一讲”制度,都使李志行的部队得到了快速成长。

关于剿匪的策略,李志行根据傅长缨的建议,确定了“剿抚结合”的方针。

因为根据情报,陕北的土匪并非全是十恶不赦,里面也有一些“义匪”,还有不少其实是被逼落草的,不少是活不下去的农民。

……

等准备工作完成,李志行向井岳秀申请剿匪。

井师兄最恨土匪,可陕北大大小小的土匪很多,又经常流窜,一打不过就进入山西、绥远、甘肃等地,时间一久,井师兄实在没有精力。

这下李志行提出来要在陕北剿匪,井师兄很高兴,马上批准,并拨给了李志行10万发子弹。本来按当时的规矩,井岳秀还应该给点钱,因为当时部队打仗得先给开拔费,但井师兄“钱紧”,就给了一些鼓舞的话。

不过李志行也没打算要钱。他要训练的,是一支不要开拔费的“新军”。

于是,轰轰烈烈的陕北剿匪战就开始了。

由于准备充分,也因为新的治军方法,部队战斗力增强,士气很高,剿匪进展非常顺利!两个多月时间,陕北的大股土匪基本已被打掉,其中不少都是为祸数年的恶匪!

例如伊克昭盟的杨猴小,上次与卢占魁一起进犯榆林,惨败后窜入绥远、宁夏一带,又拉起了匪众近千人。这货不知天高地厚,有了人马后,又到陕北一带活动,而且全部骑快马,出没时,在三十里外就可听到密集的马蹄踏着大地的声音。

这个杨猴小残忍成性。别的土匪杀害人质,无谓乎开枪、砍头。但杨猴小匪股却采取剥人皮、割肉帘、下油锅等惨无人道的方式。杨猴小骑着一匹黑色的公“走马”,马笼头是用人皮拧制而成,马铃铛下挂着一串用死人指甲盖串成的,类似“项链”样式的饰物。

其匪股一旦入村,围困村中妇女,除了发泄兽欲外,还将所有妇女乳头上穿剌,挂上铃铛,让妇女们赤身裸体给他们擀面吃,土匪们则在炕上侮辱取乐,给这种面取名“铃铛面”。可谓坏事做尽!

杨猴小对陕北和绥远的汉民、蒙民造成了极大地伤害,是此次李志行指定的首要打击对象!

经过精心布置,并在阿穆尔小王爷的配合下,杨猴小匪众被郑玉琨设伏围住。独立营枪炮齐发,激战了整整一个昼夜,终于将杨匪歼灭,杨猴小被当场打死,俘虏杨部100多人,全部押回榆林明正典刑。

还有榆林附近的高秀硕,共有800多人,经常在榆林各县流窜,被李志行亲率独立营一部,会合黄河边的邓子钰等部,将高匪挤压到了佳县的黄河边,消灭大部,余者100多被裹挟的贫民被当场释放,收编了200多人,剩下80多人押送榆林城明正典刑。

土匪刘坚部,约700余人被赵定安、邓子钰等人率领15个排的兵力围在富县,最后放了60多人,收编200多人,押送榆林100多人,余者被歼灭。

“义匪”李玉成,在傅长缨的劝说下,率手下300多人投诚。

“烟匪”郑山河,贩卖鸦片兼做土匪,所部200多名武装匪徒,被韩其武和王冠军,率骑兵消灭在陕、绥交接的毛乌素沙漠里。

佳县土匪王狮子,被严重、楚溪春带领人马掏了老巢,最终收编70多人,击毙两百多人。

“会匪”赵德章,本是哥老会“祁连山堂”堂主,但不尊道义,满堂为匪,骚扰陕西。被李志行亲自带领人马,追至绥远五原县击杀,手下除收编40余人外,300余众无一漏网。

恶匪“小白狼”,被刘二旦和“独眼龙”陈彪带领人马,连续追击200多里后围杀,所部160多人全部被歼。

还有山西奇岚县土匪刘三林子,带300多人渡过黄河,骚扰沿边。被向虎山等几个保定同学带兵在黄河边击败,刘三林子被当场打死,余者近30多人夺船渡河逃遁。

……

这一段时间,榆林城外天天杀人,土匪的首级在城门口挂了一长串,一到晚上,榆林城里孩子的哭声都少了。榆林民众尽皆惊骇,他们没想到,温文尔雅的李东家,竟然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屠夫!

因为民众惊惧,以至于连汉堂在榆林的生意都受到影响。

井岳秀自然不惧这些,他高兴地对赵夫人说“没想到志行这家伙还是一员虎将!”

榆林那几个有实力的人,日日看着志行的军队押送俘虏回来,日日在城门外看砍头。

高双成默默地对郗月三说“月三,你我都不及他。”

郗月三也默默地点了点头,停了一会,又说到“不过可以当朋友。”。

“真的?”

郗月三点点头,“我不会看错。”

李福成看了几日,便不看了,然后回家喝酒。随后,又到志行开的酒店里去喝酒。

鲍贵则每天脸色阴沉,面色像鬼一样。

经过一段时间,陕北有点实力的土匪皆被消灭灭,独独剩下了一个黄龙县的王廷贵。

王廷贵,绰号“穿山甲”,有匪众600多人,负隅顽抗。因匪巢地势险要,郑玉琨带了许多人马,打了几次竟然没打下来。

志行一怒,亲自率部前往。

及至到了黄龙一看,的确比较棘手。

原来此处地势十分险要。匪巢坐落在一处拔地而起的山峰上,此峰三面峭壁,仅一面有路,而且道路狭窄。

郑玉琨派人寻找上山小道,没有找到,又派人试着攀爬峭壁,却摔死了两个弟兄。

试着用炮打,但山峰太高,吴克仁的迫击炮只能打到寨门附件,都是青石,炮击效果不大。

而王廷贵则派人严守寨门,居高临下架起了两门土炮,不好靠近。玉琨指挥了两次强攻,但都被死死压住,战士们不得不退了回来。

李志行看完地形,沉默了一会,就问傅长缨“这山寨里有水源没有?”

“有,这山顶有山泉,足够上千人喝水,而且这寨子有“小西岳”之称,自古上山一条道。以前其实是樊钟秀的老巢,樊钟秀到关中参加了靖国军,寨子就被王廷贵给占了,他在里面存了很多粮食。”,傅长缨回答到。

“哦……”李志行眉头紧锁。

按原来的计划,本来是要将王廷贵大部引诱出来消灭掉,然后再攻山寨的。但王廷贵这厮不愧是“穿山甲”,杨猴小、高秀硕一被消灭,他就抓紧往山寨搬运物资。等郑玉琨人马一靠近黄龙,他立刻躲进山寨死守,怎么也不出来。

“暂停攻击,明天再说。”

晚上,志行在营帐里看书。他有些烦躁,按今天了解的情况,玉琨几乎将能用的方法都用了!显然,这寨子强攻是不行的。可围困也不行,因为土匪有水有粮,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

莫非陕北剿匪战,竟要因一个王廷贵,而无法收得全功?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抗战之西北尘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