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七十六)​天子门生,单骑救主(下)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3325字 发布时间:2022-12-16

天子门生,单骑救主(下)

 

本篇参考剧情第四十一集

 

讲道理,人家道长贵为君父,阴阳怪气地奚落赵贞吉几句也就算了,你陈洪又算个神马东西,凭你这断了根的阴阳人,冲着赵阁老冷嘲热讽,明摆着是狐假虎威、狗仗人势,这也就是赵贞吉涵养好,又碍于道长的面子,不屑跟陈公公一般见识罢了,若是换了高拱跟严世蕃,只怕裆下便要骂娘了。正所谓看热闹不嫌事儿大,见赵贞吉不说话,道长却是皮笑肉不笑地挑唆道,“赵贞吉,你被陈洪问住了”,听道长这口风,分明是希望自己跟陈公公battle一下,赵贞吉猛地抬起头,眼中精光四射,中气十足地答道,“回奏圣上,臣不是被陈公公问住,而是臣不屑回答陈公公这样,大逆不道之言”。有一说一,读书人打起嘴炮来,确实是武德充沛,陈洪管赵贞吉叫英雄好汉,赵贞吉却骂陈洪大逆不道,两相对比,高下立判。见赵贞吉不分青红咋白张嘴就骂街,陈洪登时便急了眼,梗着脖子大声嚷道,“主子,海瑞就是这个赵贞吉指使的,至于赵贞吉背后是谁,主子,将他交给奴婢,奴婢有办法叫他开口”。

 

批判的武器毕竟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赵贞吉的嘴再硬,也没有镇抚司的板子硬,道长若真把赵阁老交到陈公公手里,理学之臣能剩下半条命就不错了,赵贞吉额头冷汗直冒,双手死死地撑在地上,却是止不住地微微发抖,一颗心悬在半空中,屏住了呼吸,双眼直勾勾地望着道长。精舍内此时鸦雀无声,道长先是看看赵贞吉,又扭头看看陈洪,故意沉默了片刻,冲着陈公公努了努嘴,拿捏着语气问道,“你不想听他,如何说你是大逆不道吗”。“是”,陈洪脸色一僵,暗暗咽了口唾沫,指着赵贞吉,有些心虚地吼了声“说”,赵贞吉眼中一亮,知道这是道长在给自己机会,于是抬起头,义正辞严地朗声答道,“海瑞是臣的属下,他欺君,等同于臣欺君,此臣罪一;海瑞写的这个东西,是臣亲自拿来呈奏给圣上的,呈奏者与书写者同罪,此臣罪二,海瑞呈奏上来的,是何等狂悖犯上之言,臣知与不知,有此二罪已难逃其咎。海瑞既然备下了棺材愿意伏诛,臣无非也备下一口棺材,伏诛罢了。陈公公问臣,是不是英雄好汉,臣这就回陈公公的话,海瑞狂悖犯上,陈公公何以称他为英雄好汉?海瑞既不是英雄好汉,陈公公何以把臣也叫做英雄好汉?陈公公这话本就是大逆不道之言,臣恳请皇上命陈公公收回此言,臣方可有下言陈奏”。

 

赵贞吉抓住“英雄好汉”四个字较真,就同刚才道长刚在抓住“贺表”二字较真一样,看似是在小题大做的抠字眼,于道长而言是在给这场风波定性,于赵贞吉而言,则是在立场鲜明的表态站队。在裕王跟黄锦看来,海老爷何止是英雄好汉,简直就是大明为数不多的良心,堪称帝国最后的遮羞布;在道长、陈洪跟赵贞吉看来,海老爷则是狂悖犯上、大逆不道的乱臣贼子,而且赵阁老还顺手给海老爷安了个欺君的罪名。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海老爷,或是英雄好汉、或是乱臣贼子、或是无君无父、或是为国为民,但海瑞就是海瑞,他也许是不一样的烟火,却依旧是个有血有肉的凡人,并不是那个贴在门上的门神,至少现在还不是。赵贞吉一番话说地是掷地有声,令道长深有同感、令陈洪哑口无言、令黄锦侧目而视、令徐阶六神无主、令高拱腹诽心谤,更是令一众官员惶恐难安、不知所措,

 

道长思忖了片刻,瞥了黄锦一眼,恶狠狠地调侃道,“佩服了,心里在想,这才叫真正的英雄好汉是吗。陈洪,你有眼力,那个海瑞是英雄好汉,这个赵贞吉也是英雄好汉,你这话不但没有说错,而且说得极对,极对,极对,极对”。黄锦一脸懵逼地望着道长,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佩服赵贞吉些什么,是他赤裸裸的当众反水,借着批判海老爷的机会,狠狠地打了裕王跟徐阶的脸;还是该佩服他那摇唇鼓舌、口若悬河、颠倒黑白的嘴上功夫。黄锦低着头不说话,赵贞吉也是满脸的难以置信,不知道长是抽了什么疯,竟把自己跟海瑞并列为英雄好汉,还冲着陈洪连夸了四次“极对”,简直是语无伦次、匪夷所思。欺君犯上的海瑞,是英雄好汉;投机取巧的赵贞吉,同样是英雄好汉,就连那为虎作伥的陈洪,也被道长夸地跟朵花似的,知道的这是道长在学杨金水的骚套路,故意在人前装疯卖傻,不知道还以为道长他老人家是被猪油蒙了心呢。

 

道长扭头看向赵贞吉,眼中闪着一抹疯狂,信誓旦旦地大声说道,“你不知道吧,朕这一生就喜欢英雄好汉!包括你的什么恩师,什么靠山,什么同党,什么...是英雄是好汉都站出来。朕都喜欢!”道长这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既喜欢窈窕淑女,也喜欢英雄好汉,虽然性趣爱好独特了一些,但人家毕竟不是凡人,半仙之体自然是男女通吃,再说了,谁规定了万寿帝君就非得是直的了,说不定天上这些神仙就好这一口呢。此时徐阶就跪在精舍外面,听了道长这几句诛心的话,只觉得胸中气血翻涌,眼前忽然一黑,险些一头栽倒在地,幸亏旁边高拱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徐阁老,徐阶半依在高拱怀中,堪堪缓过一口气,兀自强打精神佯装镇定,心中却已是方寸大乱了。正所谓既来之则安之,这精舍赵贞吉来都来了,此刻还有必要在乎什么脸面嘛;自己的脸面都不顾了,还需要顾及什么老恩师的脸面嘛,更何况还有那些莫须有的什么同党、靠山一类的,赵阁老自是内心一片坦荡荡,此时恨不得把心掏出来,拿给道长去看,能够抱紧道长这条大腿,还需要特么什么恩师、什么靠山、什么同党啊。

 

赵贞吉满脸正色,从容不迫地高声答道,“臣不是英雄好汉,臣也没有同党,臣是嘉靖二十一年的进士,是天子的门生,要说恩师,陛下就是臣的恩师!嘉靖二十四年,臣从翰林院任检点,后升侍读、升巡抚、升户部尚书,一直到两月前升列台阁,每一步都是皇上的拔擢。要说靠山,陛下就是臣的靠山,要说同党,臣也只是陛下的臣党!君不密则失臣,陛下适才所言,非君论臣之道,臣恳请陛下收回”。一个当众背叛师门的人,自然不会是什么英雄好汉,赵贞吉上嘴唇一碰下嘴唇,摇身一变就成了天子门生,恩师立刻从内阁首辅换成了圣明天子,这“师相”二字,以后确实是不能再叫了。正所谓饮水思源,二十年光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这赵贞吉好似坐了火箭一般,从翰林院检点,一路升到了内阁大臣,如今却昧着良心,硬说每一步都是靠着道长的拔擢,对于徐阶的提携却是只字未提,人性凉薄至此,端的是个负心薄幸之人。

 

赵贞吉堂而皇之地当众宣告,道长即是他的恩师、也是他的靠山,既然做了天子的门生、君父的臣党,自然要跟忤逆不孝的裕王、还有以下犯上的清流,势不两立、划清界限,虽说“君不密则失臣”,但无论道长是否收回刚才的话,于赵贞吉而言,他从此便只能跟着道长,一条道走到黑了。赵贞吉的政治选择,看似意料之外,实际却在情理之中,因为裕王最核心的那个圈子里,从来就没有过赵贞吉的位置,在裕王眼中,别说是徐、高、张三位师傅了,哪怕就是谭大人,也比赵阁老的分量重许多,当然裕王也不是完全没有给过他机会,只可惜浙江大案的时候,赵贞吉的表现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也难怪他入不了裕王爷的法眼了。

 

赵贞吉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一大半是仗着老恩师给力,再加上一些机缘巧合,但这已经是他仕途的天花板了,既然从来不曾拥有裕王的青睐,此时又何必患得患失,赵贞吉为何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道长,还不是因为裕王自始至终,都对他爱搭不理嘛。如果“师相”还是那个“师相”,如果海老爷不是户部的主事,如果这封贺表不是自己亲手送出去的,赵贞吉也许未必会舔着脸,去争着做什么天子门生,只是人生毕竟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很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若是一步行差踏错,从此便是覆水难收,只怕连个回头是岸的机会也没有了。

 

听完赵贞吉这番肉麻至极的表白,道长心中也是一片茫然,眼前这货刚才还是海瑞的同党,怎么一转眼,忽然就成自己的臣党了,偏偏赵贞吉这厮,一会儿“恩师”,一会儿“靠山”的,叫地还分外亲切,硬是把盛怒之下的道长,都给整不会了,只得单手扶着额头,在心中默默地盘算了好一阵。有一说一,理学之臣这人品,也是忒次了些,胡宗宪是他二十年的知交,徽商的事,就因为杨金水掏出了吕芳的信,他毫不犹豫地就把胡部堂给坑了,这叫不义;徐阶是他二十年的恩师,海瑞死谏的事,道长问他谁是幕后主使,这货二话不说就把徐阁老给卖了,还当场改换了门庭,心安理得地做起了天子门生,这叫不忠。就这么一个不忠不义的鸟人,却莫名其妙成了君父的臣党,道长心里其实也挺别扭的,听赵贞吉管自己喊“恩师”,就跟听吕布喊自己“义父”效果差不多,总感觉哪里怪怪的。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