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维 > 41、熵变
41、熵变
书名:四维 作者:高山仰止 本章字数:9930字 发布时间:2022-12-09

有一天,我早到教室,站在宽敞明亮的讲台上,隔窗观看,今天的太阳炫丽明媚、特别灿烂。我等待着卿丘晨的出现。不知为何,连日来我越发急迫的想见到卿丘晨呢,这种愿望与日俱增越来越重,仿佛相见之后心愿便是了却了。她出现在我眼前,我就感到愉快与欢喜,这种感觉还时常让我心跳加速,耳根发热。我侧耳倾听,就听到卿丘晨的脚步声,她急促的走出电梯口,接着就听到旁边传来黄冈古的叫声,丘晨同学,丘晨同学。卿丘晨答应着,回转身去,一脸的容光焕发。黄冈古说,今天下课后,我父母想约着我们吃饭,你、有时间么?卿同学天真烂漫的说,好啊,有好吃的当然有时间了,长辈约见若是不去,会认为我不懂礼貌呢,几点?听罢回答,我的心中便升有隐约的不爽快,还有股怒火在悄然燃烧。黄冈古说,六点,那个,这般邀请是不是有些唐突?卿丘晨无所谓的说,只要不是在食堂坐定下来时邀请就没问题,我知道黄总的时间没咱们这样随意,能抽出空闲约见晚辈,已经不容易了,去哪里?黄冈古说,司机来接,我们一同去,然后再送回来;不过、我父亲说了,那个,还有呢,润经理也去。卿丘晨疑惑的问道,润经理去,这是问题么?谁去我也没有问题?他只要不阻止我吃就行。还暗黑自己说,我就一吃货,谁在也不影响我吃呢。然后便开朗的笑。黄冈古也笑道,这不担心你在陌生人面前不自然么,我爸才让我先说一声。听过之后我就想,这个臭小子,很聪明,知道拿父母当接近女孩子的法码了。我继续跟听。

 

黄冈古问道,那个,关于飞离地球的物质或物质黄,你考虑过没有,如果不是物质而是生命体呢,其能量或熵值肯定也会变化,那么,这种变化会如何?卿丘晨一惊的说,啊?什么意思?有生命体这般的以光速运动?黄冈古犹豫的说,不敢断定,我怀疑兴许就是因为熵变才使某些人体变化成异形;老师已经讲过,时空穿越便是以超度光速运动的,对吧?卿丘晨若有所思的说,哪,科幻小说看多了吧?产生幻觉了,还异形?生命体怎会如此?时空穿越不会变异的。黄冈古说,理论上是这样,实际并非如此,还是别期盼着穿越了,小心会变成其他的形体或相貌,变得任何人也不认得的形体与相貌;就似处在黑洞边缘的光影被拉长、缩短及扭曲后显现的状态;没有人认得是你,就算自己也认不得自己了。小卿回答,说得挺吓人呢,穿越怎会造成生命体的变异?突然出现在另一个时空怎会有容貌变化?那些变异者不会是同一生命体、在不同空间内自己与自己较劲吧?黄冈古叹口气,语气沉重的说,唉,说不定就是如此;理想与现实总是背道而驰,理论状态下的穿越时间是静止的,当然什么也不会改变,实际上时间会静止么?绝对不会;所以啊,外形或相貌不变,只是人类美好的想象罢了;穿越时空就不得不提前想象到存在的任何异常,否则带来的不仅不是美好,也不定就是噩梦。卿丘晨心直口快的说,哈哈,原来是杞人忧天,你吓我一跳。又说,哎哟,改天问老师啊,理不理想总得有理论支持才对。黄冈古似是自言自语的说,可老师却说,这世界本没有时间,此悖论倒也证实了形体应该不会改变,可是形体已经改变了,能否定时间的不存在?要不然又如何解释?说罢后摇摇头。这时便走到教室的门口。他们的对话让我非常震惊彼为惊讶,时空穿越会有形体与相貌的改变?我是第一次听说;还有,他已经关注到这世界并没有时间之说了。我看着他俩人前后进屋。我有千年的道业,当然表现的若无其事。这时,就有同学指点着调侃,你们看啊,咱们班最登对的、最最登的一对来了。还有同学玩笑说,还别说,某俩人还真是般配呢。另一男生说,难怪某公子不理睬我们啊,原来如此。黄冈古朝此同学做个打人的动作,并未真打。他们俩人也只是笑着座到自己的位置上。而我的内心却不再平静,还泛起了淡淡的忧伤,总归不是欣慰的感觉。

 

这节课讲述物理学上的一些基础定律,即动力学的第一、二、三定律。之前已经学习。我只是由此带入下一个课题,引出关于四维的内容,即时间停止的现实意义;其中之一便是,自某个“点”开始,可以永无止境的轮回与反复着这一时段的光阴;只要你愿意完全可以实现。关于四维空间的存在,我感到我可以利用近千年的经历述说清楚,就先用三维与四维共同拥有的联系点——波,来讲叙四维存在的真实吧。讲过了三个基础定律后,我说,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提出,给物理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们共同奠基了近代物理学的体系;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是相对性原理,即物理定律与参照系的界定有关,也就是说参照系的不同,表现的定律与所遵循的规律也截然不同,这就是所说的“物质”、“地球”与“物质黄”之间存在的差异;参照系可以是物,是波,是粒子,也可以是星系,更可以是空间;空间的迁徙,特别是连续的空间的迁徙,可以让思维错以为是时间在改变;除不知宇宙本没有时间,更无所谓改变,仅是空间已移,但与生命体征无关,即不会发生熵变。当我说“但与生命体征无关”时放慢了语速,并看着黄冈古说出。这时,他突然一惊的看着我,平和而自然的面容立即僵硬,神情也紧张起来,仿佛我能读懂他的思维,诧异着我是怎么知道了他正在思考的就是这个问题,接着紧张的汗水流了下来。我继续授课,而量子力学主要研究的是,物质世界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即原子、分子及原子核等基本粒子的结构、性质与特征;在微观世界里,粒子不只存在于一个位置,也不会沿单一的路径进行运动;其运动轨迹似波,具有波的特征,只可预测其可能的特性而非确定的特性,比如纠缠与叠加,从而使微观的世界更加扑朔迷离;假如再有二个量子彼此成为参照,那么,由此产生的世界将是另外一个形态,是三维视角无从感知也不敢想像的形态。

 

我继续说,我们所依赖的星体是巨大的,这仅是人类的视角效果,但以宇宙的视角观察,星体一样微弱似尘埃或粒子;那么,以量子的纠缠与叠加分析星体的运动规律,也同样是一个扑朔迷离、且无从感知的形态;这个形态绝对真实,也极其可怕;只是并非人类目前认知的水平;三维并不知哓,但可以预测。因为波的特性,使得具有“共性”的两种波极易相融或相交,并形成某些相同的思维或像,从而让人类的未知成为可知、虚幻成为现实;于是,不论在三维或四维,均会出现共同的“概念”或“意识”,并呈现在可以感知的视野内;也类同于“意识场”,一样具有“桥梁”的作用,并使两维度相关联,从而让低维度感知到高维度的某些特征与影像,哪怕是极其微弱与渺小的特征与影像,以便在根本上透彻“可见”物质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某些高维度的指引便基于此种路径而实现。我说,这便是近代物理学带给人类的启迪;那么,关于穿越呢,前题是,在某些受到外力扭曲的空间中,要形成一种空间曲度,曲度越大两空间越易接触与连接;若完成彼此的交融,人类就可以从一个空间到达另一个空间,表现特征是:具体的有型的物质或生物会从另一个空间突然闪现,而不是明显的从一个通道内走出来,完全不会有熵值的变化,类似叠加的量子突然分离,并在不同的位置出现;所以,物质或生物一样具有原来的特性与特征,包括形体与视角。此时的黄冈古仍在目瞪口呆。讲解完毕后我想,关于相对论与量子力学,这般的说法,只是在理论上对我们所认知的这个物质世界,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解释,而其具体的特征,却在“双缝干涉试验”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验证,如果再次深入的分析“星体的双缝干涉”,还会获是“未来影响现在”的定论,那么人类就要陷入深不可测的泥潭无法自拔,因为这已涉及到意识领域的范畴,即意识之有意识的防范,也会让“思维”步入困境,无法迈出更高或更远的步伐。那些因此导致精神分裂或失常者,其存在的作用就是时刻提醒着三维的人们,万不可固执的深究而迷失了自我,造成不知我为何物、世界为何况的状态;于是,聪明的人类吸取教训,便也成了固步自封的践行者。这便是我不再深入讲解的原因。

 

针对黄冈古,他能够跳出局限提前的分析或思考这些深奥的现象,我想,他若不是亲眼所见,单凭一个三维的普通少年,如何也是想象不出或理解不到,穿越后人类外形会发生变异。到目前为止,所有提及时空穿越的文章与影视作品,生命体的外貌与形体都没有发生变化;若变成他形,也是不易辨别可否进行了穿越。可他说形体已经改变?就需要我深思了。我继续说,早在1905年的春天,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篇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文章,重要内容涉及的就是关于四维时空的理论,为此还引发了二十世纪物理学的一场革命。我说道:此文章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对光学现象的影响,即速度与运动的关系,这是当时经典物理学面对的一大难题,因为经典物理学的理论根本不能去指导光学的现象,即参照系的不同,其规律性也不相同;那么,爱因斯坦又是如何提出了四维理论,并进行研究的呢?主要是,当时地球上已接受到了四维发射的巨大波能,即光学的变化与物体运动规律之间关系的波;有些“物质”在超度光速运动时,其发射的波,早已到达了遥远的区域或空间,且可以“联接”其他物质的波,形成“像”或“念”在“大脑”里显示;所以,爱因斯坦大脑内的部分“意识”与此“联接”,便取得了相应的“概念”,才诞生了四维相关的说法;这也归属于高维度的指引;但穿越四维决不会造成物质体的形体变化,这仍然可以理解为意识在有意识的防范着;后来,爱因斯坦又发现,当某一点的时间停止时,才能对这一点的能量量值进行研究与剖析,于是时间为零便成为研究“波”的基础与论据,否则任何的量值都不能描述;而恰恰在四维里,时间是静止的,其另一种解释,则是毫无时间之说;但是,在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中,爱因斯坦却不想又发现了进入四维的路径。

 

我接着说,其实,在当时的条件下,爱因斯坦已经寻得证据证明四维的存在,并进入了四维之中,因这一实践违反了人类的一贯思维与认知,会让真实的世界与生命变得虚妄与荒诞,所以他深思许久后才把证据全部消毁,只在某书叶的空白处写下一句话: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随后是一连串的公式;目前的解释,这串公式就能计算出通往四维空间能量的量值;当然,当时的人们认为这是他老人家临终前的一种调侃与幽默,并未进行深入的探讨,其实是无法进行深入的探讨。我又讲道,另外,爱因斯坦在对时间的定义中,也隐喻着极其重要的内容;他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中,对时间是这样定义的:运动参照系内的钟,依赖光,通过真空传递到观测系的示数,代表运动系的时间;让我们展开思维想象一下,光速是爱因斯坦提及的极限速度,那么,当运动的物质以光速前行时,那么与他依赖的光,是同一个速度;在真空中,两个以相同速度前行的“体”,彼此观测系内的示数肯定为零,即时间是零;换句话说,时间是停止或是静态,也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在普通的思维里,三维不会有时间的停止,所以常态下存在的空间便是四维了;爱因斯坦还提及,宇宙间的星体大都以超度光速而运动,那么它与观测系内的示数比较,则是“负数”了;我们不防再次展开一下幻想,便也清楚,此解释仍隐喻着告知人类,时光是可以“倒流”的,是可以返回到过去;只是在一百年前的爱因斯坦,还没有如此大的胆识与魄力,说出宇宙的存在常态,则是时光完全能够倒流;他只是说明了四维没有时间,却也隐喻的说明了过去、现在与未来有同一个时间;爱因斯坦为了证实这一理论,才在表述上说成了时间静止,并故意表达出,各参照物的时间,在不同的观测者看来,结果却是不同;同时,也阐述了各参照系内的钟、光与运动,通过真空传递后彼此间的示数越大,熵值差异也越大,则能量的差异也越大,返回过去或走向未来就越遥远;反之亦然。

 

我继续说,时间是一种熵,是一种特殊的熵;所谓时间的差异,就是熵值的差异;且在不同的空间内,或增或减,差异是巨大的;在某一个时空内的速度,本是很正常的量,在另一个时空则是异常大的能,异常到已经变化为包含着巨大威力的能;恰似地球计量单位与宇宙计量单位的巨大差异一样,目前我们无法知晓或控制这种能量,当人类的智慧达到一定维度时,才可以把这种异常的能,改变成为本时空利用的正常的量,为本时空造福;到那时,人们可以自由的在空中飞翔,山峰可以脱离地面而随意移动,物质或依附波速进行传递,意识与物质可以在同一种瞬间互相交换,并附加着能量;那么,幻想着瞬时达到某个风景地的旅游也易如反掌;这一切都不再是幻想,而是实事。我讲过后,稍停了片刻。我看到同学们都似在敬仰一位德高望众的老教授一般的望着我呢,这让我甚感欣慰。我又说,这种异常的包念着巨大潜能的量无处不在,当能量超过一定的度量时会爆炸,爆炸是能量的另一种最直观的表现方式,也是现实中我们最易理解的一种方式;所以,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比音速快时,则在空中易产生“音爆”;比光速快时,则产生“光爆”。“音爆”现象我们早已知晓,也时常发生,说明运动速度与音速相比,还是易于达到;目前因没有物体的运动比光速快,所以我们不易发现“光爆”现象,而科学家能通过一些仪器完全可以控制“光爆”的产生;那些在核反应堆中发出的蓝辉光,就是原子核超光速运动时发生的“光爆”显影;还有,光在水中仅以0.75倍的光速传播,在核反应堆里被制造的电子在水中会超越此速度而运动,此时,就会产生冲击波,这些冲击波就会发出蓝辉光,有时也发出紫外光,这就是“光爆”现象,因为这种光波中含有蓝辉色或紫色光的粒子,也称为粒体;但在自然界中极其罕见,比如极光,便是超光速的离子流或光子流在南极飘落时留下的实证,也是超度光速的粒子在空中飘散时的显影。

 

我继续说,这种发蓝辉色或紫色光的粒子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形态,即粒体;与夸克粒子无关;而夸克粒子由两种更小的粒子组成,即“未来”与“末日”,只是此时的人类智慧还没有发现这种两种粒子,故无法命名。我又说,关于爱因斯坦证实并进入了四维,并非我杜撰,稍有记忆的人们便会想到,2000年元月1日,千禧年开始的第一天,爱因斯坦出现在家乡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中一条不起眼的小街上,坐在一众人群中轻松的喝着咖啡,被游人发现并拍了照,约一分钟又莫名消失,此事在当地引起轰动,全球各大媒体均有报道,只是人们都当成了笑谈,成为千年之际调侃的佐料;这是爱因斯坦自1955年4月离世后第一次在三维出现;如果有人联想此事,倒也成为证实四维存在的依据。我说,所以,类似极光现象一样,即使发生了,由于当初人类的认知较为浅薄,又没有违背常理的事件发生,大家便也随意命名,或是“极光”或是调侃之事件,而未深究其根本的原因;如若有了涉及或违背伦理的事件发生,又不能再次证实,则认为有悖了科学,甚至成为连理论都算不上的虚幻,纳入了不解之谜的行列;也许是担心引起世人的恐惧与惊慌,违背了正常的认知与规律,才密而不谈束之高阁;其实也是,没有具备客观公认的必然规律,也就达不到人类普遍认知的某种要求,被当成虚幻而有意的“忘却”也合乎常理;就如相对论中质量与能量的关系之说,待几十年后人们研究发明了原子弹或激光,具备了相应的认知条件,又有了验证其准确的证据,才懂得爱因斯坦理论的正确性;自此之后科学家又慢慢的沿着爱因斯坦的理论方向前行,又过百年才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现在科学家又开始研究“四维空间”及“同频波”,爱因斯坦出入四维之事才重新提起;或许再过百年或更长时日,待寻得了时间停止的空间,也就证实了四维时空的存在。

 

我还没有说完。黄冈古直接问,老师所说的时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能量差异,或爆炸现象,1908年7月初发生的“通古斯大爆炸”可否是证据之一?我楞住了,眼睛盯着他看。我所说的正是通古斯大爆炸,当然还有恭王府大爆炸,只是后者影响力较小而已。我脑子急速的转动。我淡淡的说,可以这么认为,当然还有恭王府大爆炸。这时的黄冈古又楞住了,两只眼睛看着我,有种惊魂未定之状态,也有种极度惊讶之症状,似乎我又一眼看穿了他的思维。黄冈古弱弱的问,这、两种爆炸有关联?地球上早已布满了四维巨大能量的波,即光的变化与能量运动的波,爱因斯坦早在1905年就察觉了这种波能,便是此爆炸的前奏?他的提问让我心中颤抖,因为他正一语中地;其实,我确实就是这种意思。我表情平静,面带微笑快速思考。三维的思维不会这么快把两者联系到一起,除非之前有过思索并产生了困惑。那么,无故思索这类问题的目的是什么?他还能读懂我的思维?黄冈古见我没有回答,接着又问,那么,之后在1910年8月通古斯又发生一次大爆炸做何解释?时空能量的外泄有阶段性?还是第二次的能量外泄?那么,为何频繁发生在同一地点?引发外泄的条件是什么?是穿越四维空间么?还有资料证明,第二次是巨大雪球的爆炸,才造成了通古斯地域的盛夏时节,地表温度高达零上30余度时,而地表之下是负273.1°,这可是太空的温度;据说此区域的地下是空的,呈灰蓝色的“天空”之状;这也是熵变的原因?就算第二次爆炸与雪球凝聚的冰冷能量有关;那么,雪球寒冰是种什么能量?来自哪里?放眼可见的太空之中怎能存在这种能量?若是外太空雪能进入地球,在大气层中仅摩擦也会融化消失;那么,雪能是以一种“波”的方式进入了?如若不是,更好的解释是什么?黄冈古一口气说罢,面无表情的看着我。他的急迫与焦虑,证实了我的想法,他一定知道了我的某些秘密或底细,所以提问才直指要害一针见血,我想这小子即使与黑暗魔鬼无关,也是我的克星。这是我的第一反映。这反映让我得打起十足的劲头,慎重对待这个看似乳臭未干实则老奸巨猾的学生了。

 

我有些底气不足,但神情淡定。我若有所思的说,黄同学所说极是,已有证据表明,1908年7月1日的通古斯大爆炸就是时空能量的外泄,即四维能量说;能量之波会在之前或后许多年都充盈在临近的时空,才让爱因斯坦获得新的灵感,发表了四维时空理论;关于两年后的又一次大爆炸,该是仍然存在的余波之能,大家别忘记了,寒冷也是一种能量,并非只有热能才是能量;根据震荡特征,当“热能”超越临界的程度后,反弹便是“冰能”产生的时期;有多少超强的“热能”存在,便有多少超强的“冰能”诞生,而最终的熵变为零;所以第一次爆炸之后,这里便是开始聚集寒能的时期了;因是寒能,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冰;于两年后聚积到一定的量,自然又引起“光爆”现象,才发生了第二次大爆炸;所以,冰能未必来自太空,而是异常环境的一种自然状态;因“光爆”不易产生,所以至今也没有寻得爆炸的根源。我接着说,再具体点的解释是,自1908年7月初,四维的某些能量在三维里具备了爆炸的条件,异常的波能最终在通古斯附近的河套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火球大爆炸,此时是以热能的方式显现,并烧毁了数以万计的树木;至此以后,此区域的能量平衡被打破,一种新的能量秩序已诞生,并沿着波能的震荡向寒冷的方向发展,冰能随之聚集,于两年后达到极限,便以冰球的方式爆发了;火球或冰球只是依据了三维显现的特征来表述,其均为波能显现的一种状态,表示着能量外泄的一种方式,并非是“火”或“冰”而已,仅以“火”或“冰”的状态呈现出来;可以说,现在仍有一种新的波能在凝聚,并沿多个方向延伸、变幻,直到通古斯区域的能量秩序恢复平衡,即不再发生熵变为止,否则仍会有逐步减弱的爆炸;至于这种波能如何导致了地下呈灰蓝色的“天空”之状?或者在不久的将来,通古斯又会发生怎么的大爆炸?这就需要大家努力学习,体察细微,认真捕捉并分析所有导致熵变的异常症状,早日察觉并得出解决的办法呢。我本能的隐瞒了此“空无”之状,是物质均已呈现为粒体的状态。说完之后,我用挑衅的目光望着黄冈古,看他还有何种征兆显现出来。

 

我仍然在讲课。我说,在当时的物理条件下,爱因斯坦再聪明也没有找到光介质,因此他不会利用波学原理解决光的问题,而是拿粒子与光的不同来总结光的规律(参见《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空气、水、玻璃、油、波,这些都是光介质,介质决定光速,与光源运动无关,这才是波特性;当年爱因斯坦遇到的问题,如今我们用声波基本都可以解释,也由此来研究钟慢原因、尺缩现象、同频性、相对性及波速恒定性;另外,爱因斯坦还不知道真空有相对性,不知道太空不是纯粹的真空,若假定太空中含有稀薄的气体,那么这就是光介质,就会进行某种波的融合、封闭与传播;光是种普通的波,没有任何特殊性,只是真空中不能传播而已;即使如此,爱因斯坦的智慧仍然是超人类的,他的巨大贡献就在于他提出维度的概念,并建立了四维的理论体系;虽然引起轰动,但也招来反对之声;类同于当初提出质量与能量之巨大关联时,许多的反对一样,直到近代才证明了其存在的正确性;只是之前没有证据,而后有了证据而已;关于四维内物质、意识与能量的“互换”也是如此,这种神秘的“互换”现在一样没有证据,或许不久便会证实了其存在的正确;所以,所谓的伟大也只是当人类证实了,其预言是真实存在时才称其为伟大;对于爱因斯坦而言,在没有得到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三维的思维能得出四维之超前的理论,并预测层次生命存在的空间,这就奠定了他的伟大;所以,任何一个时代,对于一个超现实理论的诞生,凡聪明者往往会持不赞同、也不反对的态度;因此,在没有得到证实之前,没有一家组织机构可以认定其正确性,也就是其存在性;但也没有一家组织机构证明其不正确性,即非存在性;就目前的情况判定,那些反对的机构没有直接做出讨伐之举是多少的明智,因为科学已陆续证明了其正确性;若反对了,便是自暴其弱点的事件了。

 

这时,卿丘晨高高的举起手来。我微笑着点头说,请讲。她说道,老师,既然没有得到证实,就说明存在着正反两方面的回答,那么,好在许多人没有反对,但是,不反对也不支持,这才是对科学应有的慎重态度,而你却说在四维空间里,物质、意识与能量的“互换”最终是正确的;那么,四维空间在哪里?连四维空间都没有证实,又如何确定其中存在着这种关联或说这种关联是正确的呢?你已经盖棺定论了,这是否是科学的态度?说完之后,卿丘晨微笑着等待我的回答。可以说她的问题也很尖锐,抓住了我在语言或措词上的漏洞,我的论述确实存在着破绽。此时,全班哑雀无声,若大的教室内只可听到此起彼伏的呼吸声,同学们都把目光集中在我的身上,等候我的回答。黄冈古更是直盯盯的看着我,两眼发光暗自窃喜,仿佛来了劲头可以证实我就是四维空间的生命。是啊,我本没有想到,在目前的情况下,也只有我清楚四维是存在的,而面前的全是三维的人类。但我稍定片刻,镇静自若。我想,针对一个善于思考、且思路一直跟随老师课题而行的同学,我虽不能以身验证,也不能敷衍塞责;如若简单作答,便有草率之嫌疑;若明确身份,肯定造成的动荡。我想,我用四维最低级别的思维,在简明扼要中,针对三维高级别的意识,总有办法把具体的想法全部表达的清楚。这点能耐我还是有的。特别是还有一位时刻窥视我隐私的家伙,我万不可再次露出丝毫的破绽呢。

 

所以,我理顺了一下思路,淡定自落。我说,证明四维的存在,离不开时空扭曲及在地球上显现的某些特征;爱因斯坦利用数学,指出高速运动的物体使其周围的空间弯曲,但是,当物体具有很大相对的质量时,如一颗恒星对其行星的相对质量中,这种弯曲可使从它旁边经过的任何其它事物,即使是光与波,也会依扭曲的空间改变原来的路径及轨迹,进行反射或折射;若光与波返回到地球,我们便看到了宇宙间千奇百怪的画面或光怪陆离的影像;此影像有时通过太空传递在自然界呈现,便形成海市蜃楼;有时此光与波通过仪器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由显示器捕抓,便呈现出百年或千年之前的影像;有时通过意识形态出现在我们的印象里,便成了千奇百怪的梦境;三者异曲同工,却全是真实的存在。我说,我再细致的解释一下;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物质,是通过对光的反射来显示其真正的存在,反射的“像”通过大气层一直传播到外太空的深处;当遇到时空的扭曲,而此“像”又恰巧反射到地球上,我们便“看”到了多年之前的光影或画面,所以就有了百年或更长时间之影像的海市蜃楼,这是最直观、最明显的时空扭曲特征;当然,还有宇宙间诸多的光影与像,也可能出现在仪器或梦境里;这个可返回的“路径”,便是四维时空。此时,我飘了黄冈古一眼,就看到他的眼神中有惊讶的神态,微张着口,仿佛在惊讶,也似乎他正在想着“光与波”与仪器或梦境的联系,又被我一语中地的说穿了。我接着又说,广义相对论指出,时空曲率将产生引力,爱因斯坦所说的引力并不是一种重力或作用力,而是一种属性,表示弯曲的程度,数学定义为曲率;是宇宙中的一种几何特性,以波的形式存在,也称引力波;当人类的“影像”进入引力波形成的弯曲空间又返回地球时,而人类最普通且最常态的精密仪器——大脑,便可接收到了这种影与像;因为波的特性,使得具有“共性”的两种波极易相融或相交;当无“观察”或“检测”的状态下,便在人类的睡眠中以梦境呈现出来,“梦境”便是四维的另一种最直观的存在;所以,海市蜃楼、显像仪与梦境,是光与波经过以超度光速运动或旋转的天体时,证明时空在这里发生了弯曲的证据;这个弯曲的空间便是四维。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四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