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古面无表情,我知道这并非是他想听到的解释。他到底要明白或弄懂些什么,我还不清楚;他肯定在探明着什么,仅仅是我的身世么?他不急于求成,而是静待我的反映。是什么呢?我在极速的思维。这小子很聪明,也善于把控自己的意志力,真有许多我不知道而他知道的状况,让我不得不沿着他设定的路线走下去。我装做若无其事的与他交流。他说,关于定位系统的时间差呢?也不能证实时间的存在?我说,如何又转换到定位系统了?他说,我想了解这方面的技能与理论。我说,定位系统也是依赖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诞生,而两空间的时间差仅是不同熵值的描述,不是时间本身;只有认同了时间的存在,三维里也就容易理解了诸多的衰变与轮回;用时间的概念倒也协助人类解答了许多的困惑与难题,所以这概念的存在完全有必要;但传统的时间量值只能在简单的条件下才能确定,当多种因素暂时联系起来的时候,此时间就会失去作用;定位卫星发出的信号,由于与地表处在不同的参照系上,所以无法同步,只有根据卫星和地面的原子钟不断的调整修订,才能保证两者的位置精确;这也说明外天空与地表面两时间的量值并不相同,其熵变也不相同,还仅是距离地表500~800千米低轨道的卫星,越高其调整修订的幅度就越大;正是存在了时间差,才更加明确了毫无时间之说;因为以三维的认知,时间分布本该相等或均衡,与空间无关;所以,若陷入其中,这种“不同”就足够当今的科学探讨几个世纪;而悖论是,若对“波能”深入研究下去,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爱因斯坦所谓的“永恒”,就不再是虚词而变成现实;所以针对定位的特性,也要与当今的智能相匹配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毕竟我们的大脑对量变的感知基本为零。我一直提高着警觉与他交流,看他到底要探讨些什么,或显示出与魔鬼的关联,或迫切的追杀于我。我想,通古斯大爆炸世人皆知,他能提及实属正常,诺木冈古山有记载也是一样,但能与我所说的时空能量联系在一起,就实在可疑了;如今又是时间与定位,什么时间又定谁的位?我想黄冈古的最终目标不在于此,而在于掌握进出四维的时间与定位。
黄冈古说,关于定位,不同的参照系上,不断调整的时间,那么,不同的维度之间也存在着时间的修订么?我说,不知道。他又问,可否定位物质的“本体”与“幻化”?我听不懂了。我本认为他会沿波、黑洞或定位来追问出入四维的路径。他说,关于四维的存在与否,老师也只是从最简单的理论到某些实际来说明,所有的解释都暗示着四维的存在;据我所知,不仅只有四维存在,五维也存在着,这些、你真不清楚?他探视般的看着我,眼神有种凛冽的犀利。卿丘晨嬉戏道,哎哟,就你懂得多,还能耐的知道五维的存在,那你怎么不去啊?还来上学干么?他看着我说,我到底懂得多少无所谓,懂得多与少,总得有个过程;我曾说过一个人在三年之后,完全变化成另外一个他人,这个人就扬言来自五维;这种变异是因了时空的扭曲造成?还是因了运动量值的熵变?也或时间差的原因?“本体”与“幻化”可以生存在同一个空间么?我查阅了许多书籍,均没有相关的提示或涉及;我认为也许弄懂了时间差,也就解开了困惑,老师非同寻常,何不切身实践一番?他说完后,便欲言又止的看着我,而此时眼睛里又充满了忧伤。我想,他肯定清楚了我的身世,只是在等待我的亲口承认或验证。我知道万不能挑明,这可是生死大计。我调侃说,切身实践什么?老师不是惊鸿客,只是尘世一俗人,俗的都不明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又说,定位与参照只针对目前的波象传动,解决不了百年之前的光影回传,也无时间的差异来改变人类的基因,“本体”与“幻化”太深奥,我更不懂,与你相比,我果真不知道的太多了。他立即追问,大华史上的第一张照片,你也不知道么?我强硬回击,你见过了?他冷冰冰的说,当然见过,变化之人就是照片上的年轻男子。黄冈古的眼神又变得阴险又凶狠,气呼呼的对我说,是否惊鸿?与事件有关,让我极度恐惧的是,此男子又出现在其他的地方,或者说就站在我的眼前,这是自然规律还是惊鸿之客?难道因了空间的伸或缩,仅使“客”的空间扭曲么?或又是临近了黑洞边缘对外展示的影像?总得有一个理论符合这种异常吧?说毕之后,便等待我的解释。我楞住了,一时没有了语言。应该说,我是被这般的说法吓着了。
我们正好到了阅览室的分道路口,他转身就走了。卿丘晨也笑笑,莫名的瞪瞪眼睛,哎哟,真够绕的,这都谁跟谁啊?我还书去了。与我挥手告别便轻盈的上了楼。我望着他们的身影倒吸口冷气。黄冈古的说词直指核心。他如何清楚我的细节?老佛爷旁边年轻男子的异化?我变化了么?还有“本体”,他又在何处遇到了“我”?是那个我“自己”么?他遇到哪个我“自己”了,且还在空中飞翔?我感到有种莫名的惊慌,仿佛不可控制的事件将要发生。于是,一股寒冷之风又吹边了全身,让我的头皮阵阵发麻。但细听他的口气仍在探知与询问。这小子到底想表达什么?或探知些什么?我没有任何的破绽让他人探知啊?我在担心我们交流的每一句话里,都有他监视或寻觅的意图。我站了好一会儿,还没转身走呢,看到黄同学自走廊的另一头又走了过来,眼神仍是冷峻有寒气,目光直视且凛冽。走近我冷冷的说,我爸爸是六十年代的物理老师,对天体力学及太空现象有极大的兴趣,他听说过你,想与你认识一下,如何?我还在这小子的窥探之中没有转过神来呢。他又冷静的说,难道你对我所说的一切真的不清楚?不想知道原委?那么,同样是外天空的异象,你为何近一年之久了没有任何变化?只能说明你所站的维度低,便是四维了。我面带微笑默不作声。他果断的说,也许见过我爸之后,你会明白所有的一切。我面部僵硬在暗自颤抖。他如此的咄咄逼人,让我有些恼怒。但我得忍着,得强忍着。这小子是我的敌对势力了,所有的迹象表明他就是五维生灵或与之有密切关联的人。他用这种欲擒故纵的方式让我与黄江相识,或者说用策略打断我本不想与外人接触的意愿,又一次表明了他的奸诈,若直接回绝更显示我心中有鬼或内心胆怯了。
不过,他所说的现象真的引起我极大的兴趣,也有一探究竟的想法。我面容平和,勇敢的点头表示同意。他露出一丝狡黠的微笑,追问道,何时有空?我回复老爸也好安排。因隔于身份有别,我只是一位普通的老师,并不想与陌生人有何关联,这般轻易答应又似乎中计。所以我说,具体的时间么,得好好思量一番。他又紧张起来,但眼神里充满了柔情与盼望。我说,若在以前,我不想与他人交往,不过人呢,总得有交际的空间,我总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吧。我这么一说,他又露出宽慰的笑意。我暗想,是与黄总裁相识,又不是介绍女友,也无所谓了。我说,不知黄总有何想法与我交流?他有些傲然的说,求贤若渴,你知道我公司的情况,若要再在外太空进一步研究与拓展的话,必须寻求掌握尖端理论或观点的专家才行,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定位系统,针对四维,并非卫星。黄冈古此时的表情难以琢磨,有担心纠结的不安,有一意孤行的无奈,也有破釜沉舟的坚定。他冷静的说,其实,太体量的许多问题,对于我与你的交流,都只是开始;我曾以为生命体形的变化是渐近的过程,与基因衰变有关,可基因突变是一种病态,是变异不是幻化;后又想到,三维才有基因之说,高维也许是能量熵值的增减,所以才问及了地球与物质在光速运动时量值的差异,实事上似乎完全不是;目前仍就毫无头绪,才想到了时间差,却又相悖于不同人的运动速度造成的视角错误。我点点头,感觉他倒也真诚。我突然问道,是润经理想见我吧?他大吃一惊,楞住了,显然被我说中。他有些错愕的瞪大双眼,仿佛我瞬间就读懂了他的思维,惊讶的说不出话来。我平静的说,周六或周日我都有空,就看黄总了,总裁不会有太多的机动时间。他的神情才变得有些轻松,装作认同来掩饰惊诧的神态,随口说道,我就说么,老师又不是照片上的变化之人,虽然相似,总归不是同一类人,怎会担心我的邀请?
他说罢转身走开,仿佛逃离危险区域。但转身时的眼神比较复杂,有一种无奈?有一种哀伤?还有一种困惑?让我如何也理解不了,他在忧虑或惊慌着什么?并让我感到他是城府很深的人。他时而温和面带微笑,温文尔雅谦谦君子;时而刚毅目光严峻,冷若冰霜横眉冷对;时而轻松如释重负,稍显宽慰愉悦之状;又时而悲观情绪低落,呈现失望颓废之态。仿佛周围有种神秘的力量操纵着他,他则力不从心只得从之且有不服之气。因为此种状态,让我感到这小子阴险且冷漠,完全是我的强劲对手。也让我怀疑约见的目的并不单纯。黄江是大名鼎鼎的总裁,著名的金融才子,身价千亿的顶级人物,怎会想起见我?网上有详细介绍,1999年之前是一家小型公司的经理,并未有大的成就,在居川都名不见经传;可短短三年,便名声大震。2003年一跃上升为美国福布斯排行榜第十六名,2004年第十名,2005年第八名,2006年第五名。至今仍保持领先的地位,名声显赫。在大华土地上绝对是屈指可数的人物,各大卫视的金融时段都留有他的身影。他还非常大方的给黄冈古10亿随意的投资。当同学们得知这一消息后,一众普通人家的莘莘学子都惊掉了下巴,10亿!10亿啊?什么概念?不敢想象。别说拥有,如若见过也属一生之幸事,根本不用毕业后若挣不得五百万,就不配说受过高等教育。后又纷纷探寻这10亿可怎么花啊?这是同学们交流时惊讶的神态与说词。我也有听过学生之间的戏言,因不感兴趣,便一笑而过。开始还有几位同学围绕在黄冈古的周围热情追随,就他这副德性,面目僵硬,冷若冰霜,性格诡异,除了偶尔在课堂上对老师有个笑脸外,并没有表现出对同学的友谊与亲切;还时常让专职司机把他那辆越野车开来,张扬一番又傲然而去;所以时日久了,同学们便不再与他亲近,所以他也没有几个可以交流或相伴的人,但看得出他倒是时常围绕着卿丘晨来回的转动,仍是一种盛气凌人的状态,我都能感觉到他那种潜置于骨子里的飞扬跋扈;而卿丘晨则若即若离,肯定也感知了他这种天生的傲气。
在外太空的力学研究中,黑洞是个不得不涉及的课题,探索黑洞的成因或存在是一门课程,叫黑洞系统学。提及黑洞,同学们彼感兴趣,一定让我仔细的讲解一番,因为他们知之甚少,或只知皮毛的现象,又彼感兴致,想深入的了解一番。我当然乐在其中。关于黑洞现象,我是有所掌握,我曾到达过距离地球最近的黑洞星系去观看其璀璨的光芒。所以讲解完全不成问题。讲解也是依了官方的理论,而非我的一言之说法。于是,我认真的讲道:黑洞本是天体力学研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现象,因为黑洞在宇宙间存在的质、量与分布,正好与某一空间的质与量成正比,所以有专家断言,黑洞是平衡宇宙能与量的均衡器,用时空扭曲这唯一的动力掌握着宇宙的固定姿势,并使各维度有序而规则的运转,且互不干扰;科学家在2005年12月25日,探索发现13亿年前两个巨大黑洞交汇时产生的时空引力波,使得其中一侧的空间又有了膨胀的力量,这便是均衡分布宇宙能与量的唯一证据;两黑洞吸吮交融后又迅速分开,并未融为一体,此成为自然之谜。为此,现已形成了一门自然学科——黑洞系统学,来专门分析、定性其一系列的特征与功能;就目前的研究水平,已得出二条定律即热学及力学定律;热学定律是基础,表述为:两个星系若处于同一空间,两星系处于热平衡状态;力学定律表述为:稳态黑洞表面的引力为常数;这两条基础的定律表明,黑洞与之相近的星球表面的热能是互相传递的,热能是平衡的,或者说互相吸引且互相交换,这是热能波的力量;黑洞表面的引力为定值且巨大,若吸收的能量巨大,则散失的热能也巨大,这使扭曲的时空永远的朝收缩的方向弯曲,以促使黑洞体的空间缩短,使星体物质向黑洞飞驰而去;在黑洞星系中,其静止能、电势能、转动动能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其转化也符合三维的能量守恒,故产生的对外的引力也是定值;所以,黑洞并不是一个只进不出的天体;霍金在1973年发现黑洞周围存在着巨大的热辐射,其热能交换可使黑洞与星体间拥有强劲的吸引力,从而证实了这两个基础定律的正确性。
我讲解道,另外,根据热辐射的规律性,人们又发现黑洞内部有个“量”的中心点,是所有“量”的汇聚区,霍金称之为奇点。此时我看着黄冈古说,这个奇点只有“光与波”可以到达且不反射,换句话说,光与波已被吸收不能逃离;除此之外,任何有“静质量”的物质,都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到达;说明奇点只吸收光能与波能,其他物质则在边缘坍塌,成为中子或质子,发射巨大的光又被吸吮;于是奇点便是黑洞吸收了“光与波”后形成的“壁”,是能量聚集成的“壁”,也是保护波、粒两体不散失的“壳”;这更能说明所谓的“奇点”,实质是“能”或“量”的存在形式;亿年之后,当黑洞内的能量达到一定的饱和度,“奇点”储存的能与量会在另一端,即白洞穿出,这一端便是另一个宇宙;当能与量从白洞出现时,便是穿越了“本宇宙”进入“他宇宙”;本宇宙与他宇宙,互称之为平行宇宙;所以才有了黑洞是贯穿两宇宙之通道或是贯穿两维度之路径的说法;但都没有形成理论;有资料推测,某些海市蜃楼便是通过黑洞在两宇宙之间传递的信息或能量,也可以说,是奇点发射的光能在另一空间的显示;在近距离观察黑洞时,还可以看到有条向上、下发射的白色光柱,这是巨大能量发射的光,用地球单位表述则是亿万或亿亿倍的太阳光芒;也有理论推测,白色的光波之柱便是奇点发射的光芒;关于这个奇点,确实存在,是由吸收的能量“聚集”而成的物质,实质则是由光、波与“意识流”组成的聚合体对外显现的状态,因为此处只有光能与波能存在,是光与准光的分界线,才会如此神奇;光是粒子物质,是波能的载体;意识是波能,更是能量的载体;若把奇点说成是物质,则是依了三维的思维固体化了;此“物质”具有三维无法想像的功能,是具有“记忆”、“展现”与“思维”功能的能量。
我只是说明了黑洞存在的某些特征与呈现方式,虽与尘世的见解相背,却是真实存在的现象;我也奇怪物质的另外两种自然形态——波体与粒体,恰巧成了黑洞内的巨大能量,可以悬浮进入的各类星体在此空间穿越;是啊,任何物质随着温度的变化,其存在形态也发生着变化,这是地球的常识;而太空中的物质,极高温下以波的形态存在,极低温下以粒子的形态存在,却是宇宙的常识;而洪荒爆炸恰是最佳的契机,使原本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的存在,变为波体与粒体,且共存于一处。至于波体与粒体的作用更是诡异,即可以互融、补充,也可以参与特殊结构物质的组成及夸克粒子的活动,从而“冲淡”或“稀释”了融入的夸克粒子量,造成原思维的薄弱,又添加新的意识,使得“新思维”即墨守成规又天马行空,即按部就班又无拘无束。这才是宇宙间正常的格局,只因地球所承受的温度在区区的千度之间,便也局限了物质的诸多特性与特征。宇宙的存在果真有着人类不懂的道义与规则;我还怀疑各类生命群体组成的“意识场”也存于此处,只是没有依据;“意识场”是不同类别的生命物种,在艰难跋涉及探索之后产生的“思维或意识”、发射并汇聚在某一处的场所,是意识的汇聚之地,以供同类物种获取相应的智慧与经验,达到共享、传递与互融,并为本种族的生存与延续护航,促进着种族智慧与文明的前行;这也是一种超高能量的存在;是西曲耐人经过亿年的探索获得的结论;因为第二代人类至今未被第五代人类发现,所以其发明创造也就无从被采纳应用。就目前陆路人类的技术与特征,也许永远不会发现第二代人类,可是否拥有共同的“意识场”?还没人知道;关于“意识场”,目前也只是回答了人类进取的本质与意识最终的去向,至于如何传播又怎样获得?仍是未知;这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此说明,也只是表明宇宙的真实,而非谬论或怪论之妄言。天地之大,俗尘缥缈,终不会容下奸臣之客与妄想之徒,所以我才浅说点滴。因世界确实如此,也就许我三分的胆量,把苍茫的奥秘述说细微。三维毕竟是我生存的空间,是我行走的疆域,是我的依附之地呢。
我继续讲解相关的内容,黑洞因聚拢了周围物质的能量产生辐射,并发射出异彩纷呈的光芒而被发现;又因高速旋转对时空形成了扭曲,才对周围的“星体物质”产生强烈的吸引;黑洞的能量巨大,大到可以让物质停止一切的演化或进化,其时间也是完全停止;又因了此时的空间扭曲或变形,使得物质的“像”易形成拖长或延后的状态,有种撕裂或吞噬的感觉,但物质本身仍是原来的状态,只因光的弯曲才看似变型;这种撕裂与吞噬的表象,是天体物理中最普遍的“过程现象”之一;“过程现象”是一种简单的说明,其另一种表述为:物质似是在变化的过程中,实际并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光波的扭曲造成的一种“假象”,可以用所见非真来说明;目前的结果证实,正是黑洞周围释放出的热能光芒,让其进入了人类的视野,从而发现了宇宙自然的“过程现象”;但我认为,是黑洞表面巨大的“奇点”光芒,才被人类得以发现。另外,根据爱因斯坦的速度、质量与能量之正比例关系,热能量的损失也会导致质量的损耗,所以黑洞的质量也会越来越小,且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于是亿年之后维持本身的平衡被打破,黑洞会自然的变为白洞,也就是说所有的“能量物质”才在白洞的宇宙间显现出来,包括被吸吮的“光”,从而连通了两个不同的宇宙,于是人类臆想的返回到过去杀死自己的说法才有了更加可靠的依据与通行的路径。此时,黄冈古来了兴趣,举手打断了我的话,说道,有资料表明,“奇点”就是一种“信息”,也就是说此时用信息来表述比较准确,它是物质、意识及能量的聚敛体,它就存在于“黑洞”之中;你所讲的,此物质具有三维无法想像且有“记忆、展现及思维”的特性,是否就是具备了物质、意识及能量的功能?我说,确实如此,也称为“三体”性;但这已超出了三维的正常思维。他继续追问,目前是否有证据证明此“奇点”的存在?那么,当黑洞变为白洞时,所有的聚敛物才全部的“释放”出来,包括消失的生命与意识、光影与能量?换句话说,“奇点”蕴含的物质、意识及能量之信息才可全部呈现?
我快速思索他想表达的意思,我得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以透彻他到底想知道些什么。我本不想涉及这个问题,因不可思议,即在某一种实体里,它即是物质,也是意识,更是能量;所以若单一的说是物质便有些局限与混淆,只好用实体或信息来表达。意识可以聚敛成具有能量的物质,在三维里不甚理解,甚至有些虚幻与困顿,能量怎会有意识?还固守成物质?既然有学生询问,我只好进行解释了。我说,霍金在1973年阐述了黑洞辐射的温度与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温度却升高,其内塌现象最终导致黑洞发生“爆炸”,爆炸时“奇点”会将吸吮的所有物质、意识与能量,向着宇宙间倾泄出来,包括由此经过的“光”与“影”;而波体与粒体也依了所到达区域的温度而恢复常态;浩渺的宇宙也存在着“守恒”的规律,并使信息在“收敛”与“倾泄”间达到宇宙的能量“守恒”,这一切都在他的名著《时间简史》有所叙述;《时间简史》是霍金对于时间之探索与空间之本质进行的系列分析与描述:他用精妙的语言,奇异的设想,简述了地球、太阳系及宇宙的起源,包括时间与空间的尺度及核心、恒星的演化、黑洞的形成、光与影在黑洞的穿越等等,并预测了宇宙的两种未来,即无限膨胀为“域”或极具收缩为“点”,向世人展现着宇宙间的深奥与莫测,才成为人们了解宇宙本性与秘密的经典著作,从而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与认知;让我们知道,并非地球生命所感知或清楚的现状才是真正的现实,宇宙万象、时间边缘、时空穿越及物质、意识与能量的一体,也是真正的现实,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呈现出来;或聚敛或释放,皆是宇宙的自然现象。此时,黄冈古举手问道,据了解,奇点是霍金依据推理及公式的演算而得,这是人们最终相信了霍金理论并推崇其为天体学家的理由;那么,关于奇点,目前是在理论的探索阶段?还是初步的验证时期?以老师的经验判断,是真实的存在还是概念的描述?
我说,一切理论或概念的东西,最终都是为实际服务,奇点也不例外,奇点的存在可以使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迎刃而解:比如进入黑洞的光能去向了哪里?生命体进入黑洞后的脑电波去向了哪里?还有星际物质内塌后的中子、核子之巨大的能量又去向了哪里?这些在三维是诸多的困惑,而在黑洞内,只需一个奇点便可全部概括,所有一切均依奇点而存在,所以一切均不可用三维的范畴去理解;我们知道,任何一种信息,仅适应于相应的空间与时间,而奇点存在的信息,则意义极其广泛,并包括了物质、意识、能量之三体以及我们不能想像的实质,或任何一种证明“实体”存在的像、声、波、思或量都被包裹在内;在相同的空间与时间之间,在异度的空间与时间之间,肯定存有一个相互交融与沟通的点,否则空间与时间也不会出现在同一个“信息”量中,这个沟通的点便是奇点;换句话说,在任何一个空间与时间存在的周围,一定有这样一个“点”,收敛或释放着时空的量,维持着空间内生命或物体存在的一切信息,这用三维的思维仍难于理解,但却是实事;目前我们定义黑洞内部的“奇点”,虽然只是概念层次的内容,就蕴含的意义而言,是极其广泛的;比如:恍如隔世的感觉、似曾相识的恍惚、心有灵犀的感知,还有梦境成真的关联以及曾被忽略的第六感应,诸如许多莫名其妙的现象,均是“奇点”之信息在适当的条件下,显现其“记忆”作用的印迹,所以,这就不仅是概念的描述,而是真实的存在了;只是我们无从细致的探究、分析及如何获得而已;或者说,就我们目前的条件与技术还无法探究与分析,并自由的获得;同时也解释了另外的一个疑惑,三维的物质、意识及能量呈现出各自独立的状态,足以说明地球处于宇宙的荒凉、偏僻且贫瘠之地了。我仍然微笑着讲完。当然我的这些认知全部本自于巴楞士,而不是信口开河。为防止黄冈古的进一步追究,我还本能的隐瞒了“奇点”便是巴楞士所说的“核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