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二手电视
书名:穷途逐梦 作者:秋蝉 本章字数:4546字 发布时间:2022-12-17

冬雨绵绵,接后的几天不曾停歇,虽然是牛毛细雨,足以让乡间小道湿滑不断,刘八百家人和大多数村民一样宅在家里烤火。


母亲也不让刘八百和姐刘芬做家务活,由于家里也没有电视和收音机之类愉乐的东西,该说的话说完了,周围团转的热闹话题也八卦了好几遍,终于达到了无话可说的境界,大家大眼瞪着小眼。


母亲就去灶台上炒瓜子,父亲就在灶门口烧火,姐刘芬拿出了那个手掌大的没有信号的诺基亚黑屏手机玩游戏,上面有两款游戏,一个是贪食蛇一个是俄罗斯方块。刘八百也无事可做,茫无目的打着哈欠,时不时的看一下科机手表上的时间。


隔壁刘伯金叔叔家电视里播放着《新白娘子传奇》,电视的声音透过墙缝传了过来,五分钟广告以后,每级电视剧开始时都会播放主题曲《千年等一会》,大家都没有觉得是噪音,反而觉得是享受,就像当个免费的收音机。


姐刘芬还不时的跟着哼上一小断:“西湖美景三月天哪,春雨如酒柳如烟哪,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这放到以前,母亲张贵花是绝对要生气的。


早在刘八百读小学的时候,隔壁刘伯金叔叔家就买了电视,那是台12英寸的熊猫牌黑白电视,刚买回来那几天全院子里的人都感到稀奇,晚上都跑去他家看电视,然后大家农闲时话题就多了起来,除开八卦外还聊些电视剧里的剧情。


刘八百家因为宅基地纠纷,和刘伯金家产生了矛盾,所以他们家从来就不去隔壁看电视,当其他邻居聊到电视剧情时,母亲张贵花总是插不上话,有点被孤立的感觉。


因共用的墙壁有很多缝隙,隔壁电视声音经常传过来,刘八百做作业时也深受到影响,只好用棉花将耳朵塞起来,要强的母亲更加恼火,但又奈何不了别人,如果他们家有钱,第二天母亲张贵花就会去买一台。


那时电视信号都很差,需要在房顶上竹杆支个天线,而且要人工调试,方法是:一个人在房顶转动天线朝向,一个人在屋里看电视屏幕,直到屏幕清楚为止。当时只要在农村走一走,那个村房顶上的电视天线比较多,就说明那里比较富裕,电视天线就成了财富的标志。


电视天线是王字形的,由几根铁线绑成,刘伯金家把电视天线撑得特别高,仿佛是要向全村人炫耀他家有电视。由于撑太高不稳定,天线被风吹动后需要重视调试角度,于是刘伯金把竹杆换成了小树杆,但从不降低电视天线的高度,直到村里很多人都买了电视为止。


村头朱文家买了电视后,刘八百经常去他家看电视,有一年暑假,电视里热播《西游记》,这是每一个小朋友都喜欢看的节目,每天中午连播两级,但又不能天天去朱文家看电视。


有天中午吃过饭,母亲因上午搬包谷比较累,中午睡了一会午觉。此时隔壁刘伯金家的电视里正在播放《西游记》,因为刘八百在朱文家看过几级,对《西游记》的剧情和人物都比较了解,产生了很大的诱惑,刘八百就找了个板凳,站在上面从堂屋隔墙的墙缝里偷看。


没想到被一觉醒来的母亲张贵花看见了,母亲气不打一处来,拿了扫帚一边打一边骂:“没出息的家伙,没看过电视吗?有本事自己长大了去买,丢人现眼……”打完后刘八百哭了,他母亲也哭了,这是母亲打他最狠的一次,刘八百也不清楚偷看个电视有这么严重的后果,他猜测是丢了母亲张贵花的尊严,刘八百就暗暗发誓,长大了一定要给家里买台大电视。


虽然这个愿望一直在心里面,但现在还不是实现的时候,刘八百只是一个大二的警校学员,还没有这个经济实力,刘八百后悔当时不该买科机手表,如果不买科机手表就能省下几百元,再厚着脸皮向姐刘芬那里支持点,买个千多元钱的小彩电还是可行的。


后悔也没用,只是告诫自己以后用钱要省一些,当然不论有多省,就算一分钱不用,一年的津贴费也只有一千多元钱。


刘八百家相对于其他邻居要穷一些,除开手电筒外没有其他电器。小时候两姐弟常常关系不和睦,姐刘芬总觉得家里穷是因为超生刘八百罚了款,而刘八百觉得家里穷的原因是姐去县城读书用了钱,其实两种原因都是有的,年纪大了也就慢慢释怀了,一切就过去了,就连隔壁的电视声音也都能愉快的接受了。


农历腊月28日,阳历是2月3日,正好是大沟镇赶集的日子,那年是农历腊月29日过年,正是办年货的好时候,家家户户都去赶集。提前一天母亲张贵花和父亲刘建国就商量好买什么年货。


首先得买鱼,过年一定得吃鱼,预兆着年年有余(鱼),过年前一天的鱼都特别贵,往年母亲张贵花提前几天就会买好,由于没有冰箱,会宰杀好后放盐腌渍好,过年那天泡淡水后再食用,虽然不新鲜,但寓意必须到位。


今天全家人都回家过年了,必须得买一条新鲜的鱼,哪怕价钱贵点也要买。第二得买一些纸钱和香烛,那是祭祖用的,每年得祭拜祖宗。其于糖果和疏菜类根据需要购买。


头一天,大沟电信营业所打电话到刘大军伯伯家,说是3号过来安装电话,带信叫刘八百家留人在家。因为是刘八百办的电话报装手续,刘八百就自然留在了家里。刘八百想,不去赶场也好,至少可以不用钱,因为口袋里除了回学校的车费也不剩下什么钱了。


母亲张贵花坐车有晕车的习惯,平时去镇上赶场,都是步行,这次是采购年货,为减少搬运之苦,一般会选择坐车,所以只能留在家里照看家畜。


父亲刘建国和姐刘芬两人去赶集,姐刘芬还专门洗了个头,简单画了下眉毛涂了点唇膏,女人爱美之心总是有的,但对八里沟村来说却有些不接地气。


母亲张贵花送父亲和姐到村口后,不断的叮嘱父亲刘建国注意安全,提醒该买的东西别忘记了,象是要办一件什么样的大事而带着神秘色彩。


到镇上的长安车开走后不久,装电话的师傅就来了,母亲张贵花回家还没喂完猪。师傅就将摩托车停在村口,背着工具包,拿了两圈电话线就进村了。


刘八百以为装个电话很复杂,要从村口那里接线,所以才要9百多块钱,实际上电信公司在村里首次装电话时就预留了电话线头,装个电话就非常的简单了。


师傅从刘大军伯伯家的屋檐下接的线,因为是弱电也不需要支线桩,电话线穿过两根麻柳树树杈就接到刘八百家了,大概用了五十米电话线,两个小时就装好了,因为加送了一台电话,刘八百就叫师傅接了个分机在堂屋的阁楼上,刘八百家真的就实现了 “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愿望。


母亲张贵花要留安装师傅吃饭,安装师傅说:“我那有时间吃你这个饭,快过年,我还要早点回家准备年货呢,这是今年装的最后一家了,我们高站长打了招呼的,必须得装好,不然今天就不会来”说完,就背着工具包匆匆忙忙的离开了。


刘八百拿起电话准备给姐刘芬打个电话,他知道镇上手机是有信号的,按完手机号后,电话里提醒到:“你拨的是外地号码,请在电话号码前加拨0”,母亲张贵花说:“刘芬不是回家了,怎么变成外地号码了”


刘八百解释到“电信公司只认电话卡,在那里办的卡就算那里的电话”


“那是长途电话,那就贵哦,你打响了就挂掉,他会打过来的”


“不要多少钱的,几毛钱,姐那边打过来更贵,还要加收漫游费(手机离开本地使用加收的一种费用)”


刘八百加了个0重新拨了一遍,电话才接通。


刘八百开玩笑的对姐刘芬说“刘老板,你们家的电话装好了,给你报告一下,看能不能打通”


“是你们家的电话装好了”姐刘芬也开玩笑到。


母亲张贵花目不转睛的看着电话:“小声提醒到,好了,能打通就行了,不要吹牛”


刘八百忙说:“好了,咱妈担心电话费了,不说了,就是给你报告一下,装电话是你给的钱,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你。再见”

说完就挂了电话,一看电话上显示的时间是42秒。


刘八百开玩笑的说:“看嘛,才42秒钟,不到1分钟也算1分钟的,浪费了18秒”


“我又没叫你挂电话,我是说不关紧要的话莫说”张贵花笑着辩解到。


打完电话,才上午11点,赶场一般要中午两点钟后再回来,刘八百决定趁家里人少洗个澡,因为家里没有专门洗澡的地方,洗澡时只能在卧室里关起门来洗,人多了不方便。


刘八百回来了四五天还没洗过澡,刘八百上警校前,因为大沟中学没有男浴室,冬天基本是一个星期回家洗一次澡,那时不觉得有什么,现在在髻校养成了天天洗澡的习惯,几天不洗就感觉全身不舒服。


母亲张贵花说:“这么冷,洗什么澡,要过年了,整凉了(感冒)就好了?”“咱现在是国防身体了,洗个澡怎么会感冒呢”刘八百笑道。


虽然母亲张贵花不赞成,但她还是去给刘八百烧了一大锅热水。然后再将外面淘红苕的木盆用开水烫了一下端进了父亲刘建国的卧室,其实刘八百家里是有个专门用于洗澡的盆子,但由于前几天姐刘芬洗澡时用过,张贵花觉得女人用过的不能给男人用,这样会影响男人的运气,所以才专门想了个办法。


中午饭煮好后,张贵花怕刘八百饿着,叫刘八百先吃,每天吃完饭母亲张贵花又不让他做劳动, 其实刘八百真的不饿。当然就算饿了也会坚持等到大家一起吃,作为一名M警得讲规矩。


中午一点半,家里电话铃响了,母亲张贵花拿起了听筒:“喂”“要得”,然后就将电话挂了。母亲张贵花老是怕用多余的电话费,对方还没说完她就把电话先挂了,估计这是史上最短的通话,三秒钟,三个字。张贵花打完电话,高兴的说:“姐刘芬打来的,说她们从大沟坐车开始往回走了,叫去村口背买的东西。”然后,又开心的自言自语“现在就是科学,这么远就可以说话”。


走去村口时,母亲张贵花背了个大背篓,刘八百好奇的问“买好多东西哟,还要背这么大个背篓?”


“你姐买了个电视”走,我们去背回来。


刘八百感到奇怪,事先没听姐说呀,而且刚才打电话也就三秒钟也不可能说清楚呀。刘八百想这个电视一定是母亲交待买的,从早上神秘稀稀的叮嘱父亲就可以看出。


来到村口,送人的客运长安车已下完货开走了,只留下几大包东西和一个大纸箱。刘八百把大纸箱放在背篓上用蝇子绑好,背着就往家走,平时背什么东西,母亲都不让刘八百背,怕把衣服搞脏挎烂,今天很奇怪,她并没有反对。


回来的路上,母亲提了个包走在前面,刘八百背着电视机走在中间,刘八百父亲和姐提着几包东西走在后面,来来回回的赶场的熟人很多,每每见到熟人母亲都会主动打招呼,然后介绍:“要过年了,买了个电视,现在娃儿长大了,有能干了,电话也装起了,电视机也买了”。


有些很熟悉的村民会问上一句:“这么大个电视,是你儿子买的还是女儿买的?”母亲张贵花反应很快:“是他们给钱买的”。这个回答真的很艺术呀,刘八百暗暗佩服这个没有文化的母亲。


其实母亲张贵花知道女儿刘芬在外打工是个小管理人员,也没赚到多少钱,儿子刘八百也只有百多块钱的津贴。一家人回来了连个电视都没得看,她不愿让别人看到她贫穷的一面,所以就偷偷和父亲刘建国商量买个电视机,一来可以撑个面子不要让别人瞧不起,二来全家在一起过年也热闹热闹,只不过父亲刘建国舍不得钱,只花掉680元买了个17英寸的二手长虹彩电。


那年是公元2000年,在农历千禧年来临之际,刘八百家吃上了新鲜鱼,装上了电话,看上了电视,全家人一起其乐融融的吃了团年饭,看了春节联欢晚会,母亲张贵花也终于明白了“春晚”不是“春碗”,那根本就不是一个碗而是个唱歌跳舞的舞台。


在看电视时,母亲还提起小时候刘八百从墙缝偷看别人家电视的事情,很多屈辱拥上心头,刘八百不经意间看见母亲张贵花眼睛里闪烁着泪花。世上有些事情虽然很小,但足以让人刻骨铭心。


姐刘芬还在镇上特意买了一幅对联贴到了堂屋门口,对联是:“东西南北遇贵人,春夏秋冬行好运”横联是:“吉祥如意”,这是刘八百懂事起,他们家贴的第一幅对联,从此以后再以没换过。


这幅对联就象贴在了刘八百的心坎上,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在外谋生,人生地不熟,见识又少,除了靠贵人帮助外,就只能靠运气照顾了,这幅对联正是对刘八百一生真实的写照。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穷途逐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