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我在青岛鞍山路小学上一年级。
因历史久远,大多发生在那一年的事情,在脑海里只剩下了一些片段而已。
但总有一些事会让我们时常回忆起来,意味深长。
今天想讲述的,是后来在我人生经历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和重大改变的一件小事。
我的同桌是一个乖巧的留着齐耳短发的小女孩,鉴于牵扯个人隐私,我只能说她的名字叫王欣。
就是这么乖巧的一个小女孩儿,在一次与一个男同学的暴力事件中折断了我的木尺——一柄黄色的、精致的、刻度清晰的木尺——我再也没见过那么令人心旷神怡的木尺。
在那个不是每个小孩儿都有鸡蛋吃的物质匮乏的年代,一柄这样的木尺对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讲,不啻一笔珍贵的财产。
但是对于我的同桌,一个如此乖巧的女孩,我还是做出了比较宽容的决定——让她赔。
同桌的她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深思熟虑权衡利弊之后,毅然的同意了我的合理要求。
第二天,同桌递给我一把花花绿绿鲜艳的透明东西,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弄明白,那是用皮筋捆着的十柄透明的各种颜色的塑料直尺!
我吃惊的看着同桌的她,不敢相信身材柔弱的她竟有这样敢于承担的勇气和慷慨致歉的诚意。
反而是我做错了事般的喏喏自语:太多了,一把就够了,真是太多了......
同桌毫不介意:收下吧,我妈妈在塑料制品厂,家里还有很多......
我一下子就坦然了。
但是这笔意外得到的财富使我重新分析了自己的经济形势,不到7岁的我,人生第一次独自去探究价值的意义,我陷入了沉思......
如果在正常情况下,我是说不是人为破坏的情况下,一柄塑料尺子可以用到小学毕业,这些尺子恐怕在我整个学术生涯结束后都用不完......纠正一下,其实当初我还没有这么长远打算的思维能力......我就是单纯的想,其中的9柄尺子——当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根本用不上。
那么,也就是说,我可以将这笔巨大的财富给需要它们的人——我的同学们,我只需要让他们付出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代价就可以了。
于是,一个商业计划的初级阶段完成了。
我了解到这种塑料直尺在百货商店卖6分钱一柄,如果要让同学们买我的,就要有价格上的优势。做完市场调查,我给我的塑料尺定了价——5分钱一柄。
其实现在想想我的定价策略十分简单粗暴,感谢那个年代我那些纯洁有趣、善良可敬的同学们,当天下午就买走了两柄,并且这个消息以绯闻的传播速度遍及了一楼的四个班。有购买意向和持观望态度的潜在客户绝非仅限于两位数。
在这种形势下,我的库存就不够了,迟早会清仓歇业。
这个事业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后劲不足。
于是我怂恿我那乖巧的同桌,让她继承我开发的市场,毕竟她的库存是塑料厂。
同桌听后坚定的摇头,要知道1981年的个体经济还不被北方人所认同,何况同桌还是个孩子......
看着乖巧的同桌,我突然闪过了低价从她手里批发尺子的念头......
这个念头还没闪完,绯闻已经传到了我们班主任刘老师那里了,结果可想而知,我的营业执照被撤消了。
这件事对我尚未成熟的神经系统和有待于健全的价值观以及还很脆弱的是非判断能力都有不小的影响,从此,一代经济奇才、商业巨子、经营先驱被扼杀在课桌上,留下来的——
只有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