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新听到有人大叫周董,当即不走了,一拉大徐:
“走,进去看看”
来到球馆内,宁新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场边喝水的周周,只见他正含笑和一个自己不认识的女球员说着什么,神态轻松。
而那个女球员却非常地激动,一个劲地夸着周董什么,都是一些什么“您的B计划真的有效哎,太牛了”,“今天我杀球真的打爽了”之类的话,搞得宁新一头雾水:
“什么B计划?周董为什么会在这里和国家队队员比赛?还整得这么正式?”
她已经看到了场边立着的记分牌,上面是8:15,15:12,说明双方前两局战平,要进行决胜局比赛了。
她也认识在做裁判的两个人,一个是羽毛球队双打组的组长,一个是“羽毛球女皇”,这规格真心不低!
眼看双方马上要开始第三局比赛了,顾不上去问东问西,宁新赶紧让大徐打开机子:
“大徐,快快,录下来,录下来!”
大徐其实在宁新发话前就已经在开机了,他虽然不是周董的影迷,可他是对方的歌迷和书迷啊,为了周董的海报还去过签售会,可惜运气不好,没能抽到会员,至今遗憾呢!
宁新他们进来的时候,我其实已经看到了,不过看到林勇珀他们都没在意,也就打消了先去打招呼的念头。
也是,这些国字号球队这时候还不怎么懂得包装宣传自己的重要性,也没啥广告商找运动队做广告。
除非电视台主动找他们采访,他们是不会想到主动找电视台做什么节目去宣传的。
趁着上场前一点时间,我赶紧交代高玲玲:
“第二局后面,对方已经适应了你的大力劈杀,所以,第三局,你首先可以考虑做一些落点的变化。
还有就是,除了大力扣杀,还可以夹杂几拍轻杀,来一些节奏的变化。
这样,对方在回接时就很有可能接不到位,给我网前封网的机会。
注意,这一局我会增加网前回放短球,所以你的站位不要太靠后。
对方的球即使拉到底线,你后退拉回去就行了,他们的杀球力量并不是特别大,没那么大威胁的”
高玲玲点头如蒜:
“嗯嗯嗯,周董,这是你的C计划吗?”
我笑了:
“不,这是AB型!”
场边,两个浙海籍男单选手董炅和程纲正在打赌,赌决胜局哪一边会赢。
董炅因为是我的粉丝,一力坚持肯定是我和高玲玲能获胜。
程纲则对此嗤之以鼻,认为我们这种特立独行,以女队员为进攻核心的打法,到了最后肯定会因为女队员体力问题导致进攻不力。
而且对方适应了高玲玲的后场劈杀之后,周董貌似也没有什么反制手段。
第二局最后刘坚强他们连续追分,要不是前面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失分太快,第二局的胜负都很难说。
不过,两个人,不,是现场所有人,都已经被我的表现深深地震撼!
还以为我就是说说大话,来镀镀金的,这还真的是来“抢饭碗”的啊!
这也导致场边的另外两对混双选手脸上一片凝重,思考着自己上场,对付这对奇怪的组合,有没有赢的把握。
最后都相视苦笑,真没有!
高玲玲尽管只有18岁,技术粗糙,但是现在她只管在后场劈杀和向后场拉球,这两种简单的活计正是她得心应手的。
而周董,太全面了,双打技术中最重要的网前平抽平打,他完全碾压了刘坚强他们,导致他们后面基本上不敢和对方平打,而只能放短为主。
尤其是,周董的球速非常快,一旦你的球质量不高,他在网前快速地扑网,必定钉地板。
是谁说的,他14岁之后就不打羽毛球了?谁撒得这弥天大谎?
说这话的李兰蔚现在整个人也是懵的,她是很清楚的,自己这个师弟自从家乡少年队教练上调省队后,的确就放弃了羽毛球,一门心思读书考大学去了。
可是,现在这情况怎么解释?
李兰蔚自失地一笑:
“还是老魏看人准啊,就看了周周几盘棋,然后和他下了两盘,马上就得出了结论:“这就是个妖孽”啊!”
林勇珀抱着手站在场边,心情颇为复杂。
中午吃饭的时候,他虽然笑容满面,但是心里却是五味杂陈的。
他知道,队里很多人,尤其是黎茂他们的浙海帮,对自己很是不满。貌似在串联要搞什么大动作。
结果中午这顿饭,听到的消息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意思。
居然是要在队里搞“集资”!
如果是个人名义直接搞“集资”,他一定会否决掉,但是现在有“爱心工程”背书,他还必须在队里大力推广才行了。
如果队员们知道他把这样的好事推掉,那他再怎么有领导力挺,这总教练也当不下去了。
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啊!
问题是,这个帅的一批的周董,可也是浙海帮的人,他这么进来一搅局,浙海帮在队里的话语权可就大大地增加了。
以后他再想通过比赛奖金分配来拿捏教练和队员,就是痴人说梦!
所以,打心眼里,他是不希望看到我进队里来的,所以就安排了这场比赛,想让我知难而退。
但是让他完全想不到的是,我的水平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料,这哪里是只有少年队的水平,绝对是世界一流水平的双打选手。
而且是顶尖的那种,即使他自己当年,在球速和移动速度上,也远远不如。
尤其是,这种极快速的平打和平抽技术,是目前世界各国选手不具备的,这需要极其强大的臂力和腕力。
不过看得出来,周董的确是有段时间没打球了,他能打出很多好球,却也会有一些低级的失误。
尤其是第一局,在跑位,拉四方球这种基本技术上都几次出现低级失误,到了第二局才好了很多。
但是就以他现在表现出来的水平,已经让林勇珀无比纠结了。
这还是临时上阵慢慢适应中,和一个一分钟没练过配合的临时搭档,就能打出这样的世界一流水平。
这要是练上一年半载,以他被广泛认可的“天才”能力,到了奥运会上,那这个混双项目的冠军,岂不是就从不抱希望成了有望夺金?
留下还是不留?林勇珀陷入两难选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