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时代的鲁国,有个人很喜欢讲排场,非常喜欢钓鱼,他在自己的钓具和饵料上花了不小的功夫:他用馥郁芬芳的名贵香料肉桂制成鱼饵,用黄金打造出了金光闪闪,极其精致的鱼钩,并且在鱼钩四周镶嵌上白银丝线和青绿色的美玉,而钓鱼绳则要用极其珍贵的翡翠鸟的羽毛来装饰一番。
每当钓鱼的时候,他总是早早地来到小河边,找好一个位置,摆好架势,正襟危坐。如果单从他手持钓竿的姿势和选择的钓鱼位置来看,毫无疑问都是极其标准规范的,甚至还能显示出钓者的某种优雅和闲适来。
然而他即使这样坐上一天,直至傍晚收竿时,别人往往都能满载而归,而他钓得的鱼却没有几条,有时甚至空手而返。
这个爱好钓鱼的人,用的是最好的钓具,却最终钓不到什么鱼,是什么原因呢?他自己也搞不明白。
后来,他去请教一个会钓鱼的老翁。老翁说:“能不能钓到鱼,不在于你用多好的鱼钩和多漂亮的装饰,你太注重于表面的东西,鱼儿反而不敢上钩了。这就是你钓不到鱼的原因。”
故事感悟:
金钩桂饵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如果只将注意力单纯放在外在的形式上,而忽视了其实际的效用,过分追求搭花架子装点门面,这是很难有所收获的。所谓“花架子”是指做事只做表面文章,专搞花里胡哨、不切实际的东西,其实质是形式主义在作祟。
要学会踏踏实实地做人,老老实实地做事。没有脚踏实地的作风,缺乏埋头苦干的精神,终将一事无成。那些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做面子活,不求扎扎实实见成效的人,不可能作出实实在在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