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民国的药业,有两个人一定绕不开,一位是药业托拉斯黄楚九,一位是“西药大王”项松茂。说起来,两个人其实有很深的渊源。
先说黄楚九。
黄楚九是浙江余姚人,据说是黄宗羲的后人,出身于医药世家,后在上海开设诊所“颐寿室”,不久迁入法租界,改名“中法大药房”。为了做生意方便,黄楚九入了葡萄牙国籍。
民国的人物,大多已湮没在历史的烟云里,绝大多数现代人对黄楚九并不了解,但只要提起他出品的两种药,大家立刻便会知道,一种是家喻户晓的“龙虎人丹”,另一种却有一个十分西化的名字,叫“艾罗补脑汁”。
“龙虎人丹”是为了对抗日本人的“仁丹”发明的,日本人为此与黄楚九打了近10年的官司,但最终被黄楚九打败了。而且,“龙虎人丹”变得家喻户晓。
人丹大家都知道,所以单说这个“艾罗补脑汁”。
那么“艾罗补脑汁”究竟是什么?有什么功效呢?据说成份是甘草浸膏、大枣浸膏、小枣浸膏、龙胆酊等。
而这些成分有什么用呢?据后世对这味药颇有研究的学者明确指出,所谓“艾罗补脑汁”,只不过是一瓶添加了甜味剂的咳嗽糖浆,客观上可以降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具体一点,就是可以增进睡眠。
看来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药品,而是一种类似保健品的东西,能不能补脑,只能你自行脑补了。
那这种东西有人买吗?有,而且大卖!为啥?因为黄楚九营销做得好。
首先,是名字取得好。“艾罗”,取英文姓Yale,谐音Yellow,也就是黄楚九之姓“黄”的意思。当时上海滩崇洋,艾罗补脑汁,一听就高级。于是一瓶添加了甜味剂的咳嗽糖浆,摇身一变,成为了中法药房的高端产品。
再定义此药的功效为“维持神经系统活力,促进消化机能,补血强身的功能,更具有补五脏,通九窍,利百脉,除虚劳烦闷,抗惊悸、失眠和健忘”等功能,从功效介绍来看,药效神奇!
然后就是讲故事。
黄楚九虚构了一名叫艾罗的美国博士。他登报广告:艾罗者,美国浡尔基尼亚之产也,亦即四十年前之医学博士也。幼操悬壶术于美京,长游欧亚各国,精新旧医理,生平制有得意灵药四十余种,其中以补脑汁最著……。
这么一下大家更加相信,他的糖浆销量直升。
不过上海究竟是一个冒险家的乐园,就在艾罗补脑汁名声远扬、销路大开的时候,一个小冒险家----一个衣衫褴褛的美国男孩,走进他的办公室,自称是“艾罗博士的儿子”,并主张补脑汁的发明专利,要求赔偿金。
面对这个“洋装小瘪三”,黄楚九将计就计,丝毫不慌。他先是招待安抚他,然后召开盛大的新闻发布会,承认小男孩就是“小艾罗”。如此一来,反而把本来子虚乌有的事“坐实”了。消费者由此更加相信,艾罗补脑汁是西洋的“高精尖”药品。
在打发小男孩之前,黄楚九先给他一千块大洋,让他签署了一份“授权文书”,证明黄楚九合法拥有“艾罗补脑汁”的中国使用权。就此,他手握了专利这柄尚方宝剑。
从这件事情来看,黄楚九做得并不比李志行的汉堂差,汉堂只是自己申请了专利打败了胜家,而黄楚九则买断了专利,虽然是个假专利。
黄楚九还发动名人站台,例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作者吴趼人。
吴趼人在喝了一段时间他的赠品后,感觉“文思不涩矣,劳久不疲矣,以视往昔之精神且有加焉”。他写了篇热情洋溢的感谢信给黄楚九,“今而后还我魂灵矣,谓非补脑之功得乎”,并“嘱勿登报”。
黄楚九在给他三百元润笔费后,便将这篇《还我魂灵记》配上吴趼人的大照,以“大文豪家南海吴趼人君肖影并墨宝”的题目,刊登在《时报》《新闻报》等大报上。
名人一高呼,销量翻几倍。
三个多月后,吴趼人一命呜呼,这位“补了脑”的吴大作家,享年44岁。
后来黄楚九又把喝他的“糖浆”,上升到了强种、保国的高度,所有有爱国心的人都应该喝上一瓶。
你说有这种手段,啥药不大卖?
也许你此时正感叹:民国人真愚昧!怎么什么话都信?
那么我告诉你,这些年科技在不断进步,但事实上人性变化很小,前几年流行的脑X金你喝过没有?……没喝过?那你爸爸、你爷爷、你奶奶喝过没有?啥?喝过!那是不是你买的?
而且,作为忽悠界的活标本----“艾罗补脑汁”,生命力顽强,一直活到今日。据有网友查证,现在在香港还在卖,标价43元一瓶。
当然,黄楚九的本事远不止此,他后来创建了向全产业链看齐的“医药托拉斯”,而后又转战娱乐、金融、房地产等行业,罕逢敌手,创建了亚洲最大的娱乐中心“新世界游乐场”。
现在,黄楚九早已是上海滩著名的大亨了。
介绍完黄楚九,咱们再说项松茂。
项松茂是宁波人,原本家庭富裕,但因家境中落,14岁时就去苏州当学徒。出师后因为勤恳仔细,他被老板委以账房之职。后经人介绍,项松茂来到上海中英大药房担任会计。
项是一个极富责任心而且又心细如发的人,在中英大药房里,他的才干很快得到总经理的赏识,被调往汉口分店担任经理。此时的项松茂,已经展示出自己的商业才华,被选举为汉口商会的董事。
1911年,黄楚九旗下的“五洲药房”经理谢瑞卿,借退股以要挟黄楚九,黄楚九为了反制谢瑞卿,请来了项松茂。
黄楚九可谓慧眼识人,项松茂接任五洲后,对五洲药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积极研制新药,开发出女用调经活血的“月月红”“女界宝”,健胃补虚的“补天汁”、 健脑润肠的“树皮丸”、清血解毒的“海波药”、化痰止咳的“助肺呼吸香胶”等多款产品。
其主打品牌“人造自来血”更是经久不衰,远销欧美,并先后在巴拿马和费城的世界博览会上获过大奖。
“人造自来血”的成功,甚至引起一些西方药商的眼红。
1915年,德国商人在五洲大药房旁开设普恩药局,出售补血药片,袭用“人造自来血”商标。结果项松茂向德商严正交涉,并向工部局巡捕房提出诉讼。最终德商败诉,被勒令停止生产,产品全部销毁,五洲大药房名声大振。
这位似乎比黄楚九手段还高一些,发明的药外国人来假冒,还被他打败了。
看到这里,也许有同学会问:前面不是说民国不支持外国专利么?这两个人怎么还同洋人打官司?
其实,他们打的官司理由多样,过程复杂,但追根揭底并不是专利权官司,而是商标权官司。
五洲发展起来后,项松茂的地位越来越强势,而黄楚九作为股东同时还入股了中法大药房,有些不可兼顾。最后,经过与黄楚九多次协商,黄将他拥有的五洲大药房的股份让给项松茂,项松茂则将他所拥有的“新世界游乐场”的股份让给黄楚九,再由“五洲”补偿黄楚九现金22500元,作为回收黄楚九在“五洲”的终身董事权和终止“人造自来血”抽佣的补偿。
这样,到1916年6月,黄楚九完全脱离五洲大药房,由项松茂独自经营。
项松茂本是王祥生牵的线,所以仍由王祥生做东,选在了福佑路的一家本帮菜馆“荣顺馆”会面。
之所以没有选择李志行经常光顾的哈同饭店或者浦江饭店,一者王祥生与项松茂相熟,了解项是一个不推崇奢华的人,二者这“荣顺馆”非常不错。
“荣顺馆”的菜肴,以烹制河鲜和四季时令菜为主,擅长煸、烩、炸、蒸、糟,菜肴原汁原味,汤卤醇厚,浓油赤酱。其看家菜“扣三丝”刀工精细,火腿丝、鸡丝、笋丝均匀,汤汁清冽,口味鲜美。
以王祥生对李志行这个饕餮客的了解,他必定感兴趣,此次顺便推荐给他。
结果对于此店,项、李二人果然都很满意。
呵呵,王祥生真是眼光不错,其实此店就是以后鼎鼎有名的“上海老饭店”的前身。
席间,李志行对项松茂非常尊敬,毕竟这位是中国现代医药的先驱,说话十分客气。
其实项松茂对李志行有所耳闻,所以有些好奇,也想见一见。及至今天一见,这位李老板却是年轻俊朗,虽说脸上隐有一种军人特有的杀伐之气,但待人十分礼貌。
所以待寒暄之后,倒是项松茂先开口询问,他说“正之兄果然一表人才!听说你忽然抛下偌大的生意去,去上军校,可是真有此事?”
李志行一听笑了笑,说“世澄兄客气!我的确去上了军校,不过现在已经毕业了。”
“那你现在是军官了?”
“呵呵,是个小军官,现在是营长。”
王祥生一听,惊讶地问道“志行,你不是刚毕业半年么?怎么都干到营长了?”
“嘿嘿,老哥,还不是运气?你也知道,小弟我做生意也罢,当兵也罢,其实靠的都是运气。”
李志行这话说的!常言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但这三样加起来都抵不过运气,所以志行说的也没错,王祥生听后也笑了。
项松茂也笑了笑,多看了李志行两眼,又接着问到“不过正之兄怎么会想到去当兵?”
“这个么,我若说自己有志救国,恐怕二位会笑我自吹,但至少是为了生意做得更好一些,您二位信不信?”说完,李志行灿然一笑。
听完志行这话,王祥生眼中却有些异彩,说道“你这老弟做事,往往出乎意料。但你说的这句话,我信!”
在座的三人,其实都是爱国商人。关于爱国,是令大家都心潮澎湃的话题,于是几人便一边喝着“石窟门”老酒,一边聊起与外国人的各种争斗,大家的故事各有精彩,听到酣处,真是令人格外快意,忱忱爱国之心,迅速将几人拉在一起。
虽初次见面,项松茂对李志行已是格外欣赏,就主动问起志行办药厂些需求,这个志行真不懂,就请项松茂先讲一讲医药业的情况。
项松茂开口就说,洋洋洒洒讲了一个多钟头。
终于,志行觉得自己似乎抓住了主线,就说“世澄兄,你说我建个厂来生产所有你代理的西药行不行?这样一来,咱俩不会产生竞争,二者你就不用再到那些洋人那里去买药,有钱咱们中国人赚。”
项松茂一听笑了,他代理100多种西药,里面有十几个国家的专利产品,一个工厂造出这么多药来,那是不可能的!不过他对李志行如此宏大的想法,还是十分敬佩,就耐心给志行解释了其中的道理。
但李志行却不死心,请项松茂估算生产这些药品的工厂的投资,这个涉及太多,项松茂也说不准,他估算怎么也得300万元以上,这可是一笔巨额的资金。
此时中国西药行业还并不发达,据五洲大药房的调查,整个中国每年的药品进口额大约才500多万元,再加上医药中间体,全国每年进口药物类商品,大概也就1100万元的样子,这其中还包括一些汉方药。
所谓汉方药,指国外产的中成药,当时主要来自日本。
这市场不小,但也不是太大。所以当时中国的西药商,资本都不太大,项松茂名气虽大,其资本和王祥生这些实业家相比,却只是小巫见大巫。
李志行沉吟了片刻,说了句“我还是不甘心让洋人总在药物上卡咱们中国人的脖子,我想试试,世澄兄可愿助我?”
项松茂见李志行如此认真,便也正色说“正之兄既然有此凌云之志,我自当助一臂之力!”。
志行大喜,对项松茂拜谢后,不再客气,讲了很多具体要求,包括其所有代理的药物及药物中间体名称、是哪个国家的专利、生产设备那里能买到、大概需要多少钱等。
这个很专业了,但项松茂完全答应了下来,考虑到志行的想法宏大,他自己手下的力量有限,他还答应动用他的影响力,组织一些专业人才尽快帮志行完成。
今天会面十分顺利,志行心中非常高兴。
桂萌生也心中窃喜:这下又可以花出去300多万了。
然后就是等项松茂的资料。
在等待的时间里,李志行买了点军事物资。
志行最想见的法兰奇不在,这个军火贩子还没有回来。另一个军火贩子德国人埃里希也没有消息。
唉,实在令人失望!所以志行又给迈克找了点生意,他定了20部军用电台和不少配件。现在事业越来越大,原来的5部电台已经显得紧张了。
在等待资料的这几天,李志行收到了两个消息,一个是程名恭发来的:经过努力,汉堂现在已经可以达到10万颗“破瘟丸”的生产能力。
10万颗?那不是距离美国人要求的20万颗还差一倍?
嘿,20万颗要求的是一个月的产量,而程名恭的报告说的10万颗,指的是一天的产量!
天哪!一天生产10万颗?程名恭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这是李志行逼出来的!当然,也是大家努力的结果。
话说李志行一天一个电报,程名恭几个,从没有经历过老板这种催促的阵势,都红了眼。程名恭和冯春霖,拉上薛大夫天天开会,商议对策。
最后,还是冯春霖点子多,他动用了在地方上当官的同学、程名恭动用了彭盛丐帮的力量,采用威逼加利诱、死缠加烂打的手段,暂时组合了包括三原、泾阳、高陵三个县的药铺,一起为汉堂生产丸药。一下就将原来的产能提高了几十倍。
看到这个结果,李志行笑了:看来逼一逼大家,还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回电表示可以了,开始生产,注意配方保密,同时对这几个人回电表扬。
另一个消息来自美国,美国人松口了。
原来,自从上次美国人加价,但田钟岐没有答应之后,美国人觉得自己急于求成,策略失误,致使中国人坐地起价,所以强忍着,好多天没有再找田钟岐谈。
田钟岐则按照李志行的指示,也没有主动找过美国人。
不过,田钟岐可以好整以暇,李志行可以在上海愉快地会朋友,美国的形势却越来越差,每天都在上演悲惨世界。西医建立起来的医学大厦,在大流感面前每天都在崩塌,而有李志行“神丹”支持的华人社区,却仿佛创建一座丰碑,屹立不倒!而且越来越巍峨。
伍斯特医药公司的董事们,每天都在承受救死扶伤和渴望赚钱的双重折磨。
不过,为了不使中国人得逞,大家都在咬牙忍耐!
但很快,这些董事们就无法忍受了!因为在多地的唐人街,已经有中国人在偷偷出售“神丹”,每颗5美元,而且供不应求。
这个自然是李志行指使田钟岐干的,因为他的10万颗要已经到岸了。
于是美国人决定再谈。
他们先向田钟岐义正言辞地指出:在美国出售这种丸药是违法的!同时咬牙将每颗价格提到了1.5美元。又自相矛盾地说,如果能接受此价格,他们可以解决合法性问题,否则田钟岐的丹药一颗也别想在美国出售!
卖药违法?这个么,要说伍斯特公司也没蒙人。
因为早期的时候,美国制药并不发达,每年需要进口大量药物,结果很多以次充优的药物大量流入美国。于是,在1848年,国会立法禁止进口低质量的治疗物质。
所谓低质量,意思就是:禁止进口成分不明,或纯度低的药物。李志行的丸药,似乎正好符合被禁止的条件。
但伍斯特公司为什么又说它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因为国会虽然立法,但政府缺乏检测药物的能力,检测主要靠“美国药剂师协会”。
也就是说,药品到底合不合格,其实是“美国药剂师协会”说了算。而伍斯特医药公司,作为美国有名的医药企业,在协会影响力非凡,它当然可以解决合法性的问题。
这次田钟岐没有直接回绝,只是说需要请示,伍斯特医药公司也表示同意。
随后,田钟岐也停止了唐人街的“神丹”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