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者摇头,驳斥道:“你们这一点显然不对,雍正时期,虽说以青绿为主,梅子青天青色,但是初期仿品,也是按照汝窑原色来仿的。
凭借这一点,你也只能说,这应该是雍正初期仿制的汝窑。
但并不能说,这是一件现代仿品。”
“是啊,更何况这下面的六字篆书款,大清雍正年制,流畅自然,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和过往的款式几乎别无二致。又有一老者指出要点,开口道。
然而张文炳这丝毫没有怯场,事已至此,自然不可能虎头蛇尾。
“还有一点,那就是气韵。”
气韵这两个字,可能对于寻常玩家,十分陌生。
但是对于这些专家而言,却是无比的熟悉。
每一个时代的造物,都有他的气韵。
盛世的大气磅礴,威武霸气。
乱世的粗糙狂乱,萎靡不振。
都是一件器物的气韵。
张文炳再一次开口道:“我看这双龙盘口尊,这双龙虽然灵动,但是略显呆板,不复生气。
更没有天朝上国的威武霸气。”
“反倒是多了点安宁祥和,和一些紧迫感。”
“你这话玄玄乎乎的。”一个老者摇头开口道:“气韵,是得见得多看得多,你个毛头小子,能看多少东西?哪儿懂什么叫做气韵。”
眼看着这事情,将会越说越乱,经理开口叫停。
“小伙子,你可不要信口开河。古玩鉴定,可不是你一个毛头小子能掺和的。”
周安石更是眉头大皱,觉得张文炳颇为没有分寸,开口说道:“文炳,你还是先下去休息吧。”
见着众人都摇头,而且有几位老者更是面色不善,张文炳只得亮出最后的话。
“其实单单只是这些,当然无法证明。”
“但是这一件东西,他的风格,我是见过的。”
“而且并不是在博物馆的珍品上,而是在仿品上。
景德镇杜鹃堂。”
张文炳并不知道景德镇杜鹃堂这几个字的分量,但是这一众老者中有三位,听到这个堂号的时候,神色有了变化。问道。你说社路室?有什么证明?”其中一个老害冷声牙口
然而张文炳哪有什么证明手段?只能说道:“这六字款,和杜鹃堂的安师傅所写的一模一样,不过我这里没有图片,若是诸位有图片的话,可以对比一下,自然能够看得出来。”
“你这么一说,倒还真有点那个味道。”又有一位老者站远了一些,从整体感受着这东西的气韵,开口道:“确实有那么一丝不对。”
这人是这些老者中,比较有威望的一个,随着他开口,其余的人似乎也都觉得这一件东西,有什么毛病。
看着现在这场面,经理顿时坐不住了。
本来好好的一件雍正官窑,居然被一个小子说成了是仿品。
不过这也就罢了,至少有一群专家认定了,这东西没问题。
然而只是这小子说出了一个堂号,所有人的表情都变了,这还得了?这可是价值一个多亿的拍品。
经理开口问道:“诸位前辈,关于这个杜鹃堂,不知道各位,有什么见地?
还有这个款识,真的和这一位小兄弟说的一样吗?”之前那老者叹了口气,开口说道:“这杜鹃堂,传承久远,相传秦朝时和仇英有着莫大关系,而那个安师傅,他祖上本就在御窑厂,是专门写皇帝的款的。”
经理有些瞠目结舌,不可置信的开口道:“难道说,这真的是现代仿品?”
然而他说这话,除了张文炳之外,却没有一个人敢肯定。现在众人只是看出了气韵上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成为鉴定的依据。
这群老者只能低声相互讨论,讨论了片刻,之前那老者才开口道:“这位小伙子,眼力确实不凡,他的观点,倒是值得论述一番。”
这老者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话里显然已经指出了,这一件东西有疑点。
古玩鉴定,本来就是,只要有一个地方不对,便可以说看不真。
这一件东西,虽然没有明说,但是经理却明白那老者的态度,显然就是这一件东西,他们看不真。
然而这经理还有些不死心,带着求助的目光看向了周安石,心里想着周安石是张文炳的长辈,他应该能说出些什么来。
开口道:“周老,您的晚辈说出的这些观点,您是怎么看的?”
他目光中所带的期盼,周安石哪能看不到,但是此时的他,对这一件东西的态度也和其余人一样,便开口道:“我觉得存疑。”
随着他明确的态度,其余老者也跟着点头。
同时一句句赞叹声也接连不停。
“小伙子,这眼力可真是不凡。”
“杜鹃堂,里面出来的东西,哪怕是放到故宫博物院,他都没几个人看得出来。”
“看来这东西,只有去做热释光了。”
“老周,你这晚辈的眼力,到底是跟谁学的,这也太厉害了吧!”
在这赞叹声中,张文炳都有些不好意思开口说话,格外谦虚的回应着这一种老者的称赞。
这事情对于这一群专家和张文炳而言不过只是一个小插曲,然而对经理来说,却如同晴天霹雳一般。
他立马联系了货主。
热释光是需要从瓷器上剥离一些碎片,或者粉末的,这对瓷器的价值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除非必要,是不会做这个实验的。
但是现在这个情况,在场几位专家提出了质疑,为了拍卖能顺利进行,这也就成了必要的情况了。
很快,货主便同意了,经理也立刻叫人带着东西,前往了专业的研究机构,做热释光。
而在结果出来之前,便有一个老者收到了自家朋友发来的图片。
而这个图片正是杜鹃堂安师傅所书写的款的图片,只这么一对照,众人便已经认定了这一件东西,就是现代仿品。
因为自己实在是太过相像,完全就是一个路数出来的。这一点对于外行人而言可能很难判断,但是对于稍微有些书法底子的人而言,便一眼就能认出来。
因为一个人的书法,最开始成型是要以一文字体为主,无论是江湖书法,还是临摹碑帖。
以那一个字体作为根基,自然而然就能看到其中的底子,再往后的脉络,也能够从字中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