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七十八)​英雄插英雄,好汉插好汉(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3384字 发布时间:2022-12-22

英雄插英雄,好汉插好汉(下)

 

本篇参考剧情第四十一集

 

海瑞的案子,该从谁查起,又该抓哪些人,兹事体大,道长心中一时也没有决断,否则也不会硬拉上两个牛鼻子老道,一起审案了。道长本想靠着装疯卖傻,先把今天糊弄过去再说,所谓查案本就是虚应故事,既不能不查、也不能真查,主要还是拿时间换空间,等自己琢磨出个稳妥的法子,再徐徐图之,奈何陈洪这厮居心叵测、步步紧逼,明摆着是要借题发挥,查案子是假,整人才是真。道长被陈洪一句一句逼在墙角,心中无奈却又发作不得,只得冲着黄锦喊了声“吕芳”,随即又装出一副胸闷气短、摇摇欲坠、口不能言的模样,也不知是真病还是装病。黄锦和陈洪各自扶住道长一支手臂,黄锦那边带着哭腔,号丧似的叫着“主子,主子”,陈洪眼中带着不甘,满脸猴急地催道,“主子快下旨意吧”。讲道理,真病也好、装病也罢,只见道长额上青筋暴起,嘴唇发紫、脸色煞白,眼神涣散无光,一副要厥过去的样子,陈公公此时不关心道长的身体也就算了,还一个劲儿地拉着老人家谈工作,这事儿干地确实让人寒心,也难怪道长一直信不过这厮。

 

黄锦紧紧抱住虚弱无力的道长,双眼赤红、目眦欲裂,摆出一副要跟陈洪拼命的架势,扯着嗓子哭喊道,“陈洪,你还是不是人!要查谁你去查,你想害死主子吗,来人传太医呀”,陈洪闻言面色一僵,悻悻地住了口,跟黄锦一起搀着道长,缓缓走上了八卦台。屋里的动静,徐阶在外面听地一清二楚,此时也顾不得许多,赶紧从地上爬起来,带着高拱、李春芳二人,一路小跑着冲进了精舍。道长用余光看向姗姗来迟的徐阶等人,傲娇地喊了声“撒手”,双手猛地一甩,挣扎着坐到八卦台上,兀自大口喘着粗气,徐阶带着内阁几人跪在道长面前,以头点地,大气也不敢吭一声。黄锦默默地替道长摩挲着后背,喘息了片刻,道长总算是缓过了这口气,这人上了年纪,确实是力不从心,本来是想装病唬人的,结果表演地过于投入,表情和状态是到位了,可也险些弄假成真,道长胸口憋着一股气,上不去下不来的,差点就抽过去了。

 

道长此刻冷汗直冒、面色铁青,斜眼睨着脚边这几个人,斟酌了片刻,再张口时已是嗓音沙哑,有气无力地叫道“陈洪”,陈洪眼中满是怨毒,弯着腰恶狠狠地回道,“回主子,奴婢在”。“先把朕身后这个吃里扒外的奴婢,抓了...”,此言一出,道长神情忽然落寞了几分,如今自己身边,就剩黄锦一个贴心人了,偏偏这厮还是个吃里扒外的货。道长英明一世,成日里都在算计别人,想不到最后,自己竟然栽在一个笨人加一个直人手里,端的是讽刺至极,只能感慨一句,时也运也命也。黄锦闻言双手一抖,想要开口说些什么,终于还是忍住了,垂头丧气地低头不语,陈洪则是满脸振奋,嘴角含着一抹怪笑,立刻朝外面挥挥手,耀武扬威地高声喊道,“是,来人,把这个黄锦给我拿了,先关到司礼监去”,两个小太监应声而入,黄锦则是缓缓走到道长面前,重重地磕了个头,站起身一言不发地朝外走去。

 

道长板着脸、撇着嘴,默默地望着黄锦的背影,故意装出一副不为所动的模样,其实道长心里清楚,黄锦可比不得朱七、齐大柱他们,这次落到陈洪手里,只怕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可眼前这颗芳草不除也不行,要是再由着黄锦这么瞎折腾,这芳草怕是要变成道长的坟头草了。正所谓大义灭亲哪家强,玉熙宫里找陈洪,老干爹吕芳,外加杨金水、黄锦、冯保这仨异姓兄弟,全都在陈洪手里吃过亏,不得不说,陈公公对付起太监来,那确实是战斗力爆表,越是沾亲带故的,越是下手狠辣;只可惜陈公公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真碰上像徐阶、赵贞吉这种长着胡子、满腹经纶的衣冠禽兽,没有道长给他撑腰,这厮完全就是个弟弟。

 

处理完了黄锦,道长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徐阶,眼神枯井不波,冷冷地喊了声“徐阶”,声音依旧沙哑低沉,徐阶急忙抬起头,惶恐不安地答了声“皇上,臣在”。“是谁让你进来的,想来逼宫嘛”,道长满脸疲惫,眼中闪着倔强的光,无精打采地说道,“是海瑞的同党现在跑还来得及,不是同党就到内阁的值房去,候查!”讲道理,道长在精舍里吼了半天,除了一个主动来抱大腿的天子门生,连个人影也没等来,逼宫的事自然是子虚乌有,一颗悬着的心早就落了地。真正让道长发愁的是,自己该如何处理海瑞的这封《治安疏》,至于徐阶等人是不是同党,观察下这群人以后的具体表现,也就一目了然了,总之就是论迹不论心。至于说“现在跑还来得及”,这话须得反着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连海老爷那些提前出京的家眷,最后都没跑得了,徐阶他们又能跑到哪里去。

 

听道长说让内阁众人去内阁值房候查,徐阶三人如蒙大赦般齐齐喊了声“臣遵旨”,磕了个头便被道长给撵走了。赵贞吉瞥了眼离去的徐阶等人,却兀自跪在原地一动也不敢动,满脸通红、心中一阵唏嘘,昔日的恩师与同僚,如今俨然是泾渭分明、形同陌路,奈何自己已作为天子门生,自然不能与这些太子党同流合污,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无关对错,皆因立场不同罢了。道长端坐在八卦台上,神游物外、沉默不语,赵贞吉只得跪在地上枯等,一片静寂之中,只感觉空气仿佛凝住了似的,赵贞吉心中掂量了片刻,咬着牙小心翼翼地站起身,倒退着往门口挪了几步。赵贞吉打算脚底抹油偷偷开溜,却迎面撞上了道长刀子似的目光,一声“站住”,吓地他浑身一个激灵,直接扑倒在地,止不住地瑟瑟发抖。道长满眼嫌弃,撇着嘴阴阳怪气地调侃道,“做了一回英雄好汉,你也想走”,正所谓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赵贞吉上嘴唇一碰下嘴唇,便做了个记名的天子门生,却只想吃肉不想挨打,天下哪有这等便宜可捡。

 

赵贞吉满头大汗,战战兢兢地答了声“臣候旨”,道长目露凶光,声色俱厉地吼道,“朕没有旨给你,听陈洪的吧,拿着那个畜生写的这本东西,该查谁、该抓谁、该审谁、怎样审,你心里明白”。道长余光扫向陈洪,陈公公急忙跪了下去,答了声“奴婢明白”,忙不迭地捡起那封《治安疏》,又冲着赵贞吉调侃了一句,“英雄好汉,跟我走吧”,说罢一伸手,赵贞吉眼神闪烁地瞟了眼道长,郑重其事地磕了个头,随即跟着陈公公便出了门。讲道理,当初审浙江大案的时候,类似的话道长也嘱咐过胡宗宪,只可惜时过境迁、斯人已逝,剩下的陈洪心达而险、行僻而坚,赵贞吉言伪而辩、记丑而博,让这两人搭班审案子,明知是所托非人,道长也只能捏着鼻子忍了,正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毕竟道长身边已经无人可用,对付海瑞这种畜生,自然是要放狗去咬了。

 

玉熙宫里鸡飞狗跳,道长第二次搬家又被搅黄了,徐阁老领着内阁和众堂官,去值房候查,陈公公急吼吼地派人去捉拿海老爷,这些琐事暂且不提。夜色中,一大队提刑司的太监,手中举着火把、刑具,好似猛虎下山一般冲进了钱粮胡同,来到海瑞家门前,发现院门大开,便一股脑地涌了进去。院中北面正房门窗大开,屋里灯火通明,只见一身布衣的海老爷如老僧入腚般端坐在正堂,身后还摆着一口白木棺材,一个管事太监带着四个小太监,趾高气昂地走到房门前,先瞥了眼海老爷又瞄了瞄那口棺材,心中暗骂一声晦气,捏着公鸭嗓满脸倨傲地问道,“户部清吏司主事海瑞是吗”。海老爷眼中古井不波,云淡风轻地答了声,“我是”,说罢便从容不迫站起身,摆了个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pose,只可惜遇到个不解风情又公事公办的死太监,还未等海老爷装完哔,便大喊一声“锁了”,四个如狼似虎的小太监一拥而上,直接把锁链子往海老爷脖子上一套,跟拖牲口似的就把人给拖走了。

 

“搜,细细地搜”,那管事太监不再看海老爷,背着双手进了屋,走到那口棺材前,随口吩咐了一声“打开”,两个小太监急忙上前打开棺材盖,只见里面整整齐齐放着海老爷那套六品官服。海老爷带着手铐脚镣,脖子上还套着锁链,虽然表情依旧从容淡定,但走起路来难免有些步履蹒跚,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一步一步踏出院门,缓缓走进了昏暗的巷口。正所谓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爱你破烂的衣裳,却敢堵命运的枪,爱你和我那么像,缺口都一样。去吗,配吗,这褴褛的披风,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不得不说这几句儿歌歌词,用来形容此时海老爷的状态,其实还算满应景的。

 

此时司礼监值房的大院内早已站满了人,东厂、镇抚司的所有头目都被紧急召了过来,陈洪盛气凌人地站在值房门口,左手边站着垂头丧气的赵贞吉,身后站着石公公与孟公公,值房的石阶下面还站着奉旨陪审的,刑部侍郎、大理寺少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以及两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脸懵逼的牛鼻子老道。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