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书名:童年在乡村▪秋 作者:桔子树 本章字数:3310字 发布时间:2020-07-11

  姐姐听见了就跟没听见似的。

  二哥抬头看了我一眼。

  “大家都在忙,哪个都没有空。你剥不动花生壳,难道就不会用牙齿咬吗?”

  我立即反驳道:

  “哈呀!用牙齿咬?!啧,啧——二哥,你睁着一双大眼睛,难道说就没看见花生壳上粘着的黄泥沙吗?泥沙落进嘴巴里,你说安不安逸?”

  二哥不作声了。

  姐姐回过头来,对我含笑说:

  “妹妹,你先把多余的黄泥沙搓掉,再用大牙咬破那层坚硬的花生壳,剥起来就非常容易了。——嘴馋还能顾得上那么多吗?再说,山上没有水,怎么淘洗花生呢?呵呵,你看看,我们都是这样剥花生吃的。妹妹,我教你——”

  姐姐说着,将她手中的一颗黄泥花生塞进嘴里,轻轻一咬,随着“啪”的一声脆响,花生壳就被咬破了,露出淡粉色的花生米来……

  过了一会儿,我们把藤蔓上的花生摘下来,去掉多余的泥沙,放进竹筐里,将花生藤晾晒在土埂上。妈妈和姐姐抡起锄头挖花生。我和二哥一人提着一个竹筐,光着脚丫踩在湿润润、软绵绵的黄沙地上,跟在妈妈和姐姐身后捡花生。

  地里的花生,有老的,有嫩的,有一粒豆的,有两粒豆的,有三粒豆的,有发芽的,有空壳的,有完好无损的,有被挖烂了的……我蹲在地里捡花生的时候,总会遇见这样那样的躲藏在地下的虫子:白白胖胖的老母虫(蛴螬),灰色的地老虎,蠕动的蚯蚓,蜡黄色的金针虫……我知道,司空见惯的蚯蚓是松土的,是庄稼人的好帮手。地老虎和金针虫都是害虫,喜欢偷吃植物的根茎。可是,那种体型臃肿,头部褐色,身体弯曲成“C”形的多足的老母虫又是干什么的呢?还是问问妈妈吧!

  “妈妈,地里的老母虫是干什么的?”

  “它是害虫——金龟子的幼虫。老母虫喜欢藏在泥土中,偷吃地里的种籽,植物的根……”

  “为什么有的花生壳是灰颜色的?摸上去感觉很粗糙。有的花生壳薄薄的,就像罩着一层纱网?里面的花生豆都看得见。”

  “那都是被老母虫啃去了外皮造成的。”

  “哦,原来是这样啊!为什么不把那些害虫统统杀死?”

  “它们都躲藏在地底下,很难对付。——唉呀,干活就干活,你问那么多干啥呢?”

  “妈妈,老师说过,‘不懂就要问’怎么……”

  “丽文,你的问题太多了——凡事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我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回答你!”

  我放下手中的竹筐,走到妈妈身旁:

  “妈妈,我想试试挖花生,可不可以?”

  “我的这把锄头又大又沉,你拿起来很吃力,去拿姐姐手里的小锄头挖花生。”

  “姐姐,我要挖花生。”

  “好,拿着锄头。你要小心点哦,别伤到人!”

  我抡起手中的小锄头,使劲儿一挖,里面的花生就露出来了。刚开始的时候,还觉得挺新鲜的,过不了多久,我就累了。二哥站起身,拍拍手上的泥土,接过我手中的小锄头,弓着腰挖花生。我和姐姐提着竹筐,蹲在地上捡花生,然后将竹筐里的花生倒进背篓里。“沙沙”落下的花生果,宛若一道土黄色的瀑布。就这样,我们一会儿蹲着,一会儿弓着腰,劳动一天后,只觉得腰酸背痛,腿脚发麻。

  傍晚时分,妈妈背着大半背篓花生,二哥和姐姐一人扛着一把锄头,高高兴兴地往回走。

  “丽文,你快回家拿个瓷盆,到古井边来,先把花生洗干净,再背回家收拾。待会儿,我们煮盐花生吃。——秀芝和二娃,一个摘菜,一个煮饭。”妈妈吩咐道。

  我听了妈妈的话,撒腿就跑,从廊下拿了一个搪瓷盆,一口气跑到门前的古井边。

  妈妈把装着花生的大背篓搁在地上,拿搪瓷盆舀起井水,将花生泼湿、浇透,用勤劳的双手使劲儿地搓搓揉揉,不时颠簸几下。带着黄泥沙的花生湿漉漉、粘糊糊的。接着,妈妈又拿搪瓷盆舀起井水,清洗、搓揉。顿时,一股股浑浊的泥浆仿佛泉眼一样,从背篓的孔眼里喷涌而出……

  妈妈把花生淘洗得干干净净的,沥掉多余的水,背回家,倒进两个大簸箕里,摊开,晾起来。她拿来筲箕,专心致志地挑拣出簸箕里面的次品花生(嫩花生和我们挖烂了的花生,以及那些被老母虫糟蹋过的薄壳壳花生),倒入锅里,撒上一点儿盐,加水煮熟。

  水煮的盐花生,咸中带甜,绵软可口。

  晾晒在大簸箕里的老花生,看上去粒粒饱满。这几天,我们想吃花生的时候,可以随便享用。

  过了几天,妈妈把一碗花生米倒进冷油锅中,翻炒几下。花生米乐得又蹦又跳,“劈哩啪啦”地炸开了花。一股诱人的花生香扑鼻而来,撩拨着我们的味蕾。接着,妈妈把花生米铲起来,撒上一点儿盐,搅拌均匀,一份黄灿灿的油炸花生米就做好了。

  “快来尝尝我做的油炸花生米!”妈妈笑呵呵地催促道。

  我们迫不及待地拿竹筷,夹起几颗油光闪亮的花生米,送进嘴里品尝,酥酥脆脆,满口生香。

  二哥问:

  “妈妈,花生还有哪些吃法?”

  妈妈愉快地说:

  “花生的吃法多得很——花生汤圆,花生糖,花生酱,花生糊,花生浆……”

  姐姐边吃边说:

  “我们的花生一天比一天少了,要省着点吃。不然的话,很快就会吃光。”

  二哥提议:

  “妈妈,我们多种些花生吧!”

  “那你们只能忍忍嘴,我们就可以多留些花生种了。花生确实好吃,你们的爸爸也喜欢吃花生……只是——我们挖花生的时候,累得连腰都直不起。”

  “挖花生累是累,吃花生的时候,感觉非常的好。既然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吃花生,那就多种些吧!”二哥诚恳地说。

  我望着妈妈,央求道:

  “二哥说得对,如果我们的地里种满了花生,就不愁没有零食吃了。”

  妈妈若有所思地回答:

  “花生要种在沙地里。种一亩地的花生,产量只不过才几百斤而已。种一亩地的红苕,产量是几千斤——种红苕比种花生强多了!红苕不仅挖起来容易,还可以人畜两用。”

  “花生产量是很低,挖起来又费事儿。可是,我们不能不种一些,免得看着别人吃花生眼馋。”姐姐反驳道。

  妈妈想了想,说:

  “是啊!前几天,我看见你们的大妈在古井边淘洗花生。接着,她又搭上木梯,把花生搬到屋顶上去晾晒……居然连一颗花生都没有给我尝尝!不过,话又说回来,属于别人的东西,人家想给就给,不想给就不给——俗话说,‘千有万有,不如自己有’。一切都靠自己!”

  “……”  

  又过了几天。妈妈抓起一把花生,摇晃几下,里面传来“嗒嗒嗒”的响声,它们好像在说:主人,听——我们经过几轮太阳的暴晒之后,都成干花生了。如果再不将我们收藏起来,恐怕连花生种都会被你们吃光。来年,我们还能见面吗?请别再将我们吃掉!

  妈妈似乎能够领会花生们的呼吁,把簸箕里的花生收起来,统统装进一个塑料口袋里,密封好,放进里屋床前的一个柜子里。

  从此以后,我就老惦记着柜子里存放的那些花生……

  

  

  一个晴朗的午后,妈妈带领姐姐、二哥和我来到地里拔棉花杆子。

  晚秋时节,地里的棉花仅剩下一些零零星星的棉桃。

  “我们要抓紧时间把棉花杆子拔起来,堆放在空地上。一人一行,看谁拔得最快、最多!比赛开始——”妈妈伸手抓住棉花杆子说。

  于是,大家一字排开,双手握住棉花杆子,使劲儿地拔呀,拔呀……别看这小小的棉花杆子,拔起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棉花的根须很发达,主根较深,侧根分布广。因此,拔起来十分费力。我拿出吃奶的力气,好不容易才拔完了两行棉花杆子,只觉得双手一阵阵火烧火燎的痛。我把手摊开一看,磨起了好几个血泡!我远远的落在最后,姐姐和二哥并列第二,妈妈排在最前面。地上还有大片大片的棉花杆子,什么时候才能拔完呢?

  “妈妈,我的手都磨起了好几个血泡,怕是不能再坚持了,怎么办呀?”我愁眉苦脸地诉说道。

  妈妈停下手中的活儿,看着我。

  “确确实实,拔棉花杆子很费力。做不了多长时间,手掌就会磨出血泡。你小小年纪,能完成两行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只能一天拔一些——拔了一些,就少了一些。再坚持几天,就会拔完。你的力气最小,做不了重体力活儿,那就做点轻松点的活儿——你拿着镰刀,背上背篓,去地里割红苕藤。等一会儿,我们都要去挖红苕。”

  “可是……红苕地里藏有毒蛇,我好害怕……”我结结巴巴地说。

  “这个嘛,好办——你走到土埂上,先折根长棍子,拍打几下红苕藤,把蛇吓跑以后就可以了……有句话不是叫‘打草惊蛇’吗?你也可以抓几把泥土,扔进红苕地里。蛇一觉察到有响动,就会逃跑。”

  “我怕遇到懒蛇,赖在地里不肯走!”

  “你找猪草的时候,难道说就不怕遇到懒蛇吗?”妈妈反问道。

  “找猪草不同——浅草从里,能够看清楚。长得深的草里,我从不敢去。”

  “唉呀,注意点就是了嘛!当农民,哪能顾虑得了那么多?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怕这怕那,还能拿什么糊口?”妈妈皱着眉头说。

  “这里热闹,叫我一个人去割红苕藤,不安逸。”

  “又没隔多远,你怕啥子?”妈妈把眼一瞪,恶狠狠地说。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童年在乡村▪秋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