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贵这小子本来憋着一肚子坏水准备整李志行,可没想到李志行轻飘飘来了一招“虚弱”,这货就消停了。
当然,这是暂时的,不过志行也能得半月清净。
志行好不容易闲下来,就想去看看刘绣娘教燕子写字。这孩子现在由刘绣娘代管着,小孩对刘绣娘嘴很甜,一句一个“姐姐你真好”“姐姐你真好看”,把刘绣娘说的甜蜜蜜的,整天围着这孩子转。
忽然赵琦却来了,说了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是关于志行的干妹子银铃姑娘的。
原来是关于银铃姑娘父女俩的安置成了难题。
这有啥难的?志行在榆林的产业多得是,随便哪个地方不能安置?但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原因只有一个:党老汉很倔,银铃姑娘也很倔!
本来一到榆林,赵琦便将这父女俩领进了志行的别墅,这也是志行交代过的,既然已经认了干妹子,就是一家人了,自然要住在家里。
可这父女俩一看这别墅,就断然不住。
于是赵琦只好说:那就给他们弄个铺子,又能住又能做生意。
可还是不妥帖,因为老汉的羊没地方住!这不,好不容易在里面暂住了两天,今天又出来了,父女俩赶着羊群往东门外去了,不知道要干啥?
志行急忙跟着赵琦赶到东门外,却见一群羊在城外吃草,那父女俩正在城墙根收拾几根木头,似乎想在城墙根搭个窝棚!
这是干啥?志行急忙上去问。
却听党老汉说“以前不知道你是个大财东,不过我老汉到榆林来,不是为了吃你的喝你的,我是为了我女儿才来的!我父女俩有手有脚的,不占你的便宜!”
志行忙说“好叔哩!银铃是我妹子,咱就是一家人哩!啥吃我的喝我的?你这说的是见外话!”
党老汉一听非常生气,大声说道“啥见外话?我有女儿难道我养不起?”
志行只当这几天因为太忙,怠慢了这父女俩,就急忙解释。
不过银铃姑娘却开口了,她说“哥,我们能活哩!我和我大一到榆林就想好了,我们还有些钱,我大放羊,我准备在城门口摆个茶水摊子。东城门离你住的地方近,这样我每天也能见到你哩!还有,我看每天进出城的人挺多,估计卖茶能赚钱哩!等我们慢慢有了钱,就搬到离你再近一些的地方去。”
这妹子!我在榆林只怕没有上千间房?你们却要住这里!我李志行成啥人了?
其实这也怪李志行,本来榆林东城半坡上就是穷人住的地方,哪怕再穷,随便找个窑洞住进去也能遮风挡雨。可东城原来那些地方已经被志行开发了,原来那些穷人要么成了李志行的工人,要么成了店铺的伙计,最不济也拿到了“补偿款”搬走了,于是新来的穷人便无处安身了。
此时的李志行,当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始作俑者,便一再劝说这父女俩,可这父女俩异乎寻常的倔强,就是不愿意进城,最后党老汉还来了句“我老汉一辈子没占过谁一分钱的便宜,你也别想让我占一分钱的便宜!”
志行实在无语,痛苦地看着党老汉和他的一群羊,羊儿正在摇头晃脑地吃着城外稀疏的野草。
最后志行实在没法,就劝这父女俩搬到西城门外去。
为啥?因为东城外是半沙漠,怕经不住羊吃,西城外有榆溪河,那里草多,放羊方便些。
咦?李志行还是个环保主义者嘛!
党老汉终于听从了志行的劝告,于是大家赶着羊去了西城门口。
到城门口,恰好遇见郗月三在巡防,榆林城的城门守卫归郗月三管。郗月三见志行和一个老汉赶着一群羊,并且与赵琦、还有一个姑娘,每人还各扛着两根木头,就惊奇地问这是怎么回事?
志行苦笑着说这是我干妹子和我叔,他们准备在西门外搭个窝棚,然后一边放羊一边开个茶摊子,以后请你让西城门的弟兄们多关照呀。
郗月三一听大惊,急忙喊了一队士兵来帮忙。
这回党老汉父女俩倒没有拒绝,赵琦放下木头,便喊了人来帮银铃姑娘置办茶摊的用具,不过银铃姑娘自己掏荷包,没有让赵琦花一分钱。
半天功夫,这父女俩的窝棚以及茶摊就弄好了,大家累的满身是汗,也口渴的不行,银铃姑娘就烧茶给大家喝。
郗月三不顾银铃姑娘劝阻,带头付了茶钱,那些当兵的自然也利索掏了钱。只有李志行坐在那里,喝了一碗又一碗,就是一个子也不掏。赵琦也喝了两碗,看看校长,又看看银铃姑娘,最后犹豫了一下,也付了茶钱。
最后,李志行把茶碗一放,大声说“月三兄,还有各位弟兄们!今天我妹子和我叔搬家,大家都来帮忙,又给我妹子茶摊捧场,我李志行非常感激,无以为报,就给大家唱一首歌表示感谢!”,然后一拱手,就开始唱:
你在山的那一边
我在这圪梁梁上站
叫一声妹子你么听见
哥哥心里胡盘算
山峁茆上看的远
你在那沟对面
叫一声妹子你听不见
哥哥心里实在想念
哎 嗨……心中的妹子吆
唉 嗨……甚时能一搭里吆
你在山的那一边
我在这圪梁梁上看
长长的辫子了好身段
毛眼眼亮个闪闪
山峁茆上看的远
还是那沟的对面
抱一抱那要命的亲格蛋
亲亲我的毛眼眼
哎 嗨……心中的妹子吆
唉 嗨……甚时能一搭里吆
哎 嗨…… 梦中的妹子吆
唉 嗨……甚时能一搭里吆
甚时能一搭里吆
在座的人一片叫好!郗月三本与李志行交往过几回,但都不深,今天却似乎对李志行有了新的认识:都说李志行当过乞丐,他起初并不相信,因为李志行的言谈举止,完全不像一个当过乞丐的人,而且年纪轻轻就富有半城,这怎么会是乞丐出身?但他现在信了,因为此时的李志行非常质朴,从骨子里透着一种对人的真诚,这是装不出来的!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银铃姑娘此刻眼中也噙着泪花,但却无比幸福,在这里,就算住在窝棚里也过的比蜜都甜!党老汉这下心里也踏实了,他挖出一锅烟,点上后美美地吸了几口,便把自己的羊群赶向榆溪河边。嘿,来榆林其实也不错!
……
在这一段日子里,世界上发生了几件大事,第一件就是欧战结束了。
1918年11月11日,德国政府代表埃尔茨贝格尔,同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的雷东德车站签署停战协定,德国投降。
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这次战争,因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利益矛盾而起,由欧洲发端,最终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卷入,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对后续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被打得剩下了半个皇帝:俄国沙皇一家身死。德皇逃到了荷兰并最后客死他乡。奥匈帝国在分裂为十几个国家后,末代皇帝被废黜。本就风雨飘摇的奥斯曼帝国,则被分裂成40多个国家,几年后最后一任苏丹被废除。
一下打没了4个皇帝!
剩下的半个,就是取得胜利的英国女王,但英国也因为一战国力大伤,不久便被美国从世界老大的位子上拉了下来。
为什么英女王只能称作半个皇帝?因为欧洲的皇帝并不是能随便叫的,只有获得了罗马帝国的传承,才能被称作皇帝。
奥匈帝国继承了神圣罗马帝国、沙俄继承了东罗马帝国,德国战胜了奥匈帝国以及继承了西罗马帝国的法兰西,认为自己继承了神圣罗马帝国的正统,所以也可以称帝。
而奥斯曼帝国,疆土广阔,人口众多,也称作皇帝。但对欧洲来说,奥斯曼苏丹其实是异教徒的皇帝。
英国则在殖民印度后,实力实在强大,便自称英国国王兼印度皇帝。听清楚了,英王只说自己是印度皇帝,在欧洲还是个国王,所以英王被称作半个皇帝。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皇帝没了,政党政治迎来了春天,各种政党纷纷登上了历史舞台。
为统一全国,俄国社会主义政府(十月革命政府)的布尔什维克人在列宁的领导下,很快就和资本主义政府(二月革命政府)打起了内战。
为了各自在俄国的利益,也为了扑灭新生的社会主义,一战几个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找各种借口迅速卷入。
其中日本意愿最强,派出军队大打出手,几个回合就把俄国的远东和西伯利亚给占了。
中国是一战战胜国之一,此时与协约国关系很好,也在美国劝说下出兵海参崴护侨。
陆军挑了西北边防军中魏宗瀚师宋焕章一个团,因为纪律最好。海军则由北洋当时最好的两艘军舰“海荣”、“海筹”及“永健”号炮舰,轮流进入海参崴接应。宋焕章团派了一个连进驻海参崴协助撤侨,其余驻扎在中俄边界。
所以,一战虽然已经结束,俄国却还在水深火热中。
一战结束,中国人民欢欣鼓舞,因为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面对强大的西方强国,成为了胜利者!虽然中国并未出兵,只算坐了顺风车,但从道理上讲,我们就是战胜国!大家以喜悦的心情等着分果果。
呵呵,其实中国人的好心情似乎应该归功于老段,因为没有老段的力主参战,中国当然成不了战胜国。
不过事情本质远不止此。老段的胜利,只是一个政客智谋的胜利,但一战胜利的深远意义,却在于它是“庶民的胜利”!
当一战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北京各界人士在天安门集会庆祝,有“南陈北李”之称的伟大的共产主义先驱李先生,在集会上发表演讲,李先生说:
我们这几天庆祝战胜,实在是热闹得很。可是战胜的,究竟是哪一个?我们庆祝,究竟是为哪个庆祝?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哪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
李先生为什么要这么说?
首先,这次战争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弱点。
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固有三大矛盾,分别为国内的阶级矛盾,国外宗主国与殖民地的民族矛盾,以及帝国主义之间矛盾。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爆发争夺资源、市场等的战争,从而给人民带来灾难,一战正是由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引发的。
其次,帝国主义战争给世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巨大的灾难也促进了世界人民的觉醒。
这场战争中,诞生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一个广大劳工、民众执掌政权的大国。这是人类社会一次划时代的大事件!因为从古到今,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个代表多数人利益的统治国家。
它的统治者,不是精英、有钱人、或高贵的血统,而是在人类历史上一直处于社会底层、且人数最多的广大穷苦百姓。这些底层的人们,第一次有希望按自己的意愿治理国家了!
并且,随后在德国等几个欧洲国家都爆发了社会主义革命。这说明人民在觉醒,这不能不说是庶民的胜利!
李先生揭示了庶民的胜利,也许当时大家还理解不是太深,但对中国的军阀们来讲,段祺瑞的胜利却实实在在让人触目惊心!
皖系势力空前膨胀!先是借参加一战编练了3个师,又借西北筹边,又编练了约5个旅,一下拥有了7万多装备精良的、可供老段和小徐直接指挥的部队,若再加上地方上的皖系部队,皖系的总兵力已经达到20几万。
直系却没捞到多少好处,首领冯国璋被赶下了台,连之前答应曹锟曹三爷的副总统也泡了汤,直系自然不愿理帮助皖系武力统一中国。而此时,位于南北前线的主要是直系的军队。
于是,大总统徐世昌于1918年11月16日发布了南北停战令,广州军政府积极响应。
请注意,此时的广州军政府并不是属于孙中山的军政府,而是那些西南军阀把持的政府。就连徐世昌要留给南方的副总统职位,也不是留给孙中山的,而是留给岑春煊的。
此时的南方政府,与北洋政府可谓江花红叶,本出一枝。南北之间主义之争,也变成了利益分配。
现在,大家可以坐下来谈一谈了。
再说陕西,原本有近10路靖国军援军准备入陕,结果成行的只有滇军叶荃和国军联军援鄂第2路左翼总司令王安澜部。
两部在川东汇合,商议先经陕南往甘肃打兰州,然后东下援陕,一举消灭陈树藩。
叶部先走,王部随后。
叶荃到达陕南,陈树藩派汉中镇守使管金聚阻拦,管也就5、6千人,结果被叶部冲破防线,顺利到达甘肃隆德。
王部则受到较大损失,后续迟迟不跟进。
为啥?因为王安澜贪财,留在安康筹款,各种强行摊派。结果,被陈树藩发动地方势力击败,又退回川东去了。
王部既败,攻打兰州计划破产,叶部东进陕西,克陇县,守军李栋材营投降。随后,因有陕西靖国军副总司令张坊做工作,一路陈军多有投降,叶部最终达到凤翔,与樊钟秀部汇合后攻克周至。
至此,陕西局势是,愉林道井岳秀中立,关中道除咸阳至渔关一带外,其余尽为靖国军占领,革命形势一片大好!
而陕西三道剩下的唯一一个汉中道,不久也不归陈树藩管了。
因为四川皖系督军刘存厚,被南方政府和靖国军委任的四川督军熊克武打败,率两万五千余人逃至汉中。熊派吕超部尾追,后吕超攻汉中不克,退回四川去了。
刘存厚则把陕南当了四川,征粮收税。
陈树藩异常愤怒,但现在鞭长莫及,只好捏鼻子认了。目前最重要的,是向恩师老段哭可怜,要援兵。
虽然老段对南方战场把控力不强,但对北方则不同,他正在为得意门生陈树藩调兵遣将,陕西的局势发展尚有变数。
然而,正如伟大的李先生所言,“……须知一个新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有了母亲诞孕的劳苦痛楚,才能有儿子的生命。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这等艰难,是进化途中所必须经过的,不要恐怕,不要逃避的。……须知这种潮流,是祗(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所以,只要不惧怕,不逃避,肯奋斗,劳动人民总有当家做主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