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维 > 40、运动
40、运动
书名:四维 作者:高山仰止 本章字数:9532字 发布时间:2022-12-08

我在想他是如何提及了这类的问题?单凭书籍上获得的虚幻现象,他不会这般理直气壮的追问。在2005年4月出版的《星系运动学》的教课书中,对星系的运动及互相作用进行了讲解之后,曾提及了一段让三维深思的话题,那便是:通过对星系的研究,人类惊奇的发现,在距离地球1440光年的位置,有一颗类似地球的行星,此星体上有第二代人类活动的迹象,即有大量的人型的“氘”光波在移动,此光波已在西曲耐人的尸骨内寻得了相应的频率、振幅及波长的光谱图案与衰变物。用光谱仪探测扫描的过程中,人们还神奇的发现这距离中有许多造成光波弯曲或反射的区域,也许此类人型的“氘”光,并不象人类想像的那样,自发射后要经过1440光年才可以传输到地球,这般发现也兴许是此星球的生命本体,反射到地球上的光影形成的幻化状态,类似于量子间的纠缠或海市蜃楼的呈现。话语嘎然而止。只是草草介绍,一带而过的简述。当然,大多数人肯定如同阅读科幻小说一般,或在听人讲述一种不解之谜,并没有过深的探索。因没有进一步探索的方法与仪器,才未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实,这一段话所描述的内容,隐喻说明了四维是真实的存在,或者说与地球上第二代人类生命体一样的人类,是通过了四维,才让地球上的智能,到达了那颗遥远的星球并且生活着。而黄冈古的疑问更进一步,已跨过了四维与时空穿越,直接联想到了生命体的纠缠与光波的反射,并出现在同一空间之内。我想,他并非单纯的想象,而是细致的探索与追究了。那么,是什么让他这般的探索与追究?且还是本体与幻化,恰似我与我“自己”同在一个空间内呢。这让我不寒而栗,他不会发现了我与我“自己”这一怪异的状态,在暗示我吧?我认真看着他。不得不承认,这小子的思维果然清奇,而细看并无天赋异禀的相关征兆呢。

 

四维是以波而形成的空间,对于异常的波有本能的反射及隔离,不会让所有的波随意的穿越或通行,否则会造成整个时空生命的变异与灭亡。若发现有与之相近的波穿过,此波会在瞬时到达宇宙间可以到达的地方,这就是时空穿越,即不必经过1440光年也可把光影传到地球之上;而1440光年只是三维的一种量值而已。换句话说,穿越四维本不需要时间。海市蜃楼就是证据之一。到目前为止,即有理论的支持又有现象的证据,自然说明四维是存在了。但存在的根据,三维的所有书籍都没有明确的说明,因为无法说明。我更不会对任何人提及,我还不想引起人们的惊恐。若真的发现了四维的存在,不但是引起三维极大的慌乱,而是造成人类思维的大混乱,这也是很少有著作再次提及的更一个原因。当然,我的这些学生也没人注意此内容的含意。他们对可发现的自然现象还兴趣盎然着,没有过多的精力再去探寻这少之又少且含糊其辞的内容与说法。也是啊,当一种自然的现象出现,在低思维的空间里无法证实或解释时,才偶然说及可能是四维的原因。无法认证对我倒是一种慰藉或安全。所以,我打算前期的授课均讲授天体力学的基础知识,不必太过深奥,且与高中的物理课程有着关联,也甚好理解。一个月结束了,一切正常,同学们的兴趣也渐渐浓厚起来。但我一直关注着黄冈古的举动,他虽然捉摸不定,并未如我想象般的与所谓的黑鬼有何相连。但他时常的跟踪并窥视我,许多次我都发现他在我身后的不远处,观察我的行动与举止。平日里他一样上课下课,表现的毫无异样,除却与卿丘晨走得比较近些外,与其它的同学便是淡淡之交,没见得有过多的沟通或商讨。但对于四维的空间,我感到黄冈古似乎早已关注,并有所研究。因为在之后的课堂提问之时,他已经问及了这些内容,还问及了光速运动的生命体其体型是否有异常变化。让我觉察到,他如果不是对天体力学有着极深的兴趣,便是隐瞒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还有一种不曾有的状况也引起我的注意,他害怕我类同于我害怕黑暗魔鬼呢,只是他勇敢的面对,我则四处躲避。而我对他也有种莫名的恐慌,这让我如何深思也是不能透彻原因,所以我得注意他的行踪,否则异常的现象出现,定会打的我措手不及。

 

之后在天体运动之规律的一堂课中,我开始讲解中学物理课程学到的能量与速度之间的变化规律。我说,爱因斯坦发现,在相对论中质量与能量密不可分,两个守恒定律结合为一个定论,即给出了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E=mc2,其中c为光速;这个奇妙的公式,说明微小的质量蕴涵着巨大的能量,只要速度达到即可,这也是人类制造原子弹、氢弹以及利用原子能发电的理论依据;使得人类的智慧取得了质的飞跃;所以,质量可以看作是能量的量度;反之,能量也可以看做是质量的量度,均与光速有重要的关系。此时,黄冈古举起手,我示意他提问。他说道,老师,速度是针对“静止”与“运动”的描述;若以地球为参照物时,以光速飞离地球的物质,对于物质而言,它的质量可以看作是它的能量的量度;待飞离一定高度后,物质又回转飞向地球时,这对静止的地球而言,“静”运动非常明显;我的问题是,若此时以物质为参照物,那么飞离物质的地球突然朝物质飞来,如何测得或描述地球本身的质量与能量的量度?而实际是,地球是静止的,并未有任何质量或能量的变化?黄冈古说完就目光坚定的看着我,等待我的回答。看得出他有些咄咄逼人且破釜沉舟的意味。其实,这类问题在我学习的这许多年里很少有人提及,这本身就蕴涵了两个大的问题,即参照物与运动体两个问题,而非一个,只是他当成了一个问题来问或认为地球是静止而已。我略加思索,回答说,你若站在物质上,物质则是“静”运动,而认为地球是以“光速”飞离;因为地球的质量太大,所以其速度与质量的变化没有可测定的仪器,根本无法测定其变化,但对于飞离或返回的物质而言,地球确实发生了能量变化,且变化增量为零;这在三难里很难理解,若运用四维空间的理论则完全不同。

 

我还没有说明时间静止是四维存在的基础,卿丘晨便睁大眼睛,一惊一乍的说,噢,真难以想象呢?一个飞离地球的物质可以引出四维的概念;我若生活在四维多好,也不用浪费精力去思考了,因为我自然的状态便是如此。我微笑着等她说完,谁知她话题一转又问道,老师,我若再在地球与飞离的物质之间增加一“物质黄”,那么,物质黄是以一半的光速紧随物质,如果以物质黄为参照物,地球与物质以相同的速度飞离,且是朝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飞离;那么,对于“物质黄”来说,其能量都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且是唯一的统一的变化,而从地球与物质的对应方面计算,则是两个不同的结果,这如何定论?我的意思是说,从理论上讲,“物质黄”的能量量度也是变化异常的,对于不同的参照系其变化也是相同,而实事并非如此呢;那么,我们如何计算“物质黄”量度的变化?又如何解释这种想象与现实的差异?卿丘晨一口气说完后,也是瞪着大眼等待我的回答。我平息了一下气息。这不难回答,因为卿丘晨同样把两个问题当成了一个来提问。但他们并不知晓这是两个问题。我感到非常震惊的是,这个问题本身所代表的意义与回答之后引深的内涵,完全是另外的结果,并非问题本身的单一与浅薄。所以,我慎重的说,这两同学的提问非常到位,在运动着的物质与其能量之间,量的变化在困惑着他们,说明他们俩人都有过认真的思考,不知你们俩人可否思考出答案?或者说,你们思考的结果如何?他们俩都没有回答。卿丘晨微笑着轻盈的摇了一下头,而黄冈古则挺立着身体一幅探索我的样子,仍有种紧张的神态,仿佛我的回答里有他可以查觉到的内容或者寻得到的秘密。

 

我说,在这个问题中,有一个概念值得注意,那就是时间,大家忽略了时间的存在,在物质、量度与参照物之间,我们最难以选定的便是时间;如果有三个相对的运动体,即物质、物质黄与地球,如卿同学所讲,若计算相对运动体的能量量度变化,在选择谁为计算体,或需要测定谁的能量时,就把它的时间设定为静止不变的常数,然后再计算其变量即可;我们知道,时间静止不变,是四维空间的范畴;以四维的视角,这个问题就容易回答;难以理解呢,还是在用三维的思维分析研究四维的基本常识,与用手提自己离开地球的道理一样,感觉无从下手;若添加一个时间的设定基数,切入点不同,结果也会不同;在四维里,时间静止不变,或者说并没有时间概念;那么,关于其能量的计算,则以物质或物质黄所在时间为停止的状态下进行即可,也就是说,其时间是在绝对的静止状态下,所有能量的增或减则是定值,显然不同的时间点其能量的量变也是绝对的不同,与地球的飞离或飞近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不论我们所说的对于物质,还是对于地球,其量变与质量的关联就是唯一,且是定值,而不是我们仅站在地球上得出的不同值。我又补充说,在时间变化异常的三维里,这是个难于登天的问题,因为所有的物体每时每秒都发生着量度的变化;而在时间静止的四维,简单的如同一加一等二,这就是时空的不同,思维的不同,结局也是不同。最后我说,任何能量都是可以进行计算、收集、储存或转移,并为物质或物质黄等此类可移动的“体”服务,因为世界本没有时间,有的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空间的一种“表述”方式,仅此而已。之后,我停止了一会儿,看可否有人再提问。大家都瞪着眼睛听我在讲,没有人提出新的问题。

 

大家肯定没有明白,我说能量可为移动的“体”服务之话要表达的意思。我接着说道,1905年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把质量与能量连在一起,提出了质量与能量的关系E=mc2,还说明了光速是不变的常数,指出任何带质量的物质都不能超过光速运动;而在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又将空间与时间编织在一起,在设定时间为固定常数的时空内,其空间则是千变万化;即在理论上,通过弯曲的空间可以连接两个相距甚远的地方,从而突破了宇宙速度的限制或极值,在此所有的物质均以“超度光速”的运动形式存在,并为星际旅行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对论从三维的量变到空间的穿越,从速度的恒定到突破,爱因斯坦为人类的发展与境界的开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人类站在宇宙的高度,用永恒的视野,去仰望并思索宇宙的变化,放在生命体中呢,则是拓展了人生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我说,在经典的物理学中,时间是绝对的,它一直充当着不同于三个坐标方位的独立角色;是爱因斯坦把时间与空间联系起来;他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由各个时间点组成,每个点均由四个量值来描述,这四个量值就是在它的时空坐标x、y、z三维加另一个时间参数t组成,就构成了一个四维的连续的空间,也称为闵可夫斯基四维空间;在相对论中,用三维方式来考察现实的物质世界很自然、也很正确,但对于互为运动的物质体,要探测其存在的意义,因其速度不同,参照系不同,运动方式不同,结局也是截然不同;若在月球上看地球,绝对不是东升西落的简单重复;所以,不能因为习惯了地球的视角,就用三维的思维去考虑宇宙的千变万化,并相当然的认为,符合三维的常态才为准确,否则就是异常。

 

我说过后,两眼扫视着大家,我想可能有同学会提出新的问题。也不知他们是懂得还是不懂,没有一丝动静,都在静静的听着讲解。一会儿我又说,狭义相对论导出的一个重要的结果,就是质量与能量的关系;在爱因斯坦以前,物理学家一直认为质量与能量是截然不同的,它们是分别的两个守恒的量;当原子能试验成功,核动力普遍使用,实事证实了质量与能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验证了爱因斯坦在百年前提出的理论是正确的;所以,在观察互为运动的星体“量值”时,得先确定其时间点与运动规律,这正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阐述的内容,也完全符合时空穿越的宇宙状态,穿越一样会在某个静止的时间点上得到实现。此时,卿丘晨慢慢的笑着说,老师,此话的意义是说,待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自然的验证四维的存在,或星际旅行?只是这个时间点还没有找准?我点点头,并大胆的说,在宇宙中,经常发生两个或三个超大质量体的互相作用、互相吸引、互相排斥,即地球、物质黄与物质之间的作用,我们刚才只是计算其能量的量值,而实质是,宇宙间超大星体的运动中,其能量的量值会引起周围的空间弯曲,并发生持续的震荡,似拉伸或收缩,而空间便也或近或远且神奇不已;这便是能量量值的作用;当彼此的能量在同一轴向无限靠近时,两个空间也无限接近,最后收缩在一起,我们若从一个空间跳入另一个空间,便是最直接的时空穿越了;但仍需要一定的能量量值,即这种跳跃,必须依靠奇异的能量波,去贯通或融合两个空间最近的点,似是打开了两个时空间的“通道”,从而完成“体”的转移,这就是能量量值为移动的“体”服务的浅显实例;之后,在另一个空间里,所出现的观念、现象与规律,与之前的便不再相同,即正常的成为异常,理所当然变成荒谬绝伦,通俗易懂也会成为不可思议;其最简单的实例就是,在月球的空间看地球,地球是永远的悬挂在上空,明亮、清晰且自由的旋转;这便是不同的空间造成不同状态的真实实例。

 

没有人关注我所说的站在月球上看地球的话题,他们以为这只是推论;其实,我确实站在了月球上看过地球,且依然推开了四维的时空。大家仍在思维着时空穿越的话题。黄冈古问了一句,时空弯曲着发生持续的震荡?理论上也只有引力波描述过这种状态,肯定也曾发生过,但并未有任何的记载?这说明了什么?我说,说明了我们的缈小,说明了我们与所见之物全部进入了同一个震荡的过程之中,在视角上未有异常的变化,即使发生了,也不易察觉;这与物质穿越空间不同,有明显的视角变化;时空的震荡对物质的影响还无法证明,但对人类的影响,可能直接造成思维波与脑电波的弯曲与折射,就似我们进入另一个时空之中,不得其解变为通俗易懂,疑难困惑变为简单明了;于是,一系列的科学理论,便在某一时期间爆炸般的诞生了;而一系列的世俗观念,也在某一时刻内无症状的倒塌了。黄冈古试探着说,类似于进入梦境,或梦境成为现实?我点点头说,这只是寓意;更有甚者,真实的会变成虚假,虚妄的会成为现实;虽不可思议,却是宇宙的存在;还有另一不可思议的现象,便是返回过去或到达未来,当我们找准了时间点,这一切也是在极其简单、优美与轻松的氛围之中进行了,且伸手可及,转身即到;这种结局足以改变人类固有的思维与规律,紊乱着生存的观念与认知;但是,人类也不会如此轻易的改变生命体维系的原有常态或认同新的常态,于是才有了有意识的抵触;所以,人类之所以无法真正的远离地球、踏入宇宙,便是意识本身有意识的防范,防范着打破固有的思维、突破了界限,从而使本意识消失。大家被我的说辞惊讶了,一时间没有缓过神来,教室内鸦雀无声。安静片刻后,小黄才说,那么,如何才能找到时间点?我说,时间点的设定是帮助我们计算运动体能量的量值,而进入四维需要的是路径,根本不在于时间,是在能量的量值上,然后再从某一时间点上穿越。他说,当我们拥有了一定的能量量值,路径就可以开启?我说,对。他说,还是与时间点有关,能量量值只是前题而已。

 

不得不说,黄冈古已对四维进行了深入研究或知道某些原由,他所说的均踏在问题的关键点上,只是人类还不能使自己达到如此的量值而已。对于四维,他似乎了如指掌深谙娴熟,所以,他对我的跟踪与窥视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观察;这不得不让我深思,他了解我的目的与意图。但我还得若无其事的授课。我平静的说道,进入四维也好,穿越时空也好,目的就是探索外太空,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要打破人类固有的模式与地球朴素的经验,去分析看似繁杂纷乱的异常现象,却是宇宙间最简单、最明了且理所当然的事件;宇宙间的一切,在你宽阔幻想的范畴内,皆有存在的可能,就看你如何突破本意识的防范、拓展思维的空间了;人类的未来属于意识,地球的未来属于意识,宇宙的未来也属于意识,应该说是属于年轻一代的意识,这就是我们在大好的年华里研究太空虚无缥缈的目的。我说过后便认真的看着黄与卿两同学,不得不承认,他们的问话恰到好外,我就是要表达出,爱因斯坦百年前提及的四维空间是真实的存在,空间的扭曲会影响人类的思维与行为,而能量的量值是穿越时空的条件,且是唯一的条件。当然,我不可能把时间的“点”讲与他们听,或把打开时空通道的波与能量告之他们;我只能从理论层次上说些大而全、扩而浅的话语,逐渐打开他们的想象。但是,他们只认真的听取了穿越的话题,也没有在意我所说的,意识本身之有意识的防范,或没有时间的说法。话又说回来,我没有想到一年级的新生就会问及这般深奥的问题,所以,因此进行的拓展,不知他们能理解多少又能深思多少?但自此之后,我对这俩位同学的看法又有了新的改变。这种改变就是,我有种急切想与他们共同探索未知现象的期盼。这种期盼或愿望,在我活过的千年里也是第一次出现,且这么急切,并有种任何时间或地点均与他们相见的冲动。当然,也有探知他们是否是我已经到达的机缘呢。但我不能把此心计表露出来,我还不知他们到底是何种人物。所以,我非常期盼,每周的这三节课程中与他们的相见了,我还得精心准备课题,以备回答他们的任意提问,并回答的充分圆满些呢。

 

我认真的思考,任何异常的现象依了三维的理论依据,我会讲解得简明扼要,但想到他与她要提问何种问题时,我会自然的想到这两位学生的面孔。于是,他们的言行、举指便浮现在我的眼前,我还有种莫名的激动与兴奋、温暖与安慰,并感觉心跳有些加速。这种慰藉真得与莲花女子的轻浅一吻同一感受,并让我回味无穷呢。我说过,我的课程一周三次。在周一、三、五上午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我会顺着教课书的内容按章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们提前预习及思考问题。因为这个时间其它系的同学,若感兴趣且有时间的话,也会来听关于天体的理论及所谓虚幻的现象。说虚幻完全是依了三维的不可实现或不能见证的原因,与他们天马行空的询问毫无关系。当然外太空的一切也非常适宜这种心猿意马的凭空想象,许多的自然现象完全不在情理之中,正如黄冈古所说,目前我们所表述的意识,仅是“意识”这种“波”,依附到某些物质之中,使“物质”产生思维的一种动作,因“意识”由夸克粒子组成,其运动量值由“波能”承载,所以“意识”具有波粒二象性;因此断定,梦境是“意识”活动的产物,是在无“观察”情况下的显现,其呈现的情况就更加真实,更加显示了三维生命存在的状态;这也符合“双缝干涉”的结果。黄冈古的这番话,让我深思了许久,并对他有一种全新的认知,并非是一位不学武术的纨绔子弟呢。说实话,我非常喜欢这种深层次的探索与交流。为此,我感到隔天一次的课程有些太少。如果不是授课时间,我会在校院内走动,以期与他们相遇,然后便可畅所欲言的聊些相聊的话题。当然也包括极端隐私的话题,那便是黄冈古与魔鬼的关联?卿丘晨与莲花的关系?这问题不能直问,只能暗查。我思量了半天,还是先询问卿丘晨好些,虽然也明白她与南巴峰下的莲花毫无关系,但是若不证实总觉有种未了的意愿呢。

 

有一天,我在校院内偶遇她,之后聊天时我问道,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在何处相见么?她高兴的回答,当然记得了,那天你从宿舍楼走过来,我飘了一眼,哇,真帅,我还想呢,若我的任课老师也这么帅气多好啊;所以我非常激动,这感觉与我童年第一次登台演唱时一样兴奋;因很有意境,便情不自禁的唱道;叶叶染秋黄,片片落余辉,只知秋月满,那知夜萤飞;没有想到,你真是我的班主任呢,让我高兴了很久。我说,这首歌给我的感觉是,南巴山下有一条流光溢彩的溪流,飘洒着莲花,我们正好在此相遇呢?她困惑的说,南巴山只是描述,没有这山。我说,如果有也是仙台圣境,我还想呢,你若是我的学生该多好啊,果真是呢,这就叫心有灵犀。我又说,我很喜欢这首歌谣,你从哪里学的?她说,这首歌在我们家乡一带甚是流传,时间很久了,出自哪里没人记得,我奶奶教我的,奶奶说在她的童年时就传唱了,也是她的奶奶教会她的。之后,她诧异的说,老师,在我约十岁那年,我梦到领着年轻时期的我,一同飘落到一处雪峰深处的大峡谷里,看到一条流淌着翡翠、玛瑙、红宝石的清澈溪流,溪流上还飘渺着朵朵莲花,而另一个我正手捧一朵七彩璀璨的莲花也在唱这首歌谣呢,我很兴奋;所以,我报到当天的下午,看到秋叶黄了,彩霞满了,加上你自楼下走来的瞬间,同样的兴奋让我轻唱起来;老师,如此美妙的秋色,你没感到很是应景么?我点点头说,是的,恰如其分;那个,你说的那座雪峰应该就是南巴山峰了,你也该是莲花仙子转世呢?这首歌意境很美,境况也会很美。她则摇摇头说,只是梦境,甚是虚幻,什么地方也记不得了,再者了,哪有什么转世之说啊?

 

聊过几句,却也证实卿丘晨与莲花毫无关系。当然没有关系。之前便已确认,只有问过方可心安,之后我们分开各自忙碌。其实,与她交流,我还有种心满意足的温馨感觉,或提与不提莲花都无关紧要。与她在一起,我就感到一股暖流自心间渐次溢开,还有种莫名的力量冲盈着身体,很是有股劲头要贡献自己的波能呢。也是,我每每想到她,这种莫名的冲动便油然而生,让我倍感阳光是如此的灿烂,青草是如此的碧绿,心情是如此的清爽,连清风也温暖如意呢。于是,我关心她的安康,想知道她的状况,要清楚她的动向。或者说,她此时在上课?在休息?还是在散步?是否也在想着我?否则,我就有种心神不宁、坐卧不安的急躁感。我不知为何突然就对一位女生升出这般的情感,在我第一次看到她之后,便再也没有忘记她那双顾盼留恋的纯真眼神,这眼神就时常闪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梦魂萦绕。当然,也包括那个藏而不露的黄冈古呢,他飘忽不定的眼神也让我深思。好在还有课程可以让我与他们相见,便也了以慰藉着我这颗浮燥的心。其实啊,说见到他们纯属掩人耳目,我的本意就是想与他或她单独相处,找到那种让我激动的原因,并在随心所欲的聊天中寻查机缘。有时上课见过却也是见过而已,想想并无其它的奢望,只要离开便盼望相见,还有种一刻也不愿意离开他或她恋恋不舍的情怀。这种莫名的情感极不正常让我困惑,我开始思想,我怎会对三维的生命有眷恋之情?我从未对三维的人类有过留恋的感觉呢?并且还是一男一女,不会真有何种事件发生吧?之前我也只是担心过大哥、伯姬、妈妈及王土等人,那全是因为日久生情,离别之后也仅是思念罢了,这思念之中还参有内疚与悔恨。而对于这两位学生,完全是恋恋不舍之情怀呢。这确实不可思议。

 

我认真的思考着这件事情,但想过之后便也理解。不舍或思念是人类特有的本能,与生俱来,无需额外置入或传授,是“意识”这种“波”的组成部分,是夸克粒子的另一特征。我是有生命的人类,有不舍或思念之情也理所当然。但这次的不同之处,也包括想念黄冈古;感知与他的关联,有种前世的渊源与隔世的相逢。有一天傍晚,我在散步,正想着这些,便发觉黄冈古在一墙角边偷偷的观察我,我一转身他就消失了。他又在跟踪偷窥我。我还气他为何不出来交流一番。即使在生气或心中不安,我对他仍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觉。突然一想,这小子不会查到了我的身世吧?我的神经立即紧张起来。如果黄冈古也是四维的生命呢,对吧?之前那位飘浮的我“自己”肯定就是四维或更高时空的生命,既然能幻化成我,也会幻化成黄冈古吧?否则,他不会提及本不属于他意识中可提及的问题,这样一想,还真让我心中一颤。可是呢,明知他在暗自跟踪,使我有些恐慌,可我就是控制不住想见他。这种恐慌与想念之矛盾体的同时出现,让我心神不定又欲罢不能。于是又想,缘由肯定不会这么简单?既然我对黄冈古也有种探索未知的期盼,说明与我使命中的末日就有一定的关联,那么就不该仅是单纯的留恋之情,那会是什么呢?而对于卿丘晨呢,我需要探索她什么?多年前我想念过伯姬或翠玉,也只是对消失或离别的生命有一种没有聚够、还想继续生活在一起的愿望,只有在一起了,那种快乐与欢愉的感觉才得到满足,而今应该也是如此吧。这是三维生命最本能的反映,说明我与三维的人类更加接近了,想想便也正常,并无负罪之感或生育子嗣之意念。与三维的人类有亲情之感,可以激起我拯救苍生的担当呢。这是我对黄与卿两位同学之情感的细致分析。我想,这应该是我更加接近人类的一种表现,肯定与三维所说的恋爱毫无关联。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四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