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山中行者
书名:清流 作者:贺兰山阙 本章字数:8089字 发布时间:2022-12-23

怀仁将受命前往乌喇,临行去找高顺姬道别。

他牵马来到高府,阁楼下,怀仁吹了三声口哨。以往,哨声过后,窗子会应声而开,随之露出一张俏丽可人的笑脸,而今天,窗棂里映出的是一脸戚容。

她指抵朱唇,轻“嘘”了一声,而后回头望了一眼,便登上了窗台,纵身跃下,怀仁在底下稳稳抱住。

白马载着二人一气奔出东门,来到城外万泉河。这里俗称小河沿,每年春季冰雪消融、草木初萌之时,度过漫长严冬中的城厢人家,都结伴来这里踏青赏荷,卖茶水的商贩和说书唱曲的艺人也群集于此,是盛京最热闹的处所。

两人下了马,漫步徜徉在万泉河畔。见顺姬满腹心事,怀仁问道:“告诉我,发生了什么?”

高顺姬默而不语,两行泪先淌了下来。

府尹的千金与烧锅伙计相好的消息已是满城风雨,自然也飘到了高尔位的耳中。他深感诧异,不明白女儿缘何与一个伙计好上了,便差人打听那小子来路,方知他竟是那年宁古塔骑射比赛一举夺冠那少年。当日校场上,高也亲睹了少年的神技,少年不仅射艺惊人,更是英姿飒爽,高也满心期待,希望他就是勇救女儿的英雄,可揭榜者却另有其人,当时也未做他想。

可现在他怎么也来了盛京,又如何与顺姬相识,还赢得她的芳心?高尔位满心疑惑,又召来商秋野讯问,商却总是一脸无辜和委屈。

精明的高尔位已猜到了大概,心中陷入了深深顾虑。这些年来,已把商秋野当半个儿子待,尽心为其仕途铺路。而其当年义举也传为一桩美谈,如今要是说另有其人,让自己这老脸往哪搁?贺怀仁虽是英俊洒脱,但毕竟身份卑微,而且还听说他得罪了庆安君。

一番权衡后,高尔位终于决心:“既已成事实,不如将错就错罢!”于是他心中揣着明白,不准女儿与怀仁交往。

顺姬却以为,父亲不明就理,却又不敢把真相和他吐出,生怕为此殃及商秋野。因而一直深处纠结中。

怀仁听完她讲述,便已猜出了关键所在,心想:“这个不谙世事的丫头,以为你爹这么多年的高官是白当的?”又不免深为她的善良所倾倒,拍着胸脯说道:“此事我自有办法!等我办完事回来,一切自会迎刃而解!你安心等我消息就是了。”

“真的?你到底有何办法?”高顺姬惊喜地问道。

“天机不可泄露。”怀仁故作神秘。

“就你鬼点子多!总跟我故作玄虚。”高顺姬使劲掐了怀仁一把。

怀仁呲牙咧嘴地笑着,心已拿定了主意。此行去乌喇如找到参豆子,李桢所做恶事自然会大白天下,到时再将一切向尹府尹挑明。

“回来我便向高大人提亲娶你!”

“我等你早日回来!”顺姬幸福地点了点头,全心期盼着。

怀仁也满怀着憧憬,却不知,商秋野此时如万蚁噬心,他恨的切齿,又惴惴不安,深恐有一天会真相大白。

 

怀仁和小宝策马越过柳边,终于抵达乌喇。此行事关重大,怀仁不想叨扰格格,便先到古城找胡大海,打算从他那里探听一些风声。

集市上,终于在拥堵的人群中找到了胡大海,见他正蹲在摊前守着一大摊货品,身旁还站着一妇人,她饶有些姿色,正招徕着过往的人群。

怀仁凑到摊前问道:“老哥,这蜜罐要几文钱?”

大海抬头刚要应和,发觉怀仁正笑盈盈地看着自己,当下大喜过望:“什么风把你吹来啦!”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叫喊着妇人过来招呼。

“他就是我和你说过的那个少年英雄。若不是他,我恐怕被一撮毛他们给打死了。”妇人赶忙过来见礼,果然是大海刚娶进门的媳妇。

大海和媳妇拾掇了摊子,拉扯着两位客人便回了家。

他家房屋又接了半间,已焕然一新。大海常去山中打猎,家中不乏野味,他又在集上又购了条大鱼,打了二斤烧酒,媳妇在灶上一阵忙活,不大会儿,炕桌上便摆满了丰盛的酒食。

大海仍是满口感恩戴德,怀仁不住地谦辞着,小宝却不肯放过这一桌野味和好酒,不一会儿便喝得小脸涨红。

怀仁道出了此行的来意。胡大海说:“这事儿我早听说了,张把头我认识多年了,他厚道着呢,绝不可能干伤天害理之事!其中定有隐情。”

怀仁忙道:“正是,正是。”

胡大海把嘴凑到怀仁耳边道:“张把头后来又偷偷找过我,和我借了一些粮食。”

怀仁忙撂下碗筷,喜道:“我就知道咱这趟是找对人啦!胡大哥可知道他去处?”

胡大海却晃了晃头说:“他能找俺那可是天大的信任,咱怎好问人家去哪儿?俺给了他一袋儿粟米,又塞上几块儿腊肉,他扛上就走了。临走时只说,挨过了冬天就好过了。我想他应是去了山里。”

怀仁见大海说话时,他媳妇满脸是惋惜,正寻思间,妇人终忍不住骂大海道:“你个傻狍子!听说参帮设了高额悬红,谁要抓到参豆子,能得上千两银子呢!”接着又问怀仁:“大兄弟,我就想知道,他们到时真能兑付这么多赏钱吗?”

胡大海瞪了她一眼,妇人便收了声。

胡大海又接着说:“就在几天前,周春明也到了这儿,对曾放山的人家挨户地询问,好像终于摸着点须子,他们后来奔着长白山方向去了。”

“长白山?”

“对!老把头肯定是领着参豆子隐匿在长白山峰。周春明早把周边各山头都找遍了,若张把头藏在这一带,为啥这么长时间从未有人发现一点踪迹?

怀仁问道:“听说长白山到处是野兽,奇寒无比,更何况是冬天,他俩怎能在山里存活?”

胡大海叹道:“哎,我也为此常替他们担心。可你想想,他们若不放手一博,恐怕更没有活路。那山里的狼虫虎豹再凶,也难比这世上人心的险恶。”

怀仁与小宝连声赞同。

胡大海又说:“这长白山可不比寻常山脉,那可是满人的神山,数十座山峰直插云天,山上积雪千年不化,据说有神仙在那里居住,咱也只是听老辈人传说,谁都没去过。莫说找人,就是找到长白山都不是易事!”

小宝不禁吐了吐舌头:“我的乖乖!就算咱到了长白山,不也是等同大海里捞针!”

胡大海见他二人皆面露失望之色,又说:“不过,我听老把头好像提过一个什么“天鹅岭”,还说那里有处温泉,我想,他可能在那儿栖身。”

怀仁又看到了一线希望,打算明日便启程去探寻。

胡大海说道:“这林海莽莽,就凭你两人,恐怕还未到达,便麻搭到山里,即便是山民,也常有人迷失。今晚你俩就安心在这住上一宿,等明日,我雇辆马车,备足粮食,便带你们去寻找!”

怀仁正求之不得,对其仗义满怀感激。

见胡大海要进山引路,妇人又是一脸不甘愿,终忍不住说:“那些寻他的,个个都说要去救人,我看大兄弟你也别再兜圈子了,俺家大海要是真帮你们抓到那孩子,这钱是不是得分俺们一份?”

胡大海闻言将酒碗怒砸在地,骂道:“你个妇人,真是头发长见识短,把俺兄弟看成什么人了!”

妇人也不甘示弱:“你也不用你那榆木脑袋好好想想,人家凭什么千里迢迢,费尽周折去找那小子?我就不信,天底下会有人放着银子不要,你这傻狍子,让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呢!”

胡大海气得将巴掌高高扬起,又迟迟不忍落下,那妇人所幸凑过脸去:“你打,你打啊!”

怀仁和小宝只能一旁劝架,妇人竟越吵越凶,后又盘腿在炕沿撒泼哭闹,气得大海满面通红,又不知如何是好。

这酒已没法再喝,更别提借宿了,怀仁拉起小宝连忙起身告辞。

胡大海满面愧色将二人送到客栈,一劲儿陪不是:“别和俺那婆娘一般见识,你放心,等明日我备足干粮,便带你们进山!”

怀仁连摆双手道:“大哥还是在家陪嫂嫂吧,我们自己能走。”

见怀仁再三推辞,大海有些恼道:“我胡大海话已出口,岂能言而无信?你们回去好生歇息,容我明日准备一天,咱们后天一早便上路!”

怀仁见其认真,只好悉从尊便。

两人在客栈安心等待,第三天已日上三竿,还未见胡大海前来,心下不免有些失望,想必他定是被那刁蛮的媳妇缠住。

正待牵马起行时,见胡大海驾辆马车匆匆赶来,车上载着一些米盐和酒还有几件御寒的破袄。

大海抱歉道:“借车耽搁了些功夫,咱现在便上路!”

三人驾马驱车直奔长白山方向行去。

刚过谷雨,正值参季。路上,总有放山的人群,拉帮结伙,在山间行走,大海说:“挖参一般都在谷雨后,白露前这段时间,一般是几人或十几人结成一伙,称为拉帮,也有一人进山的,即单棍撮…”

说起放山,向来话不多的胡大海却是滔滔不绝,见二人投来崇拜的目光,胡大海说:“我也就说说能耐,和张把头比可差得远了。他一打眼,便知哪个山头有参,哪一片儿出松茸,决不含糊,一保一个准儿!”

说话间,已行到山脚下的一村落。打老远就听到一阵鼓乐,还伴杂着鞭炮的声响。村子里更是十分热闹,如过节一般。

家家户户都杀猪宰羊,看样子要举行隆重的祭典。村民以三块砖头搭起座小庙,香案上的猪头、馒头等祭品都还冒着热气。

大海一掐指喜滋滋地说:“咋把这茬忘了!咱此趟出门可撞上了吉日,今天是三月十六,是山神孙把头的生日,更是山里人的节日。每到这天,放山人都要杀猪宰羊祭祀山神爷。咱们今日也要图个好彩头,说着,便拉着他俩,到了人群中,跟着众人一起跪在小庙前,虔诚祷告。

一人高声朗道:“愿把头保佑,放山快当,棒槌拿够,风调雨顺,年丰人寿。”

怀仁和小宝也被周围气氛的感染,连连磕头。

又听稚嫩的童声唱道:“三月十六点灯以后,祭祀孙良把头保佑,七月天头热又长,进山先拜爷孙良,孙良爷,心眼好,暗中保佑咱挖宝。”

怀仁有些不解,从前在宁古塔,山神庙里都供奉的是山君,可怎么现如今,山神爷却换成了老把头,还有名有姓?”

祭祀完成后,胡大海才将山神爷的来历向他细细说来。

孙良本是山东莱阳人,清初各地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孙良的母亲患了重病,郎中说只有关外辽东的人参能治,孙良便翻山过海,千辛万苦来到了长白山。

刚开始,他一人在山里“单搓”,连找了几天也没开眼。后来在山里偶遇了同是山东莱阳的老乡张禄。两人搂土为炉,插草作香,结为兄弟,孙良为兄张禄为弟。张禄在山里年头多,对山中草木了如指掌,他将采参要诀一一传授给孙良。

这天,孙良和张禄分头去遛趟子,约好三天后回来见。孙良出了戗子走了一头晌,在一个向阳坡上发现了大片人参。他一口气儿挖了好几棵,又在树上刻了“兆头”,就回到窝棚里等张禄。可连等了三天也没见张禄回来。孙良担心兄弟有意外,就出去寻找。

茫茫林海,孙良找遍了大山各处,找遍了河沟坡岔,始终也没见张禄的踪影。他又饿又累,倒在一块大卧牛石头旁。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咬破手指,在河边这块大石头上,写下了绝命诗:

家住莱阳本姓孙,翻山过海来挖参。

路上丢了好兄弟,不见兄弟不甘心。

三天吃了个蝲蝲蛄,你说伤心不伤心。

家中有人来找我,顺着古河往上寻。

再有入山迷路者,我当做为引路神。

后来的放山人见到石头上的字,钦佩孙良的为人,就一一传颂,敬他为老把头,尊他为采参行祖师爷。

传说老把头死后成神,常出来显圣,化为白胡子老头,引渡迷山的人。并指点他们获取人参,脱难下山。放山人进山前,都要先拜祖师爷孙良,以求能够顺顺当当。

 

祭祀过后,村民摆了长长的桌子,男女老少都在一起欢畅地宴饮,三人也受邀入其中。不一会,大家就将所有祭品一扫而光。

山脚下传来一阵车马声,村民们闻之,都收了欢喜,面露惊惶。

二十多人众,乘着车马入了村子。怀仁看清,为首骑马那人正是那个娘娘腔。周春明身披一翠绿的披风,活像只开屏的孔雀,身后的几辆马车上,坐着一群帮众,一撮毛也身在其列。

大海道:“他就是我之前跟你说的周春明,真是冤家路窄!”三人心中都暗叫不好。

村中族长连忙迎了上去,周春明却举止傲慢,不予理会,他下了马后直奔山神庙,焚香叩拜,口中念念有词。

事毕他大呼肚子饿了,让村里准备酒食,族长领人殷勤地招呼着,不一会儿几桌子酒菜便摆了上来。

周春明他们聚众吃喝,丝毫未把旁人放在眼里。老族长小心翼翼地试探着问道:“周大爷,您能光临鄙村,真是莫大的荣耀。今年的参情不太好,您看这参价能不能略微抬一抬?”

周春明原本心情不错,听族长如此一说,当即拉下脸来说:“你也看到了,我们这一大帮人不辞劳苦,到这荒郊野岭,又给你们提供车马钱粮,还要与那官府周旋,一年到头也剩不下多少,现在给你们这价已不低了,难道我们就不要吃饭吗?”

一撮毛也跟着帮腔,他指了指山神庙说:“收成好不好的,你得和老把头去讲,和我们说不着!”

族长碰了一鼻子灰,讷讷而去。

有村民偷偷与怀仁讲:“这帮人咱真得罪不起,村里一年到头,全指望着偷采棒槌换点钱来维持生计。采到参后,先要拿出一部分折抵他们提供的粮食和车马资费。余下的才给咱换钱。从前偶有关里来的收参商贾,还被他们给打跑,此后便没人再敢来了。现在除了他们,没有其它门路,他们说多少就是多少,听说这几年关里关外参价飞涨,可给咱们的价却是连年走低。

参帮人众有的开始划拳,一撮毛已喝得小脸红扑扑的,两眼乱转,搜寻村里漂亮姑娘,他终于看到混在人群中的胡大海和怀仁,先是一怔,而后与周春明低语了一番,周抬眼瞥见怀仁和小宝,也出乎意料,他一声招呼,领着几人大摇大摆地到了三人跟前。

周春明阴阳怪气道:“我当是谁呢,这不是怀仁大兄弟么!你不在家看着烧锅,怎么也跑到这荒郊野岭来了?莫非是子承父业,也想插手这个行当?”

未等怀仁答话,小宝忿忿地说:“这参帮本就是帮主创的,我们凭什么就做不得?”

周春明收起笑容,目露凶光:“你这小孩伢子,什么时候轮到你讲话!告诉你,现在参帮是我来做主!你要想来也可以,先给我磕三个响头,我便收了你。”

怀仁不容小宝受欺,起身说道:“看来周大帮主威风得紧啊,看把这些山民都怕成什么样?这一年又给李桢赚了不少吧,不知还有多少进了你的私囊?”

周春明恼羞成怒,一挑兰花指道:“你!…你以为自己几斤几两,若不是看着你爹的旧面,我早就把你给轰出山去!跟我说实话,你们此行到底来干什么?”

怀仁笑道:“你来做什么,我就来做什么!别以为这山是你家开的,你还不是仗有那个伪君子撑腰?”

周春明最恨别人如此贬损,这话他哪里受得了,一声娇斥,十几人呼啦便围了上来,三人毫不畏惧,也都抽出了随身的家伙。

一撮毛等人都吃过怀仁的亏,知道他身手了得,心有忌惮,只跟着瞎嚷嚷,谁也不敢上前。

见双方剑拔弩张,族长吓得跑到中间大呼:“使不得,使不得!几位大爷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说,非要弄成这样?你们都是我的贵客,就算不看我这张老脸,也得看那老把头的面子吧?今天是他生日,若是见了血光,惹了他老人家发怒,咱都是靠山吃饭的,后果不用我多讲!”

山里无论做什么行当,都奉老把头为神明,无人敢对其不敬。听族长这样一说,都才想起今天的日子,何况老把头庙就在眼前。

周春明借机收起了家伙,忿忿地说:“今天看在老把头的面儿上,饶过你们几个!哼!”说完便一声招呼,带着人马走了,族长又是送出好远。

周春明一路愤愤不平,叮嘱一撮毛说:“这几个兔崽子一定是来找参豆子的,你们这些天暗中盯紧他们,最好能找机会,在山里把他们做了!”

村人都钦佩三人的英勇,不畏那帮如狼似虎的帮众,纷纷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族长得知他们要去长白山,有些犯难:“这长白山可远了,咱谁也没去过。不过听老辈人讲,东南方有座古城,是建州女真讷殷部的故地,到了那里,便离长白山不远了。”

三人在村中住了一晚后,第二天,便辞别了村人,按照族长的指引,沿河向东南边走去。

到处是茫茫林海,几人晓行夜宿,有时方圆百里都不见人烟,他们白天行路,晚上便燃起树枝,抱火取暖。

这日行到一山腰,见一颗碗口粗的白杨树上有一段树皮被剥落,上面的白茬上有利器刻有四道横杠,表面还湿漉漉的,显然是剥开不久,胡大海乐道:“看来,他们今天大有斩获,采到了上品。”见二人不解,大海又说:“放山人挖到几品参,就在上面刻上几道,以此为记号,以告知后来者,这里已被采过了,让人少走弯路。”

小宝喜道:“山中遇见便是客,今晚咱能吃顿饱饭,不用在野地宿营了。”几人找了不远,果然见道向阳的一山坡处有个窝棚,那是采参人的“戗子”。

戗里只有一年长者留守,其余人采参尚未回来。他们便凑过去和老人攀谈起来。

老人说道:“凡是来到这里放山的,都是苦命人。这采参那,三分眼力两分技,还有五分看运气,能采到多少,就看运气了。放山的季节就这几个月,山里人一年全指望这段时间呢!”

傍晚,放山人也陆陆续续地回来,他们先是到戗子东南的山神庙前,在把头的带领下向山神爷磕头谢恩,让他们头一天上山就开了大眼。

而后把头和山民都热情地上来招呼,老人赶紧忙活着给这些人生火做饭,所食无非是一些糙米和野菜。

小宝见什么都稀奇,却总口无遮拦。他见放山人有老有少,便好奇地问道:“为啥不见有女人来放山?”

众人听到后,都投来诧异的目光,把头更是面露不悦,狠瞪了他一眼。

大海一边和把头道歉,一边数落着小宝:“你怎么这么不懂规矩?这山里的禁忌多,话不能随便讲。”

他又私下和小宝讲了许多放山的规矩:只许说拿,不许说放。吃饭叫拿饭,回戗子睡觉叫拿房子,抽烟叫拿火,做饭叫端锅,挖参叫抬参,蛇叫钱串子,拿了长虫就可以拿到大棒槌。

放山人在喊同伴时也不能叫他名字。你这一喊,被麻达鬼接应上了,就会引你向相反的方向跑去,就“麻达山”了,再也回不来了。当人离群落单时,就要敲打空树干作为联络,同伴听到就会来接应…”

小宝听得瞠目结舌:“没想到在山里还有这么多规矩!”

吃饭时,小宝端着食碗,一屁股坐在一树墩儿上,大咧咧地吃了起来。把头顿时动了怒,上去一把将他推开,口里骂道:“你这个半拉子,进山前也不多跟别人学学规矩!”其他人也都瞪向小宝。

小宝忙跳开,他不明所以,委屈地看着胡大海,似在问:“这又是咋了?”

大海又是赶忙和把头赔着不是,埋怨着小宝:“树墩子能是随便坐的吗?这可是山神爷的饭桌子!触犯了山神爷,可不是好玩的,要不是看在我面上,把头早把你赶走了!”

小宝再也不敢随性而为,小心翼翼地呆在一旁,连撒尿都得先小声向大海请示,大海笑道:“这就对了嘛。”

晚上,戗前点着了火堆,驱赶蚊虫、防止野兽。众人都在戗里露营。山里的夜晚十分寒冷,北风呼号,远处时传来野兽的嚎叫声。

天还蒙蒙亮,把头便把人都轰了起来,准备进山。入山前,把头又领着众人来到庙前,插草做香,向山神爷叩拜:“苍天有眼山神鉴,不昧良心不独贪,多挖棒槌拿大货,同上山来同下山!老把头,请你保佑我们进山顺顺利利,采到大把的人参,挣了钱再好好孝敬您。”

小宝又好奇心大起,央求胡大海,想随同他们一块进山采挖。胡大海道:“这采参都是见者有份,你这半拉子陪人家进山,不是等同分人家钱财吗?”

小宝忙道:“咱和他讲好,这人参我不要,就是想和他们一块儿见识见识。”

大海耐不住小宝纠缠,只得去求把头,把头犹豫片刻,说道:“去也可以,但绝不能再犯了规矩。”说完又瞅了小宝一眼。

放山人搜寻人参叫压山。压山前由把头观山景,选定去哪片山林。放山人很相信梦兆光华,常会根据晚上做梦决定压山地点。放山人都手拿一根棍子,叫索拨棍,人员分工,叫“排棍儿”,把头为头棍儿,中间的人称腰棍儿,排在最外面的称为边棍。人们间距丈余,棍棍相接,横排前进。怀仁与小宝就被插到中排,跟着众人拨草缓行,四下搜寻,不敢多说一句。

忽听到一人大声呼叫:”棒槌!“据说如此一喊,棒槌就会被定住,不再逃跑。

把头问道:“什么货?”

发现者答:“四匹叶”

众人都笑曰:“快当!快当!”

当发现参的时候,要立刻叫出来,是喊山,后边应和者叫做接山。这一喊一接,目的是要把人参吓住,同时图个吉利。决不可乱喊,如果误把野草当棒槌喊了,则被认为不吉利,叫喊炸山了。同时,也不准看到什么都说。放山人见面时都说“快当”,讨个吉利。

人参要由把头来挖。先把两根树枝插在参棵子两旁,再用两端栓有铜钱的红绒绳绑上,防止它逃了。挖参时先破土,然后用鹿骨钎子慢慢地一根一根挖参须,生怕破坏了品相。把周围的土抠净后,将参拉出来,覆上一大块鲜苔藓,掺上原土,用桦皮包裹,以草绳打成参包子。

放山人都抬大留小,待其长成留给后人采挖。挖参卖的钱不分老幼一律均分。放红榔头市的时候,要把成熟的参籽儿散播到土里,长出参来留给后人。

放山人讲,人参都有灵性。年龄越大,叶数越多。一般的参都是三、四匹叶的,就算是上等的参了。要是五叶以上,那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参,价值连城。如果有幸采到六叶参,那可是百年以上的老参。都成了精了,遇到时,千万要抓牢,要不就会土遁了。很多人采了大半辈子参,也从没遇到过六匹叶的棒槌。至于七匹叶,那想都不要想,那可是上千年的山参。只听过老人们传说,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而且有这种老参的地方,常有毒蛇猛兽出没。

一路跟着放山,怀仁与小宝开了眼界,更深感这些山民的不易。小宝信誓旦旦地说:“等有朝一日,参帮再落回咱手里,可要好好待这些山民!”

怀仁暗赞小宝宅心仁厚,他笑道:“若真有那么一天,还是交由你来管,我图个逍遥自在。可眼下,先得找到参豆子,扳倒那帮高丽棒子!”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清流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